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管教:决定孩子一辈子的事
2003300000009

第9章 好的亲子关系胜过任何教育(2)

我说道:"你这么想就错了。我们当父母的,总是在孩子面前扮演强者的角色,以为这样才能在他面前树立威严的形象。其实不是这么回事。孩子也想看到父母软弱的一面。"

她更加不解了,说道:"让孩子看到父母的软弱,岂不是让他觉得父母很无能?"

我解释道:"偶尔向孩子示示弱,你才是有血有肉的父母,这样当他遇到解决不了的事情时,会想到求助于你,因为他知道,在他眼里很厉害的父母,曾经也遇到过困难。"

她听后,恍然大悟:"你的意思是,父母如果总以强者身份出现,会让他感到有压力,觉得父母无所不能。当他遇到困难时,就害怕讲给父母听,会遭到父母嘲笑。"我笑道:"这就叫"患难"的亲子关系。这种关系,会让孩子更信任你。"

父母偶尔向孩子讲讲心里话,不但能获取他的信任,同时你的这种做法也会影响到他,当他有了心事时,就不会闷在心里,而是来找你倾诉。

桐桐小时候,有一次,她的老师打来电话,说桐桐在幼儿园跟一个小朋友抢玩具,因为对方比她小,她把那个小朋友打哭了。老师批评了她。

那天她从幼儿园回来,显得很不开心。妻子问她:"桐桐,今天在幼儿园遇到什么不愉快的事情了吗?"

她看看我,又看看妻子,淡淡地说道:"没有啊。"

我和妻子一愣,不明白她为什么要撒谎。妻子很着急,连声问道:"你今天真的没有和小朋友吵架?你再想一想,有没有小朋友和你抢玩具--"

"我说没有就没有。"桐桐一边说,一边往自己房间跑去。

妻子还想去问,我拦住了她,对她说:"让我来问她吧。"

我来到桐桐房间,她正在玩积木,看到我,就站起来不玩了。当我说要和她一起玩时,她不高兴地说:"我不会和爸爸玩的!"

我问:"为什么不和爸爸玩?"她说:"爸爸比我会玩积木,桐桐好笨。"我笑着说:"谁说桐桐笨了?"她想了想说:"桐桐什么也做不好,你和妈妈,什么都做得很好。"

听了桐桐的话,我才明白她为什么不说实话,就耐心地对她说:"桐桐说错了,爸爸也有件事做错了。我告诉你,你别笑话我,也不许告诉妈妈和奶奶啊。"

她很严肃的样子,小声向我保证:"你说吧,我谁也不会告诉的。"

我就在她耳边轻轻地说:"爸爸前天做错了一件事,出版社让我写的那本书,出了好多错,编辑好一顿批评我,我好丢人呀。"

她听后,小大人似的安慰我:"爸爸,别难过。桐桐今天也挨老师说了。"然后向我讲起她在幼儿园遇到的事情。

父母要在孩子面前褪下"完美"的光环,这就要求你必须真诚地敞开心扉,把你自己的真实思想和感受告诉他。这样你才能让他觉得,你是一个平易近人、可以说心里话的人。

有个朋友,向我说起他的父亲时,说道:"小时候,我最喜欢听我爸讲那句话,"儿子,帮爸爸出个主意吧。""在听到这句话时,他就很兴奋,因为终于有机会"帮助"父亲了。听完父亲的"麻烦"事情,他就开动脑筋,替父亲想各种对策。每一次他都能为父亲想出解决的好办法来。

他说:"当我爸说我的建议把他最棘手的问题解决了时,我就感到从未有过的成就感。自然在心里把我爸当作知心朋友。我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时,也会在第一时间告诉他。"

他上小学五年级时,对班上一位女同学产生了好感。他心里明白,这是早恋,是不能触及的"地雷",可他就是管不住自己的心,每天都在想念她。那段时间他的成绩一落千丈。后来他决定把这件事告诉父亲。之所以选择父亲,是觉得父亲不会笑话他。因为父亲也跟他讲过很多"秘密"。

果然,当他吞吞吐吐地把"心事"讲给父亲听时,父亲笑着说:"儿子,这没什么大不了的,到了你这个年纪,不喜欢女孩才不正常呢。关键是如何处理好这件事。"

父亲的话,让他心里的石头彻底放下,他忍不住问:"爸,你觉得这事怎么处理好呢?"父亲郑重地问他:"你真的喜欢那个女生吗?"

