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读《围炉夜话》学生活
2000500000026

第26章 成事篇(1)

中国自古便有“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这句话。光彩的历史总是胜利者来抒写,让后世瞻仰,失败者便会随着时间而被历史长卷所淹灭。但是,失败者真的就一无是处吗?不!他们其实也是勇敢者,勇于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不过,成功并非是努力的必然结果,有的时候,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原典释解】

事观已然人尽当然

【原文】

事若观其已然,便可知其未然;人必尽其当然,乃可听其自然。

【译文】

事情如果看它已然的样子,就可推之它未来的发展;人要尽力做到他的本分,其余的则听其自然地发展。

【解读】

每个人都可能遇上环境不好,遭遇坎坷,工作辛苦的时候。说得严重一点,几乎可以说,在我们每个人降生到这个世界以前,就注定要背负起经历各种困难折磨。此即为我们的命运。

台湾著名作家罗兰说:“我常把人生看作一次旅行,将辛劳和苦难算做是我们所不能不花的旅费。而在这一趟旅程中,我们可以得到各种各样的经验。当我们痛苦的时候,可以当作那是我们在旅途中的涉水跋山、走狭路、过险桥。而当我们快乐的时候,那是我们到达了风光明媚的处所,卸下了行装,洗去了风尘,在欣赏留连。正如旅行一样,不在某一处风景区永远停留,而只能在驻足一阵之后,就又该背起行囊去寻觅另一处佳境了。因此,人间的苦苦乐乐,我们都该把它看作理所当然。做生意顺利的时候,财源滚滚而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那是顺境。一旦遇上风险,逆境来临,就又要过一段节衣缩食的苦日子。不够坚强的人当逆境来临时,就难免会匆匆结束这次旅行,提早承认自己的失败;而如果我们够坚强,就该明白,我们就是为经历这些风险而来。”

无论我们遭受何种命运的不幸,或遇到什么难忍的痛苦,只要一想到这是命运的安排,是命中注定的必然结果,一颗万针穿刺的心顿时便可安逸平静下来。正如唐伯虎所说的:“人算不如天算巧,机心争似道心乎。”为人处世息心机,息人算,就会生出浑厚、圆融、祥和的气象,人就会活得清闲,自在,快乐。

亡羊补牢羡鱼结网

【原文】

图功未晚,亡羊尚可补牢;虚慕无成,羡鱼何如结网。

【译文】

想要有所成就,任何时候都不嫌晚,因为羊虽跑掉了,及时修补羊圈,事情还是可以补救的。羡慕是无作用的,希望得到水中的鱼,还不如赶快去织网。

【解读】

人大致分两类,一类是躺着过日子,一类是站着干工作。躺着过日子的人,自然感到身体舒服,可宝贵的生命却在舒服之中失去了光泽,做人的精神亦在舒服中消磨了锐气。站着干工作的人,的确付出了代价,而生命却在付出中换来了辉煌,精神却在付出中换来了不朽。

鲁迅先生曾经严肃地指出:“我觉得,那么躺着过日子,是会无聊得使自己不像活着的。我总这样想,与其不工作而多活几年,倒不如赶快工作少活几年的好,因为结果还是一样,多活几年也是白白的。”

在工作中,最重要的是使命感而非环境。人类的历史文化,是由人类不断力行、进化所创造的。我们的理想希望与雄图大志,要想得到实现与完成,只有从“力行”着手。俗话不是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吗?

