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长期承包那些大电器公司的工程,对这些公司的重要人物常施以小恩小惠,这位董事长的交际方式的不同之处是:不仅奉承公司要人,对年轻的职员也殷勤款待。
谁都知道,这位董事长并非无的放矢。事前,他总是想方设法将电器公司内各员工的学历、人际关系、工作能力和业绩,做一次全面的调查和了解,认为这个人大有可为,以后会成为该公司的要员时,不管他有多年轻,都尽心款待,这位董事长这样做的目的,是为日后获得更多的利益做准备。他明白,十个欠他人情债的人当中有九个会给他带来意想不到的收益。他现在做的亏本生意,日后会利滚利地收回。
所以,当自己所看中的某位年轻职员晋升为科长时,他会立即跑去庆祝,赠送礼物。年轻的科长,自然倍加感动,无形之中产生了感恩图报的意识。董事长却说:“我们企业公司有今日,完全是靠贵公司的抬举,因此,我向你这位优秀的职员表示谢意,也是应该的。”
这样,当有朝一日这些职员晋升至处长、经理等要职时,还记着这位董事长的恩惠。因此在生意竞争十分激烈的时期,许多承包商倒闭的倒闭了,破产的破产了,而这位董事长的公司却仍旧生意兴隆,其原因是由于他平常关系投资多的结果。
综观这位董事长的放长线手腕,确有他“老姜”的“辣味”。这也揭示求人交友不能急功近利,要有长远眼光,要注意有目标的长期感情投资。同时,放长线钓大鱼,还必须慧眼识英雄,才不至于将心血冤枉花在那些中看不中用的庸才身上,日后收不回老本。
拿破仑的妻子约瑟芬是前博阿尔内子爵夫人,一向水性杨花,生活放荡。当拿破仑在意大利和埃及战场浴血奋战时,新婚不久的她却与一个叫夏尔的中尉偷情私通,对拿破仑毫无忠贞可言。她原以为拿破仑会战死在沙漠中,便急得不再等他回来而像没有拿破仑一样安排后事了。
1799年10月,拿破仑从埃及回到法国并受到人们热烈欢迎的消息传到巴黎后,约瑟芬惊呆了。拿破仑成了欧洲最知名的人物,法国的救星,前程无量。她欺骗了拿破仑,并想抛弃他,这时又后悔了。于是她不辞辛苦,坐着马车,长途跋涉,去法国南部的里昂迎接拿破仑。她想在拿破仑与家人见面前见到他,并趁着他的兴奋蒙骗住他,不使自己的丑事暴露。
她好不容易到达里昂,可是拿破仑已从另一条路走了,并与家人会合。拿破仑对妻子的不贞早有耳闻,只是不怎么相信,当他确信约瑟芬对他不忠时,他暴跳如雷,下定决心与其离婚。
约瑟芬知道大事不好,日夜兼程赶回巴黎。
拿破仑吩咐仆人不让她走进家门。她勉强进了门,静下神来,决定壮着胆子去见丈夫。她来到拿破仑的卧室门前,轻轻敲门,没有回答。转动门把,无济于事。她再次敲门,并温柔而哀惋地呼唤,拿破仑没有理睬。
她失声大哭,短促呻吟,拿破仑无动于衷。她哭着,用双手捶打着门,请求他原谅,承认自己因一时的轻率、幼稚而犯下了错误,并提起他们以前的海誓山盟……说如果他不能宽恕,她就只有一死。仍然打不动拿破仑。
约瑟芬哭到深夜,不再哭了,她忽然想起孩子们,眼睛一亮,燃起了希望之光。她知道,拿破仑爱她的两个孩子奥当丝和欧仁,尤其喜欢欧仁,这是打动拿破仑心肠的好办法。倘若孩子们求他,他可能会改变主意的。孩子们来了,天真而笨拙地哀求着。
人心都是肉长的,约瑟芬这一招终于成功。拿破仑虽然怀疑约瑟芬已背叛了他,然而她的哭声在他的脑海里泛起他们相爱时的美好回忆。奥当丝和欧仁的哀求声冲破他心中设下的防线,他已热泪盈眶。于是,房门打开了,拿破仑与约瑟芬重归于好了。后来拿破仑登基时,约瑟芬成了皇后,荣耀之至。
拿破仑的夫人迫不及待地把他当作已战死沙场,因而与人偷情。她失败在于一个“急”字。拿破仑回国后,她又及时地想方设法回到拿破仑的身边,真是败也在“急”,成也在“急”。
拿破仑的夫人约瑟芬的故事似乎还不值得借鉴。在处理、把握缓与急关系方面,司马懿是最值得借鉴的。
