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历代疑案解密
1881500000132

第132章 洁白如玉 商代白陶如何烧制而成

《礼记·檀弓》中记载:“殷人尚白,周人尚赤。”在商朝时期,人们无论是衣着还是使用的器物,都崇尚白色。因此,白色也就成为高贵的象征。而白色的陶器也成为统治者的专享。商代的白陶胎质纯净,洁白细腻,采用手制与轮制的制作工艺。可以说,白陶制作在商代得到了高度发展,那么,这种陶器是如何烧制而成的呢?

商代的白陶可以分为两个种类,一种是用做普通生活用具的白陶,另一种是造型庄重、刻划着繁密花纹的白陶。用做普通生活用具的白陶,在商代的各个时期均有生产。而那种造型庄重刻着花纹的白陶,只在殷墟时期出现过,随后就消失了。所以,商代晚期时白陶就成了非常宝贵的陶器。

在我国的陶器史上,白陶占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因此白陶的烧制技术,令很多研究陶瓷的专家学者颇感兴趣。不过,由于白陶在西周以后,数量逐渐减少,所以现在想要解开白陶的烧制之谜,就不得不从考古出土的器物来进行分析了。

商代时期,除了白陶,还有一种灰陶等各种泥制陶器和夹砂陶器。很明显,在颜色上白陶与这些陶器是大有不同的。而正因为这种不同,所以白陶与其他陶器所选用的土质原料肯定有很大的差异。根据专家对龙山文化和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白陶的研究,发现白陶的化学成分很接近瓷土和高岭土。于是,专家们基本可以断定,白陶的土质原料就是瓷土和高岭土。烧制白陶之所以选择瓷土和高岭土,应该是因为瓷土和高岭土中所含有的氧化铁的比例极低,所以烧制出窑的陶器颜色可以呈现出白色。不过,经过科学检验后,只能说白陶原料的成分与瓷土和高岭土很接近,还不能将其等同。

那么,是不是在土质原料中还加进了其他的化学元素呢?用瓷土和高岭土作为原料,烧制出呈现白色的陶器,这并不困难。可是,白陶是在仰韶文化的晚期才出现的,那么问题就来了,是古人在仰韶时期才发现用瓷土和高岭土为原料可以烧制出白色的陶器,还是在仰韶文化晚期才掌握了使白陶变白的技术,进而知道要用瓷土与高岭土来烧制陶器?如果只是用瓷土和高岭土就能让陶器变白,那么这个秘密应该在仰韶文化晚期就被发现了。但是在此之前,为什么就没有发现呢?所以,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可能从技术角度来解释更合理一些。不过这也只是猜测,目前为止还找不到任何强有力的佐证。

从已经出土的白陶来看,白陶的烧制温度不会很高,经过推测应该在1000℃左右。白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在制作上都是采用手制办法,到后来才渐渐地采用泥条盘制和轮制的方法。白陶在纹饰工艺上,与前期的陶器相比,也有很多不同。白陶的纹饰是用印模在做好的坯胎上捺印出来的,最初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防止陶器的变形走样。后来随着制陶技术的提高和人们审美能力的提升,白陶的纹饰才逐渐丰富精美起来。

印纹陶的纹样为水波纹、米字纹、回纹、方格纹、编织纹、云雷纹等几何图形。而且纹饰多与器形相协调,如曲折纹、云雷纹、回纹这种较为粗犷的纹样,经常见于瓮、坛等体积较大的器皿。而米字纹、方格纹等细密、秀美的纹样,则多用于盂、钵等小件器皿。

白陶由于比一般的陶器胎质坚硬且洁净美观,所以在当时多为贵族阶层所用,而且也会作为陪葬品。刻纹白陶的出现,代表着商代晚期制陶工艺的新成就,为后世的制瓷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