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的语言更有说服力
让听众被你的语言彻底地吸引,这就是一个成功的演说家。
卡耐基
如果想要在辩论中取胜,你必须采用各种各样的更容易为人所接受的方法来改善自己的话语。而这种方法就是通常所说的修辞。如果你注意了的话,你就会发现,律师之所以能言善辩,正是因为经常用到它。
通常我们所用到的修辞有如下几种,我在这里进行简略的说明。
第一种:比喻
“天国就像酵母,人们把它放到玉米粉里面,它就会全部发酵完毕……”
“天国就像寻找珍珠的商人……”
“天国就像撒入大海中的网……”
“天国”可能不是人们所熟悉的,而酵母、商人、网则是为大家所熟悉的东西。正是运用了这些精彩而贴切的比喻,才帮助人们更加容易理解说话者的意思。这些话正是耶稣在解释“天国”时,采用的一种非常好的方法,那就是运用人们熟悉的东西来说明他们不熟悉的东西。
比喻之所以更为人所接受,更形象生动,更具有说服力,就在于运用两者类似的地方进行比较,就更加容易让人明白。在这里,耶稣就采用了这样一种巧妙的方式。
第二种:夸张
在说话的时候,如果你想要强调某一点,适当地运用一些夸张将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你是不是有时候也会这么去做?当你想要对方快一点的时候,你可能会对他说:“希望你弄完的时候,我还不至于变成‘木乃伊’!”你和对方都知道,你至少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变不成“木乃伊”,但是你却很明显地夸大了事实。
实际上,这种修辞方法就在于刺激别人的神经,让别人考虑到你所认为的对方的某种做法可能会产生严重后果。比如,你也许会说:“你这样做,就好像是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而他肯定也知道你说这话的意思。
第三种:反复
以相同的节奏重复同一个意思,这种修辞方法就叫做反复。这种修辞方法的好处在于,你不仅能够把听众的注意力吸引住,从而让他们知道你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而且能够将你的主要思想与整个演讲融为一体。
比如,一个演说家在谈论某个部门的时候说:
“这个系统,它有着糟糕的公众服务,政府雇员的数量却远远超过了工厂。”
“这个系统,它有着一个好管闲事的政府,每时每刻都准备插手你的商业事务和私人生活。”
“这个系统,它吞噬了整个国家将近一半的财政预算。”
通过这种反复的修辞方法,这位演说家让听众相信了:这个部门确实存在很多问题而急需改革了。
第四种:引用
我们常用“引经据典”的修辞方法来加强说服力,实际上,这种修辞方法是我们最常用到的。我就经常在本书里大量地引用著名演说家(比如林肯)和学员的故事来说明我的观点,事实证明,这样的确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有时候,我们并不打算引用一个冗长的故事,而只选择了某人说过的某一句话,甚至某一个词。还有这样一种情况,我们有时候引用一句古话(比如中国的古话)或俗语来说明我们的观点,这样也非常有效。引用不仅简单有效,而且会使你的话更有说服力。
第五种:反问
当你在表达一个观点的时候,一方面,你认为事实明明就是这样的;另一方面,你可能并不需要听众回答这个问题,那么,你可能会说:“难道不是这样吗?”这种修辞方法就是反问。
但是,反问的作用远远不止于此,让我们看一则故事。
有一次,伟大的拿破仑骄傲地对他的秘书说:“布里昂,你知道吗?你将永垂不朽了。”布里昂并没有明白他的意思,问拿破仑为什么这么说。
拿破仑说道:“你不是我的秘书吗?”
布里昂明白后,不甘示弱地对拿破仑说:“请问,亚历山大的秘书是谁?”
拿破仑没有答上来,他赞扬布里昂说:“问得好!”
