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有一种方式叫以退为进
1928100000012

第12章 进退之间有诀窍(3)

弗雷德里克·泰勒在贝德汉钢铁公司担任科学管理工程师的时候,曾经以实验证明了从事体力劳动的人,如果适当休息的话,每天就可以做更多的工作。这听起来有点荒唐,但是这的确是个事实。

他曾经观察过,工人每人每天可以往货车上装大约12.5吨的生铁,而通常他们中午时候就已经精疲力竭了。他对所有产生疲劳的因素做了一次科学性的研究,认为这些工人不应该每天只送12.5吨的生铁,而应该每天运47吨。

按照他的计算,他们应该可以做到目前成绩的4倍,而且不会像原来那么疲劳。

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他开始了实验。泰勒选了一位名字叫施密特的普通工人,让他按照泰勒规定的时间工作,泰勒在一边拿着时间表指挥着施密特:

“现在拿起一块生铁!走!现在坐下来休息!现在走!现在休息!”而施密特先生完全按照指挥来工作。

结果是不是真的能如泰勒预计的一样?

那一天施密特先生装运了47.5吨的生铁,真的远远超出了原来的水平。而且施密特并不感觉到比原来疲惫。施密特用这个办法大大地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施密特先生的工作成绩没有下降。其实泰勒的办法很简单,只是在工作了26分钟以后,休息34分钟。虽然表面上看起来他休息的时间比工作的时间还要多,可是他的工作成绩却提高了4倍。

我们所花时间精力与在此时间取得的成果就像是一条抛物线,并不是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就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在一定的范围内,所花的时间和精力与取得的成果是成正比的,而超过了一定范围成反比。也就是说在这个范围里你越努力,取得的成功越明显。而一旦到了某个程度之后,你越努力效果却越不明显,甚至越努力取得的成功可能却越少。

休息的目的是让我们能够做得更好,休息不等于停止,而是在酝酿前进的动力和策略。人生进退中,必须学会休息。在一帆风顺时,我们可在休息中警惕危机;在逆水行舟时,我们在休息中找到坚持的动力;在不得不退时,我们可以在休息中谋划未来。

“弹性”地选择进退

仕途上,有人希望步步高升;学海中,有人希望博学识广;商战中,有人希望日进斗金。人的欲望总是这么无止境,得寸进尺似乎成了见惯不怪。其实,为人处世能以退为进往往会取得更大成功。

有这样一则故事,说明了“弹性”地选择进退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赫尔鲍姆是矿冶专业的高才生,从美国耶鲁大学毕业之后,又进德国的佛莱堡大学深造,并拿到了硕士学位。然而,当他来到美国西部的一个大矿找工作时,却很不顺利。

按照预约的时间,赫尔鲍姆走进大矿主的办公室,准备面试。他先把文凭递上,心想对方看了之后一定会感到满意。可大矿主对此一点也没有兴趣,断然拒绝了他的求职要求。

“先生,正因为您有硕士学位,所以我不能聘用您。”大矿主毫不客气地说,“我知道,你学了系统的理论,可那些东西并没有什么实用价值,我可用不着你这种温文尔雅的工程师。”

原来,这位大矿主是工人出身,一步一步地从基层被提拔上来的,后来成为大矿的“掌门人”。此人生性耿直,脾气执拗。由于自己没有上过大学,因此不喜欢有高学历的人。尤其对那些张口能讲出一大套理论的工程师,更深有抵触。面对应聘时出现的这种尴尬和无奈,聪明的赫尔鲍姆脑子一转,很快想出了对策。他毫不恼怒,而是巧妙地转换话题,以缓解气氛。

他微笑着说:“矿主先生,我想向您透露一个秘密,可您得事先答应我一个条件——不告诉我父亲。”大矿主对此颇感兴趣,表示决不泄密。

“说真的,我在德国佛莱堡大学的三年时间一直是在混日子,什么东西也没有学到。”他小声地告诉对方。一听完这话,大矿主的脸马上由“阴”转“晴”,哈哈大笑起来,然后当场拍板:“很好,您被录用了,明天就可以来上班。”

这样的“欲扬先抑”的计谋只是小小地施展了一下,却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获,足可见“以退为进”的力量。谦恭礼让并不妨碍成名立业,很多时候要懂得旁敲侧击。年轻人虽然涉世不深,却应该知晓并运用此类处世的哲理。

