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试着学会妥协。人生太多时候都需要妥协,妥协体现着一个人能屈能伸的胸怀。人生有低谷,也有巅峰。只有那些在低谷中还能泰然处之的人,才是真正有智慧的人。而那些在低谷里妥协的日子,那些在苦难中挣扎的日子,那些在寂寞里执著的日子,都会显得弥足珍贵。
妥协,是解决冲突的一种途径
世间的大多数事情,没有什么是不可能调和的,只要懂得妥协的道理,一切矛盾和争端,都可以化解。对抗可能会遇挫,而妥协则往往会使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
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有一期栏目讲了这样一个案例:几个邻居家的小男孩在玩捉迷藏,一个小孩不小心从窗台上掉下来摔伤,他的家长将其他几个孩子的家长告上法庭,要求他们每家赔偿各项损失费八千元。其他家长不同意,经法官从中协调,受伤孩子的家长妥协,只各收他们两千五百元。邻居之间重归于好,握手言和。专家说过这样一句话:妥协也是一种智慧。
说到妥协,我们总会想起诸如投降、怯懦、软弱等字眼。但是《现代汉语词典》给它的定义是“用让步的方法避免冲突和争执”。由此可见,它的目的是避免矛盾和冲突,所采取的方法是退让。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以和为贵”,“中庸之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无不包含妥协的意思在里面。
有人生活的地方,就会有冲突,大到国家与社会,小到家庭与个人。而解决冲突的方式无外乎两种:对抗与妥协。长期以来,人们崇尚斗争哲学,妥协被看作是软弱、怯懦、叛卖、变节、拿原则做交易的同义词。
但现实生活中,对抗有时非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激化矛盾。
生活中的是与非,黑与白,都是相对而言的,执著于是,未必就是;执著于非,未必就非,关键在于人们的良心向哪边倾斜。细细思量,人生有哪些冲突不可以避免呢?兄弟失和,夫妻反目,同事朋友间的是是非非,十有八九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引起的。你不理我,我不理你,你争其多,我嫌其少;你嗓门高,我比你更高……如此这般,没事变成了有事,小事变成了大事,而大事则变得不可开交。比如在公共汽车上被人踩了一脚,如果不懂妥协,就会彼此恶语相向,甚至大打出手;开车在路上,碰到有车“夹塞”,你偏不相让,于是两车刮蹭,结果是叫来警察谁都走不了。而事后仔细思量,却又悔不当初“退一步海阔天空”。在家庭生活中,妥协更是必不可少的智慧之一,夫妻就好比一对儿挤在一起的刺猬,不被对方刺伤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只有挤在一起才有温暖。所以,在刺伤对方或被对方刺伤的时候,妥协就发生效力了,它成了爱的润滑剂.
妥协是一种智慧,是一种博大的情怀。与他人达成妥协,使自己与他人都受益,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和高尚的道德观念。它不仅体现着人性的仁爱,更体现着一种智慧的技巧。
学会成全别人的好胜心
法国哲学家罗西法古说:“如果你要得到仇人,就表现得比你的朋友聪明与优越;如果你想得到朋友,就让你的朋友表现得比你自己更聪明优越。”简单的一句话就道破了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原则,也掌握了人们在面对别人的优势与能力时微妙的心理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带来的结果。
