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伯纳生于1856年,一直为工作而忙碌不已,根本没时间考虑死亡之事。他说:“只要活着,我就感觉人生实在愉快,莎士比亚曾对马克白将军说道:‘人生是根短的蜡烛。’但我的情况并非如此,我觉得人生就像支壮大的火炬,直到目前为止,我仍紧紧地握在手中,我要让它愈烧愈旺,然后再交给下一代的人。”
阅读点睛:无论人生是根短的蜡烛,还是支壮大的火炬,人生只有一次,燃烧后就不会重来。所以,我们不能以碌碌无为地虚度,而要像萧伯纳那样,给自己的人生上紧发条。
一代幽默大师马克·吐温
戴尔·卡耐基
马克·吐温,美国文学大师,以其独特的幽默风格而享名于世。
马克·吐温的一生曾被好莱坞拍成电影,因为他是当代最伟大的作家,也是拥有最多读者群的幽默作家。马克·吐温就读的学校只是一栋圆木小屋而已,他到了12岁就不再上学了。虽然如此,他却获得了牛津大学及耶鲁大学颁授的荣誉博士学位。
马克·吐温从著作所获得的收入有数百万美元,能用一支笔赚这么多钱,除他之外可能再无第二人个作家。他去世后到数十年,仍然收入不断,因为版权税、电影版权费及收音机广播权费等,使得他的遗产相当可观。
马克·吐温生于1835年,那是美国历史上最光彩眩目的时代,他的出生地是米苏里州靠近密西西比河的乡村。当时距美国火车开始通行仅7年而已,后来登上总统宝座的林肯,在那个时候还打着赤脚、驱赶着牛,从事农耕工作呢!
在马克·吐温的23部作品中,固然也有被世人遗忘的,但《顽童历险记》、《汤姆历险记》这两本书却堪称为永垂不朽的名作。
马克·吐温童年所住的房子,现在的农夫可能还不屑于当作牛棚或鸡舍使用。他们一家七口人就是生活在这种犹如奴隶住处一般的地方。他刚出生时身体非常孱弱,甚至被认为可能熬不过那年冬天;可是在母亲的悉心照料下,他安然地逐渐成长,却又成为一名令人头痛的问题儿童。根据他母亲的说法,后来出生的六个孩子加起来,都没有他那么会惹麻烦。他像很多小孩子一样,最擅长的就是恶作剧,
同样,他时常乘着木筏到遍布于河中的各个神秘小岛,或者坐在岸边望着密西西比河的雄伟景观,沉溺于幻想中。他曾有九次几乎溺死在河中的经验,但仍乐此不疲地在河流附近玩印地安人或海盗的游戏,或进入洞穴探险、吃乌龟肉,或乘着木筏顺流而下到离家好远的地方。他这些宝贵的经验和在探险形成的想象,促成了两部不朽名著的诞生。
马克·吐温与生俱有的幽默感承自他的母亲。据说他的父亲是个不苟言笑的人,至于母亲,他曾这么形容过:“每当我母亲说出一句极富幽默感的话时,她都会装出一副并不觉得有什么幽默的样子,这种才华在男性来说已不多见,在女性中更是少之又少。”他很崇拜自己的母亲,他的幽默继承于母亲。马克·吐温的口才非常出众,加上他幽默的风格,所以,他的演讲常常换来潮水般的掌声,因此演讲费也是他一项大的收入。他母亲的个性相当温和,从未打死过一只苍蝇,如果所养的猫咬死了老鼠,她会对那只猫施以惩罚。
少年时期的马克·吐温渴望自由,只想在森林中走动,喜欢到密西西比河边探险,而学校的那栋小木屋却阻碍了他的行动。
12岁时,马克·吐温的父亲去世。他领悟到父亲永远不会再回来,对于过去的顽皮任性深感后悔。他曾说:“我经常反抗父亲,他所说的话我几乎不曾遵从过,一想到这里,即使到今天我仍然会懊悔地流下眼泪。”
母亲看到他这种情况,就安慰他说:“过去的事是再也无法挽回的,现在你父亲什么都不知道了。”
几天后,母亲就送马克·吐温到印刷厂当学徒。母亲认为如果他能够学会印刷技术,对将来的生计必有助益,在意义上也等于是种教育。最初两年印刷厂只供吃住,马克·吐温一分钱工资也没有领到。