他点点头。父亲说:"我给你提个建议,你可以采纳,也可以拒绝。咱是男子汉,要为喜欢的人负责。你要是能保证自己永远喜欢她,断定她也喜欢你,就去向她表白。"

他立刻说:"我这么小,哪能保证长大以后也喜欢她呢?还有,我才不敢向她表白呢。"

父亲笑了:"这些你都做不到,还谈什么喜欢?儿子,我告诉你,爸上小学、初中、高中、大学都有喜欢的女生。知道我是怎么做的吗?"

他惊喜地问:"怎么做的?"父亲大声地说:"好好学习,好好表现,等长大后出息了,你再去找她。这才证明你是真的喜欢人家。"

直到此时,他才顿悟,喜欢一个人,并不是那么简单,要负责,要经历岁月的考验。

他说:"自从那次和父亲谈话后,我再也没有为类似的事情苦恼过。"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在为他提供物质生活的同时,还要做他的心理导师。这就需要你平时多与他谈心,既谈他的事情,也谈你的事情。这样才能得到他的支持。

成老师心语

父母是与孩子相处时间最长的人,在教育他的过程中,要想真正了解他,就要在生活中注意观察他,随时掌握他的心理感受、情感波动,用正确的心理知识引导他。

从孩子的角度来说,父母只有放下架子,多和他讲讲大人的事情,才会让他更快地接受、理解。但同时要注意营造融洽的氛围,注意你说话的方式、方法。

信任并暗示孩子他能行

不管孩子表现如何差劲,你都要相信孩子能够做好,多给孩子一些展示其特长的机会,并经常暗示孩子能行,以增加孩子的自信,从而帮助孩子走向成功。

一天,桐桐看我在数钱,想吃零食了,就问:"爸爸,给我点钱去买好吃的吧。"我抬头看了一眼女儿,虽然她已经认识了钱的大小,但从来没有单独出去买过东西。

我犹豫着,不敢让桐桐自己去商店。

"爸爸,相信我,我都和妈妈一起去买过很多次了,不会有问题的!"桐桐看出了我的心思,像个大人似的安慰我。

我也想让孩子亲自试一下,就递给桐桐十元钱,叮嘱她下楼时慢点,顺着路边行走,买完后及时回家。

桐桐一一点头,接过钱蹦蹦跳跳地走了出去。我还是不放心,就悄悄地跟在桐桐后面。

一路上,桐桐沿着路边走,路上看见一个熟人,还打了声招呼。看到这些,我心里踏实多了。我不想让桐桐看见我的身影,就及时转身回家了。

不大一会儿,桐桐就回到了家,手里拿着"好吃点"--这是她最爱吃的零食。桐桐把剩下的零钱递给我,自豪地说:"爸爸,你看,我会买东西了吧?"

"桐桐真棒。家里以后缺什么小物品,就由你来负责买,好吗?"

"好!"桐桐听了我的赞赏与吩咐,高兴地答应着。

你可能认为孩子小,不敢让孩子尝试着做事情,不相信孩子能够把事情做好,什么事情都替孩子去做,这样孩子不仅会依赖你,对自己也会失去信心。

所以,你应该信任自己的孩子,并让孩子尝试着去做,孩子只有去做了,才能做得好。永远不去做,就什么也不敢做,最终什么也不会做。

记得桐桐三岁左右的时候,有一次要自己拿着杯子喝水。妻子不敢放手,害怕她拿不住,杯子摔坏了,划着自己的手。

但是桐桐执意要自己拿,并且用哭进行要挟。我想孩子既然要自己拿杯子,虽然是小了点,但也可以尝试一下。于是,我倒入小半杯凉开水,然后把杯子递给桐桐。

"啪"地一声,杯子从桐桐手中滑落,摔在了地上,碎了。桐桐胆怯地站在原地,不知所措。

妻子很生气,刚想训斥桐桐,我急忙说:"不要紧,桐桐再试一下,我教你用正确的方式拿杯子,它就不会摔破了。"

