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徒生读了大量莎士比亚的剧本,深深地被莎士比亚作品的魅力所倾倒,他努力地背诵剧中的每一场每一景。另外,只要是在剧场看过的戏,回家后他总是亲自试演,脑子里不停地闪现戏中的人物、场景、剧情,久久不能自拔。
安徒生的继父是个性情温和、好静的人。他对安徒生的教育漠不关心,对他的管教方式也是任其自由发展,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但是最令安徒生遗憾的是,他的继父不像他的亲生父亲一样会做纸人、玩偶或其他玩具给他玩。安徒生只好收集一些漂亮的废料,为玩偶缝制衣服。母亲见了,竟鼓励他去学习裁剪手艺。其实,母亲并不理解安徒生:他之所以喜欢为玩偶缝制衣裳,完全是因为他喜爱戏剧,而并非打算做一名裁缝。但是母亲决心已定,似乎很难改变,而且一再催促他赶紧去找一家裁缝店。一提到找工作的事,安徒生总是拒绝,他对母亲说:“有好多伟大的人物,都是在贫苦的环境中奋斗成功的,我也要靠自己的努力,出人头地。”
安徒生说服了母亲,只身到哥本哈根去追求他的戏剧梦。他勤奋地学习,执着地追求。他发表过诗作,出版过小说,当然还有脍炙人口的童话,像《卖火柴的小女孩》、《美人鱼》等等。他的一篇又一篇的童话为丹麦儿童,也为全世界的儿童带来了无限的欢乐。
阅读点睛:因为想象,造就了世界级的童话大师安徒生。我们都有过想象的时候,只是,我们不能够将想象描绘成五彩缤纷的世界,其实,当把这些绚烂的日子串联起来时,也许就是一部部优美的故事。
“笑话大王”鲍勃·霍伯的成长
戴尔·卡耐基
鲍勃·霍伯,英国“笑话大王”。
飞行8万英里去使人发笑的人——除鲍勃·霍伯外,再无第二个人了。8万英里比绕赤道三圈还要远,但鲍勃·霍伯为使出征的美军官兵快乐,他不辞辛苦地飞行了这么远的距离。
当阿尔吉利亚遭敌人轰炸时,鲍勃·霍伯正被困在遭到轰炸的意大利机场及弹药库之间,进退不得,但为了慰问前线的将兵,乃想尽办法搭乘卡车、坦克车及吉普车到达目的地,用他那一流的笑话消解美军官兵的思乡之情。
在英国发生过这么一件事。600名士兵为了看鲍勃·霍伯的首日演出,长途跋涉地走过10英里的荒野,到后来实在再也走不下去了,只好中途折返回去。鲍勃·霍伯听到这件事后,在最后的掌声尚未停止时,就已经带着团员坐吉普车追赶而去。当他追到后,就在下着雨的荒野中,为那600名士兵表演。
在美国的演艺人员中,也许没有一人能及得上鲍勃·霍伯的纪录,他是艺人中第一个将幽默当作战争必需品,并快速地将它送到前线的人。鲍勃·霍伯并非仅限于国内各演习地,而是到世界各地巡回表演,甚至远达阿拉斯加。
阿拉斯加的司令官是西蒙·B·巴克纳中将,一天,他接到一封奇妙的电报:“需要不需要歌舞?”发信人的名字是鲍勃·霍伯。
在接到“要”的回答后,鲍勃·霍伯一行人开始在阿拉斯加各地的军营及前哨部队活跃,他们就如同在纽约皇宫剧场表演一般,使出浑身解数地尽情表演。他们也曾到阿留申群岛表演,在铺着洋铁皮的小房子里,没放假的士兵们一个个都捧腹大笑,震耳的笑声几乎冲破屋顶。鲍勃·霍伯是以美式的滑稽表演而出名,事实上他出生于英国,后来才随双亲移民到美国克里夫兰德。当鲍勃·霍伯7岁时,已显露出表演的才华了。当地的一所教堂在草莓节时都会举行游艺会,游艺会上,鲍勃·霍伯上台吟诵了一首诗,他不但发音不正确,句子也念不准确,台下的观众哄堂大笑。换做别的孩子,也许早就红着脸跑下台,但鲍勃·霍伯却仍站在台上,也和台下的观众一样开心地笑着,然后翻个筋斗向观众鞠躬——就在这一瞬间,他发现世界上没有一件事比使人发笑更为有趣。
