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择友不善,毁坏终身。没有人不明白交到好朋友的道理。没有人不理解交到坏朋友的担心。识人交友应择其善良,朋友应选择善良而真诚者,而朋友不是天生的,真诚的朋友需要用真心去浇灌。
——佚名
与朋友交,贵在坦诚以待
朋友之间的嫌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违心地“忍”下去,嫌隙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如火山般爆发。所以,坦诚确实是人际交往的第一要则,只有双方好好地沟通,对方才能够知道你真实的感受,才可能做出积极的回应。
与人相处要在一种求真的态度。这种求真的态度就是真诚。真诚浓缩了几千年来人类追求真善美的精华,因此,没有谁愿意拒绝真诚。跟朋友交往,不要伪饰自己的情感,善于倾诉自己的心声,同时也要学会理解对方的故事,即使对方弱小或者愚笨;每个生命都有这属于自己的华彩乐章,真实的交流,其实是最有效最简单最直接的唯一正确的方法。
当朋友之间,对某件事情的观点一致时,出现前两种平衡,如果能够一直持续这种平衡,两个人的友谊就得以维持,并变得越来越“铁”,更加志同道合。然而,朋友之间一旦对某件事情的看法出现分歧,态度的综合平衡关系就被打破。这时,为重新获得平衡感,人们就需要改变态度。态度改变首选方向是实现前两种平衡。即其中的一个人接受另一个人的观点,改变自己对事物的看法,从原来的“喜欢”变成“不喜欢”或者从原来“不喜欢”变成“喜欢”。
其实,朋友之间对一些事物看法的不同,并不奇怪。要知道“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尽管朋友现在看起来跟你气质相仿、兴趣相近、性格相投,但他毕竟是个活生生的人,跟你总会有不同之处,总会有这样那样的不足,要能够接纳朋友的缺点。而人们喜欢的往往是坦诚的人,交朋友也愿意选择这样的人。
1969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约翰·安德森在一张表格中列出了500多个描写人的形容词,他邀请近6000名大学生挑选出他们所喜欢的做人品质。调查结果显示,大家生们对做人品质中给予最高评价的是“真诚”。在8个评价最高的候选词语中,有6个和真诚有关,它们是真诚的、诚实的、忠实的、真实的、信得过的和可靠的。
大学生们对做人品质给予最低评价的形容词是“虚伪“.在5个评价最低的候选词语中,有4个和虚伪有关,它们是说谎、做作、装假、不老实。约翰·安德森这个调查研究结果在社会上具有普遍意义。生活中我们总是喜欢真诚信得过的人,讨厌说谎不老实的人。一个真诚的人,不管他有多少缺点,同他接触时心神就会感到愉快。这样的人,一定能找到幸福,在事业上有所成就。这是因为以诚待人,别人也会以诚想见。一个人只要真诚地待人处事 ,就容易获得他人的合作。真诚地做人,则容易让人接纳,能交到更好的朋友。
真诚对于人,可以说是立身之本。人和动物的一个根本区别就在于人的社会性,不论何时何地,人要在社会上立足、生存、发展,都要结成群体,不可能独来独往。真诚可以减少双方猜忌的机会,降低彼此误解的几率;真诚可以减少双方都不必费心费力在“算计“对方,较容易集中重点,讨论问题并达成共识;真诚的人表里如一,待人处世自然容易与人沟通。从这个意义上说,不真诚者绝于人群。一位诗人说过:“无论你是一个男子,还是一个女人,待人温和宽大才配得上人的名称。”
缺乏真诚,心灵里会生长芥蒂与隔膜,人与人之间无法沟通。没有真诚,生活会失去美好,变得虚伪与沉重,社会里也将失去纯真和同情。而虚伪更是一个应该远离朋友的词语。虚伪是一种虚荣,伪装,自私,浅薄。即使一个人看起来很有气质,风度,但虚伪会让他道貌岸然,不仅扼杀了他的魅力,同时也浸没了人的品质。脸庞戴着面具是虚假,灵魂戴着面具才是虚伪。
一个真诚的人,他不仅说话做事从不欺骗,而且他还具备做人的最高境界:忠诚。忠诚是一个人良好的品质。许多企业在用人之道上首选目标是考验忠诚。忠诚于国家的人爱国,忠诚于家庭的人爱家,忠诚于公司的人爱厂。一个不够忠诚的人是非常可怕的。他们忘恩负义、另谋高就、见利忘义、欺世盗名,从而上演了一幕幕违背良心、令人痛心疾首的悲剧。
林肯说过:“一滴蜂蜜比一加仑的胆汁能吸引更多的苍蝇。人也是如此,如果你能羸得人心,首先让他相信你是最真诚的朋友。这样,就像有一滴蜂蜜吸引住他的心,也就是一条坦然大道,通往他的理性彼岸。”
朋友间坦诚以待固然是一种美德,但也不是不要分寸,常言道,距离产生美,朋友间的关系再亲密,但保持一定的距离还是必要的。朋友间的距离以什么标准为好呢?
