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治好中暑
症状:中暑
老偏方:刮痧。
药理:其实,中暑在中医上亦称“发痧”,认为是由于病人体质虚弱,加之劳累过度,导致元气亏虚,暑热之邪乘虚而入所致。轻则暑热夹湿郁于肌表,重则暑热燔灼,蒙蔽心包而发病,且发病骤急。除病人中暑症状外,可将右手中指弯曲,在病人胸部皮肤上划一下,如有明显的紫红色隆起的划痕,就说明有“痧”。而通过刮痧能将暑湿之邪及时祛除,起到解表清暑、宁心开窍之功效。
中暑,是指在高温环境下,因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大致分三种:一种是在闷热的房间里容易出现的热射病,病人会感觉到头痛、头晕、口渴,然后体温迅速升高、脉搏加快、面部发红,甚至昏迷;另一种是日射病,就是人在烈日下活动或停留时间过长,强烈的日光穿透头部皮肤及颅骨引起脑细胞受损,由于受到伤害的主要是头部,所以最开始只有头部温度增加,然后出现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等症状;还有一种叫热痉挛,即人在高温环境中,身体大量出汗,丢失大量盐分,使血液中的钠含量过低,引起腿部甚至四肢及全身肌肉痉挛。
过了处暑,不少人容易对防暑放松警惕,但处暑并不是出暑,仍要做好防暑工作,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者、建筑工人、交巡警、婴幼儿等中暑高危人群更应做好防护。最好的办法就是加强劳动防护,即白天出门一定要打伞、戴帽子,延长中午休息时间;随时补充体液,多喝防暑降温的补充电解质饮品;防止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睡眠;准备十滴水、藿香正气水、清凉油等解暑药品。
这里就为大家介绍一个治疗中暑的偏方,即刮痧,就是利用刮痧器具,刮试经络穴位,通过良性刺激,充分发挥营卫之气的作用,使经络穴位处充血,改善局部微循环,起到祛除邪气,疏通经络,舒筋理气,驱风散寒,清热除湿,活血化淤,消肿止痛,以增强机体自身潜在的抗病能力和免疫机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病治病的作用。
现代科学证明,刮痧可以扩张毛细血管,增加汗腺分泌,促进血液循环,对于高血压、中暑、肌肉酸疼等所致的风寒痹症见效明显。经常刮痧,可起到调整经气,解除疲劳,增加免疫功能的作用。
其实,中暑在中医上亦称“发痧”,认为是由于病人体质虚弱,加之劳累过度,导致元气亏虚,暑热之邪乘虚而入所致。轻则暑热夹湿郁于肌表,重则暑热燔灼,因蒙蔽心包而发病,且发病骤急。除病人中暑症状外,可将右手中指弯曲,在病人胸部皮肤上划一下,如有明显的紫红色隆起的划痕,就说明有“痧”。
而通过刮痧能将暑湿之邪及时祛除,起到解表清暑、宁心开窍之功效。此法无论在临床还是在民间均有使用,且疗效颇佳。具体操作如下:
1.刮痧场所应选择阴凉而又非当风之处。
2.暴露待刮痧的皮肤,涂抹刮痧介质(万花油、活血剂等),刮板与皮肤成90°或45°角进行刮拭。
3.刮痧可选择以下部位:颈部(颈部正中线,颈两侧至肩)、背部(背部正中线,背部两侧)、胸部(胸部正中线,胸肋间隙)、上肢(肩、臂、肘窝)、下肢(腘窝处等)均由上往下刮,胸部由内往外刮。
4.每个部位一般刮3~5分钟,以出痧(紫红色的痧痕)为度,最多不超过10分钟,不可强求出痧。刮拭完一部位,再刮另一部位。再次刮痧须间隔3~6天,以皮肤上痧退为准。
5.出痧后最好喝一杯温开水(最好为淡糖盐水),并休息15~20分钟,30分钟内忌洗凉水澡。
