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句老话:“话说三遍淡如水”,不管你的观点如何正确,你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就可能引起别人的反感,起到相反的效果。就像祥林嫂,唠叨个没完没了,最后不但大家不会同情她,体谅她,还会厌烦她。心理学称这种思维叫“感知疲劳”或者“感知麻木”,意思是,通常人们对于别人说过一遍事情会很感兴趣,也最能记得住;而对于说两遍的事情,就会失去兴趣;而说了三遍,就会开始反感,从心里开始排斥对方所说的内容;而说到四遍,人们就会产生厌恶心理,选择不去理睬,甚至宁可马上忘记……,这时候,就算你的说法再正确,也会被别人排斥。
所以,中国有句老话:“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即便你的观点绝对正确,也别一味地说明自己,强调自己。职场中的日子,也是一天天过的,何必着急一时,何必要求大家迅速同意你的观点,用行动去说明你的正确,比一味地说明自己,强调自己,要强得多。
职场呆久了,很多人都会有这样两种心态,一是不想得罪同事,只要和自身利益没太大关系,或者不触及个人利益,即便对于同事的某些建议、做法不是特别赞成,也懒得站出来反对。二是不得罪领导,领导提出的意见建议,只要大多数人同意,自己哪怕根本就不赞成,也会违心地说“挺好”。事实上,这是“职场老油条”的两种处事误区,不要违心地赞成大家都同意的见解,因为有时候,真理往往就在少数人这边。
小王在单位工作好几年了,始终没有得到提升,但他也没犯过什么错误,平时人缘也不错。小王的工作原则就是,以大家的意见为主,大家怎样,他就怎样,他以为这样就可以确保不会犯错误。
一次,科室领导提出一个建议,让大家讨论后落实下去,其实这个建议并不怎么可行,大家心里都清楚,可就是没人提出异议,大家你看我,我看你,谁也不表态,小王自然也就跟着随波逐流。后来,领导决定按照这个方案落实工作。可过了不到一个月,这个方案的问题就凸显了出现,领导没有意识到方案不可行,以为是执行过程中,个别员工没有努力。于是,领导追查责任,追查来追查去,追查到最基层的责任人小王和另一位女员工头上,女员工一看大事不好,就借口怀孕,请了产假,这下,所有的责任就只有小王去扛了。小王心里不服,对领导说:“当初我就觉得这个方案不太可行,就从我这里来说,都很难实现预期目标,如今我都按照领导们的指示去执行的,完不成,怎么能怪我?”领导一连恼怒,“那最初你怎么不说出来问题的所在呢?既然一开始就觉得不可能,为啥不拒绝接受这项工作呢?”小王无话可说,只好灰溜溜地接受惩罚,被扣除了当月的奖金。
小王觉得很委屈,到处诉苦,为什么大家一起做的决定,最后却要他承担责任?其实,领导也一定清楚事情的原委,但在单位里,任何一项失败的决策,总要找一个最后责任人来“定责”吧,难道,你让领导自己负责?诚然,有的领导的确会第一时间站出来负责,但是负责执行的人,总也脱不了干系。所以,不要违心地赞成大家都同意的见解,不管你处于工作链条的哪个环节,只要你认为这个见解不合理,实施有困难,就要大胆地提出来,在尚未实施时,大家一定会齐心协力帮你去减少困难,以促进工作的完成,如果你不提出来,那么很抱歉,完不成工作就是你的责任,你,最后就必须承担所有的责任了!