问心无愧量力而行

【原文】

处事有何定凭,但求此心过得去;立业无论大小,总要此身做得来。

【译文】

做任何事,无论是好是坏,并没有明确的标准,只要求一点,问心无愧;创业不管是大是小,最重要的是量力而行。

【解读】

我们每个人都是由自己一再重复的行为所铸造的。因而优秀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习惯。世界上不存在优秀的行为,习惯优秀才是真正的优秀。

汤姆斯·麦考莱说:“在真相肯定无人知晓的情况下,一个人的所作所为,能显示他的品格。”我们当中需要决定别人如何做事的人不多。但我们每人每天都必须做出许多个人的决定。在街上捡到一个钱包,该把钱独吞呢?还是送交警察呢?这笔交易本是别人的功劳,可以把它据为己有,归在自己的推销记录里吗?没有人会知道。除你之外,没有人知道。但是你必须对得起自己,最好能问心无愧。因为问心无愧可生自信,而自信远胜于宽心。

通权达变有所创造

【原文】

为人循矩度,而不见精神,则登场之傀儡也;做事守章程,而不知权变,则依样之葫芦也。

【译文】

有些人只知道按规矩做事,而不知道规矩的精神所在,那么就与戏台上的木偶没有区别;做事如果只知因循守旧,而不知通权达变,那么只不过是照葫芦画瓢罢了。

【解读】

事业、工作是获得幸福的源泉,但是,世界上的所有事物都是在不断发展的。因此,事业要获得新的成就,人们要得到新的幸福,不能因循守旧,要通权达变,要有创造精神。创造活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福音,创造使人类更添光彩,使人生更具有价值,它是人类获得新的幸福的永恒动力。

有些人总是想要创造神秘,似乎这只有极少数人才能办到。其实,创造有大有小,内容和形式可以不尽相同。在当今,创造活动已经不仅是科学家、发明家的事,它已经深入到普通人的生活中,很多人都可以进行创造性的活动,生活、工作的各个方面都可以进发出创造的火花。人们在事业上新的追求、新的理想、新的目标会不断产生,在为新的事业创造奋斗中,实现了这些新的追求、理想、目标,就会产生新的幸福。创造是永无止境的,人类的幸福亦是没有终点的,因此人的幸福的实现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创造的过程。

求其理数守其常变

【原文】

数虽有定,而君子但求其理,理既得,数亦难违;变固宜防,而君子但守其常,常无失,变亦能御。

【译文】

运数虽有限定,但是君子只求所做的事合乎道理,若能合理,运数也不会违背理数。遇事应该防止意外,君子如果能持守常道,只要常道不变,再多的变化也能够防御。

【解读】

里根出生于一个工人家庭,全家四口人只靠父亲一人当售货员的工资维持生活。少年时生活的艰辛磨练了里根的意志,培养了他的信心,也使他产生了出人头地的强烈愿望。1932年,里根大学毕业后,决定试试在电台找份工作,然后,再设法去做一名体育播音员。但每次都碰了一鼻子灰,始终未能如愿。

“最好的总会到来。”母亲提醒里根说。父亲借车给他,于是他驾车行驶了70英里来到特莱城。里根试了试爱荷华州达文波特的WOC电台的职位。节目部主任是位很不错的苏格兰人,名叫彼特·麦克阿瑟,他告诉里根说他们已经雇用了一名播音员。当里根离开电台办公室时,受挫的郁闷心情一下子发作了。他大声地发问:“要是不能在电台工作,又怎么能当上一名体育播音员呢?”

里根正在等电梯,突然听到了麦克阿瑟的叫声:“你刚才说体育什么来着?你懂橄榄球吗?”接着他让里根站在麦克风前,凭想像演播一场比赛。由于里根的出色表现,他被录用了。

这次求职成了里根人生旅途的转折点。它使里根明白,一个人只要努力,他的命运就掌握在自己手里。在以后的岁月里,里根奋发努力,凭他个人的努力,从播音员一直做到了美国总统。

