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请让我们吃的健康些
18610900000011

第11章 教你几招去毒解毒方法(2)

加工后的食物都富含卡路里,缺乏营养成分。所以不要用经过高度加工的食品来代替更加健康的食品,如水果和蔬菜。另外,油炸类、烧烤类食物中含有大量致癌物质,一些腌制、膨化的食物和精加工的肉肠类食品中含有大量的亚硝酸盐等危害很大的化学成分,还有的食品中被加入了过量的人工添加剂,,这些食品给人体造成了巨大的潜在危害。

(四)小心家里的致癌物

我们会提防来自外部的食物危害,却往往忽略自己家里正在发生着的霉变,正存在着的危机。下面列举一些有害却被忽视的细节和食物。

1.茶垢。有人认为,茶垢是茶水长期沉积形成的,对身体无害,平时很少去洗,其实这是错误的。茶垢中含有镉、铅、汞、砷等多种有害金属和某些致癌物质,如亚硝酸盐等,可导致肾脏、肝脏、胃肠等器官发生病变。

2.水果中烂掉的部分。水果腐烂后,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会产生各种有害物质,特别是真菌的繁殖加快。有些真菌具有致癌作用,可以从腐烂部分通过果汁向未腐烂部分扩散。所以,尽管去除了腐烂部分,剩下的水果仍然不能吃。

3.霉变的大米、花生和玉米。家里存放的米面长时间放置就会发生霉变,其中含有的黄曲霉素,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强致癌物质,容易引起肝癌和食道癌。有些人舍不得扔掉这些变质的粮食,以为多洗几次或高温消毒就能去除有毒物质,其实黄曲霉素一旦污染食物,是很难彻底清除的。

4.烧焦的鱼和肉。鱼和肉里的脂肪不完全燃烧,会产生大量的V-氨甲基衍生物,这是一种强度超过了黄曲霉素的致癌物。因此,烹调鱼肉时应注意火候,一旦烧焦,千万别吃了。

5.腐烂的白菜,隔夜的剩菜。“百菜不如白菜”,但是如果食用不当,白菜也是一害。腐烂和没腌透的白菜中,都含有致癌物亚硝酸盐。另外,隔夜的剩菜也会产生亚硝酸盐,最好不要食用,如果食用,一定要充分加热。

6.碱性食品中的味精。不少人炒菜喜欢放味精,此时一定要注意投放时间和环境。首先,不能在有苏打、碱的食物中放味精,因为味精遇碱性食品会变成谷氨酸二钠,使其失去鲜味;其次,做汤、菜时,应在起锅前放味精,避免长时间煎煮,因为当味精被加热到1200C时,会变成致癌物质焦谷氨酸钠。

7.油炸、烧烤食品。所有的烧烤食品中,都容易出现一种致癌能力相当强的物质——苯并芘,这和油炸食品中的油反复使用所产生的是同一物质。

8.用卫生纸或毛巾擦过的水果。有些人习惯用卫生纸擦水果、碗碟,这是一个非常不好的习惯,因为许多卫生纸的消毒不彻底,携带大肠杆菌、致病性化脓菌、真菌、乙肝病毒等;其中的填料和粉屑残留在餐具、水果上,也会对健康造成影响。

伪劣食品不用怕,五招帮你来识别

(一)价格偏低应注意

在日常消费中,许多人追求着“平价”,“货比三家”本无可厚非,但是,若单纯以价格而论,正规厂家无法与散兵游勇相抗衡,尤其是在国家标准缺席、政府监管缺位的情况下,“李鬼”打败“李逵”的不合理现象比比皆是。这背后的事实是,你用低价格买回家的商品,或许就是劣质或掺假的东西。可见,一味贪“平”并不是一个好习惯,在货比三家的同时要记得选择由正规厂家生产的、有品牌的产品。品牌的背后蕴含着实力、合格的产品、良好的商誉。一分价钱一分货,优质必须以优价换取,这钱花得值。再者说,如果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树立起品牌意识,多选购那些由正规厂家生产的优质产品,令低质低价商品失去容身之所,对行业发展来说是莫大的支持和帮助,而行业的发展也必将造就价廉物美,最终的受益者仍是消费者。