经过了12年,鲍勃·霍伯仍未忘记当时的事,他一面工作一面寻找上舞台的机会。当时,鲍勃·霍伯在汽车仓库中上夜班。当他看到经理办公室中有部口述留声器,于是就集合几个同伴,组成一支临时四重唱,他们每晚都对着口述留声器唱歌,把声音录下来。有一天,经理打开口述留声器时,鲍勃·霍伯等人的歌声立即流泻出来,经理先是气愤,后来不禁频频地点头,因为歌声实在太美妙了。
鲍勃·霍伯在经过一番考虑之后,认为自己实在不应放弃当艺人的愿望,于是展开行动,好不容易才找到需要又唱又跳的小角色。在那两三年期间,他穷得只能以煮豆和甜甜圈充饥,直到成名后,他只要一想到煮豆和甜甜圈,肚子就会忍不住地咕咕作响。
终于来到命运的分歧路上,其实应该说是幸运之神降临了。一天,小戏院的经理要他上台介绍下周表演的节目。鲍勃一上舞台就说:“其实这是经理要我这么说的,下周将要演出极精彩的节目,题目是……”他话还没说完,台下就传来一阵爆笑声、口哨声及踩地板的声音,鲍勃的这段话,使观众足足笑了10分钟。他一下台,经理就对他说:“鲍勃,你不要再唱歌或跳舞了,以后你就一个人演独角戏吧!”
从此,鲍勃就开拓了他特有的独角戏表演,并一直发展下去。在开始的几年里,他的年收入有40万美元。
几年前,好莱坞的一家投资顾问公司,去拜访某银行的总经理,那家银行的最大存款户就是鲍勃·霍伯。投资顾问公司的人说道:“总经理,能否替我介绍一下鲍勃·霍伯,他若把财产交给我们处理,我们一定能使他增加更多。”
“是吗?”总经理说:“过去三年以来,我一直注意着鲍勃·霍伯,我的结论是,你若把财产交给鲍勃·霍伯处理,成功的机会反而较大。”
鲍勃·霍伯的鼻尖虽然像雪橇的前端一般翘起来,但他就是这么精明的人。不过,他也有过让机会白白溜走的纪录。1930年,有人找他上广播电台的节目,他却嘲笑着说:“很抱歉,我不会把时间浪费在收音机上,我连一次都不会上去。”
5年后,收音机大为风行,机会终于又来了,这次他决定好好地在收音机一展所长,为研究剧本,他几乎整个晚上都没睡觉。当他到电台之后,才知道是要在没有任何人观赏的地方说话。对鲍勃·霍伯而言,从没有一次表演是这么落寞的。
那天,鲍勃·霍伯发觉表演腹语术的查理·马卡西及艾德卡·巴肯正在隔壁播音,听说观赏的观众相当多,于是,他塞了一些钱给电台内的带路人,在巴肯的播音室和自己的播音室之间,用两条粗丝绒绳子围成一条通路。当观众从那间音播音室出来时,他就大声叫道:“大家请往这边走,出口在这里。”
观众们就这样被骗进了鲍勃·霍伯的播音室。这是他第一次上收音机节目的经过,表演对象是一群被骗来的观众。
在现实生活中,鲍勃·霍伯是个精力相当充沛的人,他好像一刻钟也静不下来似的。他经常想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许多事情,所以一般人对他的印象是性子很急,事实上也的确如此。他家的电话线就特别长,约有六七码长,在听电话时他仍可到处走动。
鲍勃·霍伯好像随时随地都能信手捻来,一开口就是一箩筐的笑话,事实上这些笑话都是他辛苦搜集得来的,而且这些搜集品他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在他的卧室旁有一间加了锁的房间,就是专供存放笑话资料,房间钥匙从不交给任何人。除此之外,他聘了六位笑话作家,专心一意地创作各种笑话或俏皮话。
鲍勃·霍伯的最大心愿是获得奥斯卡金像奖,但不论能否得到,美军前线官兵始终在他心目中占第一位,因为他们为美国的所有家庭保住了无限的欢乐。“在我的人生中,我认真思考的事情只有一项——那就是笑。”鲍勃·霍伯如此说。
阅读点睛:鲍勃·霍伯的笑话好像信手捻来,一开口就是一箩筐,事实上,这些笑话多是他辛苦搜集得来的,他要把自己的大脑当成一间大的储藏室,或者硬盘较大的电脑,记住并给那些笑话分门别类。如果我们平时不去学习、搜集和创作笑话知识,那么,脑子里空荡荡的,能有什么笑话可讲?
