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做事先做人
20063200000015

第15章 性格决定命运(3)

登山运动员和医学博士认为,在大约8000米的高度上,人类的生理机能将会发生紊乱。因此,人们把这一高度称之为“死亡带”。目前,世界上仅有14座山峰的高度超过了那令人生畏的“死亡带”,对登山运动员来说,面对这14座8000米以上的高峰就意味着面对死亡。在世界登山史上,还没有任何人征服过所有这14座8000米以上的高峰。但就在80年代末,当一位性格粗犷、满脸金色胡须的男子脚踏在世界第四高峰的洛泽峰峰巅的时候,人类登山史上一桩罕见的壮举诞生了。这位创造奇绩的人就是霍尔德·梅斯纳。在过去的16年里,他在完全不携带氧气瓶的情况下征服了另外13座8000米以上的高峰。梅斯纳在世界众多运动员中独占鳌头、连创纪录的奥秘是什么?医生通过在低气压下对登山运动员测试后认为,梅斯纳的生理机能并没有任何超常之处。梅斯纳成功的秘诀之一,便是轻装。他的装备之简单,仿佛他不是去攀登那些世界高峰,而是到普通的山地去旅行。那些神秘莫测、令人谈虎色变的世界屋脊,在他脚下只不过是一堆摆在一起的小山丘。正是这种“轻装”的方式,让梅斯纳做了常人眼里力所不及的事——踏遍了所有8000米以上的世界最高峰。

循着上述成功者的足迹,假如你想获得机遇的垂青,不妨也尝试去尽量做好那些力所不及的事(当然不是说大家都去当探险家、登山家)。或许你会发现,其实自己还是有相当实力的。

性格左右命运

约翰·梅杰被称为英国的“平民首相”。这位笔锋犀利的政治家是白手起家的一个典型。他是一位杂技师的儿子,16岁时就离开了学校。他曾因算术不及格未能当上公共汽车售票员,饱尝了失业之苦。但这并没有击倒年轻的梅杰,这位信心十足、具有坚强毅力的小伙子终于靠自己的努力战胜了困难。经过外交大臣、财政大臣等8个政府职务的锻炼,他终于当上了首相,登上了英国的权力之巅。有趣的是,他也是英国唯一领取过失业救济金的首相。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有的人能历尽艰难终成就一番事业,而有的人则半途而废;有的人喜欢刺激的攀岩,而有的人则喜欢安全的慢跑;有的人向往轰轰烈烈的爱情,而有的人则追求平实的婚姻;有的人选择浪漫,而有的人则选择稳定。人的一生中,除了机遇和才华,我们回头看一看就会发现,其实,一直在左右我们命运的,正是我们的性格。

正是约翰·梅杰这种不屈不挠、自信坚强的性格,让他从一个领救济金的人最终当上了英国的首相。

就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一个活生生的例子,那就是感动过无数人的张海迪。她之所以能感动无数人,不仅仅因为她的成就,更因为她同时还是一个残疾人。

多年以来,曾动过3次大手术,摘除了6块椎板,高位截瘫,自第二胸椎以下全部失去知觉的张海迪,以保尔·柯察金的英雄形象鼓舞自己,凭惊人的毅力忍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同病残作顽强的斗争,同时勤奋地学习、忘我地工作。她自修了小学、中学的主要课程,自学了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翻译了近20万字的外文著作和资料。她还自学了针灸,并阅读了大量的医学专著,免费为病人诊断疾病。她在1992年获中国作家协会庄重文学奖,1994年获全国奋发文明进步图书奖、长篇小说一等奖。1993年张海迪获吉林大学哲学硕士学位。对于一个残疾人来说,能取得比很多正常人更大的成就,她靠的不是性格带给她的力量又是什么?

好的性格让人不管是在顺境还是在逆境中都能积极面对,并且不懈地努力,并最终取得成功。那么,相反,不良的性格往往会在关键时刻毁掉一个人的一生,进而造成悲剧性的结局。

韩信虽为一代名将,其性格却优柔而怯懦。胯下之辱虽说明了他的“忍”,同时也说明了他的怯懦,倘若不是如此,他就不会惧怕刘邦,而会果断地反刘自立。韩信不敢反,又不愿忍,这说明了他的优柔寡断,结果错失良机。

孤僻的人生

伟大的科学家、发明家和企业家诺贝尔以他的诺贝尔奖金而蜚声世界,他一生都在为人类做着自己的贡献。但他是孤独的,他虽有过三次恋爱,但终身未娶。在他辉煌事业的背后却是一颗孤寂的灵魂,这不得不让人为此而深感惋惜。但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便会发现,诺贝尔不幸的情感生活与他孤僻的性格是息息相关的。

1833年10月21日,诺贝尔出生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9岁时,他和父母移居俄国。在俄国,他父亲从事机械工业,发明了地雷,并在克莱米战役中从政府获得了很多订单,但是很快就破产了。

1851年,18岁的诺贝尔到巴黎研读化学,他在一座实验室工作。在一次晚会上,他邂逅了一位来自祖国的女郎。之后,两人相爱了。不幸的是,好景不长,这位女郎因突然患肺结核而暴卒。与此同时,他在商业领域却很幸运,积蓄了很多钱,而且他还在他的发明中寻找出很多商机,并在二十多个国家建立了八十多个公司。

