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国学经典
1954800000026

第26章 道德经(1)

道德经

《道德经》一书为先秦道家的代表作,在中国古代影响广泛,被誉为“万经 之王”。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老子五千文》。作者为道家学派开山鼻祖老 子。全书八十一章,前三十七章为“道经”,后四十四章为“德经”,后人并称为《道德经 》。

《道德经》通篇皆哲理诗形式,对中国古代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都有深刻影响,被视 为世界古代哲学中的奇葩。其“道法自然”以及“天人合一”的思想无论对中华民族的性格 的铸成,还是对于政治的统一与稳定,都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道经

【原文】道可道①,非常②道。名可名③,非常名。无名④,天地之始;有名⑤,万物之 母⑥。故常无欲,以观其妙;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⑦。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⑧ 之玄⑨。玄之又玄,众妙之门⑩。〓(第一章)

【注释】①第一个“道”是名词,指的是宇宙的本原和实质,引申为原理、原则、真理、 规律等。第二个“道”是动词。指解说、表述的意思。②常:一般的,普通的。③第一个“名”是名词,指“道”的形态。第二个“名”是动词,

说明的意思。④无名:指无形。⑤ 有名:指有形。⑥母:母体,根源。⑦徼(jiǎo):边际、边界。引申端倪的意思。⑧谓: 称谓,此为“指称”。⑨玄:深黑色,玄妙深远的含义。⑩门:之门,一切奥妙变化的总门 径,此用来比喻宇宙万物的唯一原“道”的门径。

【译文】“道”如果可以用言语来表述,那它就不是常“道”;“名”如果可以用文辞去命名,那它 就不是常“名”。“无”可以用来表述天地混沌未开之际的状况;而“有”,则是宇宙万物 产生之本原的命名。因此,要常从“无”中去观察领悟“道”的奥妙;要常从“有”中去观 察体会“道”的端倪。无与有这两者,来源相同而名称相异,都可以称之为玄妙、深远。它 不是一般的玄妙、深奥,而是玄妙又玄妙、深远又深远,是宇宙天地万物之奥妙的总门。

【原文】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①已;皆知善,斯不善矣②。有无之相生也③,难易之相成也 ,长短之相刑也④,高下之相盈也⑤,音声之相和也⑥,先后之相随,恒也。是以圣 人居无为之事⑦,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⑧,为而弗志⑨也,成功而弗居也。 夫唯弗居,是以弗去。〓(第二章)

【注释】①恶:恶、丑。②斯:这。③相:互相。④刑:通假字,通“形”,此指比较、对 照中显现出来的意思。⑤盈:充实、补充、依存。⑥音声:合奏出的乐音叫做“音”,单 一发出的音响叫做“声”。⑦圣人居无为之事:圣人,古时人所推崇的最高层次的典范人 物。居:担当、担任。无为:顺应自然,不加干涉、不必管束,任凭人们去干事。⑧作: 兴起、发生、创造。⑨弗志:弗,不。志,指个人的志向、意志、倾向。

【译文】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 的存在。所以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充实,音与 声互相谐和,前和后互相接随--这是永恒的。因此圣人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世事,用不言的 方式施行教化: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为其创始,有所施为,但不加自己的倾向,功成业就 而不自居。正由于不居功,就无所谓失去。

【原文】不上贤①,使民不争;不贵②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③;不见④可欲,使民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⑤,实其腹,弱其志⑥,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 知不敢⑦、弗为⑧而已,则无不治⑨矣。〓(第三章)

【注释】①上贤:上,通假字,通“尚”,崇尚,尊崇。贤:有德行、有才能的人。②贵:重视 ,珍贵。货:财物。③盗:窃取财物。④见(xiàn):通假字,通“现”,出现,显露。此 是显示,炫耀的意思。⑤虚其心:虚,空虚。心:古人以为心主思维,此指思想,头脑。 虚其心,使他们心里空虚,无思无欲。⑥弱其志:使他们减弱志气。削弱他们竞争的意图 。⑦敢:进取。⑧弗为:无为。⑨治:治理,此意是治理得天下太平。

