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同时进行着上升和下降,生存常常伴随着死亡,壮年期年富力强时容易看到人生上升的一面,一旦像下降这样隐约部分突然表现出来时,会感觉到激烈的不安,并与具体的恐怖相连接,比如与癌症恐惧相连接。青年期的课题多在过40岁的时候换个形式出现。通过多次面对这样的课题,来做好准备接受衰老和死亡。
成年期(中年期)的危机是作为面向人生后半期的准备而产生的。作为危机的成长期,被认为是从内在的变化向成熟发展的一种表现。
研究男性中年期的迈耶(N.Mayer)阐述了为处理中年期的压力,有效利用咨询组织,组建健康的人乐意参加的谈话项目(山崎武也翻译《男性的中年期》同性翻译出版社,1980)。
另外,女性从45岁开始到55岁被称做更年期,身体会发生变化。这时,由于内分泌的变化出现更年期特有的状态以及由于年龄增长而产生的身体变化(老化现象)。面对身体的变化,家人、周围朋友的理解以及对于人生的后半期、转换期的积极的、肯定的配合很是重要。
最近,在退休之前,或者养育孩子告一段落时,也就是40~50岁的男女之间产生了保持兴趣、学习、交流空间的动向。为了消除燃烧症候群(burn-out syndrome)、空巢症候群(empty nest syn-drome),结合思考方式的转换,重新振作的因素是非常重要的,在此中要有培育每个人的成熟、与人交往的意识。
八、第八阶段自我的统一与绝望(老年期:60岁以后)
在四季的移动中阅读人生是古来有之,秋天植物结果实,在大地上播种下一代的种子,不久,迎来了冬天的枯萎。就像冬天迎接枯萎,植物全体都进入大地一样,人生也一样进入了“从深秋到冬天”的时期。
随着平均寿命的延长、人口的老龄化,对成功地度过老年阶段(successful aging)的需求增高了。
另外,根据艾里克森同一性的观点,人生具有一贯性(coherence)、全体性(wholeness)的倾向,已完全接受此前的生活方式,认为人生有意义,对于“结局”和慢慢地走向死亡做好积极的预期和准备。另一方面,过去和现在经验的一贯性慢慢地丧失,变为“没用了”“路走到尽头了”“靠不上了”等停滞感而绝望起来。
即便暴露出心身统一的崩溃,在维持某种秩序与意义中睿智是很重要的,并显示出其中潜在的希望。希望是与发展的第一阶段的信任感相连接,包含着“我是什么样的人(I-ness)”这样最基本的特征。如果没有希望会出现人生开始,也不可能有意义地结束。睿智对于老人,意味着严格(因为会出现糊涂感、幼稚)是“时代的智慧”、直率的民众的机智。
1.关于年老(以分析心理学为中心)
荣格主要的著作是从超过70岁开始写的,对人生的后半部分有强烈地关心。荣格自己也在中年期危机的时候,在梦中深入地观察一位名为弗洛姆的老智者的。在我们看来荣格的分析心理学中,老人意味着什么呢?
普遍无意识中,当自己被人格化的时候,表现为老智者(old wise man)或是初生的婴儿的形象。在分析心理学中,在梦中,女性常常被人格化,如贤明坚强有力的女神,或是洗礼神的仙女,给予援助的老妇人,巫女,魔女,土地婆婆,自然,爱的女神。同时,男性被人格化,男性为指导者,守卫者,智者或贤者,自然的精灵。智者或贤者长期被看做是男性心理的特征,后来,在女性中找到同样的原型。本我是人格的最核心的部分,同时又是心理的全体,由意识和无意识的合一而产生。
老人作为原形出现。在梦中,老人在少年主人公丧失希望、绝望状况时出现,给予慈爱、智慧,帮助其从困境中走出来。老人的原形具备优秀的指导者和要求过多这样的两面性。老人与固定的统治、管理、秩序相关联。老人的否定因素是在时间中,固守现在,坚持不做让步。老人在面对死亡,脱离现实时,才能恢复和未来的亲近,产生老人的肯定因素。
在中国的神话中,幼童存在于山上的世界中。由于在那里不是日常时间的流逝,而是时间的永恒,从这个观点来看幼童、老人、神都属于同一存在论的空间。老翁和幼童共同的是,没有束缚的,心的豁达,他们同是“魂魄自身”。
荣格分析家认为,老人的原形过分强调了智者或贤者的一方面,而没有提出老愚者的原形。老人是贤者,洞悉一切其实是一种幻想。如果没有考虑到老人的痴呆、愚昧的一面,那么真正的老人的精神治疗则不可能成立。在《多木在深夜中的庭院》《桃》等文学作品中,记述了很多老人与幼儿相关的故事,河合隼雄在《生与死的临界点》中阐述:在人们忙碌着一些不能不做的重要事情的时候,老人什么都不做,仅仅在那里存在着,或者幻想着,这其实是一再和人的本质进行深入的交流。
2.老年期的心理临床特征
老年期有着身体机能的低下、经济自立的丧失,和家人、友人、社会联系的减少,死亡的接近,生存意义的丧失等等。而且,一个方面的丧失联系着两个以上方面的丧失(复合的丧失),给老人造成很大的压力。比如,退休不仅仅是经济自立的丧失,也是和社会联系的丧失,再者是生存意义的丧失。
一般来说,与老人的人格相关的因素包括社会性自闭、依存的、保守的、猜忌、妒忌、顽固、愚痴、以自我为中心、通融性的欠缺。认为衰老和自己没有关系,看做是异质的东西,也就是作为年老的幽默特色。其实是为了防止自己陷入在心理、身体的衰弱中产生抑郁。
