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时代,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显得更加重要。因为我们只有不断地与各类人员进行交往和信息沟通,才能不断地丰富自己、发展自己。懂得了这些社交的奥秘,你将会是颇受欢迎的“万人迷”。
微笑是最受欢迎的活招牌
微笑,是人类最基本的动作。微笑,就像是刚刚绽放的花朵,让人备感清新和芬芳;微笑是一种能够激发想象和启迪智慧的力量。在顺境中,微笑是对成功者的嘉奖;在逆境中,微笑是对失意者的抚慰。
一个小镇上有个富翁,他非常有钱,但他十分不快乐。有一天,当他垂头丧气地走在街上时,迎面走来一个小女孩,小女孩用她天真无邪的眼神看着富翁,并给了他一个甜美真诚的微笑。这个微笑点燃了富翁心中的希望,他给了小女孩一笔巨额财富,第二天他就离开了小镇去寻找自己的梦想和快乐。
也许很多人无法理解,一个微笑竟有这么大的魔力,让富翁重获希望,让小女孩获得巨额财富。微笑可以展示幸福、快乐与希望,是向别人表达善意最好的工具,它更是我们拉近与他人心理距离的非言语性的极其重要的工具。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要想使自己更具魅力、更具亲和力,我们就必须用好微笑这个制胜的法宝。
微笑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但是如何微笑却是有讲究的。凡是成功人士都知道微笑是他们的重要武器,他们善于运用自己的笑容,使之发挥最大的效力。时机、程度和方式如果把握得好可以让微笑有更强的力量。笑容在合适的时机展现,会有更强劲的影响力,使你能够带动全世界跟你一起微笑。
当我们和人交往时,不要笑得像闪电一样快,虽说人们看到你的笑容一定会感到很高兴。当想对一个人微笑时,我们要先盯住对方的脸看1秒钟,稍微停顿一下,揣摩一下对方的为人,然后才展现出热情的微笑。这微笑就如同泥石流一样不可阻挡地征服对方。笑容的瞬间推迟,可以让对方相信你的笑是真诚的,而且是特意笑给他们的。
记住他人的名字
国外有一则格言说:“人对自己的名字比对地球上所有名字的总和还要感兴趣。”所以,铭记别人的名字,并能很轻易地叫出来,等于给人一个巧妙而又有效的赞美。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想在复杂的人际交往中游刃有余,就必须掌握一些铭记别人名字的方法与技巧。
提起名字,我们一点都不感到陌生,因为人人都有名字,就连《鲁滨逊漂流记》里那个小野人还有个名字叫“星期五”呢。
因为人往往对自己名字的关注要远远高于对别人名字的关注,所以记住别人的名字在人际交往中就显得非常重要了。也许有人要问:记住别人的名字难道那么重要吗?
当然很重要。我们中国人历来就十分重视名字问题,为了能够给自己的孩子取一个好听又有意义的名字,不少家长咨询名人、翻遍字典,甚至找算命先生求签问卦,中国古代甚至有“赐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艺;教子一艺,不如赐子好名”这样极端的说法。因此,在我们中国人的心目中,名字绝不是一个没有实际意义的符号,其实在国外也是如此。
正因为名字对一个人来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所以我们铭记别人的名字就显得更加重要了。成功学大师卡耐基曾说过:“不论在何种语言中,一个人的名字是他所能够听到的最甜蜜、最动听的声音。”名字虽然仅由几个简单的字词组成,但它却是通向人们心灵深处的通道之一。试想一下,如果在一个陌生的场合,我们轻松而亲切地叫出了别人的名字,对方一定会感到十分惊讶和感动——在对方看来,我们只不过是面熟而已,也许他早已不记得彼此在什么地方见过面了,但是我们居然能够叫出他的名字,这无疑就告诉了对方这样的讯息:你对我很关注。这样一来,我们和对方的距离也就拉近了。
记住别人的名字,可以让我们获得更多的尊重。记住了对方的名字,我们就可以避免在遇到对方时直呼“喂”、“哎”、“我说那个谁”这些不礼貌的用语了,要知道,这样称呼别人是很伤人自尊的,我们伤了对方的心,对方又怎么会尊重我们呢?
有人或许会说:“我知道记住一个人的名字很重要,可我的工作太忙了,根本没有时间去记这些名字,而且我的头脑似乎对记这些名字也十分不敏感,有时候提醒自己一定要记住了,可转头见了人家,还是叫不出人的名字,这该怎么办呢?”
没关系,我们来看看拿破仑三世的办法,也许可以帮到你呢。
拿破仑三世是拿破仑的侄子,他曾经得意地对人说,即便是日理万机,他仍然能够记得每一个他所认识的人的名字。其实,他的方法非常简单,假若他没有听清对方的名字,就会说:“很抱歉,我没有听清楚。”如果对方的名字很不寻常,他就说:“您能告诉我您的名字是怎么写的吗?”
