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世界历史读这本就够了
17885900000018

第18章 中古史(5)

公元1014年,在芳林州(治今越南永富省越池)打败大理军队后的李公蕴向北及西北扩张,最终占领今永富省、河宣省及北太省等地僚人区,并把他的女儿嫁给了甲峒首领甲承贵,封他为谅州知州,大有尽取宋邕、钦二州之势。

谁被称为“缅甸的阿育王”?

阿奴律陀因大力护持佛教而被尊称为“缅甸的阿育王”。他与莽应龙、阿瑙帕雅一起被称为缅甸“三大民族英雄”,是缅甸蒲甘王朝的创建者。

阿奴律陀是混修恭骠之子,即位后,先后征服了南部的打端、西部若开族的阿拉干王国,并和北方的南诏国维持和平均势,统一群雄割据的局面,为蒲甘王朝(公元1044~公元1287年)奠定了基业。当时王朝的领域,北起八莫,南滨大海,东部统领掸族诸部,西临北阿拉干,是缅甸最早统一的王国。

阿奴律陀在叫栖(今译皎克西)与密铁拉境内兴修水利,便利灌溉,扩大耕种面积,使农业有了很大发展。随着城乡人口的增加,又建立了按人口比例抽丁的征兵制度,以扩大兵源。

阿奴律陀曾率军至南诏(今云南大理)求取佛牙,受到南诏王盛情接待,建立了友好关系,并获碧玉佛像而归。在归途中,接受缅甸北部掸族各土司的朝觐,娶孟拱土司之女修牟罗,以提高其在掸族中的威望。为加强边防,又建立43个前哨城堡,以防掸族的入侵。

公元1057年,阿奴律陀用武力征服下缅甸直通,俘获僧俗学者和各种工匠达3万人,用32头白象驮回三藏经及珍宝等战利品至蒲甘,又聘高僧阿罗汉为国师,以上座部佛教(小乘佛教)取代落后的阿利教,促进了蒲甘的宗教、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发展,也为统一缅甸奠定了基础。从直通传入孟文字母后,缅甸开始有了自己的文字。征服直通后,首先统一了整个下缅甸,后又征服阿拉干北部,完成了缅甸历史上的第一次统一。

阿奴律陀广建佛塔,其中以兴建在蒲甘的瑞喜宫佛塔最为着名,该佛塔是用来珍藏从锡兰迎来的佛牙和圣物的,建塔工程浩大,直至他逝世时尚未竣工。

公元1071年应锡兰王之请,阿奴律陀派遣多名高僧携经典至锡兰讲经弘法。在远征波帝迦耶国时,又接受国王呈献的公主和许多工匠,其威信超越缅甸国境。公元1077年阿奴律陀去世。

缅甸历史上最强盛的封建王朝是哪个?

东吁王朝(公元1531~公元1752年)是缅甸历史上最强盛的封建王朝,是莽瑞体(缅名叫德林瑞体)于1531年在东吁创建的,在中国史籍中称其为洞吾、东胡、底兀剌。

公元13世纪末,辉煌一时的蒲甘王朝灭亡,缅甸随后进入了大分裂时期。北部形成掸族统治的以阿瓦城(今曼德勒附近)为中心的阿瓦王朝。缅族不堪忍受其压迫,纷纷移居东吁。南部则形成孟族统治的以白古(今勃固)为中心的白古王朝。

从公元1535年至公元1539年,莽瑞体攻灭白古王朝,推行了团结孟族的政策,使孟族将士为其所用,并雇佣有近代武器和战舰的葡萄牙兵。公元1541年又攻占对外贸易要港马都八。莽瑞体去世时,缅甸中部和南部基本统一。公元1551年,莽应龙继位,为发展政治、经济、文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政绩卓着,他灭阿瓦王朝,征服各掸邦,完成了缅甸的第二次统一。

莽应龙死后,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各地封建主重新割据。阿拉干王朝封建主乘机率葡萄牙雇佣兵,并联合东吁封建主,于公元1599年俘获缅王莽应里(缅名南达勃因),攻占白古。莽应龙幼子良渊王(公元1600~公元1605年在位)挽救了危在旦夕的东吁王朝,占领以阿瓦为中心的粮仓地区,保住了上缅甸的半壁河山,而随后继承他王位的阿那毕隆再次完成了缅甸的统一。

