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史上最牛公务员1:美人美人
19390400000021

第21章 心有城府(3)

蔡京长吐了口气,望着曾布的背影笑了。这一番说语及一石二鸟之计,蔡京已经酝酿了一段时日,近些天,他派人搜集了不少民间的传言,再加上童贯和高俅的情报,已经得知,京城内外,不少地方开始对曾布和韩忠彦议论纷纷了。当然,除了散步两相政务平庸论外,还加了一条两相矛盾,勾心斗角的谣言。

历史上善于钻营的官吏不少,但一个三品官员,能将朝廷重臣玩弄于股掌之中的不多,蔡京应该算一个。

早朝时间到,徽宗坐在了龙椅上,俯视下面的文武百官,脸色有些不快。原来,这徽宗收到了不少匿名信。通常的匿名信是很难送到皇帝手里的,不过这些就不同了,因为它们完全是高俅串通了内侍杨戬故意摆在徽宗案头的。

徽宗往宣和殿里一坐,突然看到这么多信,先是有些兴奋,他还以为里面有古人字画呢,打开一看,原来是民间控诉当朝左右仆射的信函。起初,徽宗还不以为然,但一封接着一封,看得多了,心情自然不悦。怎么,我的左右臂膀都是废物吗?要说他们没用,那谁有用?要说他们在任上勾心斗角,那谁和谁能配合好?有一些信上直接点了蔡京的名,认为他文采飞扬,大有当年司马光及苏轼之才。对推举蔡京的信,徽宗并无怀疑,因为他确实看到了蔡京的文艺才华。而民间对蔡京的书画造诣也是颇多奉承的,这是事实。但要说蔡京可以为相,徽宗心里没底。他宠爱一个人,并不是非要给这个人高官厚禄,比如童贯,比如高俅,都是他的宠臣,但是,都还没有重用。也许蔡爱卿有其过人之处吧。徽宗盘算着。当然,他是不会想到这些信全是蔡京的人写的。

百官见徽宗一脸的不高兴,不知出了什么事,而韩忠彦和曾布却心中均想,看来,万岁果然要决意兴建宫殿了,他定是想到了上次朝议时大臣们对大兴土木的劝谏。徽宗朝下面问道:“各位爱卿,谁有本要奏?”众官均无言。

韩、曾都是久经官场了,当然不会因为蔡京的一席话,冲动到三岁孩子的地步,他们还要见机行事。徽宗看看韩忠彦,又看看曾布。韩、曾也在对视,彼此心事重重。徽宗说:“两位宰相,你们是不是都装了一肚子的话啊,那就说出来吧。”徽宗以为两人是听到了民间的传言,或者,他们两个确实在勾心斗角。到了这时候,两人就不能不说话了。

韩忠彦道:“万岁爷,听说有人在鼓噪你兴建宫殿,微臣以为万万不可。”徽宗一愣,心说:朕的心思他怎么知道,是啊,朕确实要让蔡京负责兴建一事,但是,朕不说,蔡京不说,谁会说?想到这,徽宗扫了蔡京一眼。蔡京装出一副茫然的样子,徽宗看在眼里,暗道:看来,消息并非是蔡京透露出去的,那是谁?哦,明白了,韩忠彦定是揣测出了朕的心思。其实这也不难揣测,兴建宫殿乃朕的一个心愿,是迟早的事,谁看不出来,他却胆敢提出来,真不愧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首相。

徽宗这里转动心念,曾布也在吃惊。他吃惊的是韩忠彦的态度与蔡京所言恰恰相反。他为什么要这样?难道是蔡京之言有误?可是,蔡京说的话也句句在理。曾布正弄不懂韩忠彦的心意时,恰好看到了徽宗投向蔡京的一瞥。徽宗先是看着韩忠彦,又去看蔡京,是否就说明,他要让韩忠彦主管工部一事呢?我明白了。韩忠彦是以退为进,他明里是反对,暗中是支持。他知道无论怎么反对徽宗兴建,也是不可能改变徽宗的念头的,与其反对无果,不如争取大臣们的支持,一旦徽宗要推荐工程督察人选时,大臣们肯定要推荐反对兴建工程的人,那么,他不就入选了吗?因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把工程的费用控制在最低限度。好个韩忠彦,你和本官耍起心计来了。想到这,曾布也越班而出,奏道:“万岁,微臣不同意韩相的话,微臣以为兴建宫殿现在是最好的时机。”既然韩忠彦想以退为进,曾布干脆就转守为攻,站到徽宗这一边。当然,这样的转变,连他自己也有些吃惊。因为,他一向是反对兴建的。蔡京也觉得奇怪,刚才韩忠彦的话大出他的意料,现在曾布又来了这一手。不过,他对自己还是满有信心的,因为只要韩、曾对立,自己就可以坐收渔翁之力。

徽宗对曾布的转变很是欣喜,虽然他的兴建之念已无法更改,但还是希望博得大臣们支持的,现在,曾布公然站了出来,对他来说,无疑是件快慰的事。

“曾大人,说说你的理由。”

