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下半年,四川成都的一个胖子闲来无事,在天涯社区上敲下一篇“反爱情”的生活写真小说《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胖子那时候无疑是漫不经心的,敲下这篇小说的开头,完全是某一天心血来潮写几个字扔网上玩玩,但网友们好评如潮,为了不致使网友们太过失望,他坚持将这篇小说继续敲打了下去。不料他陆续敲打出来的这些文字,迅速被数家大型网站转载。当时胖子在一家化妆品公司任人事高层,穿华服扎领带,梳分头开奔驰,颇是风光无限。下属们在电梯里讨论:最近有一部小说《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在网上红得发紫!胖子很是配合地一脸茫然:是吗?回头我也找来看看。据一无聊人士不完全统计,该小说总点击量累计超过十亿人次,并于当年斩获新浪网“年度最佳网络小说”奖,后来,更是有“好事者”将该小说改编成话剧,在上海演出三十余场,刷新了剧场的票房纪录。当然这还不是最雷人的,更雷人的是,该小说后来入围亚洲最高文学奖——曼氏亚洲文学奖。
这个赚取了万千网民眼球的胖子长得斯文白净,颇有敦厚之相。但胖子常常觉得自己是一个自私、冷漠、孤僻、对世界缺乏爱心的人。更糟糕的是,他常常自鸣得意,为自己的缺点感到自豪。在他的小说中,往往一面大肆攻击人类之荒淫骄奢,还特意使用一些恶声恶气的脏字作为语气助词,惟恐别人不知“老夫是个恶人。”其言谈举止,宛如一标准愤青,一面却又极力撇清自己不是庸俗的环保主义者,更多的时候,他乐于一本正经地和你谈论文学:“我强烈反对道德对艺术作品指手划脚。文学与道德无关,一个真正的写作者,不应该盲从于任何一种意识形态,他在心灵上应该是自由的。”
这个煞有介事的胖子,江湖上有个大号,唤作慕容雪村。
慕容雪村当然不是胖子的本名,只能叫网名或者笔名。起初的时候,胖子拿这个名字作为自己的QQ签名,用来跟他的女同学聊天和调情,间或和男同学抒发自己的雄心壮志。后来有一家报社的记者问胖子这个笔名有何寓意,胖子一时虚荣心发作,随口说这个名字是从一句诗里化来的:“江南慕君容,相随到雪村。”其实这诗是胖子信口胡诌出来的,根本就没有这回事儿。
慕容雪村在网民中红得发紫的时候,我还很少上文学论坛,尽管有出版社的朋友送了一本《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但回家后随手塞进书架,从来没有认真翻看过一页。
2005年初,出版社再次送我一本《天堂向左,深圳向右》,那段时间正闲极无聊,闲着也是闲着,就开始翻阅这部小说,不料这一翻,猛然发现由成都跑到深圳的这个胖子远比我想象的要高明。整部小说文字洗练,幽默诙谐,看似随意的记叙中,处处透出机锋……整部小说令人唏嘘不已。这次第哪里是普通网络写手的段位?不久这部小说开始在郑州晚报上连载,赢得读者掌声无数,由此我开始有意识地关注这个胖子。
走上写作道路后,慕容雪村常年微服游移于祖国大地,长城内外四海之滨,无处不留下他狐疑的踪影。他自称“中年网络写手,悲观的胖子,怀疑主义者”。“我不是害虫,但也不是益鸟,只是一个心中狐疑的家伙。我对自己很不满意,我随时都想变成别人。”但他始终没有变成别人,在四处游历之中,他经历了从职场到文坛、从白领到专业作家的转变。他坦言:“我小说中的许多人物在现实生活中都有原型,有我听来的故事,也有发生在身边的事情,我就是一个爱揭短的人,希望自己的书是一面镜子,告诉读者生活并不全是美好的。”