有这样一个寓言:
山中的野猪入冬以后,要用彼此的体温取暖,但它们混身长满了刺,挨得太近,就伤了对方,隔的远了,又不得取暖,于是它们找到一个既能取暖又不伤害对方的距离,这样生存下来。
这个寓言用在人际间,尤其是朋友间相处是很适用的。朋友间既要真诚相处,又要避免伤害,那么,就要有一个合适的尺度,涉及自己的秘密或隐私还是不说为好,涉及利益问题也不要“咱俩誰跟誰呀”。人自己和自己有时还会产生矛盾,更何况是和别人,所以朋友间切忌不分彼此,以免伤了和气。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每个人带有各种各样的残缺,都有这样那样不如意的地方。如果你过于追求完美,对人求全责备,那一定严重影响你的人际关系,就会没有一个人敢跟你交朋友,你也将因此错过成功和幸福的机会。
水至清则无鱼 人至察则无徒。鱼的环境是水不要过分清澈,以至无处藏身;人的环境是关系不要过分紧张,以至无法相处。过分清澈与过分紧张,都含有危及生存的因素,一旦危及到生存,就必须对所存身的环境有较好的要求,因此鱼要求有水草、岩隙和树枝等赖以藏身的空间,人也要求有宽和轻松的环境,要不然就都会引致对生命不利的结果。所以,这种类比是一种必然性的关联,而非建立在或然的基础上的。
人太精明了就没有伙伴没有朋友,因为精明者往往容不得他人有小小的过错或性格上的小小差异,他过分要求与自己的统一,或者要求所有人一举一动均符合或者满足一己的标准,但人总是有着各种不同的性格和待人处事的方式,除非是克隆体,否则永远无法达到每事的一致的,因此出现摩擦以至矛盾、冲突就是必然的结果,此时如果不能以一种宽容的精神调和于其间,事势就将无法收拾,结局便是人心不附,众叛亲离。过分挑剔,“明察秋毫”,眼里不揉半粒沙子,什么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要论个是非曲直,容不得人,人家也会躲开你远远的,最后,你只能关起门来当“孤家寡人”,成为使人避之唯恐不及的异已之徒。
在这个世界上,谁又能保证自己不犯一点错呢?人与人之间总会有看法和思想的区别,对方不可能跟你的行为举止一模一样。毕竟,谁也不是谁肚子里的蛔虫!我们不能抱着自己那套标准严苛地去要求他人,总得容忍一些不符合自己价值观的事物。
古人有训:“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所谓“严于律己”,就是严格约束自己,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个人也有个人的“纪律”,这个“纪律”是对自己的高要求,做到自我批评和自我检讨。所谓“宽以待人”,则是面对各种误解和委屈而毫无怨恨之心,以德抱怨而不计较;不过高要求别人,允许别人有缺点;给别人时间和空间,让他去改进自己的缺点;给别人机会,让他屏蔽自己的缺点,不要评论别人的缺点,不要宣传别人的缺点,更不要抓住别人的缺点不放。
美国的乔布斯和沃兹是“苹果Ⅱ”微电脑的开发者,他们的一个重要的合作者是马克库拉。其实,最初光顾乔布斯和沃兹两位年轻人的并不是马克库拉,而是乔布斯的老板介绍来的一个名叫唐·瓦尔丁的人。
当唐·瓦尔丁来到乔布斯的家中,看见乔布斯穿着牛仔裤,散着鞋带,留着披肩长发,蓄着大胡子,不管怎样看都不像是一位企业家。于是,唐·瓦尔丁就把这两位奇怪的年轻人介绍给了另一位风险投资家马克库拉先生。
马克库拉原来是英特尔公司的市场部经理,对微电脑十分精通。他并没有被乔布斯和沃兹的样子“吓坏”,而是先考察了乔布斯和沃滋的“苹果Ⅱ”样机。最后,马克库拉问起了关于“苹果Ⅱ”电脑的商业计划,而乔布斯和沃兹只精通于技术,对商业买卖一窍不通,所以二人面对马克库拉的提问,一下子面面相觑,说不出话来。但马克库拉并没有因此失望,而是决定和这两位年轻人合作,并出任董事长。
唐·瓦尔丁,就因为对乔布斯和沃兹的外表形象过于求全责备,而丧失了一个有可能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成功机会。而马克库拉却与他相反,没有对乔布斯和沃兹求全责备,而是与他们进行了深度的接触了解,所以他成功了,他抓住了人生中重要的机会。
我们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有很多肯定和我们不是同路人,无论是志趣还是性格都与我们不合,甚至格格不入。但这些都不要紧。在这个时候,苛求完美不是一种正确态度。
不要强迫别人一定要跟自己相同,须知“方便有多门,根机有多种”;更不必要求人人都顺从自己的意思,眼耳鼻舌各司其职,才能成为健全的有用之人。有了铁路,再建一条公路,甚至再加高速公路,分工合作,才能发挥更高的功能。