司马懿歼灭辽东叛军主力后,立即对襄平实行了四面包围,使公孙渊成了瓮中之鳖。当时,“正值秋雨连绵,一月不止,平地水深三尺”,围城的魏军“皆在水中,行坐不安”。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司马懿不但没有乘势一鼓作气拿下襄平,相反,却采取了“围而不打”的策略。魏军的一些将领,纷纷劝说司马懿将营寨移到“高处”,以避雨水。司马懿却一概拒绝,并郑重声明:“如再言移营者斩!”后来,右都督仇连冒死前来劝谏司马懿。司马懿一怒之下,斩了仇连,“于是军心震慑”。
应当说,司马懿劳师远袭,利在速战,力避持久。谁知,这位司马太尉此时竟一反惯例,既不移营避雨,却又围而不打。于是,便有人向他提出,过去“太尉攻上庸之时,兵分八路,八日赶至城下,遂生擒孟达而成大功”,今天“带甲四万,数千里而来,不令攻打城池,却久居泥泞之中”,不知是何“主意”?老谋深算的司马懿对这两次作战做了一番发人深省的比较,他说:“昔孟达粮多兵少,我粮少兵多,故不可不速战;出其不意,突然攻之,方可取胜。今辽兵多,我兵少,贼饥我饱,何必力攻?乒当任彼自走,然后乘机击之。”于是,他一面加紧催运粮草,一面“又令南寨人马暂退二十里”,纵城内军民出城“樵牧”。直到雨过天晴,方挥军攻城。这时城内粮草已尽,部队斗志涣散,“人人怨恨,各无守心”,并且还有人“欲斩渊首,献城归降”。在这内外交困的形势下,公孙渊连夜逃出南门,径往“东南而走”。但司马懿早在途中设下了伏兵,公孙渊父子双双被擒。
可见,用兵施术贵在从实际出发。当初,司马懿克日袭孟达,是处于蜀军正向曹魏大举进攻而孟达乘机起兵谋反的紧急时刻,如果不能很快消除这场叛乱,孟达一旦与西蜀形成呼应之势,那对曹魏的影响就很大了。因此,当时平叛如救火,是刻不容缓的事情。再者,如同司马懿所说,平孟达时,“我粮少兵多”,又没来得及奏请魏主,后勤保障问题自然显得非常突出,若不能以突然的方式歼灭叛军,就会陷入被动之中。而平定辽东一战,是奉命兴师,不仅准备充分,而且后勤保障畅通,加之司马懿的计划是“百日”作战,并非“克日”即成,因此,冒雨攻城,利少弊多。公孙渊被困在城中,天雨连绵,外援截断,时间一久,叛军兵多粮少,自然会人心动摇,发生内讧。这时,司马懿变“围而不打”为“围师必阙”,必然事半功倍。
这则故事说明,如何确定作战指导思想,不能一概而论,不能单从原则出发。进攻战就一般而言,是宜速不宜迟。但是,在控制了战场主动权的情况下,采取拖延一下的办法,有时反而比急攻硬打更为有利。因为进攻作战的急与缓,也是辩证的统一。《兵经百篇·捱字》中指出:“可急则乘,利缓则捱。”当急而不急,会失去进攻的突然性,错过战机,陷入被动;当缓而不缓,不是根据敌人内部变化情况把握攻击的火候,即使可以取胜,也要付出较高的代价,有时由于操之过急,时机不成熟,甚至还可能丧失主动,功败垂成。因此,对进攻者来说,不能单纯一味地求急求快,相反,应根据战场情况有张有驰,有缓有急,灵活制定战法。
司马懿的故事,确实可以给我们这样的启迪,你无论是身处官场,还是身处商场、情场……必须做到“可急则乘,利缓则捱。”
3、正与奇的平衡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正与奇,原指古代军队作战的常法与变法。常法为正,变法为奇。引申到现实生活中来,可以指是常规运作还是超常规运作。
《孙子兵法》中说:“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复生,四时是也。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意思是说:大凡作战,一般都是以“正”兵挡敌,用“奇”兵取胜。所以善于出奇制胜的将帅,其战法变化如天地运行那样变化无穷,像江河那样奔流不竭。终而复始,犹如日月的运行;去而又来,好似四季的更迭。乐音不过五个音阶,可是五个音阶的变化,却听不胜听;颜色不过五种色素,可是五色的变化,却看不胜看;滋味不过五种味道,可是五味的变化,却尝不胜尝;作战的形式不过“奇”、“正”,可是“奇”、“正”的变化,却是不可穷尽的。“奇”、“正”相互转化,就像圆环旋转那样,无始无终,谁能穷尽它呢?