需要注意的是,年老、年幼、体质虚弱、孕妇、产妇、妇女月经期,刮痧时手法要轻,不宜大面积刮痧。局部有皮肤病或皮肤破损的,不宜刮痧。有出血性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不宜刮痧。
哮喘难治,试试盐水
症状:哮喘
老偏方:洗脸时用热水洗鼻子,水里适量放点盐更好。
药理:肺开窍于鼻,为肺鼻同治的中医理论。一般情况下,有哮喘的人同时也患有鼻炎,因此,作用于鼻炎的药物又能作用于肺部及呼吸道,而前面我们讲过,治疗鼻炎最有效的方法是用盐水冲洗鼻腔,一是杀菌,二是消炎,屡试不爽。当鼻腔部的疾病痊愈后,肺部与呼吸部的疾病也随之痊愈了。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大家熟知而又非常喜爱的着名歌星邓丽君就被哮喘夺去了生命。目前,全球哮喘患者约3亿人,中国哮喘患者约3000万。哮喘是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的重要疾病,如治疗不及时、不规范,可能致命;而规范化治疗,当今的治疗手段可使接近80%的哮喘患者疾病得到非常好的控制,工作生活几乎不受疾病的影响。每年5月的第一个周二为“世界哮喘日”,旨在提醒公众对疾病的认识,提高对哮喘的防治水平。
哮喘发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宿主因素(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两个方面。遗传因素在很多患者身上都可以体现出来,比如绝大多数患者的亲人(有血缘关系、近三代人)当中,都可以追溯到有哮喘(反复咳嗽、喘息)或其他过敏性疾病(过敏性鼻炎、特应性皮炎)病史。大多数哮喘患者属于过敏体质,本身可能伴有过敏性鼻炎和特应性皮炎,或者对常见的经空气传播的变应原(螨虫、花粉、宠物、霉菌等)、某些食物(坚果、牛奶、花生、海鲜类等)、药物过敏等。
随着医学的发展,如今控制哮喘病发作容易多了,拿瓶气管扩张剂吸一吸,很快就能平喘止咳。但如何预防哮喘病的发作,目前还是个难题。现在世界上公认预防哮喘病的有效方法是长期吸入小剂量的激素,这对控制哮喘病发作非常有效,但很多人担心激素有副作用,除非迫不得已,否则极不愿意接受。
因此,这里介绍一个管用的老偏方给大家。就是用热水洗鼻子,当然,用热盐水洗更好,盐不用放太多,每天洗脸的时候顺便洗即可,最好是早晚各一次。
其医理在于,肺开窍于鼻,为肺鼻同治的中医理论。一般情况下,有哮喘的人同时也患有鼻炎,因此,作用于鼻炎的药物又能作用于肺部及呼吸道,而前面我们讲过,治疗鼻炎最有效的放方法是用盐水冲洗鼻腔,一是杀菌,二是消炎,屡试不爽。当鼻腔部的疾病痊愈后,肺部与呼吸部的疾病也随之痊愈了。其实,这一点从为何过敏性鼻炎会导致哮喘的说法上也能理解。一般认为,鼻腔有炎症时引起的神经反射会使气管收缩痉挛,进而导致哮喘,同时,鼻炎产生的鼻涕会阻塞呼吸道,导致人不自觉地张口呼吸,从而使病菌顺利地进入肺部,时间一长便导致了哮喘,而且,鼻腔内的发炎物质对呼吸道与肺部同样有巨大刺激,可致哮喘突发。
职业性咳嗽怎么办
症状:咳嗽
老偏方:醋泡苦杏仁。
药理:苦杏仁乃肺经之药,味苦性降,功能降泄肺气,又能疏利开通肺气,降肺之中兼有宣肺之功,从而达到止咳平喘之效,故为治疗咳喘之要药。
过敏性咳嗽和过敏性哮喘的发病原因是相似的,过敏的病因繁多且错综复杂,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过敏性咳嗽患者的体质和环境因素。患者的体质包括“遗传素质”、免疫状态、精神心理状态、内分泌和健康状况等主观条件。环境因素包括各种变应原、刺激性气体、病毒感染、居住的地区、居室的条件、职业因素、气候、药物、运动(过度通气)、食物以及食物添加剂、饮食习惯、社会因素甚至经济条件等均可能导致过敏性咳嗽发生发展。过敏性咳嗽发病率的增高趋势也与患者的过敏性体质导致的易感性和环境因素有关。
