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期间要注意清洁卫生。积极治疗原有的感染病症。在怀孕的最后一个月及产后42天中,一定要禁止性交,并不洗盆浴。分娩时,如果发生胎膜早破、产程延长、产道损伤、产后出血,应及时进行抗感染治疗。产妇在分娩时,要尽量多吃新鲜食物,多饮水,多休息,以增加身体抵抗力。分娩后,产妇要注意饮食营养,尽量早期下床活动,及时小便,以避免膀胱内尿液滞留,影响子宫的收缩及恶露的排出。同时要注意产后会阴部的清洁卫生,最好使用消毒过的卫生纸和卫生棉。
如何避免背部疼痛
背部疼痛是在怀孕期与生产后最初几个月最常见到的问题。怀孕期间,体内产生大量的激素弛缓素。这使韧带变软,以及变得较富于弹性,而容易伸张。主要是为了使骨盆的关节扩张并分开,以利于胎儿的生产。大约生产后3~5个月,弛缓素才能恢复正常状态。这段期间,要特别注意背部,以避免背部受伤。
腹部肌肉的无力,已经无法保护脊椎的正常作用,而背部与骨盆内韧带增加的柔软度,很容易使你因为弯身抱起婴儿,或是推带婴儿时,产生背部的扭伤。
坐
坐着时,应该尽量靠着椅子,最好是用小枕头垫在背部,以维持背部下方良好的姿势。当婴儿还小的时候,把他放在你大腿上的枕头上,这样可以避免使你的肩膀部分过于紧张。
站立
不论站立的时间长或短,都会使你的背部下方感到疼痛。轻轻地提起一只脚,可以减轻背部下方的压力。如果你家中的灶台很低,在清洗碗盘的时候,可以把灶台垫高,就不用弯着腰洗碗盘,而导致背痛。
升高
如果你家中有小孩,要为他系鞋带时,最好是把他抱到你的高度,或是跪下来为他系鞋带,而避免弯腰。屈膝时,一只脚要置于另一脚的前方,环抱你的腹部与骨盆肌肉。同时,在做上升动作的时候,要吐气。
携带孩子
在携带小孩的时候,最好用背袋来背他,然后把他放在胸前,而不是用一只手来支撑其臀部。如此可以避免背部的扭伤。
购物时,尽量避免把所有的东西放在一个袋子里,而是平均地依其重量分装在2个袋子中,一手提一袋。假如是推车去购物,购买的东西实在太多时,最好是多带一个背袋。
要选用适当高度的推车。手置于把手上时,其位置应是在腰部以下5~7厘米。
换尿片
为婴儿换尿布的工作台会使用上千次,直到婴儿大到不能再使用为止。因此,换尿布的工作台需要正确的高度,要选择与婴儿车把手的高度相同的工作台,而你也要注意婴儿,因为他们会比你想象中更快地能够转动身体。
如何控制背痛
假如已经做到上述的事项,但是仍然感到背痛,那么要尽可能减轻这些症状。同时,要找出引发疼痛的真正原因,以避免下次再度发生。
轻微的不适可能是因为不正确的姿势、压力与一般性的疲倦而引起的。要检查你的姿势,同时要确实遵守保护背部的指示。要记得不论是在采取何种姿势时,都要保持松弛的状态。同时,要避免任何不必要的肌肉伸张。最重要的是,要注意如何避免肌肉的过分疲劳。
英国某医学刊物的一项研究中,报道了约有8%的女性,在生产时,以硬膜作为减轻疼痛的方式,曾发生长期的产后背痛。这可能的直接原因也许是因为硬膜所造成的。使用硬膜的剖腹生产术的妇女,则没有这些问题。
造成背痛的原因很可能是由于韧带的收缩和在生产期间所产生的神经压力所致。通常,疼痛是要避免引起身体伤害的预警信号,要你停止做一些会造成身体伤害的动作。否则,很可能会造成肌肉的伸张。
对于母亲、配偶与医疗人员而言,重要的是要意识到生产的危险性,并确保妇女在生产时,维持正确的姿势。
