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东方、西方,都曾制造大量的宦官,供帝王及其亲族在皇宫内苑驱使。因为在男权社会中,男性只希望将权力、财产传承给自己的子孙,而不是别人的后代。不过,男性家奴极易与其妻妾私通,于是他们想到了阉割男性家奴这个办法。这大概就是宦官制度的起源。
■ 被阉割——皇帝“家天下”的牺牲品 ■
宦官制度,有利于维护高度集中的专制政治体制。帝王们自登上宝座的那一刻起,便想尽一切办法来维护自己的权力,以免大权旁落。
他们感觉到,侍候在周围的下人虽然不是官员,但与他们朝夕相处,有一定的感情。朝中的文官武将本身已具有相当的权力,不能再给他们接近自己的机会,因此需要一些比文官武将更信得过的忠实奴仆侍候在自己的周围,负责处理杂役和传达自己的旨意。
另外,被阉割过的宦官,既可以充当皇帝忠实的走卒,又没有可能染指后宫佳丽,是皇宫仆役的最佳人选。宦官由于丧失了性能力和生殖能力,不会有家眷和子嗣,牵挂较少,可以更加尽心竭力地效忠最高统治者。
所以,一般情况下,历史上封建中央集权制度越完善的朝代,宦官制度也就越健全。不过,任用宦官最终能否真正捍卫中央集权,则另当别论了。实际上,历史上不只一次出现宦官把持朝政,祸乱朝纲的插曲,这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专制集权。
此外,中国本土具有优越的自然环境,十分雄厚的农业经济基础,中华民族的生存从来不是问题。即便是遇到重大灾害,政府一般都能采取一定的措施恢复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统治者的中心任务始终如一地锁定在如何巩固和加强自己的权力上,而按照一般的逻辑思维,任用宦官可以加强权力,因为他们没有亲族,不会形成以其自身为核心的权力集团。典型的例子是明朝任用宦官设立西厂、东厂等特务机构,监视官民的言行。
显然,千千万万的宦官,正是“家天下”的宗法制度,以及封建集权制度下的牺牲品。无论是为了防止私通保持皇家血统的纯正,还是出于巩固和加强专制的中央集权的需要,宦官制度都只是最高统治者的一个工具而已。
■ 宦官职责——鞍前马后效劳内宫 ■
宦官主要负责处理宫廷杂役,兼传达皇帝、皇后、太后等人的旨意。具体到不同的朝代或历史时期,也有一定的差异。宦官的日常职责,就是负责皇帝、嫔妃等人的吃喝拉撒睡。
西周时宦官的职责只是看门守户,上有宰相负责对这些人进行管理。战国时的宦官,其职权有所扩大,负责掌管内宫杂役,并对其进行统一管理。
秦和西汉时期,宦官的基本职责无太大变化,对其管理者的称谓增加了“将行”“卫尉”“大长”“太仆”等。
东汉建立后,宦官中设有大长秋之职,负责传达中宫的懿旨。另外还有中宫仆一人,负责驾车;中宫尚书五人,负责文书;中宫谒令一人,中宫谒者三人,具体负责通报信息,系内外;中宫永巷令一人,主管宫中仆役。由此可见,早期的宦官主要是在后宫服务。
隋初设立了内侍省以及领内侍、内常侍等宦官职位,宦官制度逐步健全起来。隋炀帝时内侍省的负责人称为长秋监,下辖令一人,少令一人,丞二人,共同掌管宫廷的内部事务。
唐代在内侍省下设立六局。其中,掖庭局,管理后宫簿账、名册和女工;宫闱局,掌管后宫的门户,检查出入物件,为皇帝、皇后等人掌扇;奚官局,负责宫里面下人的生老病死等事;内仆局,掌管宫中车马;内府局,掌管宫中收藏品,购置、保管日常所需的灯烛、汤沐、张设等。
明朝时,中国的宦官制度发展到了极致。明太祖设九监、二库、六局,后来又进一步发展成二十四衙门。太监的职责从批答文武大臣的奏章,宣旨传谕,营造宫殿陵墓,采办家具、木器、妆奁器用,到负责御膳、筵宴及宫内食用,掌管宝玺、敕符,掌管御用衣帽、靴鞋。
■
号称“九千岁”的大宦官
魏忠贤,入宫前是个无赖赌徒。入宫后,他与明熹宗的奶妈客氏私通,遂被提拔为司礼太监。他诱导皇上倡优伎乐、狗马射猎,竟得信任掌管东厂。他权倾朝野,媚事者竟拜伏呼他为“九千岁”,各地督抚为他建生祠以祀。明思宗即位后,下令逮捕他,他遂自缢死。
除负责日常杂役外,宦官在特殊的历史时期,还常常被委以重任,担任一些特殊的工作。典型的宦官担当重任出现在唐代和明代。
唐代后期藩镇割据严重,朝廷在派兵讨伐各地的反叛势力时,常以宦官为监军,与军队的统帅共同指挥作战。有时皇帝直接委任宦官为观军容使来监视统兵将帅的言行,如唐代宗时的鱼朝恩、唐僖宗时的田令孜都曾担任此类要职。
明代宦官的权力,则更加膨胀,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首先是设立由宦官负责的东厂、西厂等特务机构,对官民的言行严加监视。其次是参预财政管理,经理仓场、提督营造、珠池、银场、市舶、织造等项。另外,明朝时还派遣宦官作为使节出使番邦,抚御四方。七下西洋的郑和就是明成祖朱棣的宠信太监。
宦官无论行使其日常职责还是担负特殊任务,都是充当最高统治者的走卒,鞍前马后地为其效劳。至于他们是推动还是阻碍了历史发展,可以因人而异去讨论,不可一棍子打死。
■ 日常生活——工作闲暇的私人世界 ■
宦官生活在严格的等级之中。清朝的末代皇帝溥仪在其自传《我的前半生》一书中对太监(清时的宦官称太监)的等级状况作了详细的介绍。按照他的说法,清代的太监大致可分为总管、首领和一般太监。