【译文】不推崇有才德的人,致使老百姓不互相争夺;不珍爱难得的财物,致使老百姓不去偷窃;不 显耀足以引起贪心的事物,致使民心不被迷乱。因此,圣人的治理原则是:排空百姓的心机 ,填饱百姓的肚腹,减弱百姓的竞争意图,增强百姓的筋骨体魄,经常使老百姓没有智巧, 没有欲望,致使那些有才智的人也不敢妄为造事。圣人按照“无为”的原则去做,办事顺应 自然,那么,天才就不会不太平了。

【原文】道冲①,而用之有弗盈②也。渊③呵!似万物之宗④。锉其兑⑤,解其纷⑥, 和其光⑦,同其尘⑧。湛⑨呵!似或存⑩。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 (第四章)

【注释】①冲:通假字,通“盅”,器物虚空,比喻空虚。②有弗盈:有,通“又”。盈:满,引 申为尽。③渊:深远。④宗:祖宗,祖先。⑤锉其兑:消磨掉它的锐气。兑(ruì): 通假字,通“锐”,锐利、锋利。⑥解其纷:消解掉它的纠纷。⑦和其光:调和隐蔽它的光 芒。⑧同其尘:把自己混同于尘俗。⑨湛:沉没,引申为隐约的意思。⑩似或存:似乎 存在。

【译文】大“道”空虚开形,但它的作用又是无穷无尽。深远啊!它好像万物的祖宗。消磨它的锋锐 ,消除它的纷扰,调和它的光辉,混同于尘埃。隐没不见啊,又好像实际存在。我不知道它 是谁的后代,似乎是天帝的祖先。

【原文】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①;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②乎?虚 而不屈③,动而俞④出。多闻数穷⑤,不若守于中⑥。〓(第五章)

【注释】①刍(chú)狗:用草扎成的狗。古代专用于祭祀之中,祭祀完毕,就把它扔掉 或烧掉。比喻轻贱无用的东西。②犹橐龠(tuó yuè):犹,比喻词,如同、好像。橐龠 :古代冶炼时为炉火鼓风用的助燃器具--袋囊和送风管,是古代的风箱。③屈:竭尽, 穷尽。④俞:通假字,通“愈”,更加的意思。⑤多闻数穷:闻:见闻,知识。老子认为, 见 多识广,有了智慧,反而政令烦苛,破坏了天道。数:通假字,通“速”,是加快的意思。 穷:困穷,穷尽到头,无路可行。⑥守于中:中,通“冲”,指内心的虚静。守于中:守住 虚静。

【译文】天地是无所谓偏爱的,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样,任凭万物自然生长。圣人也是没有 偏爱的,也同样像对待刍狗那样对待百姓,任凭人们自作自息。天地之间,岂不像 个风箱一样吗?它空虚而不枯竭,越鼓动风就越多,生生不息。政令繁多反而更加使人困惑 ,更行不通,不如保持虚静。

【原文】谷神①不死,是谓玄牝②。玄牝之门③,是谓天地之根。绵绵④呵!其若存⑤! 用之不堇⑥。〓(第六章)

【注释】①谷神:生养之神。②玄牝(pìn):玄,本义是深黑色,在《道德经》一书中经 常出现,有深远、神秘、微妙难测的意思。牝:本义是雌性的兽类动物,这里借喻具有无 限造物能力的“道”。玄牝指玄妙的母性。这里指孕育和生养出天地万物的母体。③门: 指产门。这里用雌性生殖器的产门来比喻造化天地生育万物的根源。④绵绵:连 绵不绝的样子。⑤若存:若,如此,这样。若存:据宋代苏辙解释,是实际存在却无法看 到的意思。⑥堇(jìn):通假字,通“尽”。

【译文】生养天地万物的道(谷神)是永恒长存的,这叫做玄妙的母性。玄妙母体的生育之产门,这 就是天地的根本。连绵不绝啊!它就是这样永存,作用是无穷无尽的。

【原文】天长,地久①。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②,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 而身先③,外其身④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第七章)

【注释】①天长,地久:长、久:均指时间长久。②以其不自生也:因为它不为自己生存。 以,因为。③身:自身,自己。以下三个“身”字同。先:居先,占据了前位。此是高居 人上的意思。④外其身:外,是方位名词作动词用,使动用法,这里是置之度外的意思。

