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大者声必闳,志高者意必远。人要立大志。才能激发自己的潜力,激生强大的动力。丈夫志不大,何以佐乾坤。远大的志向可以造就伟大的人物。
【原典释解】
意趣清高志量远大
【原文】
意趣清高,利禄不能动也;志量远大,富贵不能淫也。
【译文】
对于意趣高雅、意志高尚的人来说,金钱和禄位是无法改变他们心志的。志向远大,胸怀坦荡的人,即使富贵也不会迷乱心志而陷入其中。
【解读】
吉米是一个铁路工人。一天,从一列豪华列车上走下一个人,他冲着吉米喊起来:“吉米是你吗?”吉米抬头说:“是我,迈克,见到你真高兴。”于是,吉米和迈克——吉米工作的这条铁路的总裁,进行了愉快的交谈。半小时后,迈克走了。吉米的同事都围了上来,他们对于吉米是迈克铁路公司总裁的朋友这一点感到十分震惊。吉米告诉他们,十多年前他和迈克是于同一天开始为这条铁路工作的。有个同事问:“为什么你现在还在这里工作,而迈克却成了总裁呢?”吉米忧伤地说:“我每天都在为80美元的工资工作,而迈克从一开始就立志为这条铁路工作。”
巴斯德说:“立志十分重要。工作随着志向走,成功随着工作来,这是规律。立志,工作,成功,是人类活动的三大要素。立志是事业的大门,工作是登堂入室的旅程。这旅程的尽头就有个成功在等待着,等待着庆祝你的努力结果。”一个人如果下定决心要做成某件事,那么,他就会发挥最大的能力,跨越前进路上的重重障碍,向成功迈进。
我们立志做人,心里要具备这样的涵量:要让公司少不了我,要让国家少不了我,要让人类少不了我,要让历史少不了我,要让天地少不了我。这样宽大的涵量是人生第一等志向。拥有涵量和志向,人会活得潇洒、飘逸。否则,只是虚无的影象。
志惰无为骨坚任事
【原文】
饱暖人所共羡,然使享一生饱暖,而气昏志惰,岂足有为?饥寒人所不甘,然必带几份饥寒,则神紧骨坚,乃能任事。
【译文】
人人都羡慕吃得饱、穿得暖的生活,然而,纵使一生都享尽物质饱暖的生活,精神却昏昧怠惰,那又会有什么作为呢?忍受饥寒是人们最不愿意的事,但是,饥寒却能策励人的志气,使人精神抖擞,骨气坚强,这样才能使人承担重任。
【解读】
人是注定要受“苦”的。你看,人人脸上写着一个“苦”,左右眉毛像草字头,左右颧骨加中间鼻梁像一个十字,底下一张嘴是一个口字。可不是?学生必须“苦学”,谁贪玩谁的功课就会不及格;做事的人必须“苦干”,谁苟安谁就会遭遇失败。宗教家必须“苦修”,音乐家必须“苦练”,“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史蒂芬逊是大家熟悉的火车发明家。1781年,史蒂芬逊出生于英国,双亲都是矿工,家境清苦,他十多岁便在矿场上班,18岁时,才有机会上学,毕业后,他又到矿场当技工。由于从小目睹矿工工作的艰辛与危险,史蒂芬逊下决心为矿工解决工作的难题。
史蒂芬逊首先发明了巧妙的矿坑安全灯,解决了采矿的照明问题,从而减少意外的灾难发生。其后,他看到矿井底下运煤困难,又致力于火车的研究,希望缓解矿井工人运煤的辛劳。在当时想研究火车,需要大的经费投入,史蒂芬逊虽然每天过看清苦的生活,但追求成功的意志鼓舞着他克服种种困难,并终获成功。
没有吃不了的苦,却有享不了的福。人们忍受苦难的能力,是非常大的。不论有多么大的困苦,人们都可以千方百计去克服。就一个企业的经营来说,也同样如此。企业要成功,要步上康庄大道,就要克服困难,懂得吃苦耐劳。要消除痛苦,就需要具备刻苦耐劳的韧性。
不可势利万勿粗心
【原文】
无论作何等人,总不可有势利气;无论习何等业,总不可有粗浮心。
【译文】
不管做哪一种人,最重要的是不可有嫌贫爱富、以财势来度量人的习气。不论从事哪一种职业,绝不可有粗俗浮躁之心。
【解读】
