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考试高手
1857400000052

第52章 高考状元谈复习迎考(2)

高考对能力的要求是多方面的,例如英语试题中就常常包含着生活逻辑,1996年高考的作文考的就是文艺鉴赏力。这就需要我们拓宽知识面,对各个领域都有所涉猎,并且要观察生活、了解社会,文科学生更应如此。我平时一方面常看些诗词、历史人物传记、政治评论集,以及《读者》等优秀期刊杂志,以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理论水平和分析能力;另一方面通过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介以及其它各种途径增加对国企改革、农业发展、中国复关和香港回归等热点问题及其它一些社会动态的了解,以开扩视野,丰富生活经验。我还积极参加各种有意义的活动,如代表广西赴京参加全国纪念抗战胜利50周年历史知识竞赛,既开阔了眼界,又锻炼了能力,也为我高考历史获得优异成绩创造了条件。

以上就是我个人学习的一些心得。实际上,要取得好成绩,方法很多,不能生搬硬套。我深深地体会到,“宝剑锋从磨砺出”,学习上的捷径是没有的。成绩的取得,关键是靠自己的艰苦劳动和在学习实践中的不断摸索与总结。只要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就能通向成功的颠峰。

三、复习与总结

“黑色七月”己过去四个多月了,随着考场硝烟的逐渐散尽,那个酷热的夏天在记忆中也开始渐渐模糊。现在在这儿谈关于高考的心得体会,未免有些缺陷遗漏,也许就仅仅算是我的一些看法吧。

关于高考的复习,我觉得在数量大、时间短的情况下,要想做到一点儿不漏是不可能的,况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前面复习的到后面还会忘记一些,因此,在高考前如何有效地安排好复习时间,用有限的时间达到尽可能高的目的就显得尤为重要。一般来说,有的相对生疏的内容仅复习一遍是不够的,需要不断地反复重温;有的内容比较容易掌握,那就适当地少花时间。因此,重要的就是如何知道哪些内容需要时间多,哪些需要时间少,没有这个前提,复习就成了无的放矢,事倍功半。

以我为例吧,我大约是高三上学期参加完一些学科竞赛之后开始复习的。这时,通过当时的期中考,对自己的优势的、熟悉的内容和劣势的、薄弱的环节就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但由于只是一次考试,偶然性在所难免。因此,后来我就又找了些题目来做。通过几次自我测试之后,对自己的状况认识就比较清楚了。当时,我还记得物理和英语做得特别差,许多题目都无从下手。而语文、数学、化学则稍好一些,但在某些具体方面也存在不少问题。

明确自己的状况之后,就要拟定一个详细的复习计划,我当时拟的计划大致包括以下这几方面:一、近阶段复习的时间及应达到的目标;二、在这一阶段内各科分配所得的大致比例以及完成哪些事项(如通读教材,阅读参考书,做一定数量的习题等);三、每一事项所占的时间;四、在一天之中课余时间的协调安排。拟定计划可以使你复习时不至于一盘散沙、左支右绌,有助于有序合理地步入复习的正轨;严格地要求自己,还可以培养起认真严肃的学习品质。但也要注意几个问题:一、计划不宜定得太高或太低,应该量力而行,太高了会吃不消,到最后为完成计划敷衍了事;太低了则又浪费不少宝贵的时间。一般来说应稍微比自己认为能达到的目标低一点。这样可以避免一些意外情况的干扰,耽误也不会很多。二、计划的时间不宜太长,不能一下子就订出半年或更多时间内的计划;“天有不测风云”,有时由于意外变动而频繁修改原先计划,费时费力,最好就是适当划分阶段(如以两次相邻模拟测验之间的时间为一阶段),再各个阶段依序制定计划。三、计划要具体,不能泛泛地说某日到某日复习某科了事,要说明某日某几小时复习某科和怎样复习等,不然计划变动过大也就不成其为计划了。四、计划定好后一方面要严格执行,另一方面要根据自己情况适时地修改。不严格执行计划,计划也就是一纸空文,毫无实际意义可言,但绝不是说一味死套到底,有时候在复习过程中会发现对自已原先制定计划时有了更清楚的认识,换一个计划更适合于自已,那就要及时修正,以免导致误区。如经一段时间复习,发现自己数学解题能力并不象原先认为的那样差;或是又暴露出了新的较为严重的问题,那就必须及时调整计划。但又不能频繁地改变自己的认识,频繁地修改计划,因为那只能说明你根本没有把自己认识清楚。