在和对方的交谈中,拿破仑三世会有意地把那个人的名字多说几次,试着在心中把它跟那个人的特征、表情和容貌联系在一起。假若对方是个大人物,他就会更进一步牢记。一等到他周围没有人时,他就把那个人的名字写在一张纸上,认真地揣摩,全神贯注地牢记在自己心里,然后就把那张纸撕掉。这样做,他记住的就不仅是抽象的名字符号,而是活生生的有眼睛、有耳朵的印象。
大家一定知道卡耐基吧?但你知道卡耐基是怎样成功的吗?我们来看一下他传记中的一个片段:
这个苏格兰男孩曾经得到过一只母兔子,饲养了没有多久,这只母兔子便产下一窝小兔。
当时正是农忙的时候,分不出人手去给小兔子找饲料。于是,卡耐基想出了一个聪明的办法。他招集邻近的小孩们,并对他们说:“如果谁能找来小兔子的饲料,那么就用他的名字为小兔子命名。”这个办法果然十分奏效,而这件事也让卡耐基记忆深刻。
多年后,在他经营自己的产业时,把这种待人的技巧运用到了工作中,这给他带来了上百万美元的收入。当他想向宾夕法尼亚铁路局出售钢轨时,就提前收集有关这个铁路局的资料。不久之后,卡耐基在匹兹堡建造的钢铁工厂,是以宾夕法尼亚铁路局长汤姆的名字命名的。 于是,当宾夕法尼亚铁路局采购钢轨时,汤姆局长便向卡耐基的钢铁工厂购买了钢轨?
正是凭借着高度的记忆力及善用他人姓名的做法,卡耐基最终总结出了一套为人处世的秘诀。他最引以为自豪的就是,能叫出大多数下属的名字。他常得意地说,在他任职期间,公司从未出现过罢工的情形。
卡耐基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记住别人的名字是我们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可能有人会觉得这是小题大做,但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现代社会中人们希望被尊重、被认同的心态越来越强。既能使对方有被尊重的感觉,同时又能赢得对方的好感,我们所做的只不过是记住一个名字,这样简单而又有意义的事情,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真心交往识真人
人的生命中不能没有朋友,没有朋友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也是失败的人生。我们要想在漫长而又短暂的一生中结识几个真正的朋友,我们就必须向别人交付出我们的真心,因为只有用真心才能换得真心。
十几年前,曾获世界首富殊荣的比尔·盖茨和沃伦·巴菲特是两个互不相干的人,彼此只是听说过姓名,并不曾认识,两人之间甚至还有着很深的偏见。盖茨认为巴菲特顽固、抠门儿,靠投资发财,不懂得运用时代的先进技术;巴菲特则认为盖茨不过是运气好而已,靠时髦的东西赚了一大把钱罢了。但是,后来他们成了商场上为数不多的莫逆之交,巴菲特曾多次公开说,此生最了解他的人就是盖茨,而盖茨尊称巴菲特为自己人生的导师。
这种转变始于他们在1991年春天的首次交往。那天,盖茨收到了一张邀请他参加华尔街CEO聚会的请帖,而主讲人就是巴菲特。他对此很是不屑,随手就把请帖丢到了一旁。盖茨的母亲看见了,微笑着劝儿子说:“我倒是觉得你应该去听一听,巴菲特有今日的成就,肯定有他的过人之处,他或许恰好可以弥补你身上的不足呢。”盖茨觉得母亲的话有理,决定认识一下这位长他25岁的前辈。
在会议室,巴菲特见到盖茨后,十分傲慢地说:“你就是那个传说中非常幸运的年轻人啊。”盖茨是捧着自己的一颗真心来结交巴菲特的,他自然没有与巴菲特针锋相对,而是很真诚地鞠了一躬:“我是来向前辈您学习来的,请多多指教。”这一举动完全出乎巴菲特的意料,他心里不由得对盖茨顿生好感。
离会议开始还有一段时间,巴菲特和盖茨特意坐到了一起,一个说,一个听,彼此聊到了自己的童年以及对世界经济的看法。两人惊奇地发现,他们之间有着很多的共同点,都是白手起家、都热衷于冒险、都敢于犯错误……不知不觉中一个多小时就过去了,言犹未尽的巴菲特被催促着来到演讲台上,他的开场白居然是:“在开始讲话之前,我想说的是,今天我第一次和比尔·盖茨交谈,他是一个比我聪明的人……”
随着交往的逐步深入,盖茨逐渐认识到巴菲特是个难得的“真人”,他并不是人们所说的一毛不拔的“铁公鸡”,相反对金钱有着非同一般的深刻见解,他说:“财富应该用一种良好的方式反馈给社会,而不是遗留给子女……”
巴菲特的家庭生活幸福美满,每当妻子有困难的时候,他都会守候在她的身边,为记录3个孩子的成长经历,他坚持写了30本日记;他不但支持妻子从事慈善事业,而且身体力行,计划在自己离世后,将全部的遗产留给妻子,由她把这些钱捐献给社会;他对待朋友十分真诚,乐于助人,他的人格魅力往往能够打动每一个与之交往的人……