假如背部下方(骶髂关节部位)感到疼痛,在一天内,不论任何时候浸泡热水澡,是一个使肌肉松弛并振作精神的好方法。同时,可以减轻疼痛,避免疼痛感在这一天内持续恶化。如果要泡热水澡,也不需要担心要花太多的时间,或为了无法照顾婴儿而感到内疚。你可以趁婴儿睡觉,或是让婴儿快乐地躺在地板上的毛巾的时候,泡个热水澡。假如有较大的小孩,他会很高兴有在浴盆玩玩具的机会,或者可以让他和你与婴儿一起洗澡。
躺下来很可能有助于减轻背部的疼痛与不适,但是在醒来时,发现背部僵硬的话,问题则在于床。有一些床太过柔软,以致无法支撑背部。如果要另买新床,很可能价格不少,解决的方法就是在床垫下垫一块木板。假如是侧睡,而疼痛的主要部位是骶髂关节,那么在睡觉时,可以试着把小枕头或卷起来的毛巾垫在腿部正上方。
任何持续性或严重的背痛都应该让医师检查,因为背部的毛病往往会变成慢性疾病,而难以矫正。
月子里的饮食安排
(1)月子里饮食营养的重要性
孕妇产后即面临两大任务:一是产妇本身身体恢复;二是哺乳,喂养宝宝,两个方面均需要营养。因此,饮食营养对于月子里的产妇尤其重要。
产妇由于在分娩时耗力及损血,流失了大量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各种维生素、多种矿物质及水分;因此产后初期会感到疲乏无力,脸色苍白,易出虚汗,且胃肠功能也趋于紊乱,发生食欲不振,饥不思食,食而无味等现象;再加上乳汁分泌,也会消耗能量及营养素,此时倘若营养调配不好,不仅母亲身体难以康复,容易得病,而且还会影响婴儿的哺乳及生长发育。
(2)月子里各营养素需求量
研究表示,在产后一年内,哺乳孕妇每日需要热量13 440千焦、蛋白质90~100克、钙2000毫克、铁15~18克、维生素A 3 900国际单位、维生素B1 6毫克、维生素B2 6毫克、尼克酸16毫克、维生素C 150毫克等。
(3)月子里的饮食特点
要满足月子里妇女营养素的需求量,饮食方法是很重要的,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增加餐次:每日餐次应较一般人多,以5~6次为宜。这是因为餐次增多有利于食物消化吸收,保证充足的营养。产后胃肠功能减弱,蠕动减慢,如一次进食过多过饱,反而增加胃肠负担,从而减弱胃肠功能。如采用多餐制则有利胃肠功能恢复,减轻胃肠负担。
②食物应干稀搭配:每餐食物应干稀搭配。干者可保证营养的供给,稀者则可提供足够的水分。奶中含有大量水分,乳母哺乳需要水分来补充,才有利于乳汁的分泌;产后失血伤津,亦需要水分来促进母体的康复;饮用水分较多,可防止产后便秘。食物中干稀搭配较之于单纯喝水及饮料来补充水分要好得多。因为食物的汤汁既有营养,又有开胃增进食欲之功能,而单纯饮水则反而冲淡胃液,降低食欲。除喝汤外还可饮用果汁、牛奶、咖啡等。因此一般提倡饮用汤和其他营养饮料,少饮白开水。
③荤素搭配,避免偏食:从营养学角度来看,不同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种类及数量不同,而人体需要的营养是多方面的,过于偏食会导致某些营养素缺乏。一般的习惯是,月子里提倡大吃鸡、鱼、蛋,而忽视其他食物的摄入。产后身体恢复及哺乳,食用产热高的肉类食物是必需的,但蛋白质、脂肪及糖类的代谢必须有其他营养素的参与,过于偏食肉类食物反而会导致其他营养素的不足。就蛋白质而言,荤素食物搭配有利于蛋白质的互补。从消化吸收角度来看,过食荤食,有碍胃肠蠕动,不利消化,降低食欲,“肥厚滞胃”正是这个道理。某些素食除含有肉食类食物不具有或少有的营养素外,一般多含有纤维素,能促进胃肠蠕动,促进消化,防止便秘。因此荤素搭配、广摄各类食物既有利于营养摄入,又能促进食欲,还可防止疾病发生。