为什么这样说呢?根据心理学家分析,当自己表现得比朋友更聪明和优越时,朋友就会感到自卑和压抑。相反,如果我们能够收敛与谦虚一点,让朋友感觉到自己比较重要时,他就会对你和颜悦色,也不会对你嫉妒了。
亨莉小姐现在是纽约人事局最有人缘的介绍顾问,但是,她也曾经是一位让同事们羡慕、嫉妒甚至讨厌的人。原因是,她刚到公司的时候,最喜欢吹嘘自己以前在工作方面的成绩,以及自己的每一个成功的地方。同事们对她的自我吹嘘非常讨厌,尽管她所说的都是千真万确的事实。为此,亨莉小姐不明就理,很是烦恼了一段时间。
最后,亨莉小姐甚至无法在公司里继续工作了。所以,她不得不向成功大师拿破仑·希尔请教。拿破仑·希尔在听了她的讲述之后,认真地说:“唯一的解决方法,就是隐藏自己的聪明,以及所有优越的地方。”
拿破仑·希尔继续说道:“他们之所以不喜欢你,仅仅就是因为你比他们更聪明,或者说你常常拿自己的聪明向他们展示。在他们的眼中,你的行为就是故意炫耀,他们心里难以接受。”亨莉小姐恍然大悟。
她回去后就严格按照拿破仑·希尔的话要求自己,在公司几乎不谈自己的聪明以及那些曾经的成功,相反,她非常认真地倾听公司其他人口若悬河的谈论。很快,公司同事们就改变了对她的态度,慢慢地,她成了公司最有人缘的人。
不要让别人觉得你比他更聪明,这样,你就能得到更多的朋友,还会减少竞争对手,避免与人发生不必要的争斗。
人际交往中,一个有涵养的人在生活中往往会以低调而深沉的姿态去为人处事,为人为事都不与人计较,从而赢得很多人的尊重。在他们的性格中,最出色的一点就是:会成全别人的好胜心。
成全别人的好胜心,会让别人更加喜欢你,会使你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
比如,对方与你有同性质的某种特长,对方与你比赛,你必须让他一步,即使对方的技术敌不过你,你也得让对方获得胜利。但不能一味退让,如果一直不能表现出你的真实本领,也许会使对方误认为你的技术不太高明,反而引起无足轻重的心理。所以,你与他比赛的时候,应该施展你的相当本领,先造成一个均势之局,使对方知道你并不是一个弱者。进一步再略施小技,把他逼得很紧,使他神情紧张,这样他就知道你也是一个能手。再一步,故意留个破绽,让他突围而出,从劣势转为均势,从均势转为优势,结果把最后的胜利让于对方。对方得到这个胜利,不但费过许多心力而且危而复安,精神一定十分愉快,对你也会有敬佩之心。
不过,安排破绽必须十分小心,一定要自然,千万不要让对方明白这是你故意使他胜利,否则便觉得你虚伪。所以,你所面临的难题就是,无论是在神情上、语气上、举止上,都不要流露出故意让步的意思,不然你就白费心机了。其次,就是要有足够的理智,或者起初你还能以理智自恃,但比赛到后来,感情一时冲动,好胜心勃发,不肯再作让步,这也是常有的事。这样一来,你所有的努力都会前功尽弃了。
生活中往往会有一些人,无理争三分,得理不让人,小肚鸡肠。反之,有一部分人真理在握,不吭不响,得理也让人三分,显得绰约柔顺,君子风度。前者,常常是生活中的不安定因素,后者则具有一种天然的向心力;一个活得唧唧喳喳,一个活得自然潇洒。有理,没理,饶人不饶人,一般都是在是非场上、论辩之中。如果是重大的或重要的是非问题,自然应当不失掉原则地论个青红皂白,甚至为追求真理而献身。但日常生活与工作中,却应避免于此。
谦和之人往往拥有一颗平易之心,他们不会在小是小非中竞显锋芒,在与好胜之人的交往中,懂得适当退让,既给足了面子又维护了对方尊严。总之,有分寸的妥协退让能让你在生活中更容易赢得众人的好感与拥护。
宽容,也是一种妥协