一个人命运的好坏,并非天生注定,也无法被别人操纵。一个人一生不可能永远幸运,也不可能永远被厄运纠缠。要相信,命运由我们自己创造,命运掌握在我们每个人手中。

装腔作势一事无成

【原文】

势利人装腔做调,都只在体面上铺张,可知其百为皆假;虚浮人指东画西,全不向身心内打算,定卜其一事无成。

【译文】

势利之人爱装模作样,喜欢表面上的铺张,由此可透视他的所作所为都为虚假。不合实际的人言不合乎义,东扯西拉,完全不从自己的内心上下工夫,可以断定他什么事也做不成。

【解读】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不经千锤百炼,怎么可能锐不可挡;梅花“不经一番彻骨寒,哪得扑鼻香”。“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司马迁受宫刑而忍辱负重,终于穷20年之功,写成了“史家绝唱”的《史记》;杜甫一生颠沛流离,但始终以悲悯的心情关注社会,在艺术上精益求精,“两字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才有了“诗史”、“诗圣”的美誉。要想成就伟大的事业,就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鲁迅先生就曾说过:“世上哪有什么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挤出来工作的。”只怀抱空想、不付诸行动的人,一辈子也不可能干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业。

好高骛远,脱离实际的人,注定只能生活在虚幻之中,这种人没有坚实的基础,所有的只是空中楼阁,海市蜃楼,这是人生的悲剧,也是成功的陷阱。

好高骛远的人没有立足社会的真正能耐,只会夸夸其谈。然而,知道吗?夸夸其谈,引来了多少祸殃?古人王衍清谈误国,赵括纸上谈兵,导致身败名裂,这些都是鲜活的例子,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素材。

讲求正直莫入浮华

【原文】

正而过则迂,直而过则拙,故迂拙之人,犹不失正直。高或入于虚,华或入于浮,而虚浮之士,究难指为高华。

【译文】

为人太过方正则容易不通世故,行事太过直率则显得有些笨拙,但这种人还不失为正直的人。理想过于高大会成为空想,重视华美有时会成为不实,这两种人终究不能成为真正高明美好的人。

【解读】

孔子讲过“思无益不如学”,他还讲过另一句很有启发的话“坐着想不如起来行”。这两句话意思都差不多。君不闻: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你要成功,就该从那细小的萌芽开始培育,从那一小撮泥土筑起,从此时此刻开始,从坚实的土地上迈步,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千里之外的遥远地方,有非常迷人的景致,有富有魅力的目标,如果你只在那儿空想,而不一步一步地去走,最终也只能是想想而已。

成功是务实绽开的花朵,好高骛远,脱离实际的空想、妄想、玄想、瞎想都不过是竹篮打水一场空。鲁迅先生告诫说:“志愿愈大,希望愈高,可以致力之处就愈少,可以自解之处就愈多。”志愿和希望的实现要靠干和做。干和做就是务实,就是要脚踏实地,就是要找到实现志愿和希望的用力之处,否则,就如鲁迅先生所说的,“开始他自以为有非常的神力,有如意的成功,幻想飞得太高,坠在现实上的时候,伤的就格外沉重了”。

聪明勿散脑体兼营

【原文】

聪明勿使外散,古人有纩以塞耳,旒以蔽目者矣;耕读何妨兼营,古人有出而负耒,入而横经者矣。

【译文】

聪明的人要懂得收敛,古代曾经有人用棉花塞住耳朵,用帽饰遮住眼睛来掩盖自己的聪明之举。耕种和读书可以兼顾,古代曾有人日出扛着农具去耕作,日落就手执经书来夜读。

【解读】

刘邦初定天下,封萧何为宰相,一时间,有不少人登门向他道贺,惟有一个叫召平的人提醒萧何:“你的灾祸可能会从此发生。现在皇上离开京城,率兵打仗去了,增封你为宰相,掌管护卫兵,一方面是为了讨好你,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警戒你。如果你现在辞退增封,献出自己的财产充做军费,皇上一定会很高兴,也会减少心中的疑虑。”萧何仔细一想,认为有道理。于是,他照着召平的建议去做,把自己的子弟送到军中跟随刘邦作战,又把自家的资财捐输前方充做军费,高祖果然高兴。黥布叛变的时候,高祖带兵亲自去讨伐,留在后方的萧何则全力抚慰百姓,稳固民心。有人见他这样投入,勤勤恳恳,非常担心,就劝他说:“相国小心一家人遭杀身之祸啊!自从你入关十多年来,收揽民心,人们打心眼里敬重你,陛下知道你是众望所归,所以常常派人打听你的动向,惟恐你忘恩负义背叛他。你如果想保全家人的性命,从今天开始就要破坏自身形象,把声望压下来,才能让陛下安心。”萧何细一思量,认为他有理,便昧着良心,没收百姓土地,做出扰民乱民的事情,使百姓怨声载道,萧何的威信当然也下降了。更妙的是,萧何故意在小事情上斤斤计较,贪图小利,使刘邦认为他胸无大志而愈加放心。然而刘邦哪里知道,这是萧何采用了避灾自保的策略。

