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历代疑案解密
1881500000133

第133章 从陶到瓷 原始瓷怎样过渡到瓷器

在安阳殷墟的墓葬中,曾出土过一些器皿。这些器皿器形规整,表面涂着青釉,胎也是薄而坚。经过考古学家的分析,这些器皿在烧制时的温度达到了1150℃,也就是烧制瓷器的温度。不过严格来讲,这些器皿并不能被划归在瓷器的行列,而只能被称之为原始瓷。这又是为什么呢?

中国是产瓷圣地,瓷器的种类实在是不胜枚举。按颜色分,有白瓷、青瓷、黑瓷;按产地分,仅在宋朝时期就有定、汝、官、哥、钧五大烧制瓷器的名窑。不过,有一种瓷器你可能知之甚少,这就是原始瓷。那么,原始瓷究竟是什么样的瓷器呢?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及陶器。众所周知,陶器比瓷器产生的时间要早很多,而在陶器向瓷器的转变中,原始瓷正是处于一种过渡形态。

在遥远的古代,人们把黏土与水混合后制成器物,干燥后再经过焙烧,这就是最开始陶器的样子。其实,从陶器转变为瓷器,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直到东汉末年,人们才开始使用真正意义上的瓷器。不过也有人认为,真正的瓷器直到唐朝时期才出现,不过现在的主流观点,仍然认为瓷器在东汉末年时就已经出现。于是,商朝中期到东汉晚期的那种从陶器向瓷器转化的不成熟瓷器,就被人们称为原始瓷。

原始瓷的发展,可以以战国晚期为分界点分为两个阶段。从商朝晚期到战国晚期的七八百年里,原始瓷的质量、种类以及工艺水平都得到了相当程度的发展。尤其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原始瓷可以说达到了其鼎盛时期。比如在原料的使用上,商周时期的原始瓷选用的胎土,未经充分的粉碎和淘洗,所以烧制出的原始瓷,胎质粗糙,局部有气孔和气泡,釉色也不均匀。但是从春秋时期开始,胎土经过精心的粉碎和淘洗,使得胎质细腻,而且呈现出青绿、黄绿和灰绿等多种釉色。尤其是战国时期的江浙地区,这里的原始瓷可以说是原始瓷器发展的最高峰。不仅在原料的选用和加工方面更加细致周到,釉色十分均匀,而且釉下装饰着各种各样的几何纹饰,器壁厚薄均匀,造型也更为规整。

从秦汉末年到东汉末年,可以说是原始瓷的第二个阶段。不过有一点十分让人不解,就是在秦汉时期,原始瓷的制作工艺反而出现了退步,这主要表现在其胎质粗糙,吸水率较高,釉层比较厚等方面。可以说这个时期的原始瓷,无论是从外形还是制作工艺上看,与战国之前的原始瓷都没有直接的继承关系。

另外,原始瓷的发展在战国晚期出现过一个短暂的中断期。有人认为之所以会中断,是因为战国时期频繁的战乱所致。而到了秦汉时期,特别是两汉,由于政治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原始瓷又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东汉时期,原始瓷的釉层被加厚,胎质坚硬细密,很少出现脱釉的现象。在今浙江上虞、龙松岭、大顶尖山、大湖岱和四峰山等地发现的汉代窑址群,可以找到体现出时代前后连贯,工艺技术提高,产品质量不断改进的特点的几个窑群。而在周家岱和桃园山出土的原始瓷中,绝大部分都施以青釉,釉色淡雅,釉层均匀,可以说与真正的瓷器已经非常接近了。因而,一般认为在东汉时期,原始瓷正式完成了从陶器到瓷器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