同样,在巴菲特看来,盖茨是个年轻有为的“真人”。2006年6月15日,盖茨宣布自己将逐步退出微软,专心从事慈善基金会的事业。紧接着,6月25日,巴菲特因为妻子苏珊的过早离世,决定把370亿美元的财产捐给盖茨的慈善基金会。他情真意切地说:“我之所以选择盖茨—梅琳达慈善基金会,一方面是因为我认为它是世界上最健全的慈善组织,另外就是我十分信任盖茨和梅琳达(盖茨的妻子),他们是我最好的朋友。”
人与人之间的那些偏见,不能看到对方的“真面目”,往往都是因为彼此没有真心交往、主观臆测造成的。假若我们对一个人先入为主,抱着冷漠和过分警惕甚至“老死不相往来”的态度,即便是像盖茨和巴菲特这样杰出、智慧的人物,也有可能对真正值得交往的人心存疑心,从而与之擦肩而过,留下终生的遗憾。如果我们是因为这样而错过了我们一生中可能再也结交不到的真心朋友,那将是一件让人十分痛苦的事情。
只有积极与人交往,真心与人交往,才有可能交到真心的朋友,正像比尔·盖茨的母亲所说的那样:“他或许可以弥补你身上的不足呢。”在这个过程中,自己也有可能获益终生的。
生命就像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独自成长只能品尝到一种果实,假若能够将自己的果实真心地捧到别人面前,又愿意让别人的枝条伸到我们自己的世界里,就会分享到更多香甜可口的果实。这就是积极与人交往、真心与人交往的奥秘和价值所在。
倾听不仅仅是听
倾听是一种交际的互动,不但要求说者会说,还要求听者会听。
学会倾听,是要求听别人讲话要用心、要细心,这是一种礼貌,更是一种对讲话者的尊重。
美国演员阿丽恩·弗朗茜斯曾主持“我是做什么的”的电视节目。主持人请来一位观众,向他提出问题,然后从中猜出他的职业。该节目办了25年。刚开始办时,阿丽恩对怎样提出生动有趣的问题不得要领,后来她的丈夫对她说:“看你们的节目时,我感到你不能傻等在那里只想提问,而应细心倾听别人在讲什么。最关键的是,你要学会积极主动地倾听。”
阿丽恩接受了丈夫的建议,她说:“这的确是个有效的方法,通过悉心品味他们的谈话,我变得精于此道了。此后,耐心倾听成了我职业的主要内容。”
阿丽恩认为,倾听的作用绝不仅仅是获得信息,还是与你周围的人们友好相处的一个途径。她从一个70多岁的老妇人身上也感受到了这一点。
阿丽恩经常在一个杂货店遇到一位老妇人,她深色的双眼充满了戒备和渴望。当她见到阿丽恩时,总是喋喋不休,唠叨个没完。有时阿丽恩碰到自己心情不好时,都不得不耐着性子听下去。
“我要去阿肯色了,”一天,老妇人对阿丽恩说,“那里春季的高温气候对我的关节炎有好处,不过我会很快回来的,免得你惦念。”
“只有您一个人去吗?”阿丽恩问道。
“对,只有我一个人。”她说,“我是个孤老婆子,独居很久了。可我遇到了许多像你这样的好人,他们愿意听我唠叨。”
阿丽恩意识到,老妇人就是用无处不与人交谈的方式来充实自己晚年枯燥的生活的。聆听的耳朵,就是她的需求,她的耳朵不仅仅属于她自己。从那以后,阿丽恩在与陌生人打交道时,都尽力让自己积极耐心地倾听。
那么,你真的会倾听吗?倾听不仅仅是站在那里,或是坐在那里,美国著名小说家亨利·詹姆斯回忆说:“艾略特的倾听并不是沉默的,而是活动的形式。他会直挺挺地坐着,手放在膝上,除了拇指或疾或缓地绕来绕去,没有其他动作。他面对着对方,似乎是用眼睛和耳朵一起听对方说话,他专心地听着,并一边听一边用心地想你所说的话。最后,这个对他说话的人会觉得,他已经说了他要讲的话。”
德国心理学家赫尔巴特认为:我们要学会“倾听”,首先要明确“倾听”与单纯的听是不同的。后者仅仅是一种对声音的感知,而倾听则是一种积极主动的行为,它意味着倾听者要参与到与对方的表达之中,一方面要通过自己的态度表明理解对方的心理感受,另一方面还应就这种理解表示出与对方的共鸣。
为了表示我们对讲话者的尊重和认可,表示我们“正在听”,我们至少要表现出确实正在倾听对方的姿态,而你的动作和表情能告诉别人你是否在听。下面是一些倾听的主要表现方法:
1.身体语言
面对讲话者或将身体偏向讲话者。
2.稳定的目光接触
表现出平静和耐心的表情,或者感兴趣的表情;
点头,表示你能跟得上对方所说的信息;
针对对方传达出的愉快信息给予一个真诚的微笑;
针对给对方传达出的严肃信息给予一个严肃的表情;
当我们需要表现出确实是在听对方讲话时,你应该有选择地采取上面的某项或多项动作。
3.简短的语言词汇
用一些口语词汇告诉你的讲话者:我正在听你说话,请你继续说。比如:嗯、对、是的、好的、哇、啊哈、我明白了、没错、真的吗、啊,太好了、哦……
4.复述
重复讲话者所表达信息的关键词或短语,就是复述。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得出更多的信息,以获得一个清楚的理解。
比如,有人告诉你:“昨天的会议真有趣。”谁知道他在说什么,作为倾听者,你应该反问道:“有趣的会议?”然后倾听他继续说下去。
