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每天读一点民俗文化常识
19777200000016

第16章 民居建筑(2)

独立式的“四明头窑”在陕北和晋西相当普遍,沟壑区居民多在沟川区,基岩裸露,生产岩石而且采石方便,很适合这种窑洞的修建。另外,在民间传统习俗中,人们在衡量“家底”时,很看重居住条件,独立式窑洞比黄土挖的靠崖式窑洞更加宏伟气派,显示出一定的经济实力。

土楼是如何布局的

客家民居土楼布局讲究,与黄河流域的古代民居建筑极其相似。土楼多选择向阳避风、临水近路的地方作为楼址,利于安排生活和生产。楼址大多坐北朝南,左有流水,右有道路,前有池塘,后有丘陵,若楼址后山较高,则楼会建得高一些或者离山稍远一些,既可避风防潮,避免山体滑坡,又能使楼山景物两两和谐。土楼善利用斜坡、台地等特殊地段,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发展为形式多样、参差错落、层次分明、蔚为壮观、颇具山区建筑特色的土楼群。

从土楼建筑本身来看,土楼的布局主要具备以下三个特点:第一,中轴线鲜明。厅堂、主楼、大门都建在中轴线上,横屋和附属建筑分布在左右两侧,整体布局两边对称极为严格。第二,以厅堂为核心。楼楼有厅堂,并以厅堂为中心组织院落,以院落为中心进行群体组合。第三,廊道贯通全楼,大多数的土楼为了生活方便,楼与楼之间都建有相通的廊道,外表看去各户自成一体,土楼内部却互联相通。

土楼的布局在地质地理学、景观学、建筑学、伦理学、生态学、美学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其特征和中原传统文化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永定客家土楼为何成为土楼典型代表

在中国传统住宅中,客家土楼独树一帜,其中更以永定土楼最具特色。永定土楼,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福建省******,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区民居建筑,它分方形和圆形两种,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规模宏大、结构精巧。

永定县境内大型的、方型、圆型土楼共有8000余座,其中圆形的只有360座,最大的圆楼直径为82米,最小的是洪坑村的“如升楼”,直径仅有17米。最古老的高顶村“承启楼”,建于公元1790年,楼内最多住过80余户人家,有600多人。最壮丽堂皇、最有代表性的是洪坑村振成楼。

永定土楼用土石夯筑,虽然不用钢筋水泥,但牢固如石。土楼大门用十厘米厚的杂木制成,外钉铁板,有的人家还会在楼门上安装防火的水槽。圆形土楼有双层的外层开窗,除了用于通风纳光外,也便于狙击入侵的敌人。除此之外,土楼还具备防火、防震、防兽和通风采光等功能,而且冬暖夏凉,是一种功能齐全合理的特独建筑。

永定客家土楼布局讲究,其特征体现了中原传统风水文化和建筑风格,保留了中原传统民俗。同时,客家人迁移过程中不断吸收各地建筑的优点,打造成因地制宜、布局合理的永定土楼,是研究中原部族南迁史重要的实物史料,不愧为土楼之中的典型代表。

江南水乡民居是如何布局的

江南地区风景优美,山水如画,江南水乡民居以其深邃的历史文化底蕴、清丽婉约的古镇风貌、古朴而又浪漫的民俗风情,在世界上独树一帜。

江南民居的平面布局方式和北方四合院大致相同,只是一般布置更为紧凑,院落占地面积较小,以玲珑精致见长,适应当地人口密度较高的状况。住宅的大门多开在中轴线上,迎面正房为大厅,后面院内常建二层楼房。由四合房围成的小院子通称天井,做采光和排水用。因为屋顶内侧坡的雨水从四面流入天井,所以这种住宅布局俗称“四水归堂”。

四水归堂式住宅的个体建筑以传统的“间”为基本单元,房屋开间一般为奇数,一般3间或5间。每间面阔3-4米,进深5-9檩,每檩1-1.5米,各单体建筑之间以廊相连,和院墙一起,围成封闭式院落。

水乡的民居结构多为穿斗式木构架,不用梁,而是用柱直接承檩,外围砌较薄的空斗墙或编竹抹灰墙,墙面多粉刷白色。屋顶结构也比北方住宅为薄。墙底部常砌片石,室内地面也铺石板,起到防潮的作用。厅堂内部随着使用目的的不同,用传统的罩、木鬲扇、屏门等自由分隔。梁架只加少量精致的雕刻,涂栗、褐、灰等色,不施彩绘。为了通风方便,当地人多在院墙上开漏窗,房屋前后也开窗。

干栏式建筑是什么样的

干栏式建筑是我国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建筑风格,最早的干栏式建筑是河姆渡干栏式建筑。这种建筑以竹木为主要材料,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住人,下层放养动物、堆放杂物。这种建筑主要流行于壮族居住的包括广西中西部、云南东南部、贵州西南部和越南北部在内的偏远地区。

