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智商老师
20572200000012

第12章 创造智商型孩子成长的环境(2)

“笑可以解除人身心的紧张,提高创造力,这由各种实验就可以得到验证。而笑的效用,对于智力正在成长的孩子而言更加重要。所以我们可以说制造一个笑声洋溢的家庭环境,是使 孩子智力成长的第一步。

三、打破常规才有自由思考

某个幼儿园的老师,他要孩子把他们各自的鞋子,摆在写有各自的名字箱子里,箱子全都放在固定的位子,有一天箱子的位置全部被改变,而孩子们并不知道。于是发生了很不可思议的情况,年长的孩子大闹,而年幼的孩子抵抗不了,只好把鞋子摆在另一个新的位子。

由上述这种情况,我们可以说让孩子在一年中持续地做同一种行为,使孩子的智力成为固定状态,因而遇到新的事态发生,在处理事体上就缺乏弹性。所以就以彩色笔为例,即使都放在一个固定的盒子中,但我们还是可以经常对调这些彩色笔,让孩子有自由思考的机会。

1.让孩子表达自己的意见

吃晚饭时,全家人聚在一起,这是一天中最愉快的时刻。在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找个话题, 让孩子以这个话题为中心来讨论它,藉以刺激孩子智力的运用,而这个话题不管是当日的新闻事件或是社会问题均可。即使孩子似懂非懂,他也会运用智力去思考它,这才是我们这样做的目的。由父母亲来询问孩子,而让孩子说说自己的意见,这对于养成孩子的表达能力是有帮助的。

在这方面做得最好的是已故的美国总统--肯尼迪。肯尼迪的家庭,拥有九个孩子的罗丝 夫人,她以晚饭时间当作知识训练的时间,在饭厅的入口处挂着一个板子,然后剪下当日新闻贴在板子上。让孩子们边吃饭边讨论,并且发表自己的意见。话题横跨多方面,这对年幼的弟妹而言,或许是困难了些,然而他们逐渐地向兄姐学习,后来也都能表示自己的意见。

罗丝夫人的孩子长大后,有的当上总统,有的成为司法官、上院议员,可说都是因为这种训练所带来的成果。

把握晚餐的愉快气氛,让孩子多多思考,这一点一般家庭不也可以学学吗?

2.家中应摆设各种不同的书

孩子们不只是看童话书,又是翻字典,又是翻外文书,一副心满意足的样子。

当你看到这种情形时,我们认为倘若给予孩子这样一个环境,就算父母不逼他,他也会主动去学习。所以说想要让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与其强迫他,不如在家中摆些书让他自由翻阅较好。

3.让孩子自己整理书籍、用具

当大人们不注意的时候,柜子上井然有序的书籍和用具,常常都成为孩子好奇的所在。他们虽然碰不到,却会从这种排列和分类方式,看出某种含意。

以书籍和用具来培养孩子的辨别能力,可说是很好的教育方式。换句话说,书籍和用具虽然乍看之下是一样的,然而他们之间却还是有点小差异,或者全部一样的被归成一类。我们把这种工作交给孩子,让孩子自由地整理,如此自然能养成孩子辨别事物的共同点和差异点的能力。

4.把纸、笔放在孩子身边

常听说画家的孩子,很小就开始画画,而作家的孩子很早就识字。当然他们并不是天赋就是如此,一定是父母亲在无意中,把字画放在他们身边,而制造出适合他们学习的好环境。即使不是作家或画家的孩子,只要让他们每天接触铅笔、画笔,慢慢地就会产生学习的动机。这对于没有这种环境的孩子来说,是不可能产生这种学习动机的。教育英才是父母亲的责任,然而在教育方式上,并不是采取强迫的方式,而是要制造出能启发他学习的好环境。

四、路远无高山

孩子混杂在热闹的街头里,周围都是大人,而自己就好像是被绝壁所包围的山谷,因此有如井底之蛙一样,不知外面的世界如何。如果孩子抬高视线去看,还是会被这些障碍物(大人) 所挡住。

透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知道,应该积极地扩大视野范围,让孩子能得到从高处看景物的机会。大家都知道,幼小的孩子对于高处是很感兴趣的。最先研究幼儿教育的蒙地索莉女历史学家说:“幼儿对于印象感觉很需求,因此光让他看到寝室的风景,是不能满足他的。”

孩子对于事物的看法会不断改变,可见是自己本身的视野开阔了。所以父母亲认为“往高处爬”是危险的事而禁止孩子,这的确令人惋惜。

1.改变惯性的行为

曾经有下面的一个例子:某个公司职员,他每天不是“家→汽车→火车→公司”,就是“公 司→火车→汽车→家”这样的通勤方式,十年如一日,他的确是一个没有思考创造力的人。

