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读《围炉夜话》学生活
2000500000029

第29章 齐家篇(1)

家庭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建立和谐社会,应从齐家开始。“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原典释解】

富多败子贫多成才

【原文】

富家惯习骄奢,最难教子;寒士欲谋生活,还是读书。

【译文】

有财有势的人家弟子习惯了奢华自大,要想教导他们往往是很困难的;贫穷的人家想要过生活,还是苦读书成才的好。

【解读】

在辅助汉高祖刘邦创建汉朝的开国元勋当中,刘邦对张良的评价很高,说“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子房功也。”而张良能“决胜于千里之外”则是因为他精研和运用《太公兵法》的结果。在投奔刘邦之前他就已经深得《太公兵法》的奥妙。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就是这个意思。

张良,字子房,是韩国的公子。秦国灭了韩国,张良用家里的财产悬赏征求刺客,得到了一位能举一百二十斤重铁锤的力士。张良与力士埋伏在博浪沙并最终等到了秦始皇,力士使出铁锤袭击秦始皇却只误杀了车夫。秦始皇大怒并下令全国范围大肆搜捕刺客。

张良隐姓埋名逃至了下邳。在这里,张良遇到了一位老人。这位老人考察他几番之后,传给了他一部书,书名为《太公兵法》。从此,张良日夜都诵读这本书,用心精研,对其中的谋略都已掌握得八九不离十。这为他今后辅助刘邦时的“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如果没有熟读兵书的经历,没有积累深厚的兵法知识,就成就不了“决胜千里”的张良;但如若没有实际指挥作战的机会,同样也成就不了“运筹帷幄”的张良。

因此,“积学”与“用于时”,两者缺一不可。只有积累了深厚的学识,在工作或生活中才能游刃有余;也只有“用于时”,才不会空负所学。

教子勿溺子堕莫弃

【原文】

子弟天性未漓,教易入也,则体孔子之言以劳之(爱之能勿劳乎),勿溺爱以长其自肆之心。子弟习气已坏,教难行也,则守孟子之言以养之(中也养不中,才也养不才),勿轻弃以绝其自新之路。

【译文】

当子弟的天性尚未受到社会恶习感染时,教导他是容易的,因此应以孔子“爱之能勿劳乎”的方式去教导他,而不要过分溺爱,从而增长了他自我放纵的心。当子弟习性已经败坏,不易教导时,要依孟子“中也养不中,才也养不才”的方式教导他,不要轻易放弃,使他失去自新的机会。

【解读】

有人曾做过一个试验:把一只青蛙放到热水里,它会本能地跳出来逃跑,可是把一只青蛙放在冷水杯里,在水杯下放上酒精炉,点燃后慢慢加热,青蛙在杯中呆得却很舒服,慢慢它习惯了这样的温度,最后被活活煮死,却还不知道是怎么死的。其中的道理正如专家所说:“深度的爱比极大的恨对个性造成的扭曲更大,因为前者很难被溺爱的对象反抗,而这恰恰是中国独生子女家庭的普遍特点。”

天下的父母都爱孩子,却未必会爱孩子。邓颖超大姐曾经说:“母亲的心总是仁慈的,但是仁慈的心要用得好,如果用不好的话,结果就会适得其反。”过分的关心溺爱,实际上是剥夺了孩子遭受适当挫折、困难和学习爱护别人的权利。这样的孩子从小就只会享受,不知奉献;心中只有自己,没有他人;情感世界中只关注自己,不知体会别人。

人生下来就有两种基本需求:一是物质需求,二是精神需求。不少父母,对孩子的物质需求可以无限满足,对孩子的精神需求却漠然置之,结果不仅给自己带来情感的折磨与痛苦,而且造成孩子心灵世界的荒芜,甚至形成人格方面的缺失,使他们走上社会后与周围的人格格不入,有的甚至会走向反面。