他隆执政时,停止了劳民伤财的对外扩张战争,致力于国内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分配土地给无地农民。1638年他还进行一次全国性普查,编制了各地户口、耕地面积、产量和税赋情况,以此次的调查统计作为征税和征调劳役的依据,国家从此国富民强。

公元1627年,荷兰和英国东印度公司在缅甸设分公司。公元1740年缅甸孟族起义,动摇了东吁王朝的统治,公元1752年孟族军队占领首都阿瓦,结束了东吁王朝的统治。

谁是莫卧儿王朝的创始人?

生于中亚费尔干纳的帖木儿直系六世孙札希尔·乌德丁·穆罕默德·巴布尔(公元1483~1530年)是印度莫卧儿王朝创始人。公元1494年继费尔干纳王位,1529年,在巴特那打败比哈尔的阿富汗首领,最终建立莫卧儿帝国。

巴布尔是成吉思汗(母系)和帖木儿(父系)的后裔,是蒙古化的突厥人,“莫卧儿”

即是“蒙古”的意思;巴布尔是绰号,意为老虎。巴布尔的父亲乌玛尔·沙伊赫·米札尔,是中亚费尔干那(中国史书称大宛)帖木儿帝国的一个藩国的统治者。帖木尔死后,帝国为他的子孙分割,费尔干那独立。公元1483年2月,巴布尔出生于费尔干那,11岁时他的父亲亡故,他成功挫败了来自四方的吞并阴谋,在中亚锡尔河上游称王,成为费尔干那的统治者。

野心勃勃的巴布尔即位后立志要仿效先辈帖木儿,成为一个大帝国的统治者。公元1525年11月,巴布尔率领一支12000人的军队,攻入旁遮普,大败道莱顿·汗·洛提守军,又于公元1526年初,进而向德里进军。这一年的4月21日,与洛提王朝国王易卜拉欣·洛提亲率的大军40000人在德里北帕尼帕特遭遇,巴布尔凭借受过训练的骑兵与火器的有效配合获得辉煌的胜利。易卜拉欣战死,德里和亚格拉随即被占领。

4月27日,巴布尔在大清真寺的礼拜仪式上,自行宣布为“印度斯坦皇帝”,以德里作为他的新首都,结束了德里素丹国在印度320年的统治,建立莫卧儿帝国。

1529年5月6日,巴布尔军队在炮火掩护下,强渡哥格拉河,运用侧击战术消灭了盘踞在孟加拉的阿富汗人,赢得了一次重大的胜利,接着又回军西进,歼灭据有拉合尔的阿富汗反叛部落,到此时为止,巴布尔已经征服整个印度斯坦地区,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帝国。

谁为自己的皇后建造了“完美建筑”泰姬陵?

莫卧儿王朝第5代皇帝沙·贾汗为了纪念他已故皇后阿姬曼·芭奴而建立了泰姬陵。陵墓全称为“泰吉·玛哈尔陵”,又译泰姬玛哈,在今印度距新德里200多公里外的北方邦的阿格拉城内,亚穆纳河右侧,是印度知名度最高的古迹之一,也是伊斯兰教建筑中的代表作,被誉为“完美建筑”,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

据说沙·贾汗的宠妃阿姬曼·芭奴性情温柔,擅诗琴书画,是一位具有波斯血统的绝世美女。她21岁时与当时为贾汗吉尔国王的三王子库拉姆结婚。她婚后与库拉姆同甘共苦,行影相随,足迹遍布疆场。公元1628年,库拉姆继承王位,给自己取名沙·贾汗,意为世界之王,宠妃阿姬曼·芭奴也因此得到宫中最高头衔——泰姬·马哈尔。但是好景不长,公元1631年,阿姬曼·芭奴在跟随沙·贾汗南征时,因难产而死,年仅三十九岁。

阿姬曼·芭奴在她婚后十八年里,共为沙·贾汗生下十四个子女,存活的只有四男三女。阿姬曼·芭奴之死,令沙·贾汗伤心欲绝,为了表达他对宠妃的思念之情,他决定为宠妃建造一座全世界最美丽的陵墓,同时,下令宫廷为她致哀两年,禁止一切娱乐活动。

