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儿从外面带回一朵栀子花,悄悄用杯子装了,放在卫生间的洗脸台上,说要送给妈妈。
我问她:花是从哪来的?她说是从小区花园里摘的。我说:那花儿开在那里,大家都可以看到和闻到,你把它摘下来,就枯死了,不应该这样做。
可别的小朋友都在摘呀,如果我不摘,花儿也不会继续长在那里呀!
小美很不甘心地说。
这样的句式,在以往抓蝌蚪和捉鱼之类的事件中,也有所耳闻。这个年纪的孩子,已经开始在乎别人怎么怎么,我怎么怎么的句式。而这种句式,与成人社会中的从众感和虚无感,是有直接联系的。比如:大家都在闯红灯,我不闯,是不是显得很傻?大家都不排队,我跑去排队,是不是很异类?大家都在往河里排污水,我坚持不往河里排是不是显得不合时宜?大家都在买大房买大车安空调增大碳排量,我一个人坚持节能减排是不是太迂腐?我这样做的意义价值在哪里?我的行为和举止,对事物最终的结果,没有任何意义。这样的克己与坚持,究竟有什么意义?
这个困惑是小美的,也是我的。她小小的脑袋瓜已看得懂了,她的不采花,并不能改变花园里最终会没有花的结果,就如同她不抓蝌蚪和小鱼,并没有改变水池里不再有小鱼和蝌蚪的事实。
我当然不愿意几岁的小美就成为一个虚无的抱怨者。我给她讲了关于一个海蟹的故事:退潮了,许多海蟹被冲上岸,将被海鸟啄死或被明天的太阳晒死。有个小朋友,在海边,把小蟹捉住,扔回海里。有人劝他:小孩,别浪费力气了,海滩上有成千上万只呢,你救不了的。
但我至少救了这一只!
小孩举着手里的蟹,认真地说。
小美听懂了这个故事,对着那朵花说:我至少可以不摘这一朵。
对!如果你再叫别的小朋友也不摘另一朵,小朋友的小朋友不再摘另一朵,那样,所有的花,都能一直把我们的院子装扮得更美了。
小美确乎这么做了,小朋友们也许被她说服了。不知是幻觉还是事实,我觉得今年小区院里栀子花的花期特别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