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李嘉诚商道全书
2033400000004

第4章 不可缺少创业精神(4)

美国人的作风十分爽快,他让李嘉诚直接由机场送他到工厂参观。当参观了全部生产过程和样品陈列室后,望着个个眼睛熬得通红的员工和精美的产品,采购部经理由衷地称赞李嘉诚的工厂完全可以与欧美的同类厂媲美。而李嘉诚的报价则要比欧美低一半,因此,采购经理当即对李嘉诚说:“OK,我们现在就可以签合同。”

于是,这家美国公司成了长江工业公司的大客户,每年的订单都数以百万美元计。通过这家公司,李嘉诚获得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的信任,并且日后发展成合作伙伴关系,进而为李嘉诚进军海外架起一道桥梁。当然,此次冒险,不仅为李嘉诚带来数千万港元的盈利,使“长江”成为世界最大的塑胶花生产厂家,而且还为李嘉诚赢得“塑胶花大王”的美名。

既然勇气与成功之关系如此息息相关,那么如何才能使自己的勇气长盛不衰呢?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克服恐惧。有许多事情办不成、做不好,完全是因为恐惧作怪,能够天不怕地不怕、敢做敢当的人,很少不成为人们敬仰的英雄豪杰。然而能够克服恐惧的人很少,大多数人都畏首畏尾、胆小如鼠!这种人可能终生受恐惧支配,不要说一事无成,连人生的乐趣是什么也不知道。惟一补救的方法是:彻底铲除恐惧心理。

在潜意识中的恐惧虽然是潜伏着的,但并不是完全无迹可寻。例如心存恐惧的人,常常莫名其妙地紧张害怕,借故拒绝参加各种日常活动,这是一种精神病态。根据有关统计,患上这种恐惧病的人真不少。

当然,患上恐惧病的人,如果病情不重可以自疗,但如果病情不轻,也许就得求助于心理和精神病专家了。一般说来,以下提到的几点都各有疗效,不妨一试。

对于害怕的事,惟一有效的方法是面对恐惧,迎头痛击!一而再、再而三地提起勇气,迎战恐惧,结果你会发现恐惧其实一点也不恐惧!

另一个办法就是把令你感到恐惧的事实找出来,对症下药,例如怀疑有病就看医生,在小病时就医治,康复的机会也大,无病更可以放心过正常快乐的生活。

另外,要敢于尝新,别怕伤痛。这是一种勇于尝新的精神。在很多情况下,当我们无法马上得知其利害关系时,总是有人会挺身而出,冒险去尝试。

热诚是一种力量

现代管理学家普遍认为,一个企业要想获得成功,就一定要使企业内的员工得到激发,但要员工们得到激发,作为企业领头人的老板,首先要做到自我激发。因为一个连自己都不能自我激发的老板,很难想象他能激发他的员工。而激发人们最好的方法,就是保持极高的热忱。

爱默生说过:“有史以来,没有任何一件伟大的事业不是因为热忱而成功的。”成功的企业家,通常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善于用一种超乎想象的热忱,孜孜不倦地追求自己心中的目标。对此,李嘉诚解释说:“如果你从事这个行业,你对这个行业却没有兴趣,你的兴趣在另一行,但你并没有去从事那个行业,你是不会成功的。”

李嘉诚在少年的时候就不断地用出人头地的热忱激发自己,在事业有成之时,仍然不断激发自己,努力不懈。

如果说起步阶段容易保持高昂的热忱的话,那么功成名就之后如何保持持续不断的热忱,香港媒体记者曾这样问李嘉诚:“你今天的生活环境已经是相当富裕,并没有任何压力。你为什么还在拼命工作呢?”

李嘉诚这样回答说:“这就说来话长了。简洁地说,主要有四大原因,其一,我十二分地理解那些生活在底层的人们,很想赚一些钱,做一些善事,帮帮他们;其二,我爱读书,却因为穷,没法完成学业,实现我心中的理想,所以我很想多赚一些钱,去帮助那些心有大志而力所不及的穷人的子女,有了更多的钱,才方便在教育上更好地发展;其三,我永远不会忘记我父亲因为没有钱买药而失去生命的情景,所以我很想再多赚一些钱,去帮助那些被病魔缠身的人,去不断地发展人类的医疗事业;其四,这也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挑战,今天的社会是一个讲求实力的竞争激烈的商业社会,而且,钱是永远赚不完的,你要赚钱就必须利用你的胆识去面对或者接受这种挑战。你看我随便一说就有四大压力,我的压力其实大得很哪!”一言而概之,李嘉诚仍然是用热忱激发自己对事业的不懈追求。