但是,诺贝尔最主要的理想并不在获得巨大的财富及他的科学发明,他总是在发现生活中的价值,从他年轻时候,他就喜欢文学和哲学,或许在于他并没有找到人间的爱——他从未结婚——于是他致力于全人类的爱。

诺贝尔43岁时,经历了第二次恋爱。他登报招聘一名“女秘书兼管家”,后来在众多应征者中,诺贝尔选中了33岁的懂数种语言的家庭教师贝尔塔,并在工作和生活中爱上了她。但诺贝尔没有想到的是,贝尔塔一直还深爱着另外一个男人——奥地利的一名男爵,并最终弃诺贝尔而去。

贝尔塔辞职后不久,诺贝尔到奥地利旅行,遇上了20岁的卖花女郎苏菲·海斯。她出生于维也纳中下层家庭,是犹太后裔。苏菲的父亲经济窘困,诺贝尔承诺要帮助苏菲。这样,两人开始了交往。

两人年龄相差23岁,阅历和文化程度都相去甚远。诺贝尔对苏菲是有求必应,苏菲开始大量索取金钱,挥金如土。她的赊账都记在诺贝尔名下,甚至常常以诺贝尔夫人的名义出现。

诺贝尔几度欲娶苏菲为妻,他曾把苏菲介绍给他的朋友和兄弟们,但遭到大家的一致警告,他的母亲也反对他们结婚。

1883~1889年,诺贝尔经历了一生中最痛苦的时期。他的哥哥鲁伟去世,母亲也随后离开了,苏菲也返回奥地利。诺贝尔迁往意大利。

1896年12月10日,诺贝尔在意大利自己的别墅里溘然长逝。不久,这位“孤独的旅人”回到自己的家乡,安息于斯德哥尔摩诺贝尔家族墓地。

他留下了后来很著名的遗嘱,他把他的财富提供给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医学、文学和和平事业等方面做出贡献的人,这些是他永远的理想。

诺贝尔的一生是辉煌的,但同时也是孤独的;他的一生是成功的,也是不幸的。是他孤僻的性格让他与现实中的幸福擦肩而过、失之交臂。

在逆境中崛起

人的一生是不可能一帆风顺的,总会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挫折和困难。也正因为如此,很多人在面对挫折与困难时丧失了挑战的勇气,从此甘于平庸;而有些人则凭着自己顽强不屈的性格勇敢地挑战挫折和困难,并最终取得了胜利。

还真有这么一个硬汉,在种种逆境中凭着一股顽强的斗志硬是渡过了所有的难关,并成就了一番事业。他14岁走进拳击场,满脸鲜血,可他不肯倒下;19岁走上战场,二百多块弹头弹片,没有让他倒下;无数的退稿、无数的失败,无法打倒他;两次飞机失事,他都从大火中站了起来;最后,因不愿成为无能的弱者,他用猎枪打死了自己。他就是美国杰出的小说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海明威。

1899年7月21日,海明威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郊的橡树园镇。他10岁开始写诗,17岁时发表了他的小说《马尼托的判断》。上高中期间,海明威在学校周刊上发表作品。

14岁时,他曾学习过拳击,第一次训练,海明威被打得满脸鲜血,躺倒在地。但第二天,海明威还是裹着纱布来了。20个月之后,海明威在一次训练中被击中头部,伤了左眼,这只眼的视力再也没有恢复。

1918年5月,海明威志愿加入赴欧洲的红十字会救护队,在车队当司机,被授予中尉军衔。7月初的一天夜里,他的头部、胸部、上肢、下肢都被炸成重伤,人们把他送进野战医院。他的膝盖被打碎了,身上中的炮弹片和机枪弹头多达二百三十余片。他一共做了13次手术,换上了一块白金做的膝盖骨。有些弹片没有取出来,到去世都还留在体内。他在医院躺了3个多月,接受了意大利政府颁发的十字军勋章和勇敢勋章,这一年他刚满19岁。

1929年,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问世,作品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成功后的海明威便开始了他新的冒险生活。1933年,他去非洲打猎和旅行,并出版了《非洲的青山》一书。1936年,写成了短篇小说《乞力马扎罗的雪》和《麦康伯短暂的幸福生活》。1939年,他完成了他最优秀的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

日本偷袭珍珠港后,海明威参加了海军,他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参战,他改装了自己的游艇,配备了电台、机枪和几百磅炸药,他在古巴北部海面搜索德国的潜艇。

1944年,他随美军在法国北部诺曼底登陆。他率领法国游击队深入敌占区,获取了大量情报,并因此获得一枚铜质勋章。

海明威在他的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硬汉子”——打不败的人的形象,这是海明威所追求的永恒的东西,这就是人坚毅的品格、顽强的精神。

他靠着顽强的性格战胜了一切在常人看来是不可能战胜的困难和挫折。就在他生命的最后,海明威鼓足力量,做了最后的冲刺。1952年发表的中篇小说《老人与海》给他带来了普利策文学奖和诺贝尔文学奖的崇高荣誉。《老人与海》中的老人是海明威最后的硬汉形象。那位老人遇到了比不幸和死亡更严峻的问题:失败,老人拼尽全力,只拖回一具鱼骨。“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这是老人的话,也是海明威人生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