曾布道:“万岁,前番万岁议政兴建一事,大臣们多不赞同,为此,下官调查了国库及各府百姓的收支,并对照了历代兴建一事,认为当前我大宋国力并不输于前朝,兴建宫殿,正可彰显我天朝国威实力,展示我国富民丰、太平盛世、百姓安居乐业的景象。”

“说得好。”徽宗一拍手,朝下问道:“列位爱卿,你们谁还有不同意见?”蔡京率先道:“万岁圣明。”下面的大臣见曾布都倒戈,先后表示赞同。韩忠彦心说,看来蔡京的话是真的,曾布果然在鼓励徽宗兴建宫殿。徽宗看看韩忠彦,问道:“韩爱卿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万岁,微臣以为兴建之事非同儿戏,应从长计较。”

徽宗不悦:“怎么个从长计较?”

“臣以为应交理财官署将国库数字统计真实,地方官员将各府百姓生产状况逐一报上,然后由尚书省分析后,再交万岁定夺。”

徽宗道:“如此说来,岂非要常年累月下去?”

“也许要拖延下去,但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兴建可能引发的后果。”

曾布冷笑道:“韩大人,你不如直接劝告万岁不要兴建了吧,却非要搞出一个常年累月来,要知各地收支月月不同,等你将各地的数字集中起来,怕是先前统计的地方数目又有了变化。何以为真?举个例子,你这个月统计了江宁府的收支,因汛期百姓经济惨淡,等年余后统计完海南的数据,是这样报上来,还是重新统计?如就这样报给尚书省,报给万岁,那数据显然不准,因为累年后最初统计的江宁等地的收支数据肯定有了变化,如再重新统计过,是不是周而复始,继续常年累月了下去?你分明是戏耍万岁,目无圣上。”

韩忠彦满头大汗,一下子呆住了。他刚才只记得蔡京说过的话,要力谏万岁,一时没有深思,自己在理论上显然出现了纰漏。

“大胆!”

徽宗勃然大怒,拍了桌子,对韩忠彦一阵训斥,说他政务平庸,只会勾心斗角,不配当大宋第一首相,于是将他贬去了大名府。这样,曾布顺理成章地坐到了第一首相的位置上,而他的尚书右仆射自然就落到了蔡京的头上。

本来,按照那些匿名信所说,徽宗对曾布也有了坏印象,不过,既然曾布大力赞同他兴建宫殿,于是又成了徽宗心中的红人。当然,徽宗并没有将兴建工程交由曾布负责,而是仍由蔡京主持。徽宗对曾布说:“曾爱卿,以后朝政的事,你要多和蔡爱卿商量,不要自己拿主意,更不要和蔡爱卿勾心斗角,你们俩要好好地给朕配合。”徽宗的话让曾布红着脸抬不起头来,按照职位,他现在是当朝首相,而蔡京属于次相,徽宗却要让自己凡事与蔡京商量,这分明是高看蔡京一眼,自己这首相当的岂非窝囊。从此,曾布无意官场,虽然戴着首相的乌纱帽,却属于半退状态,由着蔡京去折腾了。

徽宗决定大兴土木,修建宫殿。现在,构思有了,负责的人有了,接下来,就是钱的事了,蔡京调阅了国库的统计数据,上报徽宗。徽宗这才知道,韩忠彦所言不虚,现在并不是兴建宫殿的时机,要先把经济搞上去。但是,开弓没有回头箭,徽宗是不肯等下去的。

于是,徽宗召来蔡京,商议筹款的事。

蔡京说:“看来,万岁要考虑改革财税征收制度了。”

徽宗道:“如何改法?卿可细谈。”

蔡京道:“其一,自太祖以来,理财官署,多有变化,但不外乎权利下放,中央集权的力度小,征收和管理分散,神宗时,王安石制置三司条例司,掌控经济大权,使农田、水利﹑税赋﹑科率﹑徭役等,无不通畅。可惜,后来三司归中书省,尚书省便不能介入。臣以为,可设置‘讲议司’,免除政务办理的复杂,提高行政效率。其二,财政乃国家的命脉,自王安石新法以来,地方上公然买卖徭役、兵役,规格已经大大超过了国家的标准,茶、盐、纲运等税收也有出入,百姓大把大把的银两多进了地方银库,因此,臣以为应收缩地方财务权利,皇权集中处理,凡军工、水利修建、民生赈济、华诞贺礼等等费用开支,都应由万岁您批条,这样,国库不愁不盈,大权不愁不掌控。”

徽宗一听,颇为认同,于是命蔡京全权办理。

有了徽宗在背后撑腰,蔡京大权在握,满朝文武谁也不敢说三道四。蔡京果然设立了“讲议司”,当时,吴居厚和王汉之天天围着蔡京转,俯首贴面,甚是服从,于是,蔡京让他们二人全权负责“讲议司”,大宋政务,由地方到中央,都要经过“讲议司”讨论后决定,当时的朝廷,几乎成了他们“三人团”的势力范围。

蔡京起来后,自然不会忘了当日“桃园结义”的场面,于是又将童贯和高俅邀在一起。这一次,童贯和高俅纷纷敬酒,蔡京欣然喝了。蔡京把酒杯一放,说:“二位,姓蔡的不会吃水忘了挖井人,所以,今天就给你们二人一人一个计划,高大人,本官记得万岁好象让你筹备什么蹴鞠大赛的事?”高俅说:“蔡相记性过人,的确曾有此事。”蔡京道:“这就是个机会,这段时间你好好地筹备一下,把赛事搞好,等万岁爷龙颜大悦时,本官趁机给你说句好话,你还愁不能升官发财吗?”