孩子是父母的镜子。问题虽出在孩子身上,但“病根”很可能出在父母身上。

教子须严财多累已

【原文】

每见待子弟严厉者,易至成德,姑息者,多有败行,则父兄之教育所系也。又见有子弟聪颖者,忽入下流,庸愚者,转为上达,则父兄之培植所关也。人品之不高,总为一利字看不破;学业之不进,总为一懒字丢不开。德足以感人,而以有德当大权,其感尤速;财足以累己,而以有财处乱世,其累尤深。

【译文】

我们常常看见,对子孙要求严格的,子孙比较容易成为才德兼备的人;姑息、溺爱子孙的,子孙的德行大多败坏。这完全是父亲或兄弟教育的关系。又常见到,有些后辈本来十分聪明,却突然做出品性低下的事;有些后辈本来平庸、愚鲁,反倒成为品德很好的人。这就在于父母兄嫂的培养和教育。一个人之所以不清高,总之是因为一个“利”字无法看破;而学问之所以没有长进,就是因为懒惰而不勤奋。能以道德感化他人的人,若身在高位而有权势,那么,要感化众人趋于正道就很迅速了。财富多到足以拖累自己的人,若处于不太平的时代,钱财的拖累就会更加严重。

【解读】

“世人都说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世人都想活得潇洒一点、轻松一点、快乐一点,但终其一生也潇洒不了、轻松不了、快乐不了。他们被什么东西拴住了,缠住了,卡住了呢,这东西就是功名利禄。功名利禄成了人生追求的境界,似乎功名愈厚人生也愈美妙滋润。其实,功名利禄就是一副具有魔力的罗网,只要你走进去了,你就没法逍遥与自在。没有功名利禄,于是就想得到功名利禄。得到了小的功名利禄,又想得到更大的功名利禄。得到了功名利禄,又害怕失去功名利禄。人生就在这种矛盾之中度过,又哪里能品尝得到人生的甘美清纯的滋味呢?

世人只知道功名利禄会给人带来幸福,殊不知功名利禄也会给人带来痛苦,甚至是灾难。

一念贪私,便足以使刚毅的正气消失殆尽,明理的智慧被蒙蔽、阻塞,从而成为一个昏庸无能的人。人只要有了贪念,原来慈祥的仁心,就将转为残酷、凶暴,甚至纯洁无染的思想,也将因为贪念而变得邪恶,人品也因此染上污点,坏了一生修得的品格。这是多么不值得的事啊!

就因为贪念危害人心如此严重,所以古人才以不贪为宝,修养心性以求洁净自己的内心,使自己的所思、所想、所为,都不会因趋向贪念而坏了德性。古圣先贤其人品之所以超越世人,获得尊敬,就是这个道理。

交友益已教子重德

【原文】

交朋友增体面,不如交朋友益身心;教子弟求显荣,不如教子弟立品行。

【译文】

交一个妆点自己门面的朋友,不如交一个对身心有益的朋友。教子弟追求荣华富贵,倒不如培养孩子高尚的品格行为。

【解读】

父母对于子女,一方面要养,一方面要教。有好的子女,会使自己感到辛勤耕作后的收获,以及心灵的极大安慰。教育子女要特别注意培养其优秀的品德,这样就不会惧怕世途险恶。如下介绍培养子女热心的美德。

热心是待人和处事的动力,没有热心就不能成大事,有时甚至连小事也做不成。不分贫富老少,都应时时表现出平易近人,乐于协助别人。在处事方面,它给我们百折不挠的态度,积极进取的精神。人类的热心是天生就有的,无需特别训练。只要父母能留意去保护它,不使它被成人无意摧折破坏,它便可以滋长出来。孩子们对许多事都表现出热心,孩子们往往为了帮父母做家事,会卖力地额外做些什么,成人在这时候最好不要批评他们,如果给孩子浇冷水,会使孩子渐渐失去他的热心。当然,孩子的工作方式应加以指导,但他的热心值得赞美和鼓励。