5.发问
在对话过程中,发问的技巧很重要。对不同的人,可提出不同的问题。比如,你的谈话对象是位医生,而你在医学方面完全是个门外汉,此时可以问:“近来乙肝好像又开始流行了,你们大概又在忙着打预防针了吧?”
这个问题既是大家都关心的,也是对方的工作问题。经过你这样一问,他的口就开了。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提问关键词
为什么:“你为什么会觉得顾客反对我们提出的观点呢?”
告诉:“能告诉我一些与这件事情相关的更多信息吗?”
解释:“能给我解释一下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吗?”
什么:“昨天办公室内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怎样:“你在这次产品促销推广活动中表现得怎样?”
阐述:“阐述一下你们公司的经营理念吧。”
描述:“请描述一下这次展会的具体情况。”
给出:“给出一个例子说明你的意思。”
……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要想发挥好倾听的力量,获得最佳效果,上述几个方面已经足够我们使用了,只要能灵活运用就可以了。
礼貌是“冬天里的一把火”
礼貌是“冬天里的一把火”,礼貌是感情的“黏合剂”,礼貌是打开办事成功之门的“钥匙”。
礼貌是人际交往中相互之间表示尊重和友好的一种言行方式和规范,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标志。正如《晏子春秋》所说:“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讲礼貌有助于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保证和促进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顺利发展。
所以有人说,礼貌是“冬天里的一把火”,礼貌是感情的“黏合剂”,礼貌是打开办事成功之门的“钥匙”。有时候,一个很小的动作或礼貌习惯都有可能影响到办事的结果。所以,在办事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礼貌待人,才能不因小失大。
讲礼貌的内涵有很多,对于不同的对象,有不同的礼貌;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礼貌。也有一些公认的礼貌原则,在办事的过程中,遵循这些公认的礼貌原则,就会给你办事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1.访问之前,应想好开门、关门的方式与动作,尽可能礼貌些
讲礼貌时没有必要太紧张而表现得太过拘谨,最好是形成好的习惯。古语说得好:“习惯成自然。”原则上应不管是以何种方式开门,在打开时,以自己能自由进入的程度为宜,不要太小,也不可太大。
2.落座时的位置问题
切忌坐在主位上,而应坐在侧面的位子上。如果是去办事,最好坐在靠近房门的位置,也不能离主位太远,适度最宜。座位与主位的远近,要由自己与顾客的亲疏关系来确定。
3.人的坐姿也是十分重要的
为了给对方一个良好的印象,表现出自己的修养,一般宜端正姿势,静静地坐下,以等待对方的接待为好。比如:坐在椅子上,自然大方一些,把双手放在扶手上,不紧不松,力求自然舒服。双脚也不可开得太大,不要右手拿着烟,跷着二郎腿,口里吐着烟雾,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
寻求共鸣
人类往往有着这么一个共性,即每每从别人口中听到自己想听的话,整个身心就会倍感愉悦。一般来说,善意而又沁人心脾的话最容易让人接受,我们说的话让对方很受用,很显然,对方就会对我们产生一定的好感,接下来的继续交往也便是顺理成章的了。所以,我们与人交谈的过程中,很有必要注意一下自己的说话方式,在开口说话之前要好好地想一想,对方听了这句话会有怎样的反应。
人际交往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满足别人的心理需求以达到自己的目标,尤其是在初次与人见面的时候,一开始就说一些对方喜欢听的话是一种很重要的沟通技巧。
我们在与对方交谈之前,不妨先了解一下其爱好、专长等,或者留意观察一下对方与别人交谈的话题,找出对方对什么样的话题感兴趣。这样跟对方交谈的时候,他就会觉得我们是一个善解人意的人,从而产生一种被尊重的感觉,很自然地,他就会乐意与我们继续交往了。