④清淡适宜:一般认为,月子里饮食清(尽量不放调味料)淡(不放或少放食盐)为妙,此种观点并不正确。从科学角度讲,月子里的饮食应清淡适宜,在调味料上如葱、姜、大蒜、花椒、辣椒、酒等应少于一般人的量,食盐也以少放为宜,但并不是不放或过少。放各种调味料除能增加胃口,促进食欲外,对产妇身体康复亦是有利的。用中医学观点来看,产后宜温不宜凉,温能促进血液循环,寒则凝固血液。在月子里身体康复过程中,有许多余血浊液(恶露)需要排出体外,产伤亦有淤血停留,如食物中加用少量葱、姜、蒜、花椒、辣椒粉及酒等多性偏温的调味料则有利血行而不促进血凝,有利余血淤血排出体外,不至于闭门留寇,而有利于驱寇出门。食盐的用量亦应根据情况而定,如果产妇水肿明显,产后最初几天以少放食盐为宜;如孕后期无明显水肿则无需淡食。
⑤要注意保护脾胃、促进消化:月子里应食一些有健脾、开胃、促进消化、增进食欲的食物,如山药、山楂糕(片)、大枣、番茄等。如山楂除可开胃助消化外,还有促进子宫复旧等作用。
(4)月子里饮食宜忌
不宜滋补过量:
一般女性分娩后,为了补充营养和让奶汁分泌充足,都特别重视产后的滋补,常是天天不离鸡,餐餐有鱼肉。其实这样不但浪费钱财,还会出现麻烦,因为滋补过量可引起肥胖,肥胖会使体内糖和脂肪代谢失调而引起各种疾病。如果产妇营养太丰富,必然使奶汁中的脂肪含量增多,若婴儿胃肠能吸收,也容易造成肥胖,并易患扁平足;若婴儿胃肠消化能力较差,不能充分吸收,则会出现脂肪泻,若是长期慢性腹泻,就会造成营养不良。
②不宜马上禁食:
通常女性生产后体重会增加。许多人为了恢复生产前的苗条体型,产后便马上节食,这样做不但有损身体,而且乳母更不可取。女性产后所增体重,主要为水分和脂肪。若是给宝宝授乳,势必要消耗体内的大量水分和脂肪,这些脂肪根本不够。产妇不仅不能节食,还要多吃营养丰富的食物,每天必须保证摄入11 760千焦的热量。
③不宜久喝红糖水:
产后适量喝红糖水,对产妇和婴儿都有好处。产妇分娩时,精力和体力消耗非常大,加之又失血,产后还要给婴儿哺乳,因此需要碳水化合物和大量的铁质。红糖不但能补血,又能提供热量,是妈妈的补益佳品。许多孕妇以为喝得越多越好,所以饮用很长时间,甚至长达1个月。但是久喝红糖水对产妇子宫复原不利。在产后10天,恶露逐渐减少,子宫收缩也恢复正常,但若喝红糖水时间过长,会使恶露血量增多,造成产妇继续失血,因此引起贫血。产妇产后喝红糖水的时间,应以7~10天为宜。
④不宜多喝浓汤:
产妇产后多喝高脂肪浓汤,不但影响食欲,还使人身体发胖,体态变形。并且使乳汁中的脂肪含量过高,致使新生的宝宝不能耐受和吸收而引起腹泻。产妇适宜喝脂肪适量的清汤,如蛋花汤、鲜鱼汤等。
⑤不宜吃辛辣温燥食物:
辛辣温燥食物可使产妇体内生热,产妇因此上火,出现口舌生疮,大便秘结及痔疮等。给宝宝授乳的妈妈有内热,能够通过乳汁影响婴儿,使宝宝体内也生热。因此,产妇饮食宜清淡温和,特别是在产后5~7天之内。应以米粥、软饭、面条、蛋汤等为主,不要吃大蒜、辣椒、韭菜等,更不要饮酒。
⑥不宜多食味精:
味精中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乳母在摄入高蛋白饮食的同时,又多食味精,大量谷氨酸钠通过乳汁中进入宝宝体内,与宝宝血液中的锌发生特异性结合,形成不能被肌体吸收的谷氨酸锌,从而引发宝宝发生急性锌缺乏。锌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可以改善食欲并促进消化功能,若是缺锌,则会使舌上的味蕾受累而影响味觉,以致对食物不能引起味觉而导致厌食。缺锌还会使宝宝发生弱智、暗适应异常、性晚熟,成年侏儒症以及生长发育缓慢等病。在分娩3个月内,乳母食用的菜肴应该注意不要多加味精。