老年人的困难之一是保持自我同一性。丧失自己的身份、社会作用,无法根据某种基准,来定义自我,无法判断自己是什么。而自己什么也不是,什么都不会做这些想法,导致自我评价的低下。未来无望感,对现实感觉到无力,在空虚中生存,使老人想把自己关闭在对过去的回忆中。自我评价的低下、未来无望感、倦怠、无力感等抑郁症症状在大部分老人身上都可以看到。
关于老年期精神障碍的精神疗法舒尔特(W.Schulte)的见解很深刻。正如舒尔特所叙述的那样,老人更需要精神治疗。面对死亡的不安,身体治疗一开始就可能转变为精神治疗。在老年期的治疗中老人的存在和成熟变得重要。人生的秘密其实不用公开,在漫长的人生中有充实、幸福、幻灭和失败,有痛苦的回忆也有恐惧的心情,这是自然的。
随着年龄增长,心理的敏感度增加,而良心的压力在减弱,逐渐丧失既有的神经症的敏锐。与人格的成熟相关联,年轻时的问题多数到晚年自然而然地消失。但是抑郁情绪的变化、妄想的发展,随着行为能力的低下、立场的丧失,与人交往的断绝而逐渐表现出来。关于人生无常、必然死亡的命运的超脱认识并不起作用。不管愿不愿意,无法否认的是自己是生命只有一次,无法代替。不同于自己内在期望的各种各样的可能性还得以现实化的青、壮年时期,老年期的人生带有不可选择的、终结的性格色彩。
这个时期的重荷是难以断绝生命生活的重点在慢慢逝去。再者是自己的行为能力的丧失,存在感的丧失。没有周围的反应使其价值变得不能被确认,变得空虚,停滞。对于死亡,没有心理准备成为了一个恐惧。面对现实,生活在现在是真正成熟的条件之一。人格的成熟是无法与看清辨别给予自己的制约分离的。
精神疗法中,伴侣的努力变得很重要。即便和现阶段不一样,作为一起逐渐衰老的同伴的连带感就是一切的基础。而且,即便是离死亡不远了,也应该进行精神治疗。如果能够生存几秒钟的时间,也要在此几秒钟里活出自己的价值。即使在看不到成功的效果,改变不了疾病,甚至由于退行而导致效果反复被破坏,也不要犹豫去进行精神治疗。如果这个人在治疗过程中得到伴侣,受到鼓励,改变原来人生的顺序,并得到快乐,那都是良性效果。
今日老年期的课题是痴呆、高龄者自杀、高龄者护理的问题。在痴呆老人临床护理这方面,不能仅仅追求延长生命、摆脱痴呆,而要重视人的尊严并倾听这个人的内心世界。
而且,高龄者的自杀变得越来越多。因为身体疾患、伴随着身体疾患的社会孤立,伴随着丧失体验的抑郁症、抑郁状态,重要的亲友(特别是配偶)的丧失。据说自杀者约有7成的人把自杀的念头传递给亲近的人,因此,老人周围亲近的人们的理解和照顾是非常重要的。
关于高龄者护理这方面,由于护理时间的长期化,给家人的心身负担加重;由于家人的疲惫而产生护理的放弃、虐待,我们要大声呼吁要以护理的社会化为目标。针对高龄化和小家族,即高龄者独居生活的增加,在与地区紧密连接的生活环境中,需要建立24小时应对的支援体制等。
高龄者自身以及他的家人,要注意经济、医疗、心理方面的协助体制,不要陷入社会的孤立中。
老年期,也就是思考衰老时,需包含人生是什么,死是什么,如何生活这些问题。
3.案例分析
事例7
高级教师张某,中年丧偶。退休之后经过别人介绍认识了一位年龄相仿的女士李某,两人结为夫妻,婚后一段时间生活美满幸福,张某也从自己丧妻的悲伤和退休的失落中慢慢走出来。他自己的女儿也成家生有一女,女儿女婿在外资公司工作,生活满意。但是李某利用张某对她的情感依恋,把张某的所有财产包括存款和房产全部转移到她自己和她儿子的名下,结婚后三四年开始婚姻关系不好,李某经常对张某施加暴力,最后提出与张某离婚。这时张某才知道问题严重,经过自己的挣扎也没有办法解决矛盾,陷入抑郁状态,有了悲观厌世的念头。女儿女婿发现问题后接他回到女儿家,并送来做心理咨询。
张某抑郁症状非常明显,找不到自己的价值,自我认同出现混乱,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和信心,对于自己的前妻更加怀念。又感到没有脸面生活在女儿家,觉得当时女儿结婚的时候由于传统观念,“女儿是人家的人”,没有对女儿更好一些,现在一无所有而要投奔女儿女婿,感到非常丢脸、郁闷。虽然女儿女婿对他很好,但是他自己的感觉十分糟糕。经过家庭治疗,帮助他重新建立亲情关系,接受自己经历的事件,认识自我,重新找回价值感。女儿女婿和外孙女对他的需要,其他亲人对他的关爱,让他获得了生活的意义。
老年人的心理咨询与其他成年人不同,要老年人转变观念非常困难,需要让他自己慢慢想清楚,并且允许有反复,咨询师的陪伴和支持显得尤为重要。老年人对安全感的需要和亲情的需要超过其他时期成年人,在这方面应该特别予以关注。
本章通过对艾里克森发展心理学的理论剖析,结合心理咨询临床应用的阐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从生命周期的发展课题来支持各个阶段的心理援助和咨询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