前面已是一道高墙,何苦冒进撞个鼻青脸肿呢?轻巧地避过或许更好。佛家云:回头是岸。饱经沧桑的老人深谙此道,更能体会其中意味。“回头”不是迁就妥协,而是“有所悟,有所行”。历代圣贤名家,从官场名利中全身而退,是为了厚积后再作拼搏;有些人隐居田园荒舍,像诸葛亮,是为了等待仁君义主的出现。“韬光养晦”“卧薪尝胆”是“退”的最高境界,正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有时以退为进,更能获得成功。

隔岸观火,等待机会

《孙子·火攻篇》中强调,战争是利益的争夺,如果打了胜仗而无实际利益,这是没有作用的。所以说一定要慎用兵,戒轻战。在这个指导原则之下,隔岸观火就成为一条既能保护自己,又能获取利益的策略选择。

隔岸观火的策略不等于站在旁边看热闹,而是一旦时机成熟,就要改“坐观”为“出击”,以取胜得利为目的。

明神宗朱翊钧即位时才10岁,朝廷大权由三个人分掌,宫内有太监冯保,宫外有内阁大学士高拱和张居正。其中数张居正最为诡计多端,为了独揽大权,他想出一条一石二鸟的毒计。

他先与冯保套近乎,拉关系,称兄道弟。明代一开始便接受唐宋两代宦官乱政的教训,前期对太监限制很严,太监名声大多不佳。冯保见张居正与自己亲近,自然喜不自禁,视为知己,遇事都与张居正商议。

第一步成了,张居正就开始了第二步。他派一死党扮作太监模样,混进宫去,在半路上装作要刺杀神宗,众护卫拿住刺客。但无论怎么审讯,那刺客都不讲谁是主使。

冯保无奈,只好向张居正求教。

张居正装模作样地说:“这刺客扮作太监模样,分明是要嫁祸于您。权要大臣中,您与谁有过节呢?”冯保想了一下,想起高拱对自己轻蔑的眼光和与自己的几次争辩。

回去升堂,冯保对刺客说:“我已知是高拱派你来的了。只要你招出高拱是主谋,我便不杀你,还保你做官。”刺客忙点头承认,画押写供。神宗见到供词,心中生气,但念高拱是前朝老臣,于是暗示他告老隐退了。

张居正又让刺客翻供。神宗听说刺客翻供,亲自审问。刺客说原先的供词是一太监审问时教自己说的,他指一下站在神宗身旁的冯保说:“就是他!”

神宗嫌冯保拿刺杀皇上的案子当儿戏,竟用来作打击政敌的手段,心中生厌,自此也疏远了冯保。

张居正用离间计让冯保打败了高拱,搞倒高拱后又通过翻供,让冯保自食其果,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大计。

一般来说,这一策略的要点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孙子兵法》说:“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在“火”旺盛的时候,切不可趋近取“栗”,否则会引火烧身。应当“隔岸”观察“火”的动向,这样可以确保自身的安全。待到机会到来时,再采取行动,定能一举成功。

第二,在通常情况下,外部矛盾的加剧会促使内部矛盾的缓解,外部矛盾的缓解会导致内部矛盾的加剧。在两虎相斗时,可以坐山静观,让它们互相厮咬,两败俱伤。

进退之间有规则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出自《孟子·离娄上》。原意是说,如果没有规和矩,就无法制作出方形和圆形的物品,后来引申为行为举止的标准和规则。这句话之所以被广为流传,是因为它包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

对于一个深谙人生智慧的人,更应该明白在“规矩”之中,找到进退之路。规矩就是指导自己进退的基本准则。既然有了“规矩”就应该严格执行,即使是面对权势,也一样应该按规定行事,这样更能得到别人的尊敬。

周亚夫是汉朝功勋卓著的将军,以英勇善战、严守军纪著称。有一次,汉文帝要亲自犒劳军队,先到达驻扎在灞上和棘门的军营,文帝一行直接骑马进入营寨,将军和他的部下都骑马前来迎接。

接着文帝到达细柳的军营,那里驻扎着周亚夫的军队。只见细柳营的将士们都身披铠甲,手执锋利的武器,拿着张满的弓弩。文帝的先驱队伍到了,想直接进去,营门口的卫兵不让。先驱说:“天子马上就要到了!”把守营门的军门都尉说:“将军有令:军队里只听将军的号令,不听其他指令。”