完成一个阶段的计划后就得做总结,总结在该阶段内的不足或成功之处,以供下一阶段改正或借鉴,这也是复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下面就谈谈关于各科的复习吧:由于各人情况不同,在能力方面存在差异,因此,每人都不能一味地寄希望于什么成功者的经验或失败者的教训。这些间接经验固然在许多方面可以借鉴,但万万不能照搬。到高三复习时,大家都是读了十多年书的老生,对自己在学习方面的情况认识总不会模糊不清,从以往成功或失败中吸取的经验也不计其数了,因此,我觉得每人还是得创造自已独有的学习方法,我的复习方法只能做一个参考。

语文由于课本内东西比较少,题目多半来自课外,因此培养能力显得格外重要,可以适当地找一些杂文、小品文、散文阅读,扩大自已的视野,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同时也为写作积累素材。我的语文复习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寒假以前主要是看一些参考书,把所要求的内容大致在头脑中筛一遍,对其有一个大致的认识,能记住的就尽量记住,像一些古诗文名句,一些特殊的语法现象,一些阅读写作上的技巧等;开学以后经过模拟考,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主要存在于文言文和现代文,就据此将近年的高考试题、模拟试题中的此类题目集中在一起,多做习题,这样一方面可以熟能生巧,弥补不足;另一方面也渐渐适应高考的各类题型。从四月下旬到五月下旬,主要的任务就是做模拟试题以熟悉试卷结构,调整做题速度。当然,碰到值得归纳整理记忆的内容一定不放过,如易读错的字、词等,对于错题多想想为什么。这一点贯穿复习始终,是应该强调的。通过这一阶段的复习,对高考也就渐渐得心应手。最后一个月把所遗留下来的问题逐一解决,这时候印象就比较深刻了,有些已有点模糊的内容再巩固巩固,就差不多具备了参加高考的知识能力上应达到的水平。

高考不仅仅是知识上的较量,也是心理素质的较量。高考复习量多,任务繁重,要想在高考复习中能自始至终有条不紊,尽量减少外来不利因素的影响,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非常有必要的。在高考复习中总难免有些小风波小挫折,处理得好,可以使它们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处理不好,它们就会困扰你很长时间,妨碍你的学习进度。

我在高考前的确可以说是比较顺利,但也不免有些小麻烦,特别是五月底的最后一次全省预考成绩不够理想,原先打算填报的志愿一下子有些犹豫不决,那段时间里有时觉得整个人就好像陷入了一团阴影里,有点茫然无措。好在我努力抑制住了这种不良的心理因素,尽量地去回想以往一些考试的成功经历,并且逐渐肯定自己的水平,找回了自信,及早走出阴影,恢复到正常的学习轨道上来。我相信许多同学在多次预考中总会有那么几次成绩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不尽人意,这时候还须正视自已,从过去长期的学习中肯定自己,这样才能缓解心中的压抑情绪。

另外可能导致情绪不稳定的另一个因素就是考前各高校陆续到学校发放招生简章的时候,看着这个学校也好,那个学校也不错,花费太多的精力去想填报志愿。这也许还影响不大,因为都知道不管填什么志愿都得先考好,不能耽误了复习;而影响比较大的可能就是看到各个学校来保送、推荐什么的,别人都被选中了而自已和他们水平相当却没拿到名额,引起一系列的心理不平衡:妒忌、猜疑、厌倦、烦躁接踵而来。应该说,当时在我看来这种情况还是挺多的,有的人吃不香睡不稳。一下课就往老师那儿打听消息,这样自然对复习极为不利。说实话,那时我心中也不平衡,真想也去拉点什么关系学之类的,但后来意识到了很多方面,也就能顺其自然,想得开通了。我想,这种现象在高考前一定是都存在的。这里我也就说说我的一点看法:

首先,没被选上并不意味着失败,它意味着你又重新有了一次选择学校的机会,你还可以再多筹划筹划你的专业,而不必为后来可能出现的变动而后悔,对吗?有些同学当初恨不得早些脱离高考,也不多考虑一下就匆忙报名参加保送、推荐,结果到时候发觉专业不对口,想改也来不及了。另外,参加推荐者一样要参加高考,而且往往由于自已一张推荐表在手,觉得似乎高枕无忧,放松了学习,结果最后考的不理想,连最低控制线都没到,当然一张推荐表也就形同虚设了。也许你觉得不大相信,但是确有其事。所以不必因为这些保送、推荐之事而冲昏了头脑,集中精力迎接高考,相信最后定能跨进自已理想学校的大门。