你明白这段对话的奥妙吗?拿破仑的意思是,因为布里昂是他的秘书,所以会扬名。但是,布里昂却并不赞同拿破仑的观点。但是,因为拿破仑是他的主帅,他不能直接反驳拿破仑的观点,所以用反问巧妙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有时候,反问可以表达更多的意思。正如拿破仑的这位秘书一样,如果你想说服一个人,最好的方法就是举出例证反问之,这样比正面辩论要有更大的说服力。
第六种:对比
对比是指同时列出两个相反或者相对的事物。对比确实能够使原本平淡无奇的话变得精彩,使你变得很雄辩。我们先看查尔·狄更斯在《双城记》里是如何巧妙地运用对比这种修辞手法的:
“那是最美好的年代,也是最糟糕的年代;那是智慧的时代,也是愚蠢的时代,那是信仰的时期,也是怀疑的时期;那是光明的季节,也是黑暗的季节;那是希望的春天,也是绝望的冬天:在我们前面,堆积如山,也一无所有;我们全都奔向天堂,也全都走向地狱……”
听起来如何?是不是很打动人?你也很希望如此优美、能说服人的句子出现在你的话里吧!
不用去管为什么这种修辞方法会出现这样的效果,这些问题可以留给语言学家或心理学家去解答,你只要知道它有用并尽量去用就行了。
你在鼓励大家尽快完成任务的时候,可以说:“让我们停止空谈,开始行动。”而当你在提醒大家不要浪费粮食的时候,你可以说:“你现在的确吃得很饱,但是这个世界上有很多正在挨饿的人。”如果你需要更多的例子,你可以自己去发现和总结。
第七种:排比
“……我们在此坚决地表示:要让他们的死有价值;要让这个国家在上帝的保佑下,得到自由的新生;要让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不会从这个地球上消失。”
这是林肯在他著名的葛底斯堡演讲中的最后部分,林肯在此运用了两个排比。(中英文排比有所不同。英语原文为:……that we here highly resolve that these dead shall not have died in vain——that this nation,under God, shall have a new birth of *******——and that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by the people,for the people,shall not perish from the earth.在英文中确实有两个排比句——编者注。)这使得原本平淡无奇的话变得生动和有气势起来,从而对听众产生了非常大的感染力。
排比就是将3个或3个以上同样的句式放在一起,而不是表达同一种意思。你可能也曾经看到过许多这样的例子。排比的独特优点还在于它对任何话题都适用。无论你要讲的是什么,你总能用上这种修辞方法。
掌握了以上这些修辞方法,我们就可以更好地表达我们的意思,操控语言这门艺术。你不用因为需要掌握这么多修辞方法而烦恼,实际上,正是因为它多,才使你的说话变得更有说服力。关于更多的修辞方法,你可以找相关的著作来看。
克服当众说话的恐惧心理
不论任何社交场合,幽默都会帮助你打开与人沟通的大门。
卡耐基
1912年,“泰坦尼克号”巨型海轮沉没在北大西洋冰海。正是在那一年,我开始教授当众说话这门课程,我当时的任务是为纽约基督教青年会夜校讲授“公开演讲”课。那段经历对我来说是非常宝贵的,因为,它使我积累了丰富的关于说话的知识,并促成了我的口才培训班的诞生。
在纽约为商业界和专业人员开班时,我逐渐了解到,学员们不仅需要在说话方面受到训练,还迫切需要掌握日常商务和社交中与人交流的艺术。因为人们除了渴望健康以外,最需要的便是改善人际关系,学会为人处世的艺术,而这一切又都是以说话为前提和手段的。于是我决定在这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因此最终总结出一套比较全面实用的课程,这是很有意义的事情。“沉默是金”的谚语,应随时代的变迁而重新评估,因为如何发挥语言的魅力,决定了现代人能否由沟通走向成功。
20世纪初,心理学家和哲学家断言:普通人只用了全部潜力的极小的一部分。与我们应该成为的人相比,我们只苏醒了一半;我们的热情受到打击,我们的蓝图没有展开,我们只运用了我们头脑和身体资源中的极小的一部分。这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其实这就是人的恐惧心理。人的恐惧心理是很可怕的,所以,我常对自己的学员说:“你要假设听众都欠你的钱,正苦苦哀求你多宽限几天;而你就是神气的债主,根本不用畏惧他们。”