在日常生活中,某些诱发过敏性咳嗽的环境因素如尘螨、真菌、花粉等变应原、病毒和气候变化等往往持续存在而较难避免,加上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新的过敏原频频进入人们的生活领域,人们出差、旅行、度假等机会也增多,活动地域在不断扩大,所以过敏原的接触范围也增大,因此过敏性咳嗽的防治往往较为困难,防不胜防。
中医认为,感受风寒之邪和肺气不宣可发为风寒咳嗽,临床以恶寒发热、胸闷气逆、咳嗽痰白、舌苔薄白、脉浮为特点;感受风热之邪、肺失清肃、热灼津液而致风热咳嗽,临床以咳嗽痰黄、发热汗出、舌红苔薄白、脉浮数为特点;若肺气不足,寒痰伏肺,又可致咳痰清稀之寒痰咳嗽;如若邪热壅肺、肺气郁闭、肺失宣降,则导致肺热咳喘,临床以发热、咳嗽喘息、痰黄而稠难咯为特点;如若燥邪伤肺、灼伤肺阴而致燥热咳嗽,临床则以干咳无痰、鼻燥咽干、舌红少津为辨证要点。
苦杏仁乃肺经之药,味苦性降,功能降泄肺气,又能疏利开通肺气,降肺之中兼有宣肺之功,从而达到止咳平喘之效,故为治疗咳喘之要药。需要注意的是,本品有小毒,用量不宜过大,婴儿慎用。因为苦杏仁含有苦杏仁甙,苦杏仁甙水解后形成氢氰酸,可造成人体中毒。
遭蜂蜇,要对症下药
症状:被蜂蜇
老偏方:先冰敷患处,然后用苏打水冲洗伤口,再抹上蜂蜜或者蛋清。
药理:冷敷是为了避免毛细血管扩张而加重病情,用苏打水冲洗可以中和毒素中的酸性物质,抹上蜂蜜或蛋清是因为它们有营养物质,而且能杀菌消炎,对伤口快速愈合有好处。
被黄蜂、蜜蜂蜇伤后,一般在蜇伤的部位出现红肿、疼痛,数小时后使可自行消退。如果被成群的蜂蜇伤后,可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症状,严重时可导致休克、昏迷甚至死亡。被蜂刺伤后,如创口内有折断的蜂刺,可用消毒的针或小刀片挑出。
黄蜂的毒液为碱性,伤口可用酸性物质如食醋、3%硼酸、1%醋酸等冲洗,以中和毒液。蜜蜂的毒液为酸性,伤口可用苏打水、氨水、肥皂水及碱水等冲洗。出现全身症状的严重病人应去医院治疗。
蜜蜂、马蜂和胡蜂是三种不同的蜂。蜜蜂是“吃素的”,而马蜂和胡蜂都是肉食性昆虫。三种蜂都蜇人,但蜜蜂蜇完人,蜇刺就掉了,意味着它很快就死了;而马蜂和胡蜂的蜇刺可再生,蜇人后也不会死亡。
蜜蜂腹部末端的螯针连接着毒腺和内脏器官,针尖端还有几个倒钩,当蜜蜂的毒针蜇人时,小倒钩也牢牢钩住了皮肤,当蜜蜂拔出毒针的瞬间,自身的一部分内脏也被拉了出来,蜜蜂很快就会死去。而马蜂的螯针细长且没有倒钩,蜇人后螯针容易拔出,对人实行攻击后能够毫无损伤地抽身逃走,因此可以反复蜇人,蜇人后也不会立刻死亡。
蜜蜂和胡蜂有一个最本质的区别,那就是蜜蜂是采蜜的,而胡蜂靠捕食昆虫为生,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肉食性动物,多数时候胡蜂是一种益虫。胡蜂喜欢甜食,所以它们还常常捕食蜜蜂。
被蜜蜂蜇咬后,伤口往往留有蜂刺,应先用镊子或针将其挑出,切勿用手去挤压伤口的刺。蜜蜂毒属酸性,可用氨水或苏打水敷于患部5~10分钟,以中和毒液;也可用肥皂水清洗患部,必要时可用冰敷以减轻红肿疼痛。
被黄蜂蜇咬后,伤口不会出现蜂刺。其蜂毒呈碱性,可用棉花蘸柠檬汁轻拍伤口,也可用醋及稀释后的醋酸或硼酸冲洗。因黄蜂毒毒性较大,有时会引起轻度发热、头痛、恶心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出现痉挛、休克等危险状况。所以被黄蜂蜇较严重者,宜提早送往医院治疗,以免贻误伤情。