宽容和谅解是一种很强大的力量,它能使人们被你吸引,使别人爱戴你、信服你,并愿意帮助你,尤其是作为领导人,如果要想取得成功,那么就要在任何时候都以宽容之心待人。
1963年夏天,国防部副部长许光达大将患眼疾住进了北京的解放军总医院,确诊为麦粒肿,该院决定由眼科一级教授张福星为他做手术。
张福星当时六十多岁,解放前曾在上海开办私人眼科诊所,有很高的技艺。全国解放后,他被上海第二军医大学聘去任教,后来被调入北京的解放军总医院高干病房,主要为高级首长治病,因为他有解放前的那段历史,所以平时工作非常谨慎。尽管张福星很小心,可在给许光达做眼睛手术时还是出了一点问题,碰伤了角膜,眼睛红肿起来。
出了事故,张福星教授思想压力很大,尤其害怕联系他解放前的那段历史。许光达把张福星教授请到家里,安慰了一番,继续请他治疗,使张教授深为感动。
在张福星教授的医治下,许光达的眼睛很快就好了。大将许光达以他的充分信任和宽大胸怀赢得人们的敬佩和信赖。
日本电影《幸福的黄手帕》,描述了一位刑满释放的丈夫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踏上回家路,不知妻子是否还能爱他,因此事先通知妻子,如接受他回家,便请在门口挂一条黄手帕,否则他将继续远行,浪迹天涯。当他到达时,许多条黄手帕在迎风招展。这个故事不知感动了多少人,生活中也确有相似的事例。
一个工人由于工作不负责,在生产的关键时刻马马虎虎,造成了重大责任事故,他被捕入狱。在狱中,他后悔莫及,但他没有消沉,认真地反省自己的过错。快要出狱前夕,他给厂长写了封信,信中说:“我清楚自己的罪过,很对不起大家。我即将出狱重新开始生活。我将在后天乘火车路过咱们的工厂,作为原来的一名职工,我恳请您在我路过工厂附近的车站时,扬起一面旗子,我将见旗下车,否则我将去火车载我去的任何地方……”那天,火车临近车站了,他微微闭上双目,默默地为命运祈祷。当他睁开双眼,他看到了许多面旗子,是他的那些工友们在举着旗子呼喊着他的名字。他热泪满面,车刚一停稳就扑入到接他的人群中去了。后来他成了厂里最优秀的一名工人。
他的厂长是一位有着宽容谅解之心的人,他成功地运用宽容之术使这个年轻的工人获得了新生。
低基上才能建起万丈高楼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人生总是向上的,这是人们的认识,也是人生的理念,更是众生的普遍心理。
然而事实上,就是这个“人往高处走”的理念毁了许多人,坑了许多人。客观地讲,人生一世是不可能总往高处走的,沉浮起落,坎坷挫折,下坡路的时候是很多的,我们不能不走。这正如《贤愚经》中所说:“常者总要消灭,高者必然堕落。合会终有离别,有生一定有死。”
更何况人生总有不顺的时候,诸如单位不景气,事业陷入困境,家庭遭受变故……跟随而来的便是内在和外界的标准一同降低。如果这时谁还保持一种高标准的心理期待,还是一味地人往高处走,就会遭遇打击,饱尝痛苦,陷入烦恼的境地。于是,这时降低标准便成为唯一而正确的人生选择。尤其在当今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高标准”往往是靠不住的,极易被动摇。学会降低标准,反而成了人们解决人生难题的一把钥匙。
一味地高标准,不但会伤害自己,同时也会伤害别人。现实社会中,许多人之所以不适应新的环境,之所以会痛苦烦恼,就是因为守着一个高标准不放。他们认为自己只能上升,不能下降。因此,高标准在很多时候反而成了极端片面的害人理念。
某公司被兼并了,几百名员工一同下岗,他们一蹶不振,而老李却挽起袖子到一家小餐馆做了一名跑堂儿。某企业倒闭了,人们丧气到了极点,老张却在第二天下楼修起了鞋子。老黄是某事业单位的领导,单位解散后,不但官职没了,吃饭也成了问题,他什么也没说,到一家公司做了一个看大门的。