萧伯纳:让生命像火炬般燃烧
戴尔·卡耐基
萧伯纳,著名雄辩家和作家。
因为享有盛名,而能以姓名的头一个字母通行于世界的人,一位是美国人F·D·R,也就是第32届总统富兰克林·D·路兹威德;另一位是爱尔兰人G·B·S。这位G·B·S乃是世界一流的大作家,他多彩多姿的一生已被写为一本书,书中也未提及他的本名,而只写着G·B·S——他就是乔治·萧伯纳。
萧伯纳一生充满了传奇,比如他只受过5年的学校教育。结果,他不仅成为一流的大作家,而且还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最高荣誉。当时诺贝尔奖的奖金是3.5万美元,但他既不重视此项荣耀,也不想接受奖金,不过最后还是勉强地接受了,并在当场将钱捐给“英国?瑞典文学联盟”,奖金在他手上呆的时间,连一秒钟也没有。
萧伯纳的父亲虽出身于爱尔兰名门,金钱上却相当窘困。而他的母亲,因结婚对象不合富裕的伯母之意,被撤销了伯母财产的继承权。萧伯纳一家人的生活常常捉襟见肘。
萧伯纳15岁起就开始出外工作,最初的一年,他的月薪是40元5角,职位是事务员。从萧伯纳16岁到20岁期间,因为业务的需要,他被擢升为出纳员,而且兼办杂务,因为职务加重,他的薪水也上调了一些,但这种事务性的工作和他的兴趣可谓南辕北辙。
萧伯纳从小就在重视美术、文学及音乐的家庭长大,他7岁时就已阅读莎士比亚文学、约翰·班森的《天路历程》、《天方夜谭》及圣经等;他到了12岁,开始热衷拜伦的诗,然后又看了狄更斯、大仲马、小仲马的小说,及雪莱的诗集;萧伯纳18岁时,开始读著名登山家约翰·但德的文章,读约翰·斯图亚特·米尔的哲学、经济学作品。除了哲学、社会学外,以进化论出名的哈巴德·史宾赛之作品他也曾拜读过。萧伯纳与这些名著接触过后,思想往前迈进一大步,他开始思考有关人生的问题。因此,他虽在不感兴趣的金融业工作好几年,但心灵上仍能经常脱离这些俗事,一头钻进文学、美术及科学、信仰的世界。
快20岁时,萧伯纳在心中暗暗发誓道:“人生只有一次,我不能以事务员的生活虚度这唯一的人生,我要奔向我心爱的事业。”
1876年,萧伯纳决心背水一战,当时他母亲正在伦敦教授声乐以维生计,于是,他动身前往那儿,准备以文笔开拓自己的人生,这是他后来名闻于世、创造数百万元资产的出发点。
然而,在最初的9年,萧伯纳只靠写作根本无法填饱肚子。他当时的生活重心就是写作,他鞭策自己不论在什么情况下,每天都要写5张稿纸,而且是刚好5张。回忆起当年的情形,他说:“那个时候我尚未脱离学生气质及事务员的习惯,如果已经写满5张稿纸,即使一句话尚未结束,我也一定停笔不写,留待明天再完成它。”
就是在这种状态下,他完成5篇长篇小说,其中包括著名的《艺术家间的恋情》。他把这些原稿寄给英国及美国的所有出版社,结果全都遭到退稿的命运。其中虽然也有几家出版社表示,希望还有机会拜读下一次的作品,但不管寄多少次原稿过去,结果都不被采用。原因并不在于他的文章,而是思想上的问题。
那时,萧伯纳的经济情况极为窘困,甚至连寄原稿到出版社的邮费都不够。从他立志要以文笔维生开始的9年间,因文稿而获得的收入寥寥。他所穿的每件衣服几乎都有好几处破洞,连裤子及鞋子也都是破烂不堪。萧伯纳走在伦敦街上时,为了遮掩这些破洞真是煞费苦心。但是,萧伯纳在饮食方面倒不成问题,因为母亲会到面包店或杂货店赊账购买食物,为他解决。