(二)慎选外观夸张的食物

现在市场上有些食品的颜色、味道夸张,极易引起人的食欲,一看就想买。其实这是假象,如:馒头特白,牛奶特香,可能是添加剂超标的表现;色泽太艳的产品,很可能是人为加入的合成色素或发色剂亚硝酸盐造成的;油条特别大,可能添加的有洗衣粉;手工刀削面、麻辣汤特别香,可能是汤里放了罂粟的缘故。

(三)过分推销要防范

列宁说过:在市场上叫嚷最厉害的人,往往是想把最坏的产品推销出去的人。无论是在超市还是其他场所,遇到被过分热情推销的食品一定要注意,三思而后买。

(四)“早产”食品有猫腻

有些食品保质期很短,但逢到节日,需求量又特别大。制假者为了旺季多卖货,就备足货量,打上数天后的生产日期,坑害消费者。如个别汤圆生产者,从当年的12月份就开始生产汤圆,生产日期则一律打的是下一年农历正月十五前几天的日子,然后送冷库里保存。当旺季到来时就抛出去。消费者以为是最新的产品,但实际上已是冻了好几个月的产品了。这种“早产儿”的现象,在奶类和其他一些保质期短的产品中也时有发生。对这类食品要本着少买的原则,尽量不要囤积。

(五)与名牌近似的食品要小心

什么产品有名气、卖得快,必然有假冒的产品随之而来。如:有名的面粉厂门前摆着一排面粉在叫卖,销售者称是工厂分配给职工的年货,其实是假冒产品。如德州扒鸡是用正宗当年鸡做原料,假冒德州扒鸡用的却是下蛋2~3年的下架鸡。

家庭用餐三建议

(一)保持厨房清洁

应准备两套刀、砧板,分开制作生熟食品,切不可把煮熟的食物放在盛过生海鲜、生肉且尚未洗干净的容器或碗盘里,以防止生熟食品交叉污染。

烹饪用具、刀叉等餐具应保持清洁,食品不要让昆虫、兔、鼠和其他动物接触,因动物常带有致病微生物。

饮用水和准备食品时所需的水应纯洁干净。

购买的罐装、瓶装等包装好的食物应尽量储存在干燥凉爽的地方,要防止昆虫和鼠类偷袭。

由于家庭厨房的设施设备、人员、操作等无法满足相应的卫生要求,因此尽可能不要进行规模较大、期间较长的家庭式宴席聚餐(尤其是郊县农村),以减少食物中毒的发生。

(二)食品的储藏方式要安全合理

食品变质的因素十分复杂,而贮存不当是导致食品腐败变质的重要原因之一。把食物储存在冰箱里决不意味着远离了细菌。科学家们发现,家用冰箱中的病菌密度可以达到平均每平方厘米1140万株。而与之相比,厨房地板上的病菌密度平均每平方厘米为1万,灶台上为1千,而厕所里只有100。研究表明,如果冰箱温度高于7度,情况将更为严重,细菌会迅速繁殖。

1.食物的正确储藏方法

在购买定型包装食品的时候,应注意产品外包装上产品标签(或产品说明书)中所标识的产品贮存方法、保质期限等内容,根据产品标签(或说明书)标识的贮存方法进行贮存。散装食品和各类食用农产品应根据各类食品的特点进行贮存。

贮存食品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即低温贮存和常温贮存。低温贮存主要适用于易腐食品(如动物性食品)。按照低温贮存的温度不同,低温贮存又分为冷藏贮存和冷冻贮存。冷藏贮存指温度在0℃~100℃条件下用冰箱或低温冷库等贮存食品(如蔬菜、水果、熟食、乳制品等);冷冻贮存指温度在0℃~29℃条件下,用冷冻冰柜或低温冷库等贮存食品(如水产品、畜禽制品、速冻食品等)。常温贮存主要适用于粮食、食用油、调味品、糖果、瓶装饮料等不易腐败的食品。常温贮存的基本的要求是:(1)贮存场所清洁卫生;(2)贮存场所阴凉干燥;(3)避免高温、潮湿;(4)无蟑螂、老鼠等虫害。