公元1633年,泰姬陵在沙·贾汗选中的印度北部亚穆纳河下游空旷的转弯处的大花园内开始动工兴建,沙·贾汗可以从河上游的阿格拉城堡上远远地望见。珠宝最受沙·贾汗喜爱,因此,他选用大理石建造泰姬陵,并以十分精巧的手艺在大理石上镶嵌无数宝石作装饰。这项工程选用了大量的印度的大理石,中国的宝石、水晶和玉、绿宝石,巴格达和也门的玛瑙,斯里兰卡的宝石,阿拉伯的珊瑚等。

公元1650年,沙·贾汗在泰姬陵建成之后不久,便被儿子篡夺了王位,囚禁在阿格拉城堡,晚年靠每天远望泰姬陵度日,直至伤心忧郁而死。死后,他与宠妃一起被葬在泰姬陵。

谁在北印度建立了苏尔王朝?

苏尔王朝(公元1540~公元1555年)是公元1540年,由阿富汗人舍尔沙(公元1540~公元1545年在位)在北印度所创建的,它是一个伊斯兰封建王朝。

南比哈尔阿富汗酋长舍尔沙原名法里德汗,他利用印度莫卧儿皇帝胡马雍征伐古吉拉特的巴哈杜尔沙的机会,扩充实力,纠集许多阿富汗贵族在其麾下,迫使孟加拉统治者向他割地纳贡。此后,他率阿富汗人组成的军队在乔萨与卡瑙季两战役中重创了莫卧儿军队,迫使胡马雍放弃印度斯坦,逃往拉合尔。

公元1540年,法里德汗据有德里后,自称舍尔沙,建立起来了苏尔王朝,后进驻亚格拉,并逐步把势力扩张到旁遮普、木尔坦、信德、拉贾斯坦以及马尔瓦。

他将国家权力集中在自己手中,并设由贵族、军人、学者、长老组成的咨询会议协助自己决策,他还把全国划分为47个省;省下设县,称“帕尔加纳”;设各级军政长官和教法官实行管理,创建了较完善的国家行政制度,实行高度集权的官僚政治体制。

舍尔沙遵奉逊尼派教义,实行伊斯兰教法,推行宗教宽容政策,废除贵族法律特权,允许其他宗教徒按其教规进行宗教活动,任用印度教徒担任各级军政官员。

为鼓励商业贸易,废除苛捐杂税,只征收海关税与市场交易税。舍尔沙在位期间还修干道34条,设驿馆,以利商旅和邮传。废除旧币,重新铸造金、银、铜币,并一直沿用到公元1835年。他改革田赋制度,重新丈量土地,土地按质分等征税,采取措施保护农田,发展农业。

公元1445年5月,赛利姆沙、菲鲁兹沙、阿迪尔沙在舍尔沙在对拉杰普特人的征战中阵亡后相继即位,王朝在阿富汗军事贵族争夺王位的内战中陷于瓦解。

胡马雍在波斯军队的支持下,于公元1555年,重征印度平原,占领拉合尔、德里和亚格拉,苏尔王朝灭亡,莫卧儿王朝继续统治印度。

长达三个世纪的“泰缅战争”始于何时?

泰缅战争开始于1548年,是泰国与缅甸之间为兼并土地、掠夺劳动力和取得中南半岛政治经济优势而进行的长期战争,经历了从16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长达三个世纪的时间。

这场泰缅战争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公元1548年到公元1592年。公元1486年,泰缅之间在缅甸东吁王朝兴起后,开始出现小规模边境冲突。公元1563年,缅王莽应龙入侵,次年攻占阿瑜陀耶,将泰王及大部分王室成员和居民掳至缅甸,另立傀儡王。五年之后,因泰国力图摆脱缅甸的控制,导致莽应龙又一次大举进攻。公元1569年8月,莽应龙处死前傀儡王以后,立亲缅的彭世洛太守为傀儡王。泰国王子帕那莱(即后来的纳黎宣)于公元1584年6月宣布独立,并率军攻入缅甸,在之后的公元1592年底,泰军在双方交战的泰国廓沙拉力克缅主力,致其统帅即缅甸王储阵亡。