慕容雪村成名后,曾面对媒体侃侃而谈:“我有三个愿望:出一本书,赚一千万,谈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语气铿锵,令人记忆犹新。数年后,慕容雪村突然反悔,他坚沉自己不谈恋爱。理由颇多:自己长相不美;没有姑娘追求;喜欢大放厥词,假冒先知,预言人类死亡,不属于丈母娘喜欢的那一款。“两个人长相厮守,是这世间最乏味的事情之一。不信你问问那些已婚的中年男人,有几个不想离婚?”如今三十有五的慕容雪村,依旧独来独往,踏雪无痕,潇洒一如一江湖侠客。
在四处游历的好几年中,慕容雪村买来大量的影碟和书籍消磨时间。他热爱知识,把自己昂贵的西装悉数堆积在衣柜里,经常在网上用菜鸟水平与人对弈围棋到深夜。为了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作家,慕容雪村读很多死人的书,“识得海明威之硬,乔伊斯之烦,卡夫卡之无聊,普鲁斯特之絮叨,福克纳之鬼话连篇,伍尔夫之管不住嘴,韦伯之神经兮兮……”他号称读诗不下一万首,喜欢荷尔德林、里尔克、夸西莫多、艾利蒂斯、艾略特、叶芝、保罗策兰、聂鲁达。而一面墙的影碟也是他的至爱:基斯洛夫斯基、库布里克、托纳多雷、黑泽明,加斯帕诺、波兰斯基、法斯宾德、施隆多夫、小津安二郎、阿巴斯、伯格曼、格里菲斯、伍迪艾伦、米塔尔可夫、爱森斯坦……在读书和搜碟的间隙,他陆续写下了一些文字,但往往半途而废,多数只剩下一个开头,有的已经写了好几万字,但有一天突然卡壳了,就扔在一边发痴发呆。长篇小说写不下去,就随手敲一些文字在电脑里,这些文字后来结集出版,书名作《伊甸樱桃》。
去年七八月份的一天,慕容雪村突然给我电话,说他新近写了一部叫《满城衣冠》的小说,问我能不能在郑州晚报做连载。我看了书稿后,感觉如此大胆地揭露司法黑暗,未免有点敏感,而慕容雪村的笔法又太过狠辣凶险,做这样的连载恐有夭折的危险。由于报社早有要求,没有出版过的小说不得连载,于是委婉地告诉他等新书出版后再行联系。同事听说我有小说的全本,立即复制了一份过去,该生下班后久久不愿意回家,两只眼睛炯炯有神,在电脑前看得昏天黑地。
两个月后,《满城衣冠》改名《原谅我红尘颠倒》,由珠海出版社推出。为了向出版社妥协,小说加上了一个光明的尾巴,自此峰回路转,所有的黑暗和罪恶,不过是南柯一梦。由此,晚报独家连载开始正式连载这部小说,慕容雪村再次走红。
阅读点睛:慕容雪村是一个专门揭示人性罪恶、社会暗黩的笔者!从《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的置疑,到《原谅我红尘颠倒》的惊醒,其文字犹如金刚怒目,又似菩萨低眉,写尽了人世百态,撕开了人们看不见的一个个阴暗角落!然而,正是这种痛快淋漓的出手,让读者读着过瘾。毋庸置疑,在文字虚迷的年代,我们需要更多的慕容雪村,需要这样特立独行的书写和呼喊。
不当裁缝当作家的“小妇人”
戴尔·卡耐基
露易莎·梅·亚寇德,著名小说家。
“小妇人”是一部电影,是由露易莎·梅·亚寇德的长篇小说改编而成。由于电影的成功,很多人便称呼露易莎·梅·亚寇德为“小妇人”。
电影“小妇人”上演17天之后,门票依然供不应求,购票的观众大排长龙,当时正逢圣诞节期间,前往附近购买圣诞礼物的人,都对这种盛况大感惊讶,这是纽约史无前例的景象。
露易莎·梅·亚寇德成年之后却对任何事都不感兴趣,也丝毫不予关心。对于写作题材,则尽量避开与女孩有关的事情,但出版社却一再要求她写有关女孩们的小说,她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只好勉强答应,但心中却是十二万分的不愿意。