身教言传处事小心

【原文】

父兄有善行,子弟学之或无不肖;父兄有恶行,子弟学之则无不肖;可知父兄教子弟,必正其身以率之,无庸徒事言词也。君子有过行,小人嫉之不能容,君子无过行,小人嫉之亦不能容;可知君子处小人,必平其气以待之,不可稍形激切也。

【译文】

父辈兄长有好的行为,晚辈学不好,也比不上;父辈兄长有不好的行为,晚辈则一学就会,没有不像的。由此可知,长辈教育晚辈,一定要先端正自己的行为来作出表率,这样他们才能学得好,而不是只在言辞上白费工夫。有道德的人行为只要稍有超越或偏失之处,一些无道德的人因为嫉妒,一定会无法容忍而群起攻击。有道德的人即使不犯过失,小人也不见得能容纳他。因而,有道德的君子和无道德的小人相处时,一定要心平气和地对待他,不可过于急切地责骂他们。

【解读】

阳光普照的早晨,一位父亲带着他的两个儿子进城。在车站,父亲走近售票窗口问道:“我们三个去城里要多少车费?”

售票员回答道:“大人4元,高于1米20的小孩和大人一样,他们两个有多高?”

父亲答道:“这个小的1米15,那个大的1米22,我想我得付8元钱。”

售票员听后大笑道:“嗨!师傅,你是刚捡了钱还是发了大财?你只要告诉我较大的男孩1米20,你就可省下4元。我的眼睛又不是标尺,看不出有什么差别。”

这时,只听那位父亲回答:“你说的在理,可是孩子们知道他自己有多高啊!”

这个小故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它就是:大人教育孩子们要诚实,应该首先从自我做起。

子教于幼常检于心

【原文】

教子弟于幼时,便应有正大光明气象;检身心于平日,不可无忧勤惕厉功夫。

【译文】

教育孩子自幼年开始,便要培养他们遇事应有宽厚正直、光明磊落的气概;在日常生活中,就要经常反省自己,要有自我督促,自我砥砺的修养。

【解读】

以下是一个“拒子入门”的故事:

战国时期,楚国有一位大将军叫子发。一次,他带兵与秦国作战,前线断了粮草,他派人向楚王告急。使者顺便去看望子发的老母亲。老人问使者:“兵士都好吗?”使者回答:“还有点豆子,但只能一粒一粒分着吃。”“你们将军呢?”使者回答道:“将军每餐都能吃到肉和米饭,身体很好。”

子发得胜归来,母亲紧闭大门不让他进家门,并派人去告诉子发:“你让士兵饿着肚子打仗,自己却有吃有喝,这样做将军,打了胜仗也不是你的功劳。”母亲又说:“越王勾践伐吴的时候,有人献给他一罐酒,越王让人把酒倒在江的上游,叫士兵们一同饮下游的水。虽然大家没尝到酒味,全军的士气却得到鼓舞,提高了战斗力。现在你却只顾自己不顾士兵,你不是我的儿子,你不要进我的门。”

子发听了母亲的批评,向母亲认了错,并下决心改正,这才得进家门。

嫁礼勿厚待子勿宽

【原文】

待人宜宽,惟待子孙不可宽;行礼宜厚,惟行嫁娶不必厚。

【译文】

对待别人应宽大,只有对待子孙不可宽大。礼节要周到,惟有办婚事时不必铺张。

【解读】

一位太太为她的孩子伤透了心,操碎了心,最后她只好去找心理医生咨询。

医生问:“孩子第一次系鞋带的时候打了个死结,您就不再给他买有鞋带的鞋子了吗?”太太点点头。

医生又问:“孩子第一次洗碗的时候,弄湿了衣服,您就不再让他走近洗碗池了吗?”太太又点点头。

医生接着说:“孩子第一次整理自己的床铺,整整用了一个小时,您就嫌他笨手笨脚,对吗?”这位母亲惊讶地看了医生一眼。

医生又说道:“孩子大学毕业去找工作,您又动用了自己的关系和权力。”这位母亲更惊讶了,从椅上站起来,凑到医生面前说:“您是怎么知道的?”