著名的汉尼拔大战是血染意大利半岛15年的第二次波尼战争的开端。该战发生在公元前218年,由迦太基共和国伊比利总督、年仅27岁的将军汉尼拔,对其不共戴天的世仇罗马发起进攻。这场战争是当时涵盖全世界的全球性战争。汉尼拔将军在种种策略部署逐步实施后,达到了离间罗马及其盟国的目的。他把军队留出一部分保卫迦太基本国,自己则带领9万步兵、1200名骑兵、40头战象长驱直人罗马。
在当时,从伊比利半岛到意大利半岛的路径有三条:
一是海路,由地中海东航可至。但罗马掌握着地中海的制海权,只能强行突破。
二是陆路,沿利久立海沿岸的陆路东进而至。这条路较方便可行。
三是山路,越过比利牛斯山、阿尔卑斯山,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且不说当时的部队装备、交通工具落后,即使是一支现代化军队越过阿尔卑斯山脉,在那样的天气与地形下也是相当困难的。
当时,罗马人认为迦太基人进攻的第三条路是根本行不通的,他们决定由执政官圣普罗斯率领四个军团由海路攻打迦太基本国,另一路由史奇皮欧率领同等兵力由陆路阻塞汉尼拔,并继续攻进伊比利本土。
这一计划用现代军事观点来看是典型的“间接战略”法,颇为谨慎完备行之有效的,但被天才汉尼拔超乎常人的思考模式——跨越阿尔卑斯山的奇谋彻底击碎。
难以想象,部队历经万难,横跨阿尔卑斯山后,只剩下2万步兵、600名骑兵、几头战象,即出发时的1/3兵力。
当然,最震惊的要数罗马人了,当看到汉尼拔如从天降一般出现在面前,再多再快的补救也来不及了。他们紧急召回的史奇皮欧兵团、圣普罗斯兵团,在汉尼拔的“奇谋”与气势下,攻击力全失,几乎是溃不成军,这场大战汉尼拔以少胜多,获得大捷。
这场战役是名垂千古的奇战之一。27岁的汉尼拔将军骑象横跨阿尔卑斯山脉是一次壮举。他出奇制胜更令敌人防不胜防。在横跨阿尔卑斯山时,汉尼拔还联合了当地受尽罗马人压迫的高卢族,在他们的帮助下,“奇越”才成功。汉尼拔也以他的勇气与超凡智慧,以他这次奇谋举世闻名。在古今中外的名将中,他是被排在前五位的。
所谓“奇兵”之奇,大抵是指一些出乎常人意料的事情,这样的奇兵出现在敌军面前,始料不及也措手不及,自然会使敌军一败涂地。打破惯用的思维方式,会得到意外的效果和胜利。
“正”、“奇”之术在军事上有用,在政治上也同样可用。
克娄巴特拉是伟大的古埃及时代的最后一位统治者。那时候,埃及是一个弹指之间就会被强大的罗马帝国吞没的弱小国家,但是,克娄巴特拉运用她的美貌、魅力和非凡才智使古埃及得以生存了18年之久。
克娄巴特拉是托勒密·奥雷特国王的大女儿,奥雷特死前留下遗嘱让她与大儿子托勒密十二世联合执政,但是,独裁的托勒密十二世把克娄巴特拉赶到了叙利亚,克娄巴特拉不甘心失败,在叙利亚组织了一支军队,准备与弟弟托勒密十二世决一死战。就在这时,罗马国内发生了内讧,改变了姐弟俩的战争进程。
