书城成功励志曾国藩智慧全集
17602800000013

第13章 曾国藩的识人之智(2)

曾氏认为:“直容之动,矫矫行行;休容之动,业业呛呛;德容之动,颐颐印印。”即观察一个人的“容”,能发现其正邪与谨散。一个人的内心活动,必然会在容止上有所表现。即便当事人极力掩饰,也如“羚羊挂角”,终有迹可寻。容止不正,其人必怀他念。这就需要考察这种人的真实动机和想法。容止正派,其人内心纯粹,心无旁杂,不会轻易地“见利忘义”。一般而言,容止庄猛的,勇武刚健;容止沉稳的,则谨慎有节;容止圣端的,则肃敬威严。此即为观容。

刘铭传是后期的淮军将领,曾随李鸿章赴上海出征,出发前与其他将领一道去谒见当时任职两江总督的曾国藩。传说某日,曾国藩步行只身,悄入宿馆,见李鸿章邀来的众人,有的正饮酒划拳,有的放声高歌。有的默坐无言,而南窗下有一人,裸腹踞坐,左手执书,右手持酒,朗诵一篇,饮酒一盏,长啸绕座,大有旁若无人之概。视其书,原来是一本《史记》。曾国藩对其十分欣赏。巡视毕,曾氏径自走出,众人皆不知走出的人就是其人。曾国藩返回见李鸿章,说明此次暗察的结果:“诸人皆可立大功、任大事,唯将来成就最大者,南窗裸腹持酒人耳!”其人为谁?即淮军赫赫有名之刘铭传也。后来因为曾国藩午休未及接见他们,使他们等候了近半个时辰。在人群中的刘铭传已经按捺不住性子了,向众发作说道:“对部将如此怠慢,岂不令人心冷!烽火其间如此静候,岂不延误军机!”语音未落,曾国藩步入大堂。众人皆为刘捏一把汗,担心曾氏降罪于他。岂知曾国藩不但没有因此怪罪,反而更欣赏他了。

刘铭传果然智勇双全,统军所向有功。刘本人也常在戎马倥偬中不忘研习兵法,才俱日增。同治七年,曾国藩奏言:“剿捻之师,谋勇以刘铭传为最。请于寄谕中,奖其勋谋,慰其劳苦。”刘遂36岁封爵,为淮军冠。光绪十年,中法越南战役中,刘统兵到台湾,与法军在基隆、淡水一带苦战,结果大败法兵,并成为首任台湾省巡抚。刘铭传在台六载,修筑铁路,兴办实业,种种政绩,遗爱在民,实为郑成功后第一人。

虽然人的容貌举止是人的美丑善恶中非常明显地表现出来的外在因素,但是,根据容貌辨别一个人的前途命运也并非全无道理。关于这点,古人通过无数次的观察,总结出来了一些粗略规律。曾国藩深谙此道,而且把它当作用人的一条重要标准。

识人是曾国藩谋人之术的一环。身处官场,不能识人辨人,为奸佞无能者所蒙蔽,只看到人的表面现象,而看不到人的本质,而知错人、用错人,必将惹出祸乱,于人于己都会祸害匪浅。曾国藩以其独到的相人之术,明辨英才,并予以择取,是其辨术的经典手段。网罗人才、交贤结哲、翔实幕府,都是他立足变幻官场的强援支柱,这也是曾国藩的择人之术。因人而异,人皆英才。如此,仕途不畅是不可能的。

观察一个人的“仪”,能鉴别他的心质好坏、修养高低。仪态大方稳重的,修养深而且素质高;仪态畏缩卑懦的,修养浅而且素质低。古人说:“心质亮直,其仪劲固;心质休决,其仪进猛;心质平理,其仪安闲。”一般来说,耿介忠直的,仪态坚定端庄;果敢决断的,仪态威猛豪迈;坦荡无私的,仪态安详闲静。环境对仪态的形成有极重要的影响。所谓“居移气,养移体”就是此理。高贵环境中的人自有一种逼人的气势和仪态。这可作为识别人物的一个外部根据。