日本作家多湖辉在其所著的《语言心理战》一书中描述了这样一件趣事。
被誉为“销售权威”的霍依拉先生的交际诀窍是:初次交谈一定要扬人之长,避人之短。
有一回,为了替报社拉广告,他拜访了梅伊百货公司的总经理。
一阵寒暄之后,霍依拉突然发问:“您是在哪儿学会开飞机的?总经理能开飞机可真不简单啊。”
话音刚落,总经理兴奋异常、谈兴大发,广告之事当然不在话下,霍依拉还被总经理热情地邀请去乘坐他的自备飞机了呢!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当然也都有自己的短处。一般而言,人们都希望别人多谈自己的长处,不希望别人多谈自己的短处与不足。跟初次见面的人交谈时,假若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以对方的长处作为开场白,或者是以对方感兴趣的事情作为开场白,就能吸引对方的注意力,对我们产生好感,交谈的积极性也就会得到极大的激发。
寻找共同话题的最大困难就在于不了解对方,所以同他人交谈首先要解决好的问题便是尽快熟悉对方,消除陌生感。你可以设法在短时间里,通过敏锐的观察初步地了解他:他的发型、他的服饰、他的领带、他的烟盒及打火机、他随身带的提包、他说话时的声调及他的眼神等等,这些都可以给你提供了解他的线索。如果他是屋子的主人,了解他便会有更多的依据:墙上挂的画、橱子里放的摆设、台板下的照片、书橱里的书等等,这一切都会自然地向你袒露关于主人的情趣、爱好和修养等等。假如你事先就知道将要同一个陌生者见面,在见面之前可以通过别人打听一下这位陌生者的情况,这对于就要开始的彼此交谈是非常有利的。
要想和对方有“共鸣”,关键是找话题。有人说:“交谈中要学会没话找话的本领。”所谓“找话”就是“找话题”。写文章,有了好题目,往往会文思泉涌,一挥而就。交谈中,有了好话题,就能使谈话自如。好话题的标准是:至少有一方熟悉,能谈;大家感兴趣,爱谈;有展开探讨的余地,好谈。
那么,如何找到话题呢?要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1.要选择众人关心的事件为话题,把话题对准大家的兴奋中心
这类话题是大家想谈、爱谈、又能谈的,人人有话,自然就能说个不停了,以至引起许多人的议论和发言,导致“语花”飞溅。
2.巧妙地借用彼时、彼地、彼人的某些材料为题,借此引发交谈
有人善于借助对方的姓名、籍贯、年龄、服饰、居室等等,尽兴引出话题,常常取得较好的效果。关键是灵活自然,就地取材,其关键是要思维敏捷,能达到由此及彼的联想。
3.先提一些“投石”式的问题,在略有了解后再有目的地交谈,便能谈得更为自如。
如在乘火车时见到陌生的邻座,便可先“投石”询问:“您是哪里人呀?”这就有了与对方引起“共鸣”的机会。
4.问陌生人的兴趣,循趣发问,能顺利地进入话题。
如对方喜爱扑克,便可以此为话题,谈打扑克的情趣。如果你对扑克略通一二,那肯定谈得投机;如你对扑克不太了解,那也正是个学习的机会,可静心倾听、适时提问,借此大开眼界。
5.在缩短距离上下功夫,力求在短时间内了解得多些,缩短彼此的距离,力求在感情上融洽起来。
孔子说:“道不同,不相为谋。”与谈话对象志同道合才能谈得来,才能够发生“共鸣”。要想谈得投机,要在“故”字上面做文章,变“生”为“故”。
交谈要有味道,要谈得投机,谈得其乐融融,双方就要有一个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要能够引起双方的“共鸣”。只有双方有了“共鸣”,才能够沟通得深入、愉快。其实只要双方留意,就不难发现彼此对某一问题有相同的观点,在某一方面有共同的爱好和兴趣,有某一类大家都关心的事情。
学会换位思考,多替对方想一想
所谓换位思考就是站在他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将心比心、设身处地是人与人之间能够相互了解的前提与基础。如果我们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思考问题,从而与对方在情感上做到一定程度的沟通,就能够增进相互间的交流与沟通。换位思考既是一种理解,也是一种关爱。