人类历史中的不少悲剧,都是那些工作不可靠、不认真的人苟且作风所造成的。无知与轻率所造成的祸害,不相伯仲。许多青年人的失败,就在“轻率”这一点上。他们念念不忘的,是想寻得较高的位置,较大的机会,使自己有“用武之地”。他们常对自己这样说:“我们在平凡、渺小的职务下,枯燥、机械的工作,这有什么意义呢?那真是不值得去拼搏!”因此,他们的工作,常常需要他人的审查、校正。这样的人,难于升到优异的位置上。
但是,凡是出类拔萃的青年,对于寻常、细微的每件事,均能认真思考,不肯安于“还可以”或“差不多”,必求其尽善尽美。他们能在简单、平凡的工作岗位中,看出与造出大机会来。他们比一般人更敏捷,更可靠,自然能吸引上级的注意,博得领导的赏识。他们每做完一件事,都能勇敢地对自己说:“对于这份工作,我已尽心尽力。可以问心无愧。我不但做得‘还好’,而且在我能力范围内做到了‘最好’。对于这份工作,我能够经得起任何的人检查批评。”
巴尔扎克有时在一星期时间里,只写成一页稿纸,但他的声誉,却远非近代的某些不严肃的作家可以企及。狄更斯不到准备充分时,不肯在公众前读他的作品。这些都是人们务求尽善尽美的美德。然而不少人对于职务、工作的苟且、潦草,借口时间不够,都是不对的。因为,时间足够使我们将每件事情做得更好。
假使每个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能尽至善之努力,以求得完美的结果,那我们的生活一定会变得更完善,更快乐,人类幸福还真不知能增进多少!
贫贱不移富贵济世
【原文】
贫贱非辱,贫贱而谄求于人者为辱;富贵非荣,富贵而利济于世者为荣。讲大经纶,只是落落实实;有真学问,决不怪怪奇奇。
【译文】
贫穷和地位卑贱,并不是什么可耻的事;可耻的是因贫穷卑贱而去谄媚奉承他人,想得到一些微不足道的施舍。富贵并不就一定是十分光荣的事,光荣的是富贵而帮助他人,有利于社会。讲经世治国的学问,必须明白实在,真正有学问的人,决不会高谈无稽怪诞的言论的。
【解读】
曾获诺贝尔和平奖,受全世界敬仰的德兰修女,由于和英国平民王妃戴安娜的死期接近,所以有人将她们二人相提并论,但她们却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类型。德兰没有戴妃的风华绝代,她个子瘦小,相貌平平;她有的,是一颗美丽的爱心。戴妃在卫生、安全的医院里和艾滋病人握手,会有记者拍下照片刊发在报刊杂志上,让人歌颂她的爱心;可德兰却不知多少次在污秽、肮脏的街道拥抱那些患皮肤病、传染病,甚至周身流脓的垂死病人,把他们带回自己的住处,照顾他们,及到最终安葬他们,让人们享受她的奉献。
许多人一谈到德兰修女,都认为她是个伟大的人,和她相比,自己实在太渺小了。可德兰修女却说:“我们都不是伟大的人,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来做生活中每一件平凡的事。”
德兰修女一生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她所做的,是每一个普通人都有能力做到的事:照顾垂死的病人,为他们洗脚、抹身,当他们被别人践踏如尘的时候,是她还给他们做人的尊严,仅此而已。
刘备曾教导儿子刘禅说:“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善良是一种巨大的力量,任何力量都不如善良的力量大。善良并不体现在礼物上,而体现在一个人的内心。有的人能从钱包里掏钱出来送给别人,但他的心却冰冷漠然。用钱财表现出来的好心非但不可靠,而且往往带来负面影响。
或许,我们做人的境界还没有达到德兰修女这样的高度,但是我们如果常存乐善好施、成人之美的好心,这个世界又会减少多少忧伤和怨叹呢。
学无长进何以对天
【原文】
身不饥寒,天未曾负我;学无长进,我何以对天。
【译文】
自身没有受到饥饿寒冷的痛苦,这是上天不曾亏待我;如果我的学问无所进步,我哪有颜面对天呢?