换言之,每天不管有多少例行公事,至少都得抽出一点时间,改变一下平常千篇一律的步调,这样不但能转变自己的情绪,也能得到新的收获。

千篇一律的行为,会使人的智力定型,不能自由运用思考力。特别是智力呈现白纸状态的孩子,问题更严重。例如:他在不知不觉中,容易采取固定化路线往返学校。所以,假如能稍微改变一下上学路线,这对孩子脑力的刺激是很有助益的。

2.孩子成长所必要的玩耍

孩子上学经常不按时间回家,或者是让他出去买东西,他迟迟不见人影,做父母的就会担心是否发生意外。然而孩子并不知道父母的担心,到了好晚才全身脏兮兮地回来,这时候,父母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处理这件事呢?

恐怕这时候,父母所有的焦虑都化作一句恶言,斥责孩子:“你跑到哪里去遛达,这么晚才回家?”这的确是人之常情吧!然而在开口之前,我们应该考虑孩子的立场,说不定孩子在外闲逛,有他充足的理由。对孩子而言,本来他是要回家的,但是被其他有趣的事情所吸引,所以就忘了时间,这是孩子正常的心理状态。

假使我们从孩子的发展过程来看,孩子本来不是边闲逛边成长的。虽然是到处遛达,也会学到一点东西。所以父母不应该禁止,而要给他制造个边闲逛边成长的好环境。

3.孩子独处的空间

国内的幼儿园是采用集体制的,而欧美则是着重在孩子的自主上。“孩子热衷于某一件事时,例如,他为了得到赞美而专注于某一件事时,常常不希望受到打扰。”欧美的幼儿园就是采用这种原则,本来思考活动就应该单独进行。

比较中国孩子及欧美孩子,在一个人单独时,欧美孩子显得非常能干。这是因为他们让孩子养成了独处的习惯。

所以我们应好好地考虑,尽可能给孩子一个独处的空间。

五、全面发展靠自律

有不少母亲误解,孩子的才能是由学习而得来的。就以幼儿园的孩子为例,我们不谈英文, 钢琴这方面,就拿其他科目来说,恐怕有些父母在孩子还在念幼儿园时,就给他请了数学、语文的家庭老师。父母这种激进方式的确让人感动,但是强制孩子学习,只会抹杀孩子才能的增进。

因此应该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事做,如此才能延伸他的能力,养成集中注意力的好习惯。 如果父母亲以自己的欲望及兴趣,强迫孩子学习,这对孩子身心而言无异是一种虐待。

特别是有精神质的孩子,因他求好心切,以致于会有过度疲劳的倾向。所以提到孩子没有干劲,这可说是父母虐待子女的脑力,而子女所采取的一种无言抵抗。

1.让孩子接触外国语言

根据加拿大某位心理学博士所说,让孩子接触到外国语言,在他的脑海中会留下印象,即使他不会背,以后有机会再学习时,他会有惊人的进步。

博士自己本身就有这样的体验。博士带着五岁的儿子去西班牙的马德里,而且在那儿停留了一段时间。孩子只上了三个月的西班牙学校,每天和西班牙的孩子一起玩,每天都接触到西班牙语。然而因他没有正式学过西班牙语,所以回国后就立刻忘记了。

可是二十五年后,那孩子因为工作上的需要,必须用到西班牙语。在学习上,孩子惊讶于自己的进步快速,以前所忘的,现在又一一浮现在脑海,而且能够很快说一口标准的西班牙语。

一般都认为欧洲人具有语文能力。事实上,这是因为欧洲各国之间的地理位置上较接近,而且往来频繁,因而在幼年时,就已经听惯了其他国家的语言,所以学起来当然容易多了。换句话说,让孩子接触外国语言,就能打下较好的语文根基。

要创造一个外语的学习环境是比较困难的。然而藉着电视、收音机或录音带的语言教学,应该足够了。

2.孩子的读书环境

谈到制造孩子的学习环境是很重要的,多数父母亲都会把孩子安置在最好的环境里。给予孩子安静的房间,整顿人为的环境等等,一切都做到完善无缺,实在有点本末倒置。因为有不少孩子是因环境过好,而阻碍了智力的发展。

别人的孩子开始学钢琴,我们家的孩子也要让他学,人家的孩子上学,我家的孩子也要让他上学,像这样的父母的竞争心理,对孩子的成长而言,绝对不是件好事。父母给予孩子舒适的环境,本来是要让他好好地学习,可是往往却适得其反,而让他不能专心学习。

我们如果研究有关世界名人的童年时代,就可以知道他们的学习环境并不是很好,他们的父母在这一点上也并不在意。不像现在的父母亲给予孩子的,是最好、最舒适的环境。其实对于孩子只要好好地启发他,至于何种环境那都是次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