若非作家由衷所写的作品,绝对不会受到读者的欢迎——这是作家们公认的当然道理;但是露易莎·梅·亚寇德写“小妇人”时,不但毫无笔兴,甚至还有厌恶的感觉,曾经数次掷笔不愿再写下去。当她把笔及稿纸扔到一旁时,就吹声长长的口哨,把心爱的小狗叫到身边,然后飞也似地奔进森林中;再不然就跑到朋友家,找个问题和他辩论,这个朋友就是大思想家爱默生。
“小妇人”完成之后,她却认为是部失败的作品,出乎意料的是,作品刚推出就成为畅销书籍,100年之后,它的畅销程度依然维持不坠,仅美国就有2000万名读者。根据数年前全国图书馆馆员大会的投票结果,“小妇人”是全世界最受欢迎的少女小说。
露易莎·梅·亚寇德出生于马萨诸塞州的肯客德镇。年轻时是个相当活泼的少女,甚至被当地人视为怪人,她经常边走路边吹着口哨。这是一般少女不被允许的事;或者穿着短裙、露出脚踝和男孩子赛跑——这也是一般女孩不可能做的事;有时候,她还会爬上苹果树,坐在树干上看书。这种种行径都非镇人所能接受,他们认为这个女孩的将来实在大有问题。
露易莎·梅·亚寇德之所以从事写作,是因为母亲体弱多病,家里还有好几个年幼的妹妹,为了帮助生计,她只好以写作赚取稿费。她的父亲是个好好先生,但也是个毫无现实观念的空想家,平常什么事都不做,只是偶尔从事布道,赚个5元、10元的,他认为能过简朴的生活就该满足了。这一家的贫穷,已到了几乎随时都可能断炊的地步。
虽然生活这么窘迫,父亲却是相当的慷慨,有一次竟然把所剩无几的薪柴通通送给附近的贫困人家,太太及女儿都阻止:“我们自己也要用啊!”
他以不在乎的口气说道:“别担心,我们会有许多干柴的。”大家只好无可奈何地躲进被窝,咬紧牙关度过这个寒冷的漫漫长夜。
那天晚上,大风雪袭击了新英格兰一带,这家人早上起床一看,竟然有一堆木柴堆在家门口。分析原因,可能是行人正背负着木柴经过,因为风雪太大行走不便,只得丢弃这些木柴自己离开。这倒很是恰和,当父亲看到了这堆木柴,便得意地说道:“你们看,神果然赐木柴给我们。”说完便把那些木柴搬进屋里。
露易莎·梅·亚寇德将完成的作品寄给出版社,没过多久就如皮球般地弹了回来,她尝试过好几次,都遭到同样的命运。有个好心的编辑甚至劝她道:“你绝对无法写出受大众欢迎的小说,不如放弃成为作家的野心,去做裁缝等工作。”
露易莎·梅·亚寇德没有去听,性格上她很执拗。也正是这种执拗的脾气,使她坚持了自己的方向,等到了成功的那一天。
露易莎·梅·亚寇德一家所住的白色老旧木造房子,至今仍留在马萨诸塞州的肯客德镇,每年拜访这座房子的小说迷多达两万人之多,对其中的大部分人而言,这座房子无异于圣地一般。前往拜访的女性读者,常常流着眼泪从一个房间走到另一个房间,显然地,她们是因为能亲眼目睹美格、乔、贝丝等住过的房子而兴奋地流下眼泪。
露易莎·梅·亚寇德因为“小妇人”的成功而成为名作家是1868年的事,后来她又陆续出版了许多作品,“小妇人”是她的成名作。
阅读点睛:在前几十年,很多世人在看待女孩子时,总认为她们还是学些女红刺绣的好。这样的观点,显然低看了女孩子。其实,女孩子和男孩子一样,是未来世界的缔造者,她们应该在各行各业展示着非凡的能力。露易莎·梅·亚寇德幸亏没有听那位“好心”编辑的话,去做裁缝。不然,她就无法成为轰动世界的少女小说作家了。
齐白石为人让路,为己寻路
刘东伟
齐白石,湖南湘潭人,二十世纪中国画艺术大师。以擅长画虾、蝶、鱼、鸟闻名世界。
1864年1月1日,齐白石出生于湘潭县白石铺杏子坞,宗族派名纯芝,小名阿芝,名璜,字渭清。15岁时,父亲见他身体瘦弱,不适合农活,便让他学一门手艺。于是,齐白石拜了一位粗活木匠为师。
