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三教九流全知道(超值金版)
20038800000033

第33章 纵横家——游说于各国之间(2)

张仪曾到楚国游说。一次,他与楚相宴饮后,楚相发现自己的玉不见了。门下人怀疑是张仪偷的,便将他打了一顿。回到家里,妻子见到他如此狼狈,便嘲讽道:“嘻!你若不读书游说,哪会受如此大辱?”张仪却不以为然,让妻子看看他的舌头还在不在。其妻大笑曰:“舌头还在。”张仪信心十足地说:“这就够了!”他相信凭着自己三寸不烂之舌,日后定能发迹。

当时,齐、楚两国实力雄厚,楚国疆土广大,人口众多,兵力达百万。齐、楚结盟,互相支援,成了阻止秦国称霸的最大威胁。于是,秦王派张仪出使楚国,以拆散齐、楚联盟。

张仪到了楚国后,利诱楚怀王说:“若能与齐国断绝关系,秦国将割地600里给楚,与楚结为兄弟之国。”目光短浅、见利忘义的楚怀王马上就答应了,他不听从谋臣陈轸等人的劝阻,任命张仪为相,并与齐国绝交。之后,他派人到秦国索取600里土地。张仪却出尔反尔,将600里说成6里。

为此,楚王大怒,发兵攻秦,结果秦、齐联合韩国攻楚。楚军损失8万余人,汉中也被秦国占据。后来,秦国又要求以武关之外的土地换取楚国的黔中。楚王对张仪恨之入骨,要求秦王拿张仪来交换黔中。

胸有成竹的张仪毅然入楚,居然凭着超人的胆略、雄辩的说辞化险为夷,并使秦国如愿以偿。他首先极力鼓吹秦国的强大,在心理上震住了楚怀王,接着指出:“秦地半天下,兵敌四冈,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虎贲之士百余万,车千乘,骑万匹,积粟如丘山。”秦国若出兵,无往而不胜。然后,他又装作处处为楚国着想的样子条分缕析,向楚王陈述连横的好处和合纵的危害。指出合纵无异于驱群羊而攻猛虎。

张仪还强调,秦国距楚国国都不过3000多里,若顺江东下攻楚,不出十日便抵楚境。如果秦出武关,从北面攻击楚国,楚国北疆就危险了。总之,秦兵攻楚,危难在三月之内,而楚国要等待各国诸侯来救,则需半年之久。

此外,张仪还以“纵约长”苏秦为了燕国的利益而削弱齐国,终被车裂而死的事实,说明合纵是不明智的。这凿凿有据的一席话,说得楚怀王心悦诚服。于是乎,好了伤疤忘了疼的楚怀王,不顾屈原的极力反对,将黔中割给秦国,再次与秦国联合。

在说服楚王连横之后,张仪又去游说韩、齐、赵、燕各国,各个击破,使这几个国家陆续与秦国连横,公元前310年,不太喜欢张仪的秦武王即位,群臣便趁机攻击张仪卖国。各国诸侯听到这个消息后,又纷纷散横合纵。为防不测,张仪离开秦国入魏,一年后病死。

■ 远交近攻——“天下辩士”范雎 ■

范雎,战国时期魏国人。他早年家境贫寒,后因出使齐国一事,被魏国中大夫须贾诬陷。历经九死一生后,辗转入秦辅佐秦昭王。他上承秦孝公、商鞅变法图强之志,下开秦始皇、李斯统一帝业,是秦国历史上继往开来的一代名相,也是我国古代在政治、外交等方面极有建树的谋略家。李斯在《谏逐客书》中曾高度评价范雎对秦国的建树和贡献:“昭王得范雎,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

范雎少时家境贫寒,却怀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他最初投在中大夫须贾门下为客,想在魏国建立功业。有一次,他跟随须贾出使齐国,凭着雄辩之才深得齐王的敬重。齐王欲留他任客卿,并赠黄金10斤,牛、酒等物,均谢绝。谁知须贾嫉贤妒能,回国后便诬告他私受贿赂,出卖情报。相国魏齐将他拷打得肋折齿落,体无完肤,又用席裹弃于茅厕,让宾客往上撒尿。范雎装死,被抛于郊外,才逃过一劫。为了躲避魏齐的追捕,他化名张禄,并藏匿起来。

固干削枝

对内,秦昭王按范雎的谋划,实行“固干削枝”的政策,坚决剥夺亲贵手中之大权。他收回穰侯的相印,令其回封地养老,然后拜范雎为丞相,封为应侯。接着又把华阳君、泾阳君、高陵君驱逐到关外,将宣太后安置于深宫,不准再干预朝政。通过这些变革,消除了内部隐患,使权力集中于以秦昭王为首的中央手中,政权更加巩固。

半年后,秦昭王派使臣王稽访魏。范雎在朋友的帮助下见到了王稽。一番交谈后,王稽发现范雎是个难得的人才,就将他带回秦国。当时,秦国朝政被昭王生母宜太后和舅舅穰侯、华阳君,以及他的两个弟弟泾阳君、高陵君所把持。他们排斥异己,外来的宾客和辩士难得重用。王稽虽多方努力,范雎却一直没能见到秦昭王。他只好强捺焦躁,等待时机。

一年后,穰侯为扩大自己的封地,率兵经韩、魏去攻打齐国。范雎抓住这一良机,设法见到了秦昭王。他对昭王侃侃而谈,指出穰侯跨越韩、魏攻齐是错误的决策。因为,出兵少不足以败齐,出兵多使秦国受害。打败了,为秦之大辱;打胜了,所占地无法管理,只会让韩、魏从中渔利。因而,伐齐于秦有百害而无一利。范雎这一席话,让昭王茅塞顿开。