在潜意识里拒绝与人交流或者害怕当众说话,并不是某一个人独自具有的心理,大多数人都是这样,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除了训练班的成员,对大学生我也进行过调查,80%~90%的学生都产生过不敢当众说话的恐惧感和与人交流的畏难情绪。
这好像是在说“恐惧交流”是人天生就具备的。的确如此,它是人与生俱来的一个弱点,并且和人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心理学家认为,性格是一个人的行为表现较为稳定的基本特征。性格具有稳定性,也就是说,一个人的性格在一定的教育和环境的影响下形成后,是难以改变的,所以才会有“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的说法。
有关专家曾对亚利桑那州的一对大学生孪生姐妹进行过观察研究。这对双胞胎姐妹外貌相似,先天遗传素质完全相同,家庭生活和所受教育的情况也相同。虽然这对姐妹一直在同一个小学、中学和大学接受教育,然而在遗传、教育和环境如此相同的情况下,姐妹俩的性格却很不相同:姐姐善于说话与交际,自信主动,果断勇敢;而妹妹却相反,缺乏独立自主意识,说话办事总是随同姐姐。有关专家找她们交谈时,也都是姐姐先回答,而妹妹只是表示赞同,不爱说话,或仅仅是稍作补充。总之,姐妹俩的性格完全不同。
这是为什么呢?原来父母在她俩中认定一个是姐姐,另一个是妹妹,从小就交代姐姐照管妹妹,对妹妹负责,做好妹妹的榜样,带头执行长辈委派的任务。这样一来,姐姐从小就形成了独立、自主、善交际、较果断的性格,而妹妹却养成了遵从姐姐的习惯。
这说明人的性格是长期所接受的教育和环境的影响而形成的,但这并不适用于成年人。对于成年人来说,性格实际上是由心理状态决定的,也就是说,如果一个成年人能改变自己的心态,那么他就能改变自己的性格。
正像如何提高当众说话的能力一样,日常生活中的任何沟通交流,都需要人们克服畏惧、建立自信,这是实现更有效说话的前提。只有这样,人们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在各种场合下发表恰当的讲话,博得赞誉,赢得别人的喜欢,获得成功。
任何说话技巧在实施之前,必须树立充分的自信心。因为自信心给人一种安全感,使你敢于与他人相处,并在任何非自由场合自由地发表自己的看法。一旦你的思想表达中充满了激情,那么即使在很小的场合,你也会努力地搜索以前的经验,以此作为谈资。这样你的视野将会变得更加开阔,并对自己的生命产生新的认识。
在我的培训班开课之前,我曾做过一个调查,让人们说出上课的原因以及希望从这种口才培训课程中获得什么。调查的结果令人吃惊,大多数人的中心愿望与基本需要都是一样的,他们的回答是:“当人们要我站起来讲话时,我觉得很不自在、很害怕,这使我不能清晰地思考,不能集中精力,不知道自己要说的是什么。所以,我想获得自信,能泰然自若地当众站起来,能随心所欲地思考,能依逻辑次序归纳自己的思想,能在公众场所或社交人士的面前侃侃而谈,做到明晰且有说服力。”
我相信这是真实的,当你站立在听众的面前时,的确不能像坐着的时候那样细致地思考,但是这种现象可以通过训练加以改善。更重要的是:你一定要按照我所说的方法进行锻炼。
你首先应当认识到,当众说话时的恐惧感对人的交流是有益的,因为人类天生就具有一种应付环境中不寻常挑战的能力。当你注意到自己的脉搏和呼吸加快时,千万不要过于紧张,而要保持冷静。因为你的身体一向对外来的刺激保持着警觉,这种警觉表明它已准备采取行动以应付环境的挑战。假使这种心理上的准备是在某种限度之下进行的,当事者会因此而想得更快、说得更流畅,并且一般来说,还会比在普通状况下说得更为精辟有力!
那么,我要告诉你们的一个秘密就是:即使是职业演说者,也从来不会完全克服登台的恐惧——他们在开始演讲时也几乎总是会或多或少地有些怯意。这些怯意都可以从他们开头的几句话里表现出来,只不过他们能很快地克服这种怯意,并进入镇定的状态。而我在开始说话的时候我也差不多是这样。
所以,你大可不必胆小地躲在自己给自己设定的框框里,你应该采取热诚主动的态度去与人交往。否则,恐惧将一发不可收拾,它不但会造成你心灵的滞塞、言辞的不畅、肌肉的过度痉挛而无法控制,还会严重降低你说话的效力。
在最后,我有必要重复以下几点,这将对你克服恐惧、开口说话大有帮助:
一、你害怕当众说话、拒绝与人