在日常的生活与工作中,无论是跟家人、朋友还是同事相处都需要相互理解。理解他人的前提之一就是我们要能够站在对方的立场上看问题,学会换位思考,多为对方着想。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因为性格不同、经历不同、思维不同,在接人待物和处理问题上都难免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日常的生活或工作中,一些鸡毛蒜皮之事往往成为矛盾的导火索,这就是缺乏理解的结果。假若我们能够设身处地地为对方想一想,做一个“假若我是对方,我会怎样说、怎样做、怎样思考”的假设,很多不必要的矛盾与冲突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要做到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就要理解对方的心理状态,就要学会换位思考。
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同理心”,也就是说能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人着想,感同身受地理解及体会对方的处境与感受,并适度地回应其需要。具有“同理心”的人往往能从细微处体察到他人的需要。“同理心”用我们通常的话来说也就是换位思考。
换位思考是我们理解他人的基础,面对着可能出现的矛盾与冲突,我们不妨把自己想象成对方,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对方的立场、对方的处境、对方的位置和对方的角色上去观察与思考问题。
换位思考的前提是换位,要准确地把自己换到对方的位置上,如果换不到位,或是换错了位,我们的思考就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换位思考的目的是思考,假若只换位而不思考,换位思考就只是徒有虚名。
1940年10月23日,球王贝利出生在巴西一个贫寒的家庭里。他的父亲是一个因伤退役的足球运动员,贝利在很小的时候就显示出了非凡的足球天赋。他常常踢着父亲为他用袜子、碎布和破报纸特制的“足球”练习。
就这样,渐渐地,贝利有了点儿小名气,结交的同龄球友多了,也沾染上了一些坏习气,比如吸烟。
一次,贝利在街上找人要烟抽,被他的父亲发现了,他父亲没有对他大发心中蕴藏的怒火,而是心平气和地告诉他:“虽然你这个年纪抽烟的孩子不少,可能抽烟会让你感觉到自己真的长大了,是个男子汉了,但是如果你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足球运动员,就必须要远离烟草。”
说完这些话,他父亲递给他几张皱巴巴的纸币,说:“你如果真想抽烟,还是自己买得好,总跟人家要,太丢脸面了,你买烟需要多少钱?”
听完父亲的话,贝利感到惭愧至极,眼睛湿润了,可他抬起头来,看到父亲的脸上已满是泪水
后来,贝利就再也没有抽过烟。他凭借着自己的勤学加苦练,终于成了一代球王。
在上述故事中,球王贝利父亲的换位思考就做得非常好,也非常成功。
一个人只有心胸宽广,才能容得下别人不能容、容不了的人和事。当遇到别人误解自己的时候,宽宏大量的人不急不躁,相信自己能够向对方解释清楚,即便是对方不听解释,他们也是一笑了之,让时间去证明一切。他们不会因为别人的误解而恼羞成怒,相反,他们把别人对自己的误解看成是无心的,只是一时的冲动罢了。这样的宽容往往换来的是朋友更加诚挚的友情。
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给对方足够的理解,这是为人处世的一种方法,是一种智慧、是一种境界、是一种爱护、是一种体贴,也是一种宽容。很多事情往往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们都有被人“冒犯”与“误解”的时候,假若我们对此耿耿于怀,心中就难免会有解不开的“疙瘩”;假若我们能深入体察一下对方的内心世界,或许就能够与对方达成一致意见,形成共识。这样就可以为我们的交际、我们的事业带来极大的帮助。
心怀善意,消除戒心
现代人被越来越多的外衣所包围,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越来越远,无论是朋友之间还是陌生人之间。于是,“戒备”被不可避免地提上日程。其实,戒备心理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它自然也是可以消除的。
我们与陌生人见面,刚开始时一般都会说一些无关轻重的话,像“你也是来参加会议的”、“这里的环境挺不错”、“刚才领导的讲话真有启发性啊”,等等。尽管这样可以让对方接上我们的话题,但是,如果我们想与对方进行深入的交谈,还需要转换话题。
但是,假若我们能巧施善意、有技巧性地向对方说些出其不意的话,以表达我们的友好和善意,就能迅速地消除对方的戒备心理,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中国有一句古话叫“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在战场上用这招往往能够取得迅速的胜利,在与陌生人的开场白中,我们也不妨拿来一用,效果将会十分不错。