⑦不宜立即服人参:
许多产妇在产后为使自己迅速恢复体力,立即服用人参,但这样做对产妇健康有损害。人参中含有人参皂甙,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脏及血管有兴奋作用,使用后会使产妇出现失眠、烦躁、心神不宁等症状,反而影响产妇休息,影响身体恢复。人参还会加速血液循环,刚刚分娩后的产妇内外生殖器的血管多有损伤,从而会妨碍受损血管的自行愈合,同时加重出血。
产妇在产后2~3周,若产伤已愈合、恶露明显减少时可服用人参。
产后2个月,若是有气虚症状,可每天服人参3~5克,连续1个月即可。
产后营养的摄取
产后及授乳期的营养非常重要。一方面母体要逐步补偿怀孕、分娩时所损耗的营养素,促进各器官、系统功能的恢复;另一方面要分泌乳汁,哺育婴儿。营养不足,将影响母体健康,减少乳汁分泌量,降低乳汁质量,影响婴儿的健康和成长。
(1)产后的合理膳食
①饮食注意事项
产妇自胎儿及其附属物娩出,到全身器官(除乳房外)恢复至妊娠前状态一般需要6~8周,此阶段称产褥期。在此时期内,母亲的生理变化很大,在分娩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很多,皮肤排汗及乳汁分泌旺盛,因此要补充营养素和水分。虽然产褥期比孕期时间短,但营养和休息非常重要,如注意不够,调养不当,很容易得病。
正常分娩后略事休息,产妇开始食用第一餐,即可进食适量的、比较热的、易消化的半流质食物,如红糖水、藕粉、蒸蛋羹、蛋花汤、卧鸡蛋等。数小时后食用第二餐,就可食用正常膳食。有些产妇在分娩的1~2日内感到疲劳无力或胃肠功能较差,可用比较清淡、稀软、易消化的食物,如蛋糕、面片、挂面、馄饨、粥,或蒸、煮、卧鸡蛋及煮烂的肉菜,然后再用正常膳食。
我国北方有产后喝红糖水,喝小米粥,吃芝麻盐和煮鸡蛋的习俗,从科学角度讲,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失血很多,需要补充造血的重要物质——蛋白质和铁。鸡蛋含有很高的蛋白质;而红糖则含铁量很高;小米中胡萝卜素、铁、锌、核黄素含量比一般的米、面高,是产褥期的好食物。
在产褥期内按我国的传统,很重视产妇的营养和膳食。但需注意摄入食物的数量要适当,各种食物的搭配要合理。有些地方,产妇在产后1个月内平均每日吃8~9个鸡蛋,有的1顿饭就吃7~8个鸡蛋,远远超过了身体的需要,并且增加了肾脏的负担。然而到产后第2~3个月之后,又不重视乳母的营养了。还有的地方,产妇在产褥期只进食大量动物性食品,例如鸡、肉、鱼、蛋,而忽视蔬菜与水果的摄入,容易造成维生素C与膳食纤维的不足。这种只重视产后1个月的营养,而1个月后各种食物明显减少,恢复到普通膳食的习惯,不利于乳母的健康和授乳。
产褥期的营养固然重要,但并非食物越多越好,食物过多则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增加消化器官的负担,影响消化功能,并且过量的摄取食物是造成肥胖的原因。
②每日膳食构成
粮食:大米、面粉、小米、玉米面及其他杂粮等450克。
动物性食物:禽类(鸡、鸭等)、肉、动物内脏、鱼、虾等200克。
鸡蛋:150克。
烹调用油:豆油、花生油、香油等20克。
牛奶或豆浆:250毫升。
糖:20克。
芝麻:20克。
蔬菜:450克。
水果:100克。
③食谱举例
产后1~3日食谱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