罗马的铁腕人物朱利叶斯·凯撒为追歼背叛他的、一度是他的密友和义子的庞培将军,来到埃及。托勒密十二世先是热情接待了仓惶逃窜的庞培将军,然后用计谋砍下了庞培将军的头颅,并把庞培的头颅献给了随后赶来的凯撒。托勒密十二世本想讨好凯撒,但凯撒很不高兴,因为他不愿意看到一个高贵的罗马将军被埃及人杀掉。
凯撒率领他的4000罗马士兵在埃及住了下来。数天之后,一卷巨大的地毯被送到凯撒在亚历山大的统帅部,托勒密十二世下令放行——他讨好凯撒还来不及,怎么敢扣留送给凯撒的礼物呢?于是,地毯被送到了凯撒将军的面前。凯撒看了看这卷巨大的地毯,命令士兵把地毯铺开。
奇迹出现了!突然,一个美艳无比的年轻女人,赤裸裸的,浑身上下都散发着青春的气息,微笑着从铺开的地毯中“跳”了出来。
凯撒先是吓了一跳,但他立刻镇定下来。随后,便被这美艳绝伦的女人征服了。
这个女人就是克娄巴特拉。当时,她21岁。
于是,凯撒下令:恢复国王的遗嘱,姐弟共同执政。
这以后,还发生了一些重要的事情:
凯撒在罗马遇刺身亡;克娄巴特拉毒死了亲弟弟托勒密十二世,独揽了大权。
凯撒的继任者马克·安东尼要废黜克娄巴特拉,但克娄巴特拉又用美色和智谋征服了安东尼。
克娄巴特拉的死也同样具有传奇色彩——当时她已39岁,在那个时代,那是一个日落西山的年龄。为了不受侮辱,克娄巴特拉将一条毒蛇放在自己的胸口上,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从此以后,埃及变成了罗马的一个行省。
以送地毯为名,把自己送给凯撒这个奇计,使克娄巴特拉获得了埃及王位。只是她如何确定凯撒一定能收到地毯呢?假如凯撒不打开地毯呢?最关键的,她怎么确信自己一定能征服凯撒呢?
可见奇计总是需要冒一定风险的。因为奇计往往是出乎常人所想,只有具有非凡勇气与才智的人才能运用好这样的奇谋。以奇胜,对于使用它的人要求颇高。传奇中美丽绝伦的克娄巴特拉正是这样的人。
下面再看一个“正”、“奇”之术在经营中的运用实例。
美国康涅狄格州有一家叫雪佛莱一奥兹莫比尔的汽车厂,它的生意曾长期不振,工厂面临倒闭。该厂的总裁对本厂经营和生产进行了反思,总结出自己企业经营失败的原因是推销方式不灵活。最后他设计了一种大胆的推销方式,即“买一送一”。
新的推销手法是这样开始的:厂里积压了一批轿车,由于未能及时脱手,导致资金不能回笼,仓租利息负担沉重。该厂决定在全国主要报纸上刊登一则特别广告:谁买一辆托罗纳多牌轿车,就可以免费获得一辆南方牌轿车。
买一送一的做法,由来已久了。但一般的做法是免费赠送一些小额的商品,如买电剃须刀,送一支剃须膏;买录像机,送一盒录像带等等。这种施以顾客小恩小惠的推销方式,已使人们有点视而不见或麻木不仁了。
雪佛莱一奥兹莫比尔汽车厂的这种买一辆轿车赠送一辆轿车的超群出众的办法,一鸣惊人,使很多对广告习以为常的人也刮目相看,并相互转告。许多人看了广告以后,不辞远途而来看个究竟,该厂的经销部门原来很冷清,此后,一下子门庭若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