【解读】
古代哲士说:“精力集中在一点上能成就万事,志向确定在一件事情上,并全心全力投入进去,不避险阻,不辞艰苦,不计患难,不计得失,不计生死,这样就是前面有移山倒海的大困难,也能妥善解决了。”又说:“以精深的学识,以坚定的恒心,运用精进的力量,又有什么做不成的事情呢?还有什么难以造就的事功呢?”
希腊的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在哲学方面造诣很深,他取得的成就,除了先天聪颖与后天的谦逊好学有机结合之外,可贵的是他对每个问题都能认真探讨,殚精竭虑,专心一志地求索答案。无论是严寒还是酷暑,只要有一个问题没有解决,他就会像疯子一样呆站在自家的院子里,冥思苦想,直到彻底思考出答案。有时,他会从第一天早上呆站到第二天中午才能获得满意的答案。这种精神不是普通人所能具备的。
大物理学家牛顿经常感慨:“心无二用,心无二用!”有一次,给他做饭的老太太有事要出去,告诉牛顿鸡蛋放在桌子上,要他自己煮鸡蛋吃。过了一会儿,老太太回来了,掀开锅盖一看,大吃一惊:锅里竟然有一只怀表!原来,这块怀表刚才放在鸡蛋旁边,而牛顿因为忙于运算,错把怀表当做鸡蛋煮了。又有一次,牛顿牵着马上山,走着走着,突然想起了研究中的某个问题,他专注地思考着,不由得松开手,放开了马的缰绳,马跑了,他却浑然不知。直到走上山顶,前面没了路时,牛顿才从沉思中清醒过来,发现手中牵着的马不见了。正是因为牛顿这样心无二用才成就了他伟大科学家的美名。
贫不泯志富不忘本
【原文】
家纵贫寒,也须留读书种子;人虽富贵,不可忘力穑艰辛。
【译文】
纵使家境贫寒,也要让子孙读书;虽然身居尊位,是高贵之人,也不可忘记耕种收获的辛劳。
【解读】
“有书不读子孙愚。”自古以来人们就认识到读书可以怡情益德,轻鄙读书就会走上无知和愚昧的道路。有一个鄙视读书的故事。此人外号叫王大款,是个文盲,趁着改革开放,钻了走私的空子,成了暴发户。他常夸耀自己:“我没读过书。照样能做人上人。”他有一儿一女,娇生惯养,儿女都未上完小学三年级便双双离开了学校。整天餐厅出,舞厅进,仗着老子有钱,学会了打架斗殴,吃喝嫖赌,心灵一天天扭曲。王大款去世时,留给儿女每人一座别墅,每人50万美金,还给儿子办了绿卡。他死后不到三年,女儿吸毒成了一个无家可归的娼妓;儿子在国外与黑社会搅在一起,最后命丧黄泉。
王大款虽然捞了很多很多的钱,他自认为已经“人上人”,其实他始终没有跳出“愚昧”的怪圈。他以为儿子女儿有了钱,有了别墅,就可以成龙成风。他哪里知道,不跳出这愚昧的怪圈,即是龙种、凤种,也会变成“跳蚤”和“臭虫”。这就是“有书不读子孙愚”的可悲下场。
志气须高心不可人
【原文】
志不可不高,志不高,则同流合污,无足有为矣;心不可太大,心太大,则舍近图远,难期有成矣。
【译文】
一个人的志气不能不高,如果志气不高,就容易为不良的环境所影响,不可能有什么大的作为。一个人的野心不可太大,太大就会舍弃眼前可行的事,而去追求遥远而又无法实现的目标,很难有什么成就。
【解读】
几个木工去给一家建筑公司的办公室维修地板,其中一位勤奋好学的年轻人在完成分给他的任务后,还将这家公司几个房门的坏锁修好了。有的同事说他傻,问他何必给自己多找事情做?有的人还说他就是多干活了,老板也不会另外给他发工资。年轻人笑笑说:“我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我想让这些门锁经久耐用,直到我自己成为这家公司的老板时能用上它们。”这位年轻人自从立下了将来要成为那家公司的老板的志向后,工作之余他更加认真学习,经过多年的努力,他真的成为了那家公司的老板,用上了他曾经维修过的门锁。