相人之要,情态为先

曾氏名言

有弱态,有狂态,有疏懒态,有周旋态……前者恒态,又有时态。方有对谈,神忽他往;众方称言,此独冷笑;深险难近,不足与论情。

译文:常见的情态有以下四种:委婉柔弱的弱态,狂放不羁的狂态,怠慢懒散的疏懒态,交际圆滑的周旋态。前面所说的,是在人们生活中恒常出现的情态,称之为“恒态”。除此之外,还有几种情态,是不经常、短暂出现的,称之为“时态”。如正在跟人交谈时,却忽然把目光和思路转向其他地方去了,足见这种人毫无诚意;在众人言笑正欢的时候,却在一旁漠然冷笑,足见这种人冷峻寡情。

情态是人内心欢悦痛楚的面部表现。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清丽绝俗、优美端庄、优雅洒脱、气度豪迈、冷艳飘扬等。如果一个人精神不足,可以由情态来补充,佐以优雅洒脱、气度豪迈、冷艳飘扬之态,当然别有一番风姿。以《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论,一身病态,精神自然是不足的,虽得珍贵药物调养,仍然回天乏力;但她身上的冰雪聪明、弱态娇美、凄苦轻扬却别是一种美丽。这是情态者,属神之余。

神与情为表里关系,是经常合在一起的。讲“神情”,神隐含于内,情现露于外;一个抽象,一个具体;前者不易识别,后者易于识别。神以静止态为主,情以运动态为主。神是持久性的内在力量,贵在充沛,隐隐有形;情通常以瞬间表现为单位,贵在自然纯朴。

如果说神是一种虚无缥缈的事物,使人不易理解,那么情态的具体性则能够作为神的补充。在考察人物时,通过各种情态来发现人物的真性情、真本质,这是相对容易办到的事。

常见有容貌清秀俊雅美丽者,但举手言语之间却俗媚难持,这是容貌佳秀而情态不足的;又有容貌丑陋不饰、观不入目者,但却是风姿绰约、端庄贞谨,不失一种深藏内在的美,这是容貌不足而情态有余的。

两种情况的根源在于环境的修养和造化,其中有家庭的影响、社会的熏陶与自身的磨炼。古人讲,贫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贵者因书而守成,皆因为书中的人生道理启人智慧。从本节所讨论的角度来看,是因为情态受人主观修养的控制,有一个从不足到有余、从不雅观到端谨的演化过程,或者相反。基于情态乃神的外部表现与补充,神也可以经由后天的磨炼得到改变与强化。

精神是本质,情态是现象。要知人本质,须从神入手。而情态能补充神的不足。因此考察人物时,有初观情态、深察精神两个层次和步骤。

情态的表现百种千样,却在瞬间即可看到其变化。精神的本质则不易知。故曾国藩关注江忠源良久,待他走后才说明其“名扬天下,壮烈惨节而死”的结论,其中不排除“久注人精神”的原因。情态根据静与动可分为恒态和时态。

恒态直解为恒定时的形态,具体地说,就是人的形体相貌、精神气质、言谈举止等各种形貌在恒定状态时的表现,在这儿主要是指言谈举止的表现形态。观察一个人的恒态,对帮助评判他的心性品质有重要作用。恒态有四种表现形式:弱态、狂态、疏懒态、周旋态。

弱态者,性情以柔为主。从缺点上讲,他们容易优柔寡断、信心不足,少果敢独立之气,不能坚持个人意见,缺乏主心骨,易言听计从。

但是,他们的优点在于内心细腻,感受敏锐深刻细微,能注意到常人注意不到的细节,也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美。这种人精明干练、心思周密,做事周全,叫人放心,在许多细节问题上会处理得非常巧妙,非常有创意,可惜豪气不足,不适合做独当一面的开创性工作,适合从事文学艺术和慈善事业。