“多谢蔡相的提示。”高俅开心起来。

蔡京又对童贯道:“童公公这些年为皇宫搜集了不少好玩的东西,是不是民间的珍品越来越少了?”童贯叹道:“是啊,一开始隔三岔五还能见到,现在一个月也见不到一件上眼的宝贝了。”

“这是一种规律,毕竟珍品难得,总有搜尽的时候,但是,万岁的欲望却会越来越大,一旦你交不上他满意的东西,万岁自然对你不满,因此本官也给你出个主意。”

“蔡相请讲。”

“童公公可以在杭州、苏州等地筹建造作局和应奉局,在各地挖掘一些能工巧匠,自行制作金银、玉器、象牙、犀角、木雕和竹藤、绣织等工艺品,这样,就不愁没有贡品了。”

“蔡相所言极是,多谢指点。”童贯听了蔡京的建议,心中一亮。

童贯回到杭州,马上着手创办造作局。

由于童贯是为皇上服务的,所以当地官员无不给他开绿灯。童贯便让童江、童山四处征收艺匠。说是征收,实和硬逼差不多。那童江童山原本是一对失去父母的少年,被童贯收为心腹。童贯早就准备在杭州扎下根,所以假惺惺慈父一样,将这对少年的父母厚葬,两少年感恩,投靠了童贯,童贯便给他们改了自己的姓。由于两少年非太监之身,所以不能随便进宫,平时就留在杭州。童家兄弟生抓硬逼,几天内居然弄了十几个工匠,他们将这些工匠用特制的链子锁着,谁也不可能逃出去,然后继续在外寻找。

这一天,童家兄弟看到两个人,一个四十来岁,一个二十来岁。年长的身后背着一个包袱,年青的生得黑脸膛,身材魁伟。童江一挥手,说道:“走,把他们弄回去。”

童山说:“老大,这两人看上去憨憨的,不像民间艺人,抓他们有什么用?”

“用处大着呢,咱们造作局十几口人,得吃饭吧,一些粗笨的活儿总不能咱俩搬搬抬抬吧,就他们俩了。”

童山一听明白了,于是与童江直奔那两人而去。

那两人见对面过来两个青年,气势汹汹,看服饰,官不官民不民的,不由得站在路边。其中年龄大些的,抱抱拳,问道:“两位,是不是要找我们啊?”童江说:“你还算识相,那就乖乖地跟我们走吧。”

“我们凭什么跟你们走?”魁伟青年讷讷地问。他刚说完,便被年长的青年拉了一下,示意他不要不要冲动。

童江摸了摸下巴,围着魁伟青年转了一圈,说:“哥们儿,看你身材不错,是不是很能干啊?”魁伟青年道:“当然了,烧火、做饭、挑水、砍柴……都难不倒我。”

“那就好,大爷我没看走眼。”

“你……你们要干什么?”魁伟汉子总算觉出不妙来了。

“干什么?让你们到造作局当下人去。”

“造作局?”那年长汉子一呆,因为他一到杭州,就听人说过童贯成立造作局的事。

“不……不行,我们不能去。”魁伟汉子摇着脑袋,一副憨样。

童山道:“去不去是由不得你们的,走。”说着,童山伸手抓向魁伟汉子的手腕。他的手刚搭在魁伟汉子的腕子上,突然间手指一震,被弹了回来。这一下,童山吃了一惊。因为他们兄弟虽然只跟了童贯两年,但童贯师出于太监总管李宪,从二十岁入宫以来,便跟在李宪身边习武,武学之高,当世之中,除了其师父李宪外,已经罕逢敌手,其幻影指的功力几乎和李宪并驾齐驱。而且,经过多年来的随军历练,童贯自创了一套虎扑三式,至今还没有机会施展。童贯收了童江童山后,便传了这两个徒弟几手武功,因此,现在的童江童山已有童贯的一二分火候。童江见魁伟汉子居然能甩脱自己的一抓,可见,也是个练家子。

年长的汉子见魁伟汉子手腕一动,就觉得不妙,感觉过去按住他,低声说:“王新,不要冲动,我们这次出来,不是想打架的。”“王干大哥,咱们不能跟他们去的。”魁伟汉子讷讷地说。原来,这个魁伟汉子便是和司马婉儿分手的王新,而身边年长的汉子正是王诜的家将王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