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不少同学在写作文时,常常感到内容无从下笔;材料枯竭陈旧;语言单调乏味,没有文采。有的同学临到考试抱着本《事例大全》突击狂背,而一拿到作文题目又发现没有一个材料能切合文题。其实,何必舍近求远,教材本身就是我们写作文时的材料宝库。作家的经历、作家的精神世界、作家的理想追求……作品的背景、作品的内蕴、作品中的人物、作品中的佳句……这宝库里的宝物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如果我们踏踏实实地研读课本,熟读教材,充分调动课内材料,也能把作文写得意蕴深刻,文采斐然。善用课内材料,不妨做好以下几点:
1.用自己的语言加工铺写课内事例
平时学习中注意对课本与读本中的相关信息进行归类整理,围绕几个专题进行专题整理归纳。如以“在逆境中成长”为话题,可将教材中司马迁《报任安书》、史铁生《我与地坛》、《合欢树》、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节选)》、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霍金《邂逅霍金》等身残志坚并有所成就的优秀人物事迹、名言归类整理、提高,对他们所体现出来的精神作更深层次的思考。
2.用自己的语言加工铺写课内事例
围绕话题,充分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对课内事例进行铺写,从中透出自己的见识。这种方式在议论文中使得引用更显自然,论证更加贴切。不是为堆积材料,凑足字数而引用事例,而是能恰到好处的说明观点;在记叙文中则能使材料“旧话题出新色彩”,形成新见解,新思路,好文章。
3.积淀课内妙句妙段
同学们不妨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对教材中的古诗词名句可按托物抒情、思乡念亲、羁旅情怀、春思秋愁、佳节感怀、江山游踪、田园闲适、知己友情、壮志豪情、爱情咏怀等分类归纳整理,熟读成诵。这样既能培养对古诗词的语感,为做好古诗词鉴赏题与名句默写题奠定基础,又能为写作文提供充足的材料,可谓一举多得。那么如何利用课内妙句妙段呢?一般有如下三种做法:
(1)引用:围绕话题,旁征博引经典诗词,营造丰厚的意蕴。
(2)仿造:这是作文中站在前人肩膀上巧著华章的一种常见手法。其实,我们课文中不少名句也是从前人的语句中仿造而来的。如:真的学生,敢于直面残酷的考试,敢于正视无边的作业……(《我的学习生活》片断)这一段仿用《记念刘和珍君》中的片断,显得别出心裁,生动有趣。
(3)改编:围绕话题对相关古诗词变化一种方式进行叙述。这种方式能充分体现作者驾驭语言的能力。如:在众人皆醉的麻木空气中,你选择了清醒;在众人皆浊的恶浊世道上,你选择了清白。褪去了华服,你选择了荷叶制的衣裳;逐出了京城,你选择了汨罗江的波涛。
——《选择》片段
项脊轩志
【原始素材】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示例一】中心“怀念”
怀念“三五之夜”时项脊轩的“桂影班驳”和“风移影动”,怀念“大母过余”的谆谆教导和入微关怀,怀念“吾妻来归”的温馨和她“凭几学书”的诚挚。怀念让震川先生感怀着过往幸福的喜,也饱尝了昔日痛楚的悲。哲人说,怀念不总是美好的,也不总是悲伤的,但人要学会去怀念……现代人往往忽略怀念,置身于激烈竞争的社会,少有人会将时间“浪费”于“无益”的怀念。但不去怀念,你又怎知往日可贵的幸福,又怎会鉴戒往日无知的错误。不要待到年逾古稀时才懂得去怀念,那只会徒然令余生叹惋。
不妨敞开怀抱,让昔日的喜与悲在怀念中再现。
【示例二】中心“幸福感觉”
不是身中巨奖就会感觉幸福,因为无人会为多年前的中奖而激动不已。幸福感觉是恬淡的,是能够经得住时间洗练的心灵体会。
归有光的幸福感觉来自于项脊轩的一兰一竹。在这里,他有偃仰啸歌的自由,有在三五之夜欣赏明月半墙、桂影斑驳的恬淡,更有令他无限追忆的众多亲人的往事在轩中一幕幕重现。
幸福感觉就是这样安静。幸福感觉本就如此,它不是轰轰烈烈的快乐,也不是汹涌澎湃的悲伤,幸福感觉只会在我们身边静静地流淌,靠你我用心去体会。
【试一试】中心“人与自然”
【试一试答案示范】
自然对于人类来说是不可或缺的,无论在今天还是未来,人类都需要清澈的江河湖海,需要茂密的森林、草原,需要头顶着大朵大朵白云的蓝天。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相处。
可惜,现代人又怎会有杂植兰桂竹木于庭的闲趣,有的只是一片片森林的倒下;可叹,现代社会又怎会有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的和谐相处,有的只是一只只鸟兽化为盘中餐。因此,三五之夜,也就不会有人去欣赏那明月半墙,那桂影斑驳,因为夜空已被污浊的黑云覆盖……人不是世界的第一主宰,却是第一个去破坏家园的罪人。人类没有任何理由凌驾于自然之上,更不应该肆意破坏自然。在污水肆虐、风沙横行的今天,但愿人类真的肯与自然和谐相处,去换取理想的生存环境,去摆脱遭受自然报复的厄运。
琵琶行
【原始素材】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示范一】中心“共鸣”
当白居易聆听琵琶女凄惨的琴声时,她的不幸遭遇引发了诗人深深的震撼;而诗人悲苦的贬谪生活,也深深打动了女艺人的心弦。“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相互的同情怜惜,感情的交流互动,使两人的心灵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正是这种共鸣激发着诗人用饱含着丰富感情的笔触,来叙述故事,描绘场景,刻画人物,从而成功地塑造了琵琶女这个鲜明的艺术形象。她青春年少时的美丽、她的多才多艺、她悲惨的身世以及“犹抱琵琶半遮面”时的羞愧、哀怨都是与众不同的,都源自诗人内心对她强烈的同情和对自身相似遭遇的感怀。可以说,没有内心的强烈共鸣,便绝对不会有这篇千古佳作的流传。
【示范二】中心“我想握住你的手”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当白居易聆听琵琶女凄惨的琴声时,她技艺娴熟地“低眉信手续续弹”,“轻拢慢撚抹复挑”。因为娴熟自如,虽是信手弹来,也无不合乎节拍,弹技可谓炉火纯青至极。嘈嘈急雨,切切私语,珠落玉盘,莺语花底,泉流冰下,一连串精妙绝伦的感受使诗人被深深地感动着。到了乐声低缓停歇如冰泉冷涩,进入高潮如银瓶乍破、铁骑突出,及曲终收拨时的声如裂帛,“大珠小珠落玉盘”,其声之清脆,在作者内心产生了乐声如珠玉般圆润的感觉,我想此时作者最想做的就是握住她的手,长叹一声:“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试一试】中心“面对挫折”
【试一试答案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