在萧伯纳写小说期间,他曾因帮某位律师写有关成药的文件,而获得25元,又因担任选举时的投票数计算员,获得5元收入。以他这种状态要维持起码的生活都成问题,更遑论担负一家人的生活费用了。他曾坦率地说:“我丝毫未曾为家人牺牲过,牺牲的是我的母亲。”
后来,萧伯纳以写戏剧、文学、音乐评论维持生活。他最初建立名气及在金钱方面获得成功的,并非是小说而是剧作。过去他的剧作也都以失败为多。
萧伯纳曾在多数听众面前批评现代的婚姻制度、教会组织及民主主义等,对自古以来所重视的传统大肆攻击,在当时几乎没有一个人像他这么大胆。但令人难以想像的,萧伯纳其实是个内向胆小而且有点自卑的人。年轻时,他偶尔会到住在泰晤士河边的朋友家拜访,他曾就这件往事回忆道:“我是个很害羞的人,在鼓足勇气敲朋友家的门之前,已在河边徘徊20分钟之久,曾有几次我都想干脆回家算了,但转念一想,在一生中若想要有任何成就的话,实在不能这么懦弱,于是才断了打退堂鼓的念头。我想大概没有一个人像我年轻时那么内向,也没有一个人像我对内向那么感觉羞耻。”
另一方面,萧伯纳也特别注意在他人面前时的行动和态度,有名的大英博物馆图书室内有关礼节的书,他每一本都看过,但真正管用的据说仅《上流社会的习惯和风俗》一书而已。后来,萧伯纳终于想到克服内向及胆小的最好、最确实、最简单的方法,那就是在众人面前演讲。于是,他参加辩论团体,在经过两三次的演讲之后,他的态度果然变得沉着大方多了。有一次,他被要求担任下次辩论会的主讲人,这使得他的内心极为不安,到辩论当天,当他在会议记录簿上签名时,手甚至还抖个不停。他为这次的辩论虽然准备了许多资料,但临场却紧张得没时间看这些资料,不过,并没有人发觉他的窘况,大家都为他的演说鼓掌喝彩。然而,他还是决心要矫正自己内向胆小的个性,大凡伦敦所举行的公开讨论会,他一定莅临参加,而且在席中一定会发言。他26岁时,听了美国经济学家,同时也是“进步与贫困”的作者亨利·乔治,有关单一课税论的演讲。
这次演讲促使他开始研究经济学,并且产生土地国有论的主张。他希望在社会民主党的集会中做有关此主张的演讲,结果别人告诉他,仅研究享利·乔治一人的言论是不够的,还必须研读其他经济学者的著作,否则就没资格谈论单一课税主义。于是他开始接触对俄国革命有极大影响的“资本论”,观念有了极大地转变。他说:“读过‘资本论’后,我在观念上有了极大转变,虽然到后来才知道其立论有许多错误之处,但至少它使我能以另一种眼光看人类的历史与文明。”
之后,萧伯纳心中开始有了一种信念,这个信念掩盖了原本内向胆小的个性。
在近12年期间,他每隔一晚,就会到英格兰或苏格兰各地,或在街头或在礼堂、教堂的演讲台上,热心地阐述自己的信念,若有人反驳他的言论,他就会慷慨激昂地反击回去,最后终于成为当代第一的雄辩家。
萧伯纳终于成为知名的演说家,不断有人邀请他演讲,每次的演讲会场都挤满听众,而会场外也挤满无法进场的人。会场内虽有人拿着帽子向听众募捐,但他自己却分文不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