此外,面对挫折和困难时,李嘉诚并不像一般人那样,失去了奋斗的热忱。相反,李嘉诚越是在困难的日子,越能够咬紧牙根,充满热情地打破困境,闯出一番新境界,他持续不断的源动力,来自于他从小所受的磨难。对此,李嘉诚曾经这样说:“以哲学的角度而言,事物都是发展的。人的志向是由儿时的梦想到以后成长中的实际情况,也是一个纵向发展的过程,这其中就涉及两个环境:其一是你自己的理想所造就的;其二是现实生活所给你的。这两个环境就是你无法抗拒的,他们相互斗争的过程,也是磨炼你意志的过程。就拿我自己来说,童年的时候,父亲教育我要学习礼仪或遵守诺言,而我呢,也受到父亲的熏陶,自小便很喜欢念书,而且很有上进心。那时候,我就暗暗地发誓,要像父亲一样做一名桃李满天下的博学多识的教师。但是后来环境一改变,贫困的生活迫使我孕育一股更为强烈的斗志,就是要赚钱。可以说,我拼命创业的源动力就是随着环境的变迁而来。

“当我14岁的时候,父亲去世,我要肩负家庭的重担,因为我是长子,而父亲并没有留下什么给我们,所以读书是绝对没可能了。赚钱是迫在眉睫的,这样志向就有了改变。而且,在接下来进入社会开始工作的日于里,我有韧性,能吃苦,因为我不计较个人得失,只是勤力工作,努力向上,再加上忠诚可靠,反而一路进步,薪金也一路增加。”

1986年,李嘉诚在接受媒体的采访时,向记者袒露了他从一个“打工仔”成为“超人”的秘密,“是培养自己对所从事行业的浓厚兴趣。以我个人的经验,有了兴趣,就会全心全意地投入,保持这样一种积极健康的心态,做每一件事情,是没有困难可言的。做哪一行就要培养出对哪一行的兴趣,否则,要成功,要出人头地不容易。只有充分掌握市场状况,对这一行业未来至少是一到二年的发展前景有了预测,那么你面对每一件事情,就会简单得多、准确得多。”

由此可见,热忱是一种具有强辐射效应的重要力量。热忱是一种精神,不仅能鼓舞及激励一个人全身心地投入手中的工作,而且还具有感染性,能对其他热心人士产生重大影响,可以说,几乎所有和热忱有过接触的人也将受到影响。人类最伟大的领袖就是那些知道怎样鼓舞他的追随者发挥热忱的人。

把热忱和你的工作混合在一起,那么,你的工作将不会显得很辛苦或单调。热忱会使你的整个身体充满活力。热忱能带领你迈向成功。一个充满热情的人,几乎所向无敌。

敬业的人一定乐业,乐业的人必然成功

李嘉诚说:“敬业使一个人工作愉快,有活力。它使人乐于工作,尽力把工作做好,从而获得成功和喜悦。敬业的人一定乐业,乐业的人必然成功。”

李嘉诚的成功,印证了卡耐基的一句名言:一个人成功的因素固然很多,而居于这些因素之首的就是热忱。热忱是一种对事物内心的信念,外在表现是为达到某种目的所有的行为。失败距离成功往往只有一步之遥,中间的差距就是是否具有在热忱驱动下的顽强毅力。如果对某一事物达到痴迷的程度,就会想办法、有目标、有方向的前进,即使面对再大的困难,也不会放弃。

李嘉诚就是靠勤奋的工作和对工作的热忱,为自己的辉煌事业奠定基础的。他在最初当推销员的时候,由于他推销的对象都是卖日用杂货的店铺,推销员多,而店铺有限,竞争非常激烈,收效甚微,很难生存。必须另想办法,才能有出路。他在作了一番调查研究之后,决定迈过经销商,直接向用户销售产品。用直销的方式做推销在当时并不多见。采取直销的方式销售,减少了中间的经销环节,价格自然可以偏低一些,直销是送货上门,方便了客户。

就拿卖铁桶来说,经过分析,李嘉诚发现酒楼是购买铁桶的大户。于是他便集中精力向酒楼旅店推销。这样,一旦联系上一家酒店或者旅馆,一次就能推销出一百多只铁桶,这在推销员中当然是惊人的业绩。

铁桶经久耐用,成交一次,要隔很长的时间才能再次购买。李嘉诚又把销售的对象集中在家庭散户上。经过仔细的研究,他发现,高级住宅区的住户大多使用铝铜,而很少有人购买铁桶。于是他把销售目标锁定在中下层居民区。如果选择上门推销,势必事倍功半。通过观察,他又发现,很多老太太喜欢在住房附近择菜聊天,李嘉诚认为,在老太太中,如果卖掉一只,就等于卖掉一批,于是他灵机一动,把老太太发展为自己的义务推销员。这样,他的销售业绩一路飙升。

正是因为李嘉诚的这种敬业、好钻研的精神,使他在推销业务竞争白热化的情况下,能够独辟蹊径,使自己在短时间内从推销员中脱颖而出,为以后事业的成功打下基础。

有建筑家的心态,才能构筑伟大的人生

有三个人,各自用独轮手推车载运石头,旁人问他们在做什么。第一个人答说:“我在运石头。”第二个人说:“我在筑墙。”第三个人则说:“我在盖摩天大厦。”三个人当中,谁可能最热爱自己的工作?谁最有可能拥有最多的所需要的活力?谁对工作投入感情?谁又最能把工作做好?毫无疑问,非第三人莫属,因为他自认所从事的工作,是一项无比重要的任务。从这里我们得到一个启示:不要抱着搬运石头或者筑墙的心态,而要认定自己在建造摩天大厦。怀抱着大建筑家的心态,才能构筑伟大的人生。