齐白石与师傅出外做工,忙了一天,才算凿完20根檩条,傍晚,在返回的途中遇到两个人。这两个人,一个和师傅年龄差不多,穿着却像个秀才,另一个人20来岁,看上去是个学徒工。青年推着一辆独轮车,车上挂着一些木匠专用的工具,很显然,这两人和齐白石同行。
当两人和齐白石师徒走个对面时,师傅突然拉了齐白石一把,恭敬地站在路边,只等那两人去得远了,才回到路中继续赶路。齐白石觉得奇怪,便问:“师父,为什么要给他们让路?”师傅说:“因为他们是做细活的木匠。”齐白石问:“细活又怎么了?”师傅说:“木匠行业分为粗活和细活,像我们这些干粗活的,专门负责为建房的修理梁木,手艺要求的不是很精细,而细活的木匠,多做些雕花缕刻的活,要求工艺精细,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虽然都是木匠,但是,细活木匠是受尊重的,像咱们,没有人瞧在眼里。”齐白石说:“这是什么道理,难道咱们的粗活,他们就做得了吗?”师傅说:“细活木匠不屑于做粗活,倒是人家的细活,像咱们这些粗活的,是万万做不来的。”齐白石心中不服,从此暗下决心,要学成细活。
第二年,齐白石便另拜细活木匠师傅,学习木器雕作的手艺。3年后,艺成,随师四处游走,途中常可见粗活木匠,无不站在路边恭敬地点头,齐白石也向对方让路,并点头以示礼貌,师傅见了便说:“他们尊敬你是应该的,你为什么还自降身份?”齐白石说:“我觉得自己和粗活木匠一样,只是选择的行当不同,我也是粗活出身的,不也学成了细活吗?”师傅大怒,说:“你这点微末的本事,不过刚入门,也算大成?”从此,师傅故意设计一些精致的造型,刁难齐白石,本意是让他明白细活木匠与粗活木匠的差距。齐白石这才知道细活的确不是一般粗活木匠可以掌握的。不过,他固执着不肯认输,每每师傅派完任务,问他:“这样的细活,粗活木匠可能做出?”他便说:“我看也能。”师傅明知他心服口不服,便越发构思一些难度较大的款式。
齐白石一时难以记忆,便将师傅描述的样子在纸上画下来,涂上颜色,制成随身携带的小册子,然后按照样式做工,这样一来,虽然木匠技艺没有登峰造极,绘画技艺却在不觉间长进。25岁时,齐白石发现了自己的长处,之后,不断向名师求教,努力学画,他将中国画的精神与时代精神统一得完美无瑕,使中国画得到国际的重视。他朴实谦虚、自信自强的精神,使他的作品刚柔兼济,工书俱佳,不愧为人民的艺术家。大凡花鸟虫鱼、山水、人物无一不精,无一不新,为现代中国绘画史创造了一个质朴清新的艺术世界,他成功的以经典的笔墨意趣传达了中国画的现代艺术精神,他深深得益于经典样式而又善于出新,故而他的画能够直接的感动人心,向天下众生传达生命的智慧和生活的哲理。他的山水画表达他对自己艺术创新的自信与深刻体悟,他的人物画长于传神达情,他的书法简约大方、雄健浑厚的笔意融入人物画中,完善了人物内在的神情的表达。
1956年,世界和平理事会授予齐白石1955年度国际和平奖金;1963年被世界和平理事会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著有《借山吟馆诗草》、《白石诗草》、《白石印草》、《白石老人自传》等。出版有《齐白石全集》等各种画集近百种。
阅读点睛:从故事中看,齐白石从小就树立了自己平等待人,谦恭好学的品质。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就像人生的路,当你给别人开辟了一条路时,也会发现,自己的脚下多了一条路。
让嫉妒开出绚烂花朵的艺术家
尹玉生编译
米开朗基罗,雕塑家,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