干栏式房子是指在木柱底架或者竹柱底架上建筑的房子。它用竖立的木桩为基础,上架设竹、木质大小龙骨作为承托地板悬空的基座,基座上再立木柱和架横梁,构筑成框架状的墙围和屋盖,柱梁之间用树皮茅草,或竹条板块,或用草泥填实。

干栏式建筑主要是为防潮湿而建,长脊短檐式的屋顶以及高出地面的底架则都是出于适应多雨地区的需要,特别是仓廪建筑采用这种形制,其用意更为明显。干栏式房子具有合理利用空间、一房多用的效能,四川成都十二桥发掘的商代遗址,湖北蕲春毛家嘴发掘的西周早期遗址,都有大型木构干栏式建筑群,说明夏商周时期干栏式建筑和住居习俗,已在中国南方地区流行和发展。

四川也有单独的四合院吗

四合院并非是北京特有的民居建筑,在四川也有四合院,叫作四合头或三合头,川东区域称为天井院。

四川的四合院兼具南北特色,它的规模比北方的小一些,比江南大一些,既有北方封闭型的四合院特色,又兼有南方的敝厅,敝廊和封火墙。有的大型民居四合院还有花园露台和家庭戏台等建筑。这种“天井”式建筑是四川民居的一大特色,既采光,又通风,是纳凉歇息的“共享空间”,比较着名的有位于川南黔北结合部的尧坝古镇。

尧坝古镇在古代素有川黔走廊之称,古镇上街依山而建,高低起伏,错落有致,下街宁静平和,瓦脊连成一线。虽经历了几百年风雨,古镇四合院依旧古色古香,以规模宏大,保存完好,被建筑学家们称为“川南古名居的活化石”。

除此之外,同为此类建筑的还有着名的武侯祠,千多百来虽然几经损毁,屡有变迁,但是其四合院韵味犹在,享有“三国圣地”的美誉。

傣家竹楼是怎样的

傣家竹楼的造型属干栏式建筑,一般而言傣家竹楼为上下两层的高脚楼房,高脚是为防止地面的潮气,上层住人,下层饲养家禽。其房顶呈“人”字型,这是因为西双版纳地属热带雨林气候,降雨量大,“人”字型房顶易于排水,不会造成积水的情况。

傣族竹楼的所有柱、梁、墙及附件都是用竹子制成的,竹楼上的每一部分都有不同的含义。竹楼的顶梁大柱被称为“坠落之柱”,这是竹楼里最神圣的柱子,是保佑竹楼免于灾祸的象征,不能随意倚靠和堆放东西。除了顶梁大柱外,竹楼里还有分别代表男女的柱子,中间较粗大的柱子代表男性,侧面的矮柱子代表女性,屋脊象征凤凰尾,屋角象征鹭鸶翅膀。

在等级、辈分都非常严格的傣家人心里,竹楼的建造也有一定的规格,比如长辈居住的楼室里柱子不能低于六尺,楼室比楼底还要高出六尺,竹楼的木梯也有规定,一般九级以上。

近些年来,傣家的竹楼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多数竹楼已被改为木楼或竹木结构的楼房,茅草盖顶也改成了木板盖顶或瓦顶,但传统的竹楼特色仍然保存至今,其中蕴含着傣家特有的民族色彩和风情。

周庄民居有何艺术特色

周庄位于昆山西南,在长白荡、淀山湖、澄湖、白蚁湖和南湖环抱之中,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岛中之镇”。

周庄民居建筑坐北朝南,注重采光,以木梁承重,以石、砖、土砌护墙,以雕梁画栋装饰屋顶,以堂屋为中心,布局方式与北方的四合院大致相同,只是其一般布局紧凑,院落精致小巧,设计别具匠心,符合江南当地人的审美追求。

周庄大多数的民居为明清建筑为主,有将近百座古典宅院和60多个砖雕门楼,保存了14座各具特色的古桥。

江南水乡风景如画,民居建筑与秀丽山水融为一体,既有通风防潮、采光好的功能特征,而且契合自然环境,建筑布局不拘定式,风格淡雅朴素,白墙灰瓦,绿柳桃花,犹如一幅浑然天成的优美画卷。

周庄民居是江南水乡民居的典型代表,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审美特征,也是传统江南人的民俗艺术结晶。

巴蜀地区有哪些特色山寨

巴蜀地处长江上游,地势以山地和高原为主。在古代,巴蜀地区是我国干栏式建筑的发源地之一,除了普通民居之外,在巴蜀地区还有许多山寨建筑也独具特色。

巴蜀山寨以忠县石宝寨为代表,堪称世界上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古建筑之一。石宝寨位处忠县东的长江下游北岸,形若玉印,四周如削,孤峰突起,所以又叫玉印山。全寨由寨门、寨身层楼和寨顶古刹三部分组成。寨门上有瓷嵌的“小蓬莱”三个字,寨中分为九层楼阁,寨顶为平坦石坝,上有三重古庙名“天子殿”。石宝寨是清代建筑,寨中的九层楼阁为全木结构,是难得的建筑艺术类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