在一个富庶的农民区,这里的人家都不喜欢用电,有一个电气公司几次派人向他们推销产品均以失败告终。后来一个叫哈利的年轻人来这家电气公司应聘销售员,公司说:“只要你能在那个农民区推销出一件产品,我们马上就聘用你。”
哈利一口答应下来。他来到了农民区,经过一户整洁的农家时,他就问该区的代表:“这些人为什么不爱用电呢?”那名代表显得很不烦恼地说:“他们都是些守财奴,你绝不可能卖给他们任何东西的。而且他们对电气公司也很讨厌,我已经跟他们谈过,但无济于事。”
哈利相信区代表所讲的是事实,可是他愿意再尝试一次。他轻敲这户农家的门,门只开了个小缝,年老的詹姆斯太太探头出来看:“你是不是电气公司派来的?”哈利刚说了一个“是”字,那位老太太立刻就把门关上了。
哈利又上前敲门,她再次把门打开,哈利说:“詹姆斯太太,我很抱歉打扰了你,我不是来向你推销电气的,我只是想从你这里买些鸡蛋。”
那位老太太把门开得大了些,探头出来怀疑地望着哈利。哈利说:“我看你家养的都是特种鸡,所以我想买一些新鲜的鸡蛋。”她说:“你怎么知道我养的是特种鸡?”她似乎感到好奇起来。哈利说:“我自己也养过这种鸡,可是没有你这里养得好。”
这时,詹姆斯太太才放心地走了出来,并且和哈利愉快地聊了起来。最后,哈利告诉她,如果在鸡房里都装上电灯的话,鸡会长得更快,蛋也会下得更多。
两周后,詹姆斯老太太的鸡房里安上了哈利向她推荐的电灯。
对于初次见面的人,我们除了通常的寒暄外,从对方的角度考虑,将一些善意的话语以出其不意的方式说出,定能让对方吃惊,从而打破他们的心理防线,让他们很想知道我们为什么会这样说,这样,我们真正的目的也就自然而然地达到了。
给别人“面子”就是给自己面子
“总是要给点面子的嘛!”这是中国人在求人办事时经常运用的重要术语。中国人很讲究面子。在办事跑关系时,面子问题也至关重要。有些人很不注重这一点,在办事的时候,往往给人留下不尊重人、不会处世的坏印象。
春秋战国时期,有一年,齐国发生了一次严重的饥荒,一大批穷人由于缺粮少食,而被活活地饿死。有一位名叫黔敖的人为了挽救这些处于死亡边缘的人们,便在大路旁摆上一些食物,等着饿肚子的人经过,施舍给他们。
一个饿得不成样子的人摇摇晃晃地走过,黔敖看到后,便左手拿起食物,右手端起汤,向他吆喝道:“喂!来吃吧!”那个饿汉抬起头轻蔑地瞪了他一眼,说道:“我就是因为不吃这种嗟来之食才饿成这个样子的。”黔敖也觉得自己做得有点过分,便向饿汉赔礼道歉,但那饿汉最终还是不肯吃,最终他饿死于路旁。
黔敖本来是出于一片好心,来资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结果他丝毫没有估计到他这样的态度很是让人没有面子,结果别人宁愿饿死,也不愿吃这些“嗟来之食”。由此可知,面子在人们心中的位置。
每个人都需要面子,而且也都希望自己有面子,有面子就能被别人看得起,表明他在人群中间有优越感。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大闹天宫,10万天兵天将都拿他没有办法,结果还是太白金星出了个主意,封了他个“弼马温”的官。就这么个不入流的小官,让悟空的心理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志得意满地做起了“弼马温”,把一群天马养得膘肥体壮的。如果不是后来天马监的官员有点仗势欺人,使悟空知道了真相,也许就不会有后来再次大闹天宫的事情了。
知道了真相的悟空又大闹天宫,返下天界,回到花果山做起了齐天大圣,结果托塔李天王、哪吒三太子都降他不住,最后只好还是封他做了个“齐天大圣”的虚职,让他去管理王母娘娘的蟠桃园,虽然没有什么权力,但是这个“齐天大圣”的头衔也让孙悟空感到很有面子,也着实安分守己了一段时间。
孙悟空尚且还很看重面子,一个“齐天大圣”的虚职还让他高兴得忘乎所以。由此可见,无论什么人,内心深处也都有一些尊严和体面。
在办事时,如果不顾及别人的面子,一旦面子伤了,交情就谈不上了,以后办事就更不可能遂愿了;假若肯处处让别人一分面子,那就是另一种情形了。
办事跑关系时要懂面子,首先就是要懂得如何照顾别人的面子。懂得了面子的道理,办事就方便了许多,只要你能放下自己的面子,给朋友一个面子,相信你会在办事跑关系时获益匪浅。
给对方留一点面子,是日常交往中必须铭记的一点;否则,只会把事情弄得越来越糟。面子哲学何在?你给别人面子,别人也给你面子,保留他人的面子,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
我们究竟应该怎么处理这个“面子”呢?