按凶猛度来排位:胡蜂第一,马蜂其次,蜜蜂第三。胡蜂的毒性是最猛的。
胡蜂为半冬眠昆虫,气温降至5℃开始抱团,气温越低,抱团越紧;气温稍高,则抱团松散;温度高于7℃时,便开始散团。胡蜂一生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虫态,1年发生3代,第一代成虫6月中旬羽化,第二代一般6月中旬至7月上旬发生,第三代7月中旬至8月上中旬羽化,10月下旬交配,开始越冬。
雄蜂多在第三代出现,交配后死亡,寿命较短。越冬雄蜂有群集性,常抱团越冬,抵御寒气。春季雌蜂单独觅食筑巢,一般将巢筑于树上或树洞中。成虫捕食鳞翅目幼虫,并取食果汁及嫩叶。
针对马蜂(以及胡蜂)的危害,一但被蜂群袭击,千万不能跑,应立即蹲下,用衣服包住头部,毒蜂的毒素麻醉神经系统,而头部的神经最集中。伤口不能抓,否则会引起溃烂;也不能吃鱼虾等“发”的食物。俗话说“打蛇打七寸”,对付马蜂,也要抓住它的弱点。昆虫专家发现,马蜂对橘子枝干燃烧后的味道特别敏感。这种土办法,不妨试试,可以逼迫马蜂自己搬家,把微微晒干的橘子叶和枝干堆成一堆点燃,然后扑灭,再用纱布裹住还在冒烟的叶杆,挂在马蜂窝旁。很快,马蜂就会乖乖搬家了。
马蜂(以及胡蜂)使人体中毒是因为毒蛋白在作怪,一些民间的土办法很难起作用,碰上过敏体质的人,发作特别快,一定要及时到医院救治。
另外,胡蜂一般不随意蜇人,除非自己的活动范围受到侵犯。陈学新说,胡蜂中有一种叫九里蜂,据说它们一旦锁定目标,会追出九里路。除非目标不动,它们才作罢。所以,遇到胡蜂,最好不动,这样它们只绕着你飞,不会主动进攻。
冰糖浆的妙用
症状:小创伤
老偏方:①用新鲜芦荟汁调米醋涂伤面,或家里备有芦荟胶的朋友可直接用之,对伤面愈合非常有效,对中度、轻度伤面几乎不会留下疤痕。②用冰凉的浓糖水敷患处。
药理:①芦荟原液本身有杀菌、消炎、止痛、生肌、修复组织等神奇功能。②浓糖水的黏性可以将细菌牢牢地锁住致死,同时又能给伤处以糖分营养,加快愈合程度,不会出现疤痕。
发生轻微烫伤时首先要做的是就地取材,用冷水冲洗患处皮肤,冲洗时间最好不少于10分钟,如果可以坚持,20分钟更好。这种冷水冲洗可以使血管收缩,减轻烫伤的程度,减少水泡的产生,对烫伤的后期愈合非常有好处。
如果烫伤或烧伤不是非常严重,仅仅有发红症状,用冷水冲洗完可以擦一点碘酒,很多朋友喜欢用创可贴来包住伤口,认为这样起到了保护作用,其实创可贴的使用是很有讲究的。如果你不是非要干洗衣服洗碗之类的家务活,可以基本保证烫伤处不会被浸湿及接触很脏的东西,可以不贴创可贴,常规的暴露在空气中对于不是很深的伤口是不会引起感染之类的。另外,暴露伤口有利于创面的干燥结痂,而使用创可贴有时会使创口有点湿润,不容易结痂。大家应该看过贴上创可贴伤口发白,那就是水蒸汽聚集,相当于把伤口泡在水里了。
严重的烫伤,一定要按照医生的医嘱来处理,否则有可能导致恢复的时间延长,带来更多不方便,或者留下本不应该有的疤痕。
家中种芦荟的朋友,在按上述要求处理烫伤后1小时,可用新鲜芦荟汁调米醋涂伤面,或家里备有芦荟胶的朋友可直接用之,对伤面愈合非常有效,对中度、轻度伤面几乎不会留下疤痕。因为芦荟胶原液本身有杀菌、消炎、止痛、生肌、修复组织等特殊神奇功能。劝大家在自家阳台上栽种1~2盆芦荟,美观、实用且极富药效。
这里再为大家介绍一个治疗烫伤的偏方,具体做法是:用冰凉的浓糖水敷患处。药理在于,浓糖水的黏性可以将细菌牢牢地锁住致死,同时又能给伤处以糖分营养,加快愈合程度,不会出现疤痕。当然,此偏方对擦伤、割伤同样管用。
吊单杠治好腰痛
症状:腰部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