降低标准不仅要降低生活的标准,还要降低位置,放下架子,不顾面子,甚至还要放弃内心的追求与以往美好的向往。
在人生的许多大逆转中,许多人之所以败下阵来,甚至从此被打败,都是因为不肯降低标准。而那些就此降低标准、放下身段儿的人很快又快乐了起来。
做人不能太硬气
平时看起来很坚硬的树木,在狂风中往往被吹折;柳条柔弱无比,在狂风中偏能保全,这是因为柳条柔韧的缘故。生活中,有的人硬气,有的人活络。硬气的人自恃有理,站得笔直,是非黑白分得清清楚楚,面对强权也绝不低头。当“强项令”的结果就是被人“连根拔起”。而那些活络的人却知道形势比人强,该低头时低头,该服软时服软,这种人往往是最后的大赢家。后者是最理性、最聪明的,他们遇事不钻牛角尖,对身边的人不论黑的白的都能嘻嘻哈哈,因而处处逢源,又大受好评。
西汉有位杨惮,重仁义轻财物,为官廉洁奉公,大公无私。好人很难一路平安,他正官运亨通、春风得意的时候,有人在皇帝面前告了他一状,大概是说他对皇帝陛下心怀不满,表现得那么出色是为了笼络人心,图谋不轨。
因为我们是人,所以我们不应跟牛过不去。皇帝当然不喜欢贪官,但更厌恶有人和他唱对台戏,哪怕是你才干再高,品德再好,你如果对他稍有异议,便会招来灾祸。经人这么一告发,皇帝就把杨惮贬为平民,没有让他身首离异就已经是宽大为怀了。
杨惮原先做官时,添置家产多有不便。现在下野了,添置一些家当,与廉政无关,谁也抓不到什么把柄。他以置办财产为乐,在每天忙忙碌碌的劳动中得到快慰。
他的好朋友孙会宗听说这件事,感到可能会闹出大事来,就写了一封信给杨惮。信里说:“大臣被免掉了,应该关起门来表示心怀惶恐,装出可怜的样子,免得人家怀疑。你不应该置办家产,搞公共关系,这样容易引起人们的非议。让皇帝知道了,不会轻易放过你的。”
杨惮很不服气,回信给老朋友说:“我自己认为确实有很大的过错,德行也有很大的污点,理应一辈子做农夫。农夫很辛苦,没有什么快乐,但在过年过节杀牛宰羊,喝喝酒,唱唱歌,来慰劳自己,总不会犯法吧?”
难怪杨惮做不好官,他连“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道理也不懂。有人把他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很快向皇帝告发说:杨惮被免官后,不思悔改,生活腐化,而且,最近出现一次不吉利的日食,也是由他造成的。皇帝命令迅速将杨惮缉拿归案,以大逆不道的罪名将他腰斩,还把他的妻儿子女流放到酒泉。
作为一个中年人,看人说你“圆滑”,你该高兴,因为这说明你做人很成功。但如果有人“夸”你“耿直”“硬气”,那你就得小心了,这表明你这个硬角色已经成了人家的目标,再不“软”一点,哪天倒霉了还不知道是谁算计的呢!
放手也是一种快乐
《坛经》里说“若著相于外”的种种弊端,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人们懂得该“放下”时要“放手”。佛语中讲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中的“放”意为“放弃”,而“屠刀”则泛指恶念。不论是“放弃”与“放下”,都是让人们将某些该放下的事情要敢于放下、勇于放下。
从前有个国王,放弃了王位出家修道。他在山中盖了一座茅草棚,天天在里面打坐冥想。有一天感到非常得意,哈哈大笑起来,感慨道:“如今我真是快乐呀。”
旁边的修道人问他:“你快乐吗?如今孤单地坐在山中修道,有什么快乐可言呢?”
国王说:“从前我做国王的时候,整天处在忧患之中,担心邻国夺取我的王位,恐怕有人劫取我的财宝,担心群臣觊觎我的财富,还担心有人会谋反……。现在我做了和尚,一无所有,也就没有算计我的人了,所以我的快乐不可言喻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