清朝后宫有近50处太监机构,太监总人数不下3000,地位最高的是两个太监总管,这两个位置在清末长期由李莲英和张谦占据,都是二品顶戴。他们下面是各处太监的最高首领,称为三品花翎都领侍。都领侍下面是九堂总管,其品位在三品到五品之间。九堂总管下面是一般的太监首领,其品位从四品到九品不等。在这些首领下边是人数最多的一般太监。另外,在各宫殿中服侍的太监也设有总管、首领、掌案的、回事的和小太监等级别。
可见,太监的等级异常森严,各级待遇都不一样。太监首领、总管们有自己的起居室、小厨房,乃至“家眷”。他们每天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是绫罗绸缎。地位低的太监,只能领取微薄的薪俸,最低的只有月银二两、制钱六百、米一斤半。他们经常吃总管们的残羹冷炙,低眉顺眼地服侍上司,还常常挨打受气。
■
太监管太监,甚于宫刑
有位老太监曾说:“早来一日为师,晚来一日为徒,太监管太监,甚于宫刑。”清末有个太监二总管,有许多小太监侍候。他冬天每天都换一件新衣,其中一件反毛全海龙皮褂,价值连城。
阉割,对太监的身心是极大的摧残。从小被阉割的太监,说话声音细弱如年轻女子,体态臃肿,肌肉松软;成年被阉割的太监,就成了一副公鸭嗓。待年纪稍长,太监们的肌肉就会萎缩,现出大量皱纹,像是一个干瘪的老妇人。
这种不正常的生理状况,不仅给他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还严重影响着他们的精神活动。他们很忌讳别人提到自己的残缺,甚至有人讲没尾巴或短尾巴的动物或没把儿的茶壶,都会让他们中的敏感者嗔怒。他们常把受阉日当做诞辰,连算命的时候都以这个日子为准。
太监常伴在皇帝左右,有许多阿谀奉承的机会。而且,由于太监们多半自幼进宫,与外面的世界联系不多,皇帝在很多时候都觉得他们是值得自己信赖的人,而有些大太监就是从小服侍皇帝长大的人,比较容易获得皇帝的信任。
太监经常遭到歧视,尤其是那些公卿大臣都很瞧不起他们。而且,他们入宫后,一般很难再见到亲人,因此他们常怜悯弱者,愿意施舍给穷人,也很少跟小商小贩讨价还价。太监们比较孤单,常养些猫狗做伴。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会极平淡地了度残生,只有极少数能得到荣华富贵。
■ 畸形心理——人格及行为上的变态 ■
宦官在生理上有重大残缺,加之他们又长期周旋于皇帝、后妃、外戚、权臣中,久而久之便形成了畸形的人格,以及变态的心理和行为。
宦官一般文化素质偏低,大都很迷信。在他们看来,宫中的铜鹤、水缸、花树、古井等物件,甚至一块石头都是能成精显灵的。至于那些有名有号的神明,如关圣帝君、真武大帝更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宦官们还很信命,认为自己之所以做宦官都是命运的安排。宦官不仅迷信而且忌讳颇多,当然最忌讳别人说“阉”字。据说,北宋的名臣钱昂就是因为当着大宦官童贯的面说了“阉”字而触怒了他,从而被贬到了蛮荒之地的。
宦官一般没有家,没有老婆,没有后代,没有前途,没有希望;又要整天奴颜婢膝地伺候别人,生活毫无乐趣可言,所以他们闲下来时,就会觉得孤独无聊。一般的宦官,多以赌博、喝酒打发时光,借以麻醉自己的神经。他们常“三五成群,饮酒掷骰,看纸牌,耍骨牌,下棋打双陆……”
宦官即使得势,达到权力的顶峰,其内心也往往很空虚。他们便会变态地拼命捞钱,迫害臣民,挥霍无度。据说,唐玄宗时京城中的高宅大院有一半是宦官的。明代宦官更是贪婪成性,一次抄宦官尚铭的家竟“得资数万,辇送内府者,累日不绝”。
宦官还会丧心病狂地摧残他人。如明代社会上流传“吃童脑阳具再生”的说法,福建抽税太监于是遍买童稚,食其脑髓。后来此事张扬出去,民间没有人肯卖小孩给他,他便令人到别处盗抢儿童,各地丢失的儿童数不胜数。
■
奸宦亡国
秦朝的赵高,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大奸宦。他原本是赵国的贵族后裔,赵亡后被俘虏入秦,做了宦官。后来他得到秦始皇的赏识,地位逐渐攀升。秦始皇病死后,赵高策划阴谋,逼杀了公子扶苏,帮助胡亥篡位。此后,他控制朝纲,设计诛杀了李斯。为排除异己,赵高指鹿为马,完全掌控了朝政,最后逼杀二世,彻底葬送了庞大的秦帝国。
宦官们还对百姓大施淫威。《山堂别集》中记有太监强征民女的事,“太监吴经至扬州,选民居壮丽者为提督府,将驻跸焉。经矫上意,刷处女寡妇。民间汹汹,有女者一夕皆适人,乘夜争门逃匿不可禁……”由此可见一些宦官的凶残。
宦官生理上的畸形导致其心理上的畸形,最后形成扭曲的人格和变态的行为,而这一切造成的严重后果,大多数情况下最终还要由底层的劳苦大众来承担。
在中国长达数千年之久的历史中,宦官可谓不计其数,大多数都被人们淡忘了。但其中一些臭名昭著的宦官祸乱朝政,给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会永远受到人们的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