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每天读一点民俗文化常识
19777200000017

第17章 民居建筑(3)

历史悠久的合川钓鱼城也是具有特色的山寨之一,它是南宋名将余斯为抵抗进攻四川的蒙古军队而筑的,现如今仍旧保存内城、外城、一字城城墙和七座城门,还有演武场、皇城、敌楼、水师码头、炮台等遗址。钓鱼城的建筑目的主要用于军事防御,与其相似的山寨目前在四川还有20余座,这也是巴蜀山寨的又一特色类型。

什么是土家转角楼

转角楼是流行在鄂西地区的土家族建筑,转角楼建造起来难度较大,要求设计准确,建筑合龙要求斧口不差。由于转角楼十分难修,所以一般多见于富贵人家,如果家境一般,则多为普通的“吞口屋”。

转角楼由一根“伞把柱”支撑,屋顶水面分为“四面水”,“伞把柱”的上部、中部、下部分别凿上多个榫眼,组成四面“排扇”,以“伞把柱”为中心向四个方向呈放射状排列。转角一般建于正屋的左前或右前,也有正屋左右两边都建转角楼的。转角楼每扇四柱撑地,横梁对穿,上铺木板呈悬空阁楼,绕楼转角三面有悬空走廊,廊沿装有木栏扶手。阁楼屋脊以瓦作太极图,四角翘檐,玲珑飘逸。

转角楼是土家族吊脚楼中最具特色的建筑艺术,同时也是区别土家族吊脚楼与苗族、侗族、瑶族吊脚楼的显着标志。转角楼的建造最讲究风水,从选址勘察、建造次序、结构安排、竖屋上梁等都有一系列的风水勘测和固定仪式。

土家转角楼因势就形,坐落在古木绿竹之间,造型美观,构成了土家山寨中最为耀眼的一道风景。

上海石库门建筑有何特色

上海石库门是由江南传统院落建筑和英国排屋建筑融合演变而成。19世纪中叶,社会动荡不安,为了安全防御,每幢房屋外设计了坚固的砖墙和石质大门框,以石头做门框,以乌漆实心厚木做门扇,“石库门”由此得名。

石库门住宅中最为典型的特征是中西合璧,建筑样式脱胎于中国传统的四合院,有着江南传统二层楼的形式,进门就是一小天井,天井后为客厅,后面又是一天井,后是天井灶台和后门,客厅两侧是左右厢房,一楼灶台间上面为“亭子间”,再往上就是晒台。

石库门采用的联排式布局源于英国,外墙上有西洋建筑的雕花图案,门上的三角形或圆弧形门头装饰也大多为西式图案。

“石库门”这种中西建筑艺术相融合的产物,是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的特殊代表,具有深刻的时代烙印,也是古典民居向现代民居过渡演变的一个典型代表。

什么是东北“呼兰”式烟筒楼

东北地区的满族传统民宅中,不论青砖瓦房还是土坯草房,都有着一个显着的特征,就是烟筒不建在山墙上方的屋顶处,而是像小塔一样立在房山侧面或者南窗前面,当地人称其为“落地烟筒”“跨海烟筒”,满语称之“呼兰”。

这种样式的烟筒来源于居住在山林中的满族住宅,屋顶用桦树皮或茅草覆盖,墙壁也多用树干加工排列“砌”成。未免烟筒附在墙壁上,或在房顶上引起火灾,所以把烟筒设在距房三四尺远的地面上,再通过一道矮墙内的烟道连通室内炕洞,从而达到排烟目的。由于这种烟筒距房体有一段间隔,其间有内留烟道的短墙相连接,俗称为“烟筒脖子”或“烟筒桥子”。

为防止冬季严寒时受冻影响排烟烧炕,有的地方还在短墙下留出类似桥洞的空间,以便用柴火加热畅通烟道。此外,在烟筒的底部烟道平面下留出一个浅炕,俗称“狗窝”,以防逆风冷气倒灌。

随着建房材料的变化,传统的竹筒做的烟囱逐渐改为用土坯和青砖砌筑,但是高过房檐、下粗上细的风格依然没变。如今,沈阳故宫清宁宫西山墙之侧,依旧保留着满族皇帝“带”进宫的“呼兰”烟筒。

土坯草房是如何建造的

过去的东北农村,最为常见的是土壁草顶的房子。因为房屋周围通常都有用树枝或秸秆编成的“障子”,所以人们把“土坯草房篱笆寨”视为关东村屯住宅的一大特色。

所谓“土坯”,就是用泥和草制成的“土砖”。“土砖”的制造过程叫作“打坯”或“脱坯”,一般选择平整向阳而且取土取水方便的地方做坯场,坯土要求有一定的黏性,草要选择细长柔软的,民间俗称为“羊角”。

制坯时先把土中的疙瘩打碎,再把“羊角”一层一层地掺在土中,然后加水和成泥状,“闷透”之后使泥和草黏合在一起,再用二齿钩和匀,打坯,备齐足够盖房所用的数目,然后筑成土壁。用梁、檩、椽组成的木构架梁架搭成房顶支架,上面覆上盖草形成屋顶。建造屋顶是一种技术要求很高的手艺,也是整个土坯草房中最难的一项工艺,通常是在木构架顶部,先铺上用秫秸(高粱秆)或树条子编扎的“房芭”,再抹泥填堵缝隙,将草梢部向下,层层铺盖,为防止滑脱和被风刮散,还要用草绳依次交叉拉栏加固,每一次建屋顶一般都能保持3年以上的寿命。