医生说:“从那根鞋带知道的。”

太太问:“那以后我该怎么办呢?”

心理医生说:“他生病的时候,你最好带他去医院;他要结婚的时候,你最好给他准备好房子;他没有钱时,你最好给他送钱去。这是您今后最好的选择,别的,我也无能为力了。”

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存在着一个非常温柔的陷阱,这是那些过分庇护孩子的父母亲手挖掘的,掉进陷阱里的孩子,由于被剥夺了犯错误和改正错误的机会,从而也丧失了长大成人的权利。因此爱不明白,就是害!

教儿宜严待人宜敬

【原文】

教小儿宜严,严气足以平躁气;待小人宜敬,敬心可以化邪心。

【译文】

教育孩子应持严肃的态度,严格的要求他,这样就可使他们的焦躁之心受到限制,从而安下心来学习。对心术不正的小人,最好以尊重的谨慎的态度待他,尊敬而谨慎的心可以化解邪僻的心。

【解读】

这是一位在百货店玩具柜台工作的女士遇到的一件令她终生难忘的事情。

一位妈妈带着一个小男孩来到这位女士前对她说:“对不起,您能听一下这孩子的话吗?”女士看见,那个大约在上小学一年级左右的男孩子紧张地站在她母亲身旁,像贝壳一样闭着嘴,眼睛只是朝下看。

他母亲用严厉的语气说:“快点,这位阿姨很忙!”女士感到空气骤然紧张起来,到底是什么事呢?她一边猜想,一边仔细看着这母子俩。这时她发现那男孩儿手中握着什么东西,那双小手还有点颤抖——那是件很受孩子们欢迎的玩具,这种玩具每次进货都被会抢购一空,而且被盗窃的数量不亚于销售量。

“怎么了,你说点什么呀!”男孩母亲很生气,眼眶里充满了泪水,这时男孩儿已经大声地哭了。

女士的心脏仿佛被猛戳了一下。她又一次朝向孩子,心里想:我必须要听他说句话。她甚至感到这个瞬间可能会左右孩子今后的人生。

女士看见小男孩的手不自然地伸开,被揉搓得破烂的包装中露出了玩具。

“我没想拿……”男孩费了很大力气才说出这句话。最后还泣不成声地说了一句:“对不起。”他母亲的表情难以形容,只是深叹了一口气,对女士说;“请叫你们的负责人来,我来跟他说。”这时,女士第一次懂得了母亲对孩子深深的爱和教育子女的不易,她被那位母亲的行为深深地感动了:“不用了,我收下这玩具钱,这件事就作为我们三个人的秘密吧,孩子明白自己做错了事,这就够了。”

女士只道出了心情的一半,眼泪已夺眶而出。

当孩子犯了原则性的错误时,一定要用他能记住的方式告诉他:这样做是不对的!切不可对其姑息容忍。

有些人私底下常常十分无奈,但还是拼命想出风头,结果什么也得不到。一旦真相大白,他们便无地自容,失去信心,放弃了使自己重新振作起来的机会,到头来,虚荣带给他们的只有失败。

当你视荣誉为虚之时,你的荣誉是实在的;当你惟名利是图,视荣誉为之宝时,你的荣誉是虚无的。你没有荣誉时追求荣誉,荣誉可以助你,成为你生命的动力;你为了私欲而贪图虚荣,虚荣可以害你,成为你生命的累赘。

奢侈败家庸愚败事

【原文】

奢侈足以败家,悭吝亦足以败家。奢侈之败家,犹出常情;而悭吝之败家,必遭奇祸。庸愚足以覆事,精明亦足以覆事。庸愚之覆事,犹为小咎;而精明之覆事,必见大凶。

【译文】

生活奢侈足以使家庭衰败,吝啬也同样如此。奢侈而败家,有常理可循,往往可以预料;而处事吝啬的人败家,却常常遇到意想不到的灾祸。愚笨足以使事情失败,而过分聪明的人,也会使事情失败。愚笨的人失败,只是小小的过失,精明能干的人失败,则会带来严重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