接着,我拿起另外一个杯子,往里面倒了一点水,先给桐桐做个拿杯子的示范,然后让桐桐左手拿着杯身,右手托着杯底。

桐桐用双手小心地握着杯子,把水送到了嘴边,喝了第一口水。接着抬头看我,眼睛发亮,脸上流露出无比开心的笑容。

孩子初学做事情,开始有可能会以失败告终,这时候,你切不可大惊小怪,更不要对孩子进行训斥,否则孩子就会失去信心,有可能不愿意再进行尝试。

因此,面对孩子的第一次失败,你应该指导孩子用正确的方式去做,并鼓励孩子再来一次。哪怕孩子接连几次都失败了,你还是要鼓励孩子继续做下去。信任孩子一定能够做好,孩子最终就能达到目标。

我在一本教育书中,看到这样一个事例。

有一个男孩,读初一,平时成绩一直不太好。这个孩子觉得自己不是上学的料,准备混到初三毕业就算了。

男孩的母亲深信孩子不笨,为了使孩子增加自信,她不仅经常暗示孩子能行,有一次还特地请了一位算命先生,指示他说自己的儿子以后成绩会很快提高,将来一定能考上大学。

算命先生按照这位母亲的吩咐,装模作样地看了看男孩子的手相,又仔细观察了一番男孩的五官,最后一拍手说:"这个孩子,生来聪慧,但学习时稍有偷懒,所以成绩平平,但大可放心,孩子今后成绩能够很快提高,而且还能考上大学。"

这位母亲听了,就在一边附和着说:"先生算得真准,我也是这样认为,多给你一些钱。"说完此话,递给了那位算命先生二十元钱。

男孩听后有些激动,眼里闪现出异样的神情。

自从这位算命先生给男孩算过命之后,他的成绩果然提高得很快,最后还真被一所大学录取了。

成老师心语

孩子笨不可怕,不用功学习也没有什么,就怕你的不信任、数落与斥责,使孩子丢掉信心,对自己放弃。

所以,不管孩子表现如何差劲,你都要相信孩子能够做好,多给孩子一些展示其特长的机会,并经常暗示孩子能行,以增加孩子的自信,从而帮助孩子走向成功。

允许孩子犯错误

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犯错的时候。所以,对孩子,你不必要求得太完美。孩子正是通过一次次犯错误,一次次纠正错误,才得到新经验,学到新知识,习得正确的行为。

我记得桐桐两岁左右的时候,基本的日常用语都能表达了,但说得却不清楚。我与妻子,因为天天听这种童音,还能明白大概意思。但若换成别人,却多半都听不懂。

为了使桐桐的话谁都能听明白,避免她再犯类似的错误,听见桐桐什么说得不对,我就一遍遍不厌其烦地纠正,但是,桐桐的改进好像不大。

有一次,我与朋友谈话,他讲起了自己的儿子。桐桐在一边听见了,也学着说:"儿几。"朋友听后问我:"桐桐说的什么呢?"

我感觉十分尴尬,等朋友走后,我就开始教桐桐"儿子"这个词的正确发音,教了将近二十遍,桐桐的发音还是没到位,依然说"儿几"。

我十分生气,冲着桐桐大声说:"你怎么这么笨呢?!"

桐桐看着我,有些害怕,努力张口想发得准确,但声音出来后还是"儿几"。我没有再继续教下去,但心里却不痛快。

后来,我特地查了一下资料,发现孩子在这个年龄阶段,因为生理的原因,发音错误十分正常。

我为自己粗暴对待桐桐的行为感到后悔,以后再也不特地去纠正她的发音,后来桐桐说话就慢慢地清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