过了一会儿,文帝也到了,仍然不能进入军营。于是文帝便派使者持符节诏告将军:“我想进入军营慰劳军队。”周亚夫这才传达命令说:“打开军营大门!”守卫军营大门的军官对文帝一行驾车骑马的人说:“将军有规定:在军营内不许策马奔驰。”于是文帝等人就拉着缰绳缓缓前行。

一进军营,周亚夫手执兵器对文帝拱手作揖说:“穿着盔甲的武士不能够下拜,请允许我以军礼参见陛下。”文帝被他感动,表情变得庄重,手扶车前的横木,称谢说:“皇帝敬劳将军!”说罢,文帝仍然不停地称赞周亚夫,并传令重赏。

出了营门,群臣都表示惊讶。文帝说:“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前面所经过的灞上和棘门的军队,就像儿戏一般,敌人很容易用偷袭的办法将他们俘虏;至于周亚夫,谁又能够轻易打败他?”

严守军规的将军不光得到了文帝的赏识,更重要的是他没有让自己的军队暴露在危险之中。周将军进退之道在于规矩,他明白如果放弃了规矩,就等于毁掉了自己进退的原则。所以他没有因为文帝的到来而改变军队的规矩,也就是说他用规矩守住了进退的原则。

严守军规的部队才能拥有强大的战斗力,而一个纪律严明的人才能进退自如。如果一个人不能严于律己,很难有所成就,因为他在面对问题的时候就不能进退分明,连基本原则都守不住的人,你还奢求他什么?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私家车发展迅速,并且还在迅速增加,交通问题已经成为广泛的社会问题。许多专家为交通问题出谋划策。其实,增加投入建桥修路也好,增加交警上路疏导也罢,都是治标不治本。治本之策,就是提高公民特别是司机的道德水准,大家都要遵守交通规则,行人和非机动车各行其道。

只有如此,才可能减少交通事故,保证道路安全。

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行走,就像在道路上行车一样,只有按照规则进退,才能安全畅通地到达目的地。如果没有了规矩,任意而为,必定害人害己。为自己的进退制定规则,不要轻易去破坏规则,它必定会帮助我们进退有度。

从低处入手,从高处着眼

毛主席说“怕就怕认真二字”。很多人自以为很有才华,不愿屈就做小事,认为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另外一些人则喜欢认认真真地做好每一件事,不喜欢谈论什么宏图大志,只是一点点地去改进自己的不足。而往往成就大事的人是那些“没有”宏图大志的人,他们能够凭借自己的毅力成就一番事业。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被人们誉为“经营之神”。出身贫寒的他,年轻时到一家电器工厂去谋职,这家工厂人事主管看着面前的小伙子衣着肮脏,身体又瘦又小,觉得不理想,信口说:“我们现在暂时不缺人,你一个月以后再来看看吧。”

这本来是个推辞,没想到一个月后松下真的又来了,那位负责人又推托说:“有事,过几天再说吧。”隔了几天松下又来了,如此反复了多次,主管只好直接表明自己的态度:“你这样脏兮兮的是进不了我们工厂的。”于是松下立即回去借钱买了一身整齐的衣服穿上再来面试。负责人看他如此实在,只好说:“关于电器方面的知识,你知道得太少了,我们不能要你。”

不料两个月后,松下再次出现在人事主管面前:“我已经学会了不少有关电器方面的知识,您看我哪方面还有差距,我一项项来弥补。”这位人事主管紧盯着态度诚恳的松下看了半天才说:“我干这一行几十年了,还是第一次遇到像你这样来找工作的。我真佩服你的耐心和韧性。”

松下幸之助这种不轻言放弃的精神打动了主管,他得到了这份工作。并通过不断努力,创建了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逐渐成为电器行业的非凡人物。

做事情的时候,应该从髙处着眼不错,成就自己的事业以及人生规划也是必需的。但从高处着眼的同时,还需要我们从低处入手。急于求进很有可能误入歧途。

后来,松下幸之助用一句话概括自己的经营哲学:“首先要细心倾听他人的意见。”有的时候你自身的缺点和不足是无法从自己的眼中看到的。细心倾听别人的意见就像是在照镜子,以人为镜才能知不足。认真对待别人的意见,认真做好自己的每一件事,以负责任的态度去对待生活、对待工作、对待失败。失败不仅是一次挫折,也是一次机会,它可以使你找到自身的欠缺。不轻言放弃,补上这一课,就等于向成功又迈进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