许多人觉得高考很可怕,因此越临近高考,情绪就越紧张,这对高考是不利的,这会阻碍自己正常水平的发挥,尤其是在考场上更是应试的大敌。其实,高考不过是一次比较正式的测验罢了,其难度、水平、结构在临考前的多次预考应该早已熟悉,所以能力上并不构成主要问题,关键就是能否把能力发挥出来。因此保持良好的心境,适时放松自己也不可少,可以有空听听自己喜欢的音乐,参加自已喜欢的运动,这样也可以让自己身体机能充分调整以发挥最大的潜能,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之呢?

下面略说一些我对于高考各科复习的具体看法吧。首先说一下,高考的每科试题都有一个特点:量大。有时候,在考场上经常会看到自已会做的题却再也无法下手——时间到了,这真是让人“死不瞑目”,因此无论哪科复习都必须尽量做到做题时非常熟练,争取一次性成功,避免其后再因为检查改正耽误太多的时间。就我而言,考场上留给检查的时间一般是很少甚至没有的,因此做到这一点就显得特别重要了。至于具体考场上如何操作,相信大家自有经验,就不多言了。

语文的复习关键在能力的提高和平时的积累,较难的文言词语、易混的词和字都需平时留心。而能力又主要是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复习时应该注意侧重。

英语则主要在阅读方面,阅读复习时要认真严格,不要看到文章长或者不认识的词稍多一点就自己放松自己,放弃不读,岂不知多读多练也就能慢慢适应了。

数学是高考中题量相对而言较大的一门学科。因此,可适当地掌握一些解题技巧,如选择题中的特殊值法、排除法等,还要注意培养熟练准确的基本运算能力,否则有式子有方法但算一步错一步,那也不可能有正确的答案。

物理是我的弱项,因此高考前我花了近一半的时间用于物理科的复习。我觉得物理复习主要是弄清各种易混的概念、公式,在各种不同的题设情景下选用不同的考虑方法,对于复杂的问题善于分解为简单的问题,同原来熟悉的问题进行类比,从而解决。

化学和物理类似,都是实验科学,因此也有许多概念理论,务必要区别它们的不同,归纳它们的联系。总之一句话,各科有各科不同的特点,根据各自不同的特点制定不同的复习方法,这才是本质之道。

好了,以上就是我个人对高考的一些看法,由于各人情况都有差异,这些看法只能作为一点参考,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最后,衷心预祝大家在一年一度的高考中发挥理想水平,取得满意成绩!

四、勤奋、方法、自信

自从考中“文科状元”之后,有不少人向我讨教成功秘诀。怎么说呢,高考的确是人生之中的一个重大转折点——顺利闯过关,就能实现多年夙愿,步入大学殿堂,继续深造;而不幸落下马,则意味着十几年的寒窗苦付之东流,一切还得从头开始。所以,即使我作为一个高考成功者,如今回想起那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仍不免心有余悸、感慨万千。毕竟高考不同一般考试,能从“千军万马”中“杀”出来,无论是谁都会感到幸运的。而我能夺得全省第一名,则更应该是“机缘巧合”了:比第二名只多5分,只要一个粗心大意的小错误,就可能使我退居其次。因此,刚开始的时候,每当有人问及经验,我都觉得除却“运气”,其它无话可说。但是,经过后来一段时间的回忆、思考和总结,我认为自己的成功除了客观方面“天时地利”,最关键的还是主观方面的三个因素,那就是:勤奋、方法、自信。

第一点毋用多说,相信大家都明白勤奋的重要性—天才之火尚需勤奋点燃,就更不用说大多数我们这样的凡夫俗子了。至于第二点和第三点,可能大家也开始意识到,并越来越关注了。下面,我就着重从这两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感受和体会,盼能对大家有所裨益。

办事情都有个方法,学习也是如此。但是不同的方法收到的效果是不一样的:正确的方法能使你事半功倍,轻轻松松过关;而错误的方法则使人事倍功半,虽全力以赴也不免被淘汰出局。所以在应付高考的时候要掌握正确的方法策略,学会“巧”读书。

首先,各科有各自的学习方法。

语文和英语是两门语言学科,主要靠平时在字词、语法、阅读和作文等方面的积累,在此我不详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