语言也是一门艺术,要学好这门艺术并不容易。话不在多,管用才行。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曾这样说“简练是才能的姊妹”,在语言艺术中,最讲究简洁,简洁是一种美。我们要学会用简洁的语言,组织简洁的语言说明事物。
为什么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很罗嗦呢?原因有三:
第一,怕别人不明白。总怕自己没说明白,总想把事情尽量说得清楚些、细致些。其实,谁都不傻,凡事说一遍即可,如果对方不明白,肯定会发问,没必要反反复复地说来说去。
第二,担心自己想的不周全,想通过反复表达,来完善自己的意见。中国老祖宗最讲究说话的艺术,讲究三思而后行,想好了再开口,如果连你自己都没想明白,还怎么去说服别人,让别人去听明白你的意见?所以,开口前先想周全,然后一次说明白就可以了,不必在反反复复的唠叨中形成自己的观点。
第三,就是想表现自己,通过一遍遍的表达,强调自己的重要性和正确性。这一点,我们已经在这一节的第二部分说过,不要一味地说明自己的观点,会适得其反。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简洁明快的表达呢?在此列出四种方法:
一是“简”,删去冗繁文字。过多华丽的辞藻和交代性文字、游离于主题之外的各类叙述、无关紧要的说明和解释,都如同人身上的赘肉,没有存在的价值,只会给说明增加负担。在意思明白的前提之下,它们大可删去。
二是“洁”,多用白描手法。“白描”是国画的一种技法,它完全不用色彩渲染,只用线条简笔勾勒,以显示人物、山水的神韵。借用到语言上,白描是指抓住事情的特点,用简笔勾勒的方式对事情进行说明,即用简练平实的语言来勾勒出事情最重要的中心内容,不去进行琐碎的细节描写。
三是“明”,尽量使用短句。短句短小精悍,干脆利落,生动明快,活泼有力,节奏性强。它能简明扼要地叙述事实,反映事物的迅速变化,表达叙述者紧张、激越的情绪或坚决肯定的语气。
四是“快”,尽量表达快捷。能用两个字的,不要用四个字,在语言表达中,也要惜墨如金,这样才能表达地更明快,更顺畅。
世纪伟人邓小平就是语言高手,他从不喜欢滔滔不绝地高谈阔论。他的语言简洁精辟,善于抓住问题核心,一语中的,绝少用形容词,更少拖泥带水。他那简洁明确的语言,传达着耐人寻味的深邃思想。其言简意赅的语言风格与艺术,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我的父亲邓小平》一书中记述,女儿问邓小平:“长征的时候你都干了些什么工作?
”邓小平回答三个字:“跟着走。”当孩子们问起他在太行山时期都做了些什么事?邓小平只回答了两个字--“吃苦”。抗日战争爆发后,邓小平任八路军政治部副主任,1938年1月又任八路军一二九师政委,
和师长刘伯承一起深入华北敌后,创建了太行、太岳等抗日根据地,在艰苦的条件下担负起领导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党政军的全面工作,打了一个又一个的胜仗。从此,刘邓大军的赫赫威名声震天下。在评价刘邓大军的辉煌战史时,他也只用了两个字--“合格”。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
邓小平南巡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了重要讲话。邓小平的南巡谈话对中国九十年代的经济改革与社会进步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在这次南巡谈话中,邓小平依然用短促而掷地有声的话语来评价自己的作用--“我的作用就是不动摇”!
话不在多而在精,而且往往精炼短促的语言,能充分展露出你的信心和能力。少说多做,做事干练,说话简练,让人知道你能抓住事情的重点,能把最主要的精力放在事情上。学会简练,不仅仅能体现在语言上,也能因为语言的简练而逐步改变做事的风格,从而改变性格上的惰性。
但是也要注意不能过分追求简洁,那等于是在考验别人的联想能力。以前有个相声段子叫《省略语》,里面讲了一个招待所服务员给别人安排房间时的场景,她把每人的工作单位给省略了,“开刀的去五楼;上刑的在三楼;开膛的到地下室;自杀的进后院”,其实是:这五个很吓人的部门分别是,开封刀具厂;上饶模型厂;开滦搪瓷厂;自贡杀虫剂厂。虽然很搞笑,但是里面反应的问题就是曲解了语言要简洁明快的意思,不能为了简洁而简洁。日常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事情发生,有时是事情紧急来不及说清楚,结果造成误解,耽误工作;有时是认为没必要说太多,以为别人都清楚,提一下就行,结果是双方理解不同,也造成误会;还有的时候,是刻意的想简洁,但是却把一些重要内容给省去了,别人根本不明白你要说的是什么意思。
任何事情都是过犹不及,太长不行,太短也不行,能用十个字说清楚的事情,就不用多余的字;但是也别再往下精简,想用更少的字。如果你现在说话还不够精炼,那么不要追求一步到位,要循序渐进,逐渐改善,时刻注意自己的说和写。那么,简练的语言,精干的形象,自信的性格,将会离你不在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