【译文】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久存在,是因为它们不为了自己的生存而自然地运行着,所以能够 长久生存。因此,有道的圣人遇事谦退无争,反而能在众人之中领先;将自己置于度外,反 而能保全自身生存。这不正是因为他无私吗?所以能成就他的自身。

【原文】上善若水①。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②,故几于道③。居,善地;心,善 渊④;与,善仁⑤;言,善信;政,善治⑥;事,善能;动,善时⑦。夫唯不争, 故无尤⑧。〓(第八章)

【注释】①上善若水:上,最的意思。上善即最善。这里老子以水的形象来说明“圣人”是 道的体现者,因为圣人的言行有类于水,而水德是近于道的。②处众人之所恶:即居处于 众人所不愿去的地方。③几于道:几,接近。即接近于道。④渊:沉静、深沉。⑤与, 善仁:与:指与别人相交相接。善仁:指有修养之人。⑥政,善治:为政善于治理国家, 从而取得治绩。⑦动,善时:行为动作善于把握有利的时机。⑧尤:怨咎、过失、罪过。

【译文】

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 最接近于“道”。最善的人,居处最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 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恪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能把国家治理好,处事能够 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最善的人所作所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 ,也就没有怨咎。

【原文】

持而盈之①,不如其已②;揣而锐之③,不可长保④。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 而骄,自遣其咎⑤。功成身退⑥,天之道⑦也。〓(第九章)

【注释】

①持而盈之:持,手执、手捧。此句意为持执盈满,自满自骄。②不如其已:已 ,止。不如适可而止。③揣而锐之:把铁器磨得又尖又利。揣,捶击的意思。④长保:不 能长久保存。⑤咎:过失、灾祸。⑥功成身退:功成名就之后,不再身居其位,而应适时 退下。“身退”并不是退隐山林,而是不居功贪位。⑦天之道:指自然规律。

【译文】执持盈满,不如适时停止;显露锋芒,锐势难以保持长久。金玉满堂,无法守藏;如果富贵 到了骄横的程度,那是自己留下了祸根。一件事情做的圆满了,就要含藏收敛,这是符合自 然规律的道理。

【原文】载营魄抱一①,能无离乎?专气②致柔,能如婴儿乎③?涤除玄鉴④,能无疵乎? 爱民治国,能无为乎⑤?天门开阖⑥,能为雌⑦乎?明白四达,能无知⑧乎?生之畜⑨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⑩。〓(第十章)

【注释】①载营魄抱一:载,用作助语句,相当于夫;营魄,即魂魄;抱一,即合一。一 ,指道,抱一意为魂魄合而为一,二者合一即合于道。也可以理解为身体与精神合一。② 专气:专,结聚之意。专气即集气。③能如婴儿乎:能像婴儿一样吗?④涤除玄鉴:涤 ,扫除、清除。玄,奥妙深邃。鉴,镜子。玄鉴即指人心灵深处明澈如镜、深邃灵妙。⑤ 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即无为而治。⑥天门开阖:天门指人的心神出入即意念和感官的配合 ,开阖,即动静、变化和运动。⑦能为雌:雌,即宁静的意思。⑧知:通假字,通“智”, 指心智、心机。⑨畜:养育、繁殖。⑩玄德:玄秘而深邃的德性。

【译文】精神和形体合一,能不分离吗?聚结精气以致柔和温顺,能像婴儿的无欲状态吗?清除杂念 而深入观察心灵,能没有瑕疵吗?爱民治国,能遵行自然无为的规律吗?感官与外界的对立 变 化相接触,能宁静吧?明白四达,能不用心机吗?让万事万物生长繁殖,产生万物、养育万 物而不占为己有,作万物之长而不主宰他们,这就叫作“玄德”。

【原文】三十辐①共一毂②,当其无,有车之用③。埏埴④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 户牖⑤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⑥。〓( 第十一章)

【注释】①辐:车轮中连接轴心和轮圈的木条,古时候的车轮由三十根辐条所构成。此数 取法于每月三十日的历次。②毂(gū),是车轮中心的木制圆圈,中有圆孔,即插轴的地 方。③当其无,有车之用: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无”指毂的中间空的 地方。④埏植:埏,和;植,土。即和陶土做成供人饮食使用的器皿。⑤户牖:门窗。⑥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有”给人便利,“无”也发挥了作用。

【译文】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根毂中的孔洞当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糅合陶土做 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的空 虚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给人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