某天下午,马克·吐温在米苏里州汉尼巴的路上走着时,有张纸片被风吹得在路边飞扬,他顺手捡起,这似乎只是一件稀松平常的小事,却是改变马克·吐温一生的大事件。原来那张纸片是名著《圣女贞德传》中的一张,描写贞德被关进卢昂城的一段情节,马克·吐温认为这个事实在太不合理了——14岁的他不禁为此愤慨不已。但贞德到底是什么人,她究竟曾发生过什么事,他根本一窍不通。从此以后,他阅读一切有关贞德的书籍,他对贞德的关心一直持续了大半生,最后甚至写了一本《对圣女贞德的感想》,虽然在书评家眼中,这本书并非他的最好作品,他却自认为它是他的最佳杰作。当时他是以幽默作家闻名,如果用马克·吐温的名字出版,可能会被误认为是部幽默作品,为使读者能以严肃的心情看这本书,因此出版时并未具上马克·吐温的名字。
作家亚伯特·比吉洛等人所写的马克·吐温传中,有一段话是这样的:“从偶然拾获《圣女贞德传》书页的那一刻开始,马克·吐温对历史产生了莫大的兴趣及热情,这种热情正是他感知方面的最大特征,那张随风飘扬的纸片,也使他成为一个优秀的知识分子,确立了他的前途。”
在财务的处理上,马克·吐温毫无才能可言,甚至连堪萨斯州平野上的野兔都比他更具眼光。他常从事一些令人不可思议的事业,例如有一阵子,他认为收购亚马逊河上游密林的可可再转售出去,可以获得相当的利益,但他对可可一窍不通,也没有到遥远南美的旅费,即使能够顺利到达亚马逊河上游,也无法和当地的土著交谈,最后说不定还会罹患热病而死。
可是,有一天竟然发生了奇迹,他在路上捡获一张50元钞票,他利用这50元兴冲冲地出发前往亚马逊河,但他刚走到达新几内亚,就不得不打道回府了,因为他身上的钱只够回来的,已经无法继续前行了。
后来,马克·吐温从作品版权费及演讲费获得庞大的收入,但他不论投资哪一种事业,几无例外地都会遭到败绩。例如他曾投资已获得专利权的蒸气式发电机,结果根本无法发电;也曾投资钟表事业,但还没有获得红利,那家公司就因经营不善而倒闭了。之后他又投资制造蒸气式滑车,结果仍然失败了。而他自己创立的出版社,寿命也不长,负债达16万元。不仅这些,他又因将巨款投资于机械排字公司,亏损约了20万元。
一天,他遇到一位叫亚历山大·贝尔的发明家,是个青年。发明家向马克·吐温推荐一种叫做电话的最新发明作品,希望吸引投资。如果贝尔的话属实,那么透过一条电线,就可以坐在家里和隔着五条街的人说话。马克·吐温不相信地摇头说:“我也许是个傻瓜,但也不至于笨到相信你的话,通过一条电线就可以和隔五条街远的人说话,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他如果当时花500元购买电话公司的股票,也许现在已涨数千万元了。但他没有作这项投资,只把500元借给一位朋友,结果三天后那位朋友宣告破产。
1893年,马克·吐温58岁时,他因为巨额的负债而陷于周转不灵的状态,而且当时美国全土的景气都非常不好,他自己的身体状况也相当差。如果他宣告破产,或许能够勉强卸除那些债务,但他不愿采行这种下策,决心一分钱不少地还清这些债务。要还清债务除了继续写作之外,还要去世界各地演讲。
在接下爱的5年期间,马克·吐温不停地奔波,到各地演讲,他的每一场演讲都非常成功,再大的会场都容纳不了潮水般涌来的听众。正是这样,他终于还清了所有债务。马克·吐温曾这么写道:“终于卸下所有的重担了,再也没有任何苦恼缠绕于心,这种感觉实在太棒了。我又能在工作中寻找到乐趣了,其实现在工作已不算是工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