什么是连火炕和地炕

辽金时期,女真族即满族祖先“环室穿木为床,煴火其下,饮食起居其上”,所谓“环室”就是说室内不仅一个方向有炕。这就是连火炕的最早起源。

关东满族的传统住宅,一般是“口袋房”的开式,屋门开在东侧而不在正中。进门一间是灶房,西侧居室则是两间或三间相连,室内南北炕与屋的长度相等,俗称“连二炕”或“连三炕”。连火炕的形成和东北民俗有着密切关系,旧时老少几代同居一室,南炕因向阳温暖,是家中长辈居住之处,是最热乎的“炕头儿”(靠近连炕锅灶的一侧),供家中辈分最高的主人或尊贵的客人寝卧,北炕则是家中晚辈居住或做烘晾粮食之用。西炕一般不住人,炕上只能摆设祭器供品,因为西墙正中是满族安供家中“祖宗板”(祭祀神位)之处,所以在满族人家是非常特殊的地方,不许乱放杂物和随意踩踏坐卧。

火炕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取暖。因为烧炕要通过做饭的锅灶进行,所以只要吃饭、烧水,炕就会一直是热的。为了冬季御寒,有的人家把室内地面下也修成烟道,烧火做饭时一并连通烧热,称为“火地”或“地炕”,在特别冷的季节加烧地炕以提高室温。

朝鲜族民居是怎样的

朝鲜族是我国东北的主要少数民族之一,受到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朝鲜族风俗习惯的影响,形成了当地特殊的居住习惯。

朝鲜族民居的结构主要有单排和双排两种。单排式结构的房间排列成“月”字结构,房间之间只有横向间壁,而没有纵向间壁。双排结构的称为双筒子,房间排列成“用”字结构,房间之间既有横向间壁又有纵向间壁。朝鲜族在历史上深受“男女有别”等观念影响,男女都各有单独房间,故而无论单排、双排的结构,都会分割出许多房间。

朝鲜族民居建筑常为瓦房形式,大多是南向或东南、西南向。屋顶由四个斜面构成,主室盖为“人”字形,两翼用谷草或灰瓦片覆盖,斜坡较小。每套房屋正面开一扇或四扇门,后面一般也设有门窗。也有的在正房旁盖厢房,作为客房和仓库,室内用土砖或片石铺成平炕。

朝鲜族民居外形都很美观,屋顶坡度缓和,两头翘立如飞鹤,中间平行如舟。组成屋顶所有的线和面,均为缓和的曲线和曲面。屋身平矮,没有高起陡峻的感觉,整座建筑稳坐于低矮平实的石台基上,具有明显的民族风俗特色。

白族民居有何民族风格

白族是位于我国西南边疆的一个少数民族,又称“白子”“白尼”。与游牧民族不同,白族自古以来就从事水稻为主的农业生产,而定居是农耕民族最主要的特征,因此,注重居住建筑成为了白族最传统的生活方式。

大理的白族民居是当地建筑艺术中的一大景观。大理石头多,所以白族民居大都就地取材,采用石头为主要建筑材料,不仅用在打基础、砌墙壁,也用于门窗头的横梁。据载“南诏民居建筑就是巷陌皆垒石为之,高丈余,连延数里不断。”这种采用石材的建房特征沿袭了古时南诏的传统建筑方式。

除此之外,白族的一切建筑,包括普通民居,都离不开精美绘画和雕刻装饰。木雕多用于建筑物的格子门、板裾、横披、耍头、吊柱等。雕有卷草、蝙蝠、飞龙、玉兔等各种动植物图案造型,工艺运用自如,造型千变万化。不仅如此,粉墙画壁也是白族建筑装饰的一大特色,墙头绘制亮丽的彩画,墙体砖柱和贴砖都刷灰勾缝,墙心粉白,饰有与彩画色彩相间的装饰带。

除了建筑方面的特色,白族也很讲求住宅环境的幽雅与整洁,大多数人家在天井里一般都砌有花坛,种植山茶、缅桂、丹桂、石榴、香椽等乔木花果树,四季花开庭院,硕果累累,芳香宜人。

你了解黎族民居“船型屋”吗

黎族是我国海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之一,自古以来,黎族人主要是同姓聚居,黎族村寨大都建在依山傍水的山坡上,根据自然地理、气候条件、建筑材料等,因地制宜地创造了独具特色的茅草屋,其中以船形屋最具代表性。

相传,3000年前的殷周时期,黎族祖先乘木船漂洋过海,克服了种种险阻,来到了美丽富饶的海南岛,并决定在此定居,于是木船就成了他们避风挡雨的屋舍。后代为了纪念祖先并崇拜祖先,木船形的草屋便代代相传,而且取名叫“船形屋”。

黎家茅草屋的搭建较为原始,用竹木捆扎的方式,先搭出屋的框架,然后把选好的稻草根放在水里泡3天,等到腐烂以后与有黏度的红土掺和在一起,捞出来糊在搭好的竹架上。“墙”修好后,就开始搭建屋顶,屋顶的主要用料是茅草和竹条。传统的船形屋高3-4米,宽两米左右,以竹木为架,茅草为屋顶,地下铺以木板或竹子,可以防潮防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