卡耐基说:“朝着一定目标走去是‘志’,一鼓作气中途绝不停止是‘气’,两者结合起来就是志气。一切事业的成败都取决于此。”还是小时候,我们的长辈就要求我们做人要有志气,做事要有志向。做人要有志气,是因为立志为做人的根本,也是做人的力量所在;做事要有志向,是因为立志是做事的目标,也是做事的道理所依。我们要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首先就要树立顶天立地的志向。立志做大人,就要以圣贤为追求的目标;立志做大事,就要以英雄为追求的目标;立志求富贵,就要以名利为追求的目标;立志求温饱,就要以衣食为追求的目标。想做圣人,就要拥有圣人的理想;想做英雄,就要拥有英雄的理想。志向和理想,能引导我们奋发向上,能提高我们的人格、精神品德和地位,使我们虽身处尘世却能超越尘世,从而创造成功,不被滚滚红尘淘汰、淹没,以至留下遗憾。
做人立定志向,将来才有路可走。雄图大志,是成就伟大事业的基础。世间没有不立下志向,而做事能成功的人。一切才智、自信和勇敢,都以雄图大志为根本。王阳明说:“不肯树立志向,做事就不能成功”;“没有志向,就仿佛丢掉轮舵的航船,失去缰绳的奔马,随风飘荡,任意驰骋,永远都不会到达终点”。做人,只有立志,立天下第一等大志,立志以天下为己任,才能成大业、立大功。
【活学活用】
知务本业知当大任
中国古代有一种好家教,叫作“耕读传家”,可谓流传深广,深入民心。许多古旧住宅的匾额上,很容易见到这四个字。就是今天,在许多农村新建住宅的门额上,还时常会见到“耕读”二字。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读书可以知诗书,达礼义,修身养性,以立高德;而耕田可以事稼穑,丰五谷,养家糊口,以立性命。所以,耕读传家既学做人,又学谋生,把书本知识与生产劳动结合起来,不失为一种好的教育目标。
但是,就中国古代早期教育的学旨来说,实在是以“诗书传家”为目标的。其目的就是培养有道德的人,就是孔夫子所期望的“君子”。因此,孔子轻视生产劳动,乃至轻视生所必需具备的其他本领。对向他请教种田知识的学生樊迟,不仅推开不理,而且加以批评。直到元代儒者许鲁斋提出“学者治生,最为先务。士君子当以务农为生”的挑战,才打破了士不入农的教育旧范。
如果士君子都成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书呆子,甚至弄到无以为生,则学何继?业何传?中国古代以农业立国,以礼义治邦,故以读书为乐事,以耕田为乐事,就算是抓住了人生的根本。有田种,就有饭吃,也就解决了生计问题;
有书读,则知礼义,就解决了道德问题。家境殷实,而又德性高尚,自然就能够安身立命了。这难道不是快乐的事情吗?
读书求知,耕田持家,虽说不失为一种赏心乐事的百姓生活,然而与念及苍生、胸怀君国的大业来比,确有高下之分。可见,小人之乐固易得,而圣贤之忧实难去。古今仁人君子,胸怀宽广,心覆天下,忧百姓之疾苦,思君国之安危。身处山木野居之所,而不忘学习经世纬国之才略;身居轩冕庙堂之上,而犹记天下黎民百姓的穷困艰辛。或舍身取义,或杀身成仁。就是因为他们有心存天下、不计身家的无私胸怀,故而成为涤荡历史污泥的清流,而永垂史册,彪炳千古。
【智慧金言】
古今能担当大任者,必定有无私之心,有浩然之气,有过人之虑。他们能苦心志,劳筋骨,甚至不惜为人民利益和国家安危而英勇献身。即使身为一个普通百姓,难道就应该只顾自己身家性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