李靖曾《题六和塔》诗说:“经从塔下几春秋,每恨无因到上头;今日始知高处险,不如归去卧林丘。”一个人能体会到“高处的危险”,能做到有所收敛,自然能居安思危。溢满思退,就能知足知止,淡泊藏用。知足知止,就能不骄不矜,无得无失。

科名之心生命之学

【原文】

存科名之心者,未必有琴书之乐;讲性命之学者,不可无经济之才。

【译文】

一心追求功名利禄的人,很难享受到琴棋书画的乐趣;讲求生命的学者,不能没有经世济民的本领。

【解读】

姜太公在《六韬·龙韬·论将》中讲到:将帅有五种品德,即“勇、智、仁、信、忠。”将帅“勇敢者不敢冒犯;明智者心绪不可扰乱;仁慈者会爱人;诚信者就不欺骗人;忠实者就会忠心为国”。管仲在《管子·立政》篇中说,朝廷选用人才,需要审慎地掌握三个条件:一是道德品质是否与他所处的地位相称;二是功劳是否与他所享受的薪金待遇相称;三是才能是否与他所担任的官职相称。唐代杜佑也认为,如果以品质节操为首要,以才能技巧为其次,选用人才,必定会使人们加强修养,勤奋学习,以仁立于科举最优之列,又怎么会使俊杰之才迟迟不能发挥作用、受到埋没而不被录用呢?通过排列比较这些人才,选取拔尖的人加以任用,一定会使许许多多人才受到震动而被吸引,从四面八方来响应这一政策。这里主要是强调以德行为科举取人之本,认为取人才艺为其次。

对德才关系做出较为全面、较为精辟论证的,是宋朝的司马光。司马光明确指出德与才是不能分开的,德靠才来发挥,才靠德来统帅。从德和才两个方面出发,司马光把人分为四种:德才兼备为圣人,德才兼亡为愚人,德胜才为君子,才胜德为小人。在用人时,如果没有圣人和君子,那么与其得小人,不如得愚人。因为有才而缺德的人是最危险的人物,比无才无德的人还要坏。司马光还说,人们往往只看到人的才,而忽视了德。自古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都是才有余而德不足。司马光是封建社会的思想家,自然有其思想局限性,但是就德才关系本身的分析来看,他的论述还是比较深刻,具有重要的历史学术价值。

戒骄戒躁发愤图强

【原文】

知道自家是何等身份,则不敢虚骄矣;想到他日是那样下场,则可以发愤矣。

【译文】

明白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本领有限,就不致妄自尊大。眼看不发愤图强的后果如此惨重,就该振作精神,努力进取。

【解读】

《三国演义》里,有一个祢衡,号称“狂夫”。他第一次见曹操,把曹营中勇不可挡的武将、深谋远虑的谋士,个个贬得一文不值。他贬起人来,如数家珍,如“荀或可使吊丧问疾,荀攸可使看坟守墓,程昱可使关门闭户,郭嘉可使白词念赋,张辽可使击鼓呜金,许褚可使牧牛放马,乐进可使取状读诏,李典可使传书送檄,吕虔可使磨刀铸剑,满宠可使饮酒食槽,于禁可使负版筑墙,徐晃可使屠猪杀狗,曹子孝呼为‘要钱太守’,其余皆是衣架、饭囊、酒桶、肉袋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