1.不要争面子
面子要让给他人,不要去争,争面子的事,于人于己都没好处,只会伤了和气。倘若你自恃自己的面子大,不把别人放在眼里,碰上死要面子的人,就可能不吃你那一套,甚至可能撕下脸皮和你对着干,这样常会把所结成的关系搞糟。
2.尽量给别人面子
人人都很注意自己的面子,但也不能忘了给别人面子,一个人活在世上有的时候为了面子可以舍利,可以忘生。掌握这一点,对于处理人情关系至关重要、无往不利。
3.把面子给足、给体面
在知道了人们是如何注重面子之后,还必须尽量避免在公众场合内使你的对手难堪,必须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不要做出任何有损他人颜面的事。只要你有心,只要你处处留意给人面子,你将会获得非常大的面子。
适时沉默,此时无声胜有声
沉默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具有其独特的使用价值,在社交活动中,在某些情况下,恰到好处地沉默比口若悬河更有效。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雄辩是银,沉默是金”。只要我们因时因地适当把握、运用它,沉默也能成为一种有效的表达方式,其效果有时甚至会超过直言抢白,具有特殊的威力。
适度地沉默是一种积极的忍让,旨在息事宁人。在人际交往中,各人的生活阅历、学识水平、社会地位各异,观察问题的角度和思维方式不同,见解必然迥异。然而,在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上的细小分歧,三缄其口、洗耳恭听、颔首微笑也是一种有效的处理方法。否则,各执己见僵持不下、互不相让,只能令双方都不愉快。此时,若采取积极忍让的态度,保持适度的沉默,退出争论,表现出自己的宽广胸怀,则有利于促使对方冷静下来,缓和、化解矛盾,避免事态激化。有效地使自己避免、摆脱受气的境地。
老王和小张是处里的正副职。老王为人稳重,小张年轻气盛、好胜心强,常常为处里的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同老王较劲。两位领导若在办公室里当着下属的面争论不休,甚至大吵大嚷,既伤了彼此间的同事情分,又在下属面前丢了面子,显然不妥当。老王对此采取了一种偃旗息鼓、洗耳恭听的策略,不与小张对垒。当两人之间发生分歧时,老王先说明情况、表明态度,转而保持沉默。任凭小张言辞多激烈,也不与他强辩、不反击。小张肝火再旺,见此情景,也不好意思再强辩下去,渐渐冷静下来,进而心平气和地发表意见,甚至还做些自我批评。因此,两人虽性格截然相反,但工作配合得很默契,关系也算融洽。老王的沉默是理智的,其动机在于顾全大局、吃亏让人,避免无谓的争论。
当然,沉默的方式和内涵多种多样,但总的来看,在日常交际中,最常用的主要是这两种:在受气时,要做到沉默不语,积极忍让并非易事。这首先需要宽广的胸怀和准确把握自己行为界限的能力。正如培根所言:“假如一个人具有深刻的洞察力,随时能够判断什么事应当公开做、什么事应当秘密做、什么事应当若明若暗地做,而且深刻地了解了这一切的分寸和界限,那么这种人我们认为他是掌握了沉默的智慧的。”
轻蔑性沉默是对付无理挑衅的有效的反击武器。当对方出于不良动机,对你进行恶意攻击、造谣诽谤或无理取闹时,如果你予以驳斥反击,可是又同他无理可讲,反会使周围的人难以分清是非,有损于你自己的形象和声誉。这时,你无需争辩,只需以不屑一顾的神情嗤之以鼻,这种轻蔑性沉默会比语言驳斥更有效。
适当地调侃是社交催化剂
拥有好人缘,未必要比他人多付出多少艰辛、给他人多少好处。好人缘是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各种方式不断沉淀和积累的,这其中包括了很多方面。适当地调侃,就是让自己获得好人缘的有效手段之一。
幽默是人的天性,没有人不向往欢乐和愉悦的生活。当生活中遇到不如意时,会调侃的人便懂得该如何调剂。当受到不公平待遇时就会轻描淡写,即使心情郁闷到极点,也会通过特有的幽默和调侃的语言给人传递出快乐的信息。这样的人乐观且幽默,看待问题达观,对生活充满激情,浑身上下洋溢着一种能使人愉悦的气场。调侃是一种情趣,富有这种高尚情趣的人怎能不获得好人缘呢!
调侃可以为我们带来正面效应,但我们不要就此认为只要是调侃就都会收到理想效果的。我们要注意,适当地调侃的确可以为平淡的语言和生活带来一份美意、一丝涟漪,会让生活变得不再无聊。但是,调侃千万不能过度,肆无忌惮地调侃会让人觉得自己是在被人开涮,这样就导致了误会的产生,要想获得对方的好感和认可,那更是不可能的事了。
所以,要掌握好调侃的度。调侃要分时间、场合,最重要的是要看被调侃的对象,说话要分轻重,这样才能有效地避免由于过度调侃而引发的不快。调侃终究是调侃,只要少点道理,多点情趣,能博得他人一笑,这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