李嘉诚现时是世界每一角落之内都有人认识的成功企业家。在全球商场内,提起李嘉诚的名字,差不多没有人会说他从未听过。

李嘉诚说过,当他踏足社会做事时,只不过才十四岁多,但他当时却立定了志向,将来一定要出人头地。

所谓立志,就是为自己添上了一种无形的推动力,这一种推动力会使人发奋向上,不断学习,不断进取,不断从工作中争取宝贵的经验,还有就是一定要以创业为自己的理想,而不会一生之中,都安于为他人的下属。为何李嘉诚少年的时候,甚至在创业最初的十几年,其他人工作每日八小时,他却工作十六小时?这就是因为自己立定了志向,有了一个远大的成功目标,就一定要鞭策自己,不断向前,朝着自己的目标迈进。有这样的志向,就有了这样的原动力。

如果一个人从来都没有志向,少年的时候没有立志,他将来,甚至一生的生活将会怎样?这类人可能玩世不恭,可能好吃懒做,心无大志,得过且过,又或者遇到有什么挑战,却不投入全力争取,但求无过,不求有功。这一种没有大志向的人,事业成功的机会少之又少。

一个人做事是否投入,可以从他的目标看出来。譬如一个学生,他订立的目标,是只要得到六十分及格就算交了差,这一个学生,可以说是并没有大志,而且通常都是无心向学的一类。又譬如另一个学生,他订立的目标,是要达到八十分,只比六十分及格高出一点,这一名学生也不算有什么大志,但总比只希望自己有六十分的学生优胜一筹。如果另一名学生,订立的目标,是要拿到一百分,而这个目标是基于他努力学习,勤奋向学为基础,而不是空谈而来的,这一个学生,通常都会被公认是勤奋向学、用心听讲、有理想、为自己前途打算的学生了。可见,目标越是远大,个人的志向也是越高。

另外,从以上例子上看,定立自己目标,希望得到六十分的学生,一旦失手,譬如分数打了一个折扣,只得五十多分,他就可能会不及格。另外一个学生,定了八十分作为目标,一旦失手,也可能只得六十多分,也是危险的情况。但如果自己知道有实力,而且靠自己努力可以达到一百分的同学,即使偶尔失手,分数不到一百分,可能只得九十分,或是八十分,却仍然不错。因为目标定得高,即使遇到不能控制的因素,也不会像定立目标是六十分的同学,自己在及格与不及格的边缘,一遇到问题,便肯定连及格的机会都没有了。

企业家所定的目标,其实和作为学生所定的目标有些相似。企业家在任何目标的定立当中,都可以预计自己达到这些目标的机会有多大,而机会却是要看自己付出有多少。越是付出得多,越是努力的,成功的机会就越大,就像学生一样,得到的分数会越多。越是不肯努力,越没有付出的,像成绩低劣的学生一样,甚至会不及格。

这是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美国空军和降落伞制造商之间的一个真实故事。

当时,降落伞的安全性能不够。在厂商的努力下,合格率已经提升到999%,可是,军方要求产品的合格率必须达到100%。对此,厂商不以为然。他们认为,没有必要再改进,能够达到这个程度已接近完美。他们一再强调,任何产品也不可能达到绝对100%的合格,除非出现奇迹。

不妨想想,999%的合格率,就意味着每1000个伞兵中,会有一个人因为跳伞而送命。

后来,军方改变了检查质量的方法,决定从厂商前一周交货的降落伞中随机挑出一个,让厂商负责人装备上身后,亲自从飞机上往下跳。

这个方法实施后,奇迹出现了:不合格率立刻变成了零。

可见,作为企业家,越是投入,越是希望自己做得更好,尽力而为,一丝不苟地努力耕耘,一定会比不够投入、得过且过、“只是交差”的企业家们优胜得多。前者所定立的目标极高,极有挑战性,而且会投入更多时间和更多精力,后者认为“差不多”就可以。前者投入二百分力,后者却可能只是投入五十分力。哪一位企业家会最后得到成功,实在是不问自明。

凡是跟李嘉诚打过交道的人都对他的能力有着极深的印象,几乎没有人认为他会甘于平庸:寄人篱下,做一个小小的打工者。果然,数年之后,他已是经理人了,并很快拥有了自己的塑胶公司。那样近乎手工作坊的企业,李嘉诚命名为“长江”。从塑胶企业开始,他掌握了自己的命运,领先风气,并且也较早地预感并应对其衰落。父亲的“盈亏有定”的教育在实证中一定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他涉足地产业,每有举动,似乎逆流而行,但他取得了成功。60年代他虽然一度入籍新加坡,但总的来说,在弹丸之地的香港,阴晴不定,时来风雨,人心飘忽,李嘉诚显示出了难得的定力。在歪打正着的印象背后,他是一个掌握了人生辩证法则的大师。他在市道低迷时收进,几年后他的产业成倍地升值。到70年代初,他已是香港小有名气的成功商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