对于朋友之间的不同,或者“缺点”,我们要抱着宽容的态度。“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梅皋敏而不工,相如工而不敏”……更何况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又何必囿于成见不肯多一分包涵呢?在生活和工作当中,看人、对人,要见人之长,容人之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希望别人宽容自己,自己就应该宽容别人,不情愿别人苛求自己,也就不应该苛求别人。学会将心比心,以责人之心责己,爱己之心爱人,就一定能豁达地宽容别人。
有些人总是抱怨别人对他怎么不好,抱怨社会怎么不公,其实这些都没有意义。如果总是把眼睛盯在别人身上,却从来没有反思自己,到头来吃亏的恐怕还是自己。太计较了,就会对什么都看不惯,连一个朋友都容不下,把自己同社会隔绝开。镜子很平,但在高倍放大镜下,就成了凹凸不平的山峦;肉眼很干净的东西,拿到显微镜下,满目都是细菌。试想,如果我们戴着放大镜、显微镜生活,恐怕连饭都不敢吃了。再用放大镜去看朋友的毛病,恐怕许多人都会被看成罪不可恕、无可救药的了。而问题的关键恰恰就在这里,如果总能从自身寻找原因,对自己严格要求,凡事身体力行的话,相信没有过不去的坎。对于身边的人呢,那就更简单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不能强迫别人服从自己的意志,但可以做的是用行动去影响他们。
交友时,心中不要装满了功利心
人人都希望交到的朋友对自己有帮助,这本无可厚非,因为每个人在做选择的时候都会趋利避害。但如果在交友上太功利了,一旦认为对方没有什么利用价值,就走开,这样的做法会使周围的人感到不舒服,周围的人没有与自己交往的愿望了。
人们都有一些习惯,喜欢往一些优秀出色的人身边靠拢。好像能与事业有成的人缔结关系,便可以巧妙地利用对方那股气势。然而在这种情况下交上的朋友,通常无法培育出可靠的人际关系。由于万事顺利、春风得意的人,人人都想与其结识,都想与其交上朋友,一方面他也顾不过来,另一方面他也不愿与巴结他的人成为真正的朋友。
但是,人生无常。现在看来就很有价值的朋友,谁都不会知道明天的命运会怎样。为人处世,还需要长远眼光。今天的付出,往往到明天就会获得收获,凡事都要用平常心去面对。交朋友更是如此,不要被功利心左右。
彼特是美国一个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因一念之差,投资的股票几乎尽亏,在走投无路的时候他收到一封信。信是一家公司总裁写的:愿意将公司30%的股权转让给他,并聘他为公司和其他两家分公司的终身法人代理。他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他找上门去,总裁是个40开外的波兰裔中年人。“还记得我吗?”总裁问。彼特摇摇头。总裁微微一笑,从硕大的办公桌的抽屉里拿出一张皱巴巴的5块钱汇票,上面夹着的名片印着彼特律师的地址、电话。
彼特后来才想起这么一桩事情。原来10年前,那位总裁在移民局排队办工卡,排到他时,移民局已经快关门了。当时,他还少5美元申请费。如果那天拿不到工卡,雇主就会另雇他人了。正在他发愁的时候,是彼特从身后递了5美元上来,他们还彼此交换了名片。
后来那位总裁有钱之后,第一件事就想把这张汇票寄出,但是一直没有这样做。因为他单枪匹马来美国闯天下,经历了许多冷遇和磨难。这5块钱改变了他人生的态度,也改变了他的命运。因此它没有随随便便就寄出这张5块钱的汇票,因为这5块钱不再是金钱可以衡量的了。
故事中的彼特以5块钱买的原始股票,得到了丰厚的回报。所谓“投之以木瓜,报之以桃李”,当朋友有困难,或是因为某些特殊情况而暂不得势时,我们不要用过度的功利心去交往,应以平和的心去面对,也许我们获得的不仅仅是友谊。
人世变化无常,人们不可能一帆风顺,挫折、失势是难免的。当人们落难的时候,正是对周围的人,特别是对朋友的考验。困难时离你而去的人可能从此成为路人,同情、帮助你渡过难关的人,可能让人铭记一辈子。所谓莫逆之交、患难朋友,往往就是在困难时期产生的,这时形成的友谊是最有价值、最令人珍视的。
在失意的时候还相互扶持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一个人失势时,经常会遭到众人的漠视,原来与他交往密切的人都离他而去,如果此时你伸出援助之手,与之交往,他就会心存感激,铭记一辈子。对失势的人说一句暖心的话,就像对一个将倒的人轻轻扶一把,可以让他得到支持和宽慰。
老赵曾任某公司总经理,每年年底,礼物、贺卡就像雪片一般飞来。可是当老赵退休之后,所收的礼物只有一两件,贺年卡一张也没有收到。以往访客往来不绝,而今年却寥寥无几。
正在他备感寂寞的时候,以前的一位下属带着礼物来看他。在任职期间,老赵并不很重视这位职员,这个人的来访,不觉使他感动得热泪盈眶。
过了两三年后,老赵被原来公司聘为顾问,他很自然地就重用提拔这位职员。因为这个职员能在没有利益关系的情况下,登门拜访,因此给老赵心中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