第二阶段是公元1593到公元1664年。在第一阶段之后,泰军掌握了战场主动权,不断向缅甸发动进攻。公元1613年起,缅甸军队开始反攻,之后一段时间,双方激战于缅甸南部与泰国北部,互有攻守。到了1644年,泰国乘缅甸忙于应付清缅战争和王室内讧之机,大举进攻,在蒲甘附近与缅军决战,却遭到失败,被逐出缅境。

在第三阶段的公元1665年到公元1759间,双方处于休战状态,部分地恢复了睦邻友好,维持了近百年的和平。

最后一个阶段是公元1759年到公元1810年,缅甸雍籍牙王朝兴起,不断向外扩张领土,导致双方的尖锐对立。公元1785年,双方主力决战于泰国南部的北碧(干乍那武里),缅军大败。以后,战争影响和范围日益缩小,逐渐演变成局部的边境冲突。

公元1824年,第一次英缅战争爆发后,缅甸开始沦为殖民地,泰缅战争遂告终止。这场战争持续了三个世纪,也折磨了泰缅两国人民三个世纪,人民遭受的痛苦可想而知。

谁奠定了莫卧儿帝国在17世纪的辉煌?

着名的政治和宗教改革家阿克巴(公元1542~公元1605年),一译“亚格伯”,全名艾布·乌尔法特·哲拉鲁丁·穆罕默德·阿克巴,是印度莫卧儿帝国第三代皇帝,他奠定了莫卧儿帝国在17世纪的辉煌。

胡马雍的长子阿克巴,出生于信德的欧麦尔古德村,少年时受教于波斯苏菲派学者米尔·阿卜杜·拉蒂夫,13岁时任旁遮普总督。公元1556年,在卡拉瑙尔的一个花园内举行登极典礼,14岁的阿克巴遂成为印度国王。

然而,这个国王只是名义上的,大权掌握在保护人手中,而且北印度大部分地区还在阿富汗人统治之下。公元1556年,阿克巴和培拉姆汗向德里进军,攻占了德里。

公元1560年3月,阿克巴为了亲自掌握大权,采取果断措施,宣布解除培拉姆汗的宰相职务。公元1562年,他开始亲自处理行政、军事大事,确立了他作为一个专制君主的统治地位。

阿克巴有一句名言:“一个帝王应该专心于征略,否则,他的邻国就会起兵打他。”

这句话一直是后代莫卧儿王朝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阿克巴在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以后,便开始对周围地区进行大规模征略。公元1567年10月,阿克巴攻打这些拉其普特人的要塞——齐图。三年后,阿克巴又攻占另外两个拉其普特要塞,从此基本上解除了拉其普特人的威胁。

阿克巴于公元1592年征服逃到奥利萨的阿富汗人残部,不仅恢复了巴布尔时代帝国的疆界,还把统治扩张到西部印度。公元1594年,他又从波斯人手中夺回坎大哈,大大巩固了印度斯坦西北部的统治。

阿克巴奠定了莫卧儿帝国在17世纪的辉煌。他于公元1605年去世,后被葬在锡坎德拉。

泰国的哪位国王被称作“黑帝”?

彭世洛城行政长官坦马罗阇之子纳黎宣,原名帕那莱,是泰国阿瑜陀耶王朝国王(公元1590~公元1605年),被称为“黑帝”,是泰国历史上着名的五位大帝之一。

帕那莱在14岁时曾被作为人质押往缅甸,公元1571年被从缅甸赎回,立为储君,16岁被任命为彭世洛城的行政长官,到了公元1584年,帕那莱事先获悉缅王莽应里命令自己率部队协助他去镇压阿瓦的叛乱,其实是想乘机将其杀害这一阴谋,在孟肯宣布独立。

公元1585年到公元1586年,缅军三次进犯暹罗都没有获胜。此后,泰缅之间开始了长期的战争。公元1590年,父王坦马罗阇去世,35岁的帕那莱正式即位为王,始称纳黎宣。他在位时,奖励工商业发展,繁荣经济;将全国分为若干行省,由国王任命的长官管辖,废除许多亲王在边境地区的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