第二天上朝,昭王即拜范雎为客卿,下令撤回伐齐之兵。从此,范雎跻身于秦廷,开始一展抱负。他提出“远交近攻”的战略思想:对齐、楚等距秦较远的国家先行交好,稳住他们不干预秦攻打邻近诸国之事;对地处中原,有如天下枢纽,离秦又近的魏、韩两国,则首先攻打,以除心腹之患;魏、韩臣服,则北可慑赵、南能伐楚,最后再攻齐。这样由近及远,得一城是一城,逐步向外扩张,好比蚕食桑叶一样,必能统一天下。

昭王用范雎之谋,派人与齐、楚通好,然后把进攻的目标对准赵国和魏国等邻近的国家。秦国先是攻占了魏国的怀、邢丘,打得魏国俯首称臣;后又攻占了韩国的咽喉荥阳,将韩断为三截,致使韩处于危亡之中,不得不听命于秦;长平之战,秦军消灭赵军几十万人,大伤赵国的元气。经过一系列征战,秦国势力越来越强,威震天下。

范雎在秦任丞相十多年,其“远交近攻”的谋略,为秦最后统一天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固干削枝”的平内策略,以及长平之战所施的反间之计,也非常让人叹服。

■ 礼贤下士——光彩照人的战国四公子 ■

战国末期,各诸侯国贵族为巩固势力,竭力网罗人才,招揽了大批有特殊才能的学士、策士、术士等。当时,在养“士”方面成绩最突出的,就是著名的“战国四公子”,即魏国的信陵君无忌、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黄歇。

他们与国家休戚与共,命运相连,都被推上了纵横列国的舞台。孟尝君合纵伐秦;平原君合纵楚国;信陵君击秦救赵,后又“率五国之兵破秦军于河外”;天下诸侯合纵,楚王为纵长,申春君用事。他们维和救难、不畏强秦的义举被世人传为美谈。

信陵君,名无忌,魏昭王少子,魏安釐王异母弟。他对于士,不论贤不肖,都很谦虚,以礼相待,不敢以富贵傲人。因此,方圆几千里的士都来投奔他,以至于食客有3000人。

一次,信陵君正与魏王下棋,有人报告说赵兵入寇北境,魏王想马上召集大臣商议。信陵君却拦住他说:“赵王只是出来打猎。”魏王心有疑虑。不久后又传来消息,赵王果真是在打猎。魏王惊讶地问信陵君:“你怎么知道赵王是出来打猎的?”信陵君说:“我的门客能打探到赵王的行踪,随时向我报告,所以我能知道。”

后来,信陵君被魏王拜为上将军,率兵抗秦。他派人向其他各国求援,各国闻听信陵君为将,纷纷派兵救魏。最后,他率燕、赵、韩、楚、魏五国之师,打败秦将蒙骜,击破了秦军。

杀笑跛者

一次,有个跛子经过平原君楼下,平原君的小妾看到,大笑起来。第二天,跛子到平原君面前,跪着请求杀了这个小妾。平原君认为这个要求太过分,因而没有理会。结果,门客们认为平原君重色轻士,走了近一半。直到平原君杀了这个小妾,亲自登门向跛子道歉,门客才陆陆续续地回来。

孟尝君,名田文,齐相田婴之子,齐威王之孙,齐宣王庶母弟。他在封地薛邑招揽各国宾客,不分贵贱贫富,不分黑道白道,只要来投皆以礼待之,天下志士无不倾心向往。

他接待宾客时,总是安排人在屏风后,记下谈话中宾客提及的亲戚的住处。宾客刚刚离开,孟尝君就已派使者到宾客亲戚家里抚慰问候,献上礼物。他还对门下宾客热情接纳,不挑拣,无亲疏,一律给予优厚的待遇。

有一次,孟尝君招待宾客吃晚饭,有个宾客怀疑孟尝君与大家吃的饭不一样,放下碗筷就要辞别。孟尝君马上站起来,亲自端着自己的饭食与他的相比,那个宾客惭愧得无地自容。

平原君,名赵胜,赵武灵王之子,赵惠文王之弟。他先后在赵惠文王、孝成王二朝为相,“三去相、三复位”,前后近50年。他以好“养士”而闻名,其门下的食客曾多达数千人。

平原君豁达大度,举贤任能,不怀仇怨。赵奢为田部吏时,平原君家不肯交租税,赵奢便依法杀了平原君门下九人,让平原君很是恼火。他原本要杀赵奢,但当他知道赵奢是个贤能之人后,却转而向赵王举荐赵奢治理赋税。

魏相魏齐是平原君的朋友,为避开仇敌秦相范雎的追杀,他逃到赵国,躲进平原君家中。秦昭王邀平原君到秦做客,遂将他扣留,逼他交出魏齐。平原君却答道:“在富贵时结交的朋友,都是为了贫贱时所预备的;魏齐既然是我的朋友,就算他在,我也不会交出来,何况他现在不在我那里。”后来魏齐自杀身亡,赵王将魏齐的头送到秦国,平原君才得以回国。

春申君,名黄歇,战国时期楚国公室大臣,曾任楚相。黄歇游学博闻,善辩。楚考烈王元年,以黄歇为相,封为春申君,赐淮北地12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