2.合适的储藏周期和温度

生鲜肉营养丰富,微生物生长繁殖快,加上本身的酶,常温下非常容易腐败变质,因此需要低温冷冻保存,储存温度一般以-lO℃~-18℃为宜。肉品在家用冰箱中储藏也会发生一些缓慢的变化,使肉品变劣,呈现所谓的橡皮肉,因此生鲜肉的储藏期一般不应超过半年。

食品一旦煮好就应该立即吃掉,食用在常温下已存放四五个小时的食品很危险。夏季尤其要注意及时冷藏已加工好的熟食品,通常常温下熟食品的存放时间应控制在2小时内;肉馅必须在买后12小时内,肉类在一到两天内食用,香肠和奶酪等也应该在6天~10天之内吃完。这样的话就能把冰箱里的细菌数量减小到最少。对于经冷藏的食品食用前应彻底再加热。

另外,还要注意用冰箱储存食物时,冷冻室的食品一般不要超过3个月,冷藏室的食品则不要超过3天,即使保鲜性能较高的冰箱,也不宜超过7天。西红柿、巧克力、火腿肉及香蕉、荔枝及某些热带水果则不宜在冰箱储藏。

3.分类储存很重要

正确的分类储存方法很重要,水果和蔬菜应放置在冷藏室,肉类应放置在冷冻室。此外,冰箱还需每月用酸性清洁剂加热水擦洗。

4.某些零食开启后不要放在冰箱

有些食物开启后放进冰箱里,不但会走失营养,还可能产生一些不利于健康的物质。常见的有:

(1)巧克力、糖果。把巧克力放进冰箱冷藏,其表面会出现糖霜,不但会失去原来的醇厚香味和口感,而且可能迅速繁殖细菌容易发霉变质。吃剩一半的糖果放进冰箱,也很容易滋生细菌。夏天,如果室温过高,最好先把巧克力用塑料袋密封后再置于冰箱储存。取出时,请勿立即打开,让它慢慢回温,至接近室温时再打开食用。

(2)果汁、碳酸饮料。很多家庭将果汁买回家后,往往不能一下子喝光,会放进冰箱里。殊不知,果汁在这段存放时间里,主要营养成分已经下降很多,有些甚至完全消失了,特别是果汁中的维生素C,损失最快。因此,如果一次喝不完,最好买小包装的饮料,买回家后要及时喝完,不能长存,特别是开封之后。山楂汁、柑橘汁、葡萄汁等打开之后,在冰箱存放最多3~5日。

(3)面包、糕点、奶油。面包、糕点、奶油放在冰箱中比放在室温中的变硬速度要快。如果短时间存放面包,应将其放在室温下防止变硬。饼干无需放进冰箱。冷藏后的饼干置于常温下变得易受潮,不但会失去原来的口味,而且可能会给健康带来危害。想保存好奶油,最好先用纸将奶油仔细包好,然后放入奶油盒或密封盒中保存,这样,奶油才不会因水分散发而变硬,也不会沾染冰箱中其他食物的味道。至于吃面包时用到的牛油,通常应以冰箱储存,因为它在15℃下即会软化,成为可涂抹的状态。

(三)食品的烹调方法要合理

良好的烹调加工过程能有效控制甚至消除食品的不安全因素,保证食品的安全卫生;而不良的烹调操作,不仅不能降低食品的危害因素,甚至会成为食品污染的途径,使食品中的有害物质增多,影响食品的安全质量。日常生活中,要特别注意以下两点:

1.不能先勾芡再热炒

我们有很多的烹调习惯并不科学,典型的错误做法是将肉用淀粉勾芡后再用热油炒,这种做法会使肉中的氨基酸和淀粉在高温下发生糖胺反应,生成焦糖色素。伴随焦糖色素的产生,还会产生一种有害成分4-甲基咪唑。此外,糖胺反应除生成色素外,还会生成一种致癌物——杂环胺,如果勾芡的同时再加味精,则更容易生成杂环胺。因此,应避免用淀粉勾芡炒肉,同时火不可过大,防止炒煳。

