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对周围人的举止进行观察,对其内心进行剖析,方能成为真正的做人专家。少些捕风捉影的错误,达到“观人于微而知其著”的境界。
魏文侯手下有员将领叫乐羊。有一次,乐羊领兵去攻打中山国,恰恰此时乐羊的儿子正在中山国。中山国王就把他儿子给煮了,还派人给乐羊送来一盆人肉汤。乐羊悲愤至极但并不气馁,毫不动摇,他甚至坐在帐幕下喝干了一盆用儿子的肉煮成的汤。
魏文侯知道后,对人夸奖说:乐羊为了我,吃下了他亲生儿子的肉,可见他对我是何等忠诚啊!有人回答说:一个人连自己儿子的肉都敢吃,那么,这世上还有谁他不敢吃呢?
于是,当乐羊打败了中山国,凯旋归来时,魏文侯虽然奖赏了他的功劳,但从这开始,却也总是时时怀疑他对自己的忠心。
魏文侯这样做不无道理。乐羊的自制力过于惊人,非老谋深算之人不能为之。旁人的说法更有道理,因为一个人的行为可以以小见大。
日本曾有这样一个传说。永禄时期,势力最强大的是北条氏康,他称霸于关东地方。有一次,北条氏康在战场上同长子氏致一起吃饭,可以想象,战时的饭食是很简单的,只有米饭和汤。然而,长子氏致吃着吃着又往饭里加了一碗汤。此事北条氏康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他马上产生了联想,为什么氏致连自己饭量有多大都没有数呢?从吃饭吃到一半时又加一碗汤看来,至少可以认为氏致是个没有远见的人。北条氏康的担心日后不幸变成了事实。三十年后,氏致终于因为缺乏远见,被丰臣秀吉的大军围困,同弟弟氏照悲惨战死。称雄一时的北条世家从此日趋灭亡。
依据此“细节内在一致性”原理,可产生以下办法鉴定某些言行的真正内涵:
(1)你可以发现,论断他人的人,往往有狡诈的心机。当邪恶压迫着一个人时,对他来说,处理他人的过错,是较轻而易举的。就因为这样,那些说你活该的人,他的咒骂等于是允许邪恶在他身上的存在。当一个妓女改过自新了一夜后,她要求警察逮捕所有的妓女。这种女人的心愈是狠毒,她就愈易于对准她的同伴。
(2)语言是人类沟通的工具,从一个人的言谈,就足以知悉他的心意与情绪。但是,若对方口是心非,就令人猜疑了。这种人往往将意识里的冲动与欲望,以及所处环境的刺激,修饰伪装后,以反向语表现出来,令人摸不清实情。例如,偶遇个性不投的朋友,往往投出社交辞令客套邀约:哎呀,哪天到舍下坐坐嘛!其实心里的本意可能是:糟糕,又遇上了,赶紧开溜为妙!这种与本意相反的行为,往往造成内心的不安与恐惧,为求自我安慰,于是一而再再而三,因循成习。
(3)爱发牢骚是一种不能言传的骄傲和自大,是因为不满意他人在某方面超越自己。如“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刀的,搞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这是典型的知识分子牢骚。发牢骚者大多自视清高,当现实中无法保持他们这种优越地位时,就借发牢骚来宣泄。
(4)恶意责备的人多半是想满足自己的支配欲望和自尊心。他们常爱抓住别人的毛病小题大做,横加指责,这种人对他人尖酸刻薄,自尊心较强,具有支配他人的愿望。
(5)说话好诉诸传统的人大多思想保守。这种人不管什么新事物出现,都好用传统的东西作为评价标准。这类人多数是经验主义者,其思想保守、僵化,也表明了其顽固不化的心理。
(6)说话好看风使舵的人大多无原则性。在生活中,许多人说话时是以听话对象为转移的。他们自己没有一定的主见,完全是“看人下菜”契诃夫称这种人为“变色龙”他通过同名小说的主人公奥楚蔑洛夫活画出了这种人看风使舵的嘴脸。这种人真理没个准儿,如果有必要,他们可以朝令夕改。
(7)说话暧昧的人大多数喜欢迎合他人。这种人说同一句话既可这样解释,又可那样解释,含糊其辞,这种人处世圆滑,从不肯吃亏,懂得如何保护自己和利用别人。
(8)经常对他人评头论足,论长道短,说明他嫉妒心重,心胸狭窄,人缘不好,心中孤独。如果他对诸如别人不跟他打招呼之类的小问题耿耿于怀,说明他在自尊心上受挫,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有些人常以领导的过失和无能为话题,则表明他自己有出人头地、取而代之的愿望。
(9)有人在说话时极力避开某个话题,这说明他在这方面有隐衷,或者在这方面有强烈的欲望。比如当一个人的心中对金钱、权力或某异性怀有强烈的欲望时,很怕被别人识破,于是就故意避开这个话题以掩饰自己的真实用意。
(10)与你聊家常多半是对方看不出你的真意。交谈时,对方先是与你谈一些家常话,这表示他想了解你的实力,探明你的本意,试探你的态度,然后好转入正题。
看透人心要以敏锐的观察力和准确的判断力穿透对方表面的慎重与矜持,这就是所谓的“好眼力”知道他人的内心远比了解一件物品的特性重要,这是做人至关重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