【原文】五色①令人目盲②;五音③令人耳聋④;五味⑤令人口爽⑥;驰骋⑦畋猎 ⑧,令人心发狂⑨;难得之货,令人行妨⑩;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 去彼取此。〓(第十二章)

【注释】①五色:指青、黄、赤、白、黑。此指色彩多样。②目盲:比喻眼花缭乱。③ 五音:指宫、商、角、徵、羽。这里指多种多样的音乐声。④耳聋:比喻听觉不灵敏,分 不清五音。⑤五味:指酸、苦、甘、辛、咸,这里指多种多样的美味。⑥口爽:意思是味 觉失灵,生了口病。⑦驰骋:纵横奔走,比喻纵情放荡。⑧畋猎:打猎获取动物。畋(tiá n),打猎的意思。⑨心发狂:心旌放荡而不可制止。⑩行妨:伤害操行。妨,妨害 、伤害。为腹不为目:只求温饱安宁,而不为纵情声色之娱。“腹”在这里代表一 种简 朴宁静的生活方式;“目”代表一种巧伪多欲的生活方式。去彼取此:摒弃物欲的 诱惑,而保持安定知足的生活。“彼”指“为目”的生活;“此”指“为腹”的生活。

【译文】缤纷的色彩,使人眼花缭乱;嘈杂的音调,使人听觉失灵;丰盛的食物,使人舌不知味;纵 情狩猎,使人心情放荡发狂;稀有的物品,使人行为不轨。因此,圣人但求吃饱肚子而不追 逐声色之娱,所以摒弃物欲的诱惑而保持安定知足的生活方式。

【原文】宠辱①若惊,贵大患若身②。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③,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 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④?故贵 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⑤。〓(第十三章)

【注释】①宠辱:荣宠和侮辱。②贵大患若身:贵,珍贵、重视。重视大患就像珍贵自己 的身体一样。③宠为下:受到宠爱是光荣的、下等的。④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意为如果 我没有身体,有什么大患可言呢?⑤此句意为以贵身的态度去为天下,才可以把天下托付 给他;以爱身的态度去为天下,才可以把天下托付给他。

【译文】受到宠爱和受到侮辱都好像受到惊恐,把荣辱这样的大患看得与自身生命一样珍贵。什么叫 作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慌失措?得宠是卑下的,得到宠爱感到格外惊喜,失去宠爱则令人惊 慌不安。这就叫作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恐。什么叫作重视大患像重视自身生命一样?我之所 以有大患,是因为我有身体;如果我没有身体,我还会有什么祸患呢?所以,珍惜自己的身 体是为了治理天下,天下就可以托付他;爱惜自己的身体是为了治理天下,天下就可以依靠 他了。

【原文】视而不见,名曰夷①;听之不闻,名曰希②;搏之不得,名曰微③。此三者不可致诘 ④,故混而为一⑤。其上不徼⑥,其下不昧⑦,绳绳⑧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 ⑨。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⑩。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 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第十四章)

【注释】①夷:无色。②希:无声。③微:无形。以上夷、希 、微三个名词都是用来形 容人的感官无法把握住“道”。这三个名词都是幽而不显的意思。④致诘:追问、究问、 反问。致诘意为思议。⑤一:本章的一指“道”。⑥徼(jiǎo):清白、清晰、光明之 意。⑦昧:阴暗。⑧绳绳:不清楚、纷芸不绝。⑨无物:无形状的物,即“道”。⑩ 惚恍:若有若无,闪烁不定。有:指具体事物。古始:宇宙的原始,或“道 ”的初始。道纪:“道”的纲纪,即“道”的规律。

【译文】看它看不见,把它叫作“夷”;听它听不到,把它叫作“希”;摸它摸不到,把它叫作“微 ”。这三者的形状无从追究,它们原本就浑然而为一。它的上面既不显得光明亮堂;它的下 面也不显得阴暗晦涩,无头无绪、延绵不绝却又不可称名,一切运动都又回复到无形无象的 状态。这就是没有形状的形状,不见物体的形象,这就是“惚恍”。迎着它,看不见它的前 头,跟着它,也看不见它的后头。把握着早已存在的“道”,来驾驭现实存在的具体事物。 能认识、了解宇宙的初始,这就叫作认识“道”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