狂态者,大多对现实不满,个性狂放不羁,愤世嫉俗,为人耿介朴厚,有高人之风,但宽容不足,机巧圆润不足,因此为人行事自成一格,既不为他人理解,也不肯屈尊去迁就他人。又由于孤独,因此他们能沉心于个人兴趣之中,钻研、发奋、持之以恒,终有过人的成绩。历史上诸如郑板桥等一类人物,皆属此类。狂傲,多半以充足的信心为基础,常以为天下人皆不如己。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有利于将个人才智淋漓尽致地发挥;但失于分寸,忘记自律,不分场合皆以己意行事,则会坏人坏己之大事,而难得善果。另有用狂傲态来掩饰真心的情况,不可不细察。狂傲的人又是最孤独的,因此是搞艺术的绝佳人选。

疏懒态者,大多有才可恃,但因为眼光犀利,什么东西一眼就能看穿本质,反而缺乏了行事的兴趣和动力,显得生疏懒惰;如果有某项事功确实打动了他的心,吸引了他,则很容易着迷,深陷不出。因此这种人的成就很显着。

周旋态者是文人中的佼佼者,不仅智商高、智慧深,而且灵巧机警,善于控制自己的感情,随遇而安的本事很好,待人接物应付自如、游刃有余,不仅在书海中有遨游的天才,也能在交际、官场中挥洒灵便,有如神助。官商、文武都可找到自己的位置。解决问题能力强,适于独当一面。如果周旋之中别有一股强悍雄健气,则是难得的大人才。

其实,人的身上以上四种特征都多少具备一些,但又以某一种为主要特征。从成才角度看,以上四种,各有所长。弱态之人,不媚俗迎众;狂态之人,不哗众取宠;疏懒态者出于真性情;周旋态者举止圆滑中不失中正刚健。这些人都可以有所作为,而被历史铭记。反之,则是败器之人,不足为论。

时态与恒态相对直解为运动时的形态。时态与人的社会属性、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人的活动无不打上环境和时代的烙印。脱离时代与环境而独立生活的人是不存在的。

古人并没能提出“恒态”、“时态”的动静结合方法,而《冰鉴》却弥补了它们的不足。实际上,恒态与时态相结合的方法,有辩证法的成分,能有效地避免机械主义的错误,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识人。古人把时态分为三类:深险难近者、卑庸可耻者、妇人之仁者。

深险难近者正在交谈之时,忽然随意地把目光移往别处。这种情况表明,他心存别念,或者是心不在焉,没有给对方足够的重视。如无特殊原因,这种人缺乏诚意,不尊重对方,心怀他念。如果与这类人交流谈心,那是找错对象了。另一种可能是,谈到一个话题时,他迅速地转向了另一个话题。这种情态原因有两个,一个是他是内倾式思维者,多关注个人内心世界,内心感情敏感而丰富,思维转得快,但不依据、照应外界的情况变化;另一个原因是心有别念。前一种源于本性,不足为怪;后一种情况则不足以论情了。

大伙儿正谈得高兴,唯独他一个人在旁边冷嘲热讽、无动于衷,或者是冷眼旁观、不屑一顾。这种人要么是高人,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见旁人胡乱瞎侃,心中不舒服,本不想掺杂到当中去,却又忍受不了他们乱讲,因此在情态上有所表现;要么就立马走开,不予理睬。这种情况为情理中事,不足为奇。另一种情况则是没来头的冷嘲热讽,自以为高于众人,冷漠寡情,居心叵测,不值得深交。有的人天性如此,倒也不必多怪。

卑庸可耻者在他人的言论并不正确的时候,却在一旁连连附和、高声称颂。如果不是存心这么做,必定是个小人,胸无定见,意志软弱,只知巴结逢迎、投机取巧。这种人不可信赖。

妇人之仁者表现各不相同,这种行为,对欲成事功的人来说,应深引为戒。怀妇人之仁者,不足与之交谈大事。

以音观识,以声观形

曾氏名言

人之声音,犹天地之气,轻清上浮,重浊下坠。始于丹田,发于喉,转于舌,辨于齿,出于唇,实与五音相配。取其自成一家,不必一一合调,闻声相思,其人斯在,宁必一见决英雄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