2.有些食物煮熟煮透才能吃

有些食品中含有天然毒物,须经特殊处理才可食用,常见的有扁豆、大豆、土豆等。扁豆中的有毒成分为植物凝集素、皂素,可引起胃肠道不适、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加热可将其破坏,因此,食用扁豆要彻底加热到变色后方可食用;大豆中的有害成分为胰蛋白酶抑制剂,可移行到豆浆中,因此豆浆如果未加热熟透就饮用,可发生腹胀、腹泻等症状;发芽的土豆会含有有害的龙葵碱,加热也不能将之破坏,因此食用前最好去皮,剔掉芽眼,特别是发绿的皮一定要去除。

此外,水产品,特别是淡水产品也必须彻底煮熟后再食用,例如炝虾、毛蚶、泥蚶、魁蚶、醉虾、醉蟹、醉螃蜞、咸蟹等都不适合生食,因为这些食品中通常带有可诱发疾病的病原体。另外,家禽、肉类和牛奶也必须彻底煮熟才能食用。

3.凉拌食品要慎食

凉菜没经过高温烧煮等处理,是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高危食品,因此加工凉拌菜时要格外注意:蔬果一定要洗净消毒,菜刀、菜板要保证干净,不要与生食混用。另外,不吃隔顿凉菜。

外出就餐三注意

(一)选择安全卫生的餐馆

可以通过三个方面查看餐馆的卫生状况。一是看餐馆是否持有有效的食品卫生许可证等合法营业证件;二是实地查看餐馆卫生状况和服务人员的个人卫生状况:三是从日常卫生监督信息或有关媒体中了解相关餐馆卫生状况的好坏与否。

不要选择在节日等消费高峰,客流量较平时大量增加的饭店。就餐人员集中增加可能会导致饭店加工能力超负荷,引发食品卫生安全问题。

除了卫生,还要考虑安全。查看一下饭店周围的环境,停车位如何,就餐人多时如果发生意外情况,是否有安全通道等。

(二)检查食物是否变质、选择科学的就餐方式

在餐馆就餐时应注意餐前洗手,尽可能使用公筷,倡导分餐制。用餐时应注意分辨食品是否变质、是否有异物,切勿食用违禁食品,少吃或不吃生食水产品,不要暴饮暴食。

(三)发现问题保护好现场,并妥善处理

就餐时如发现有食品卫生问题,应保护好存在食品卫生问题的饭菜原状,并立即向监管部门举报投诉,以避免因时间拖延而导致事实无法认定。任何有关食品卫生的问题,均可及时向所在区县或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投诉举报。

注意收集消费单据、发票等有关证据。如已造成健康问题,应保存病历卡、检验报告等相关证据,并向相关部门投诉。

聚会用餐要“五防”

一防食物中毒

过节或者家庭聚餐时,每家都会买大量的食品,餐桌上冷盘热炒样样俱全,如果未烧熟煮透,或是生熟交叉污染,或是当天吃不完,隔天又未再彻底加热,就有可能引起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的食物中毒。

二防传染病

大多数家庭都没有使用公筷的习惯,餐具也不能做到顿顿消毒,在频繁的交叉接触中,通过食品、餐具以及唾沫常使这些传染病得以传播。

三防美味综合症

鸡、鸭等禽类食品富含麸酸钠,其在体内会被分解成谷氨酸和酪氨酸,它们在肠道细菌作用下又会转化成能干扰大脑神经细胞功能的有毒物质。如果过量食用这些食品,会使人在餐后突然出现头晕、心慌、脉搏加快、血压上升、气喘、下颌颤抖、上肢麻木等症状,即所谓的美味综合症。

四防酒精中毒

酒精实际上是一种毒物,饮少量低度酒一般不会产生明显的健康损害,但饮酒过量或酗酒则会出现语无伦次、行动不稳、意志失控等酒精中毒症状以及其他一些“乐极生悲”的不良后果。

五防饮食引起的急性病症

聚会时的食物多是高蛋白、高脂肪食物,人在聚会就餐时又很难控制自己的食量,而这些食物正是急性胰腺炎、胆囊炎、胆石症、高血压、急性心肌梗塞、中风等病症的诱因。同时,有嘌呤代谢紊乱的人,若多吃了鱼、肉等富含核酸、嘌呤及高脂肪的食品后,尤其是再喝酒或是过度疲劳,极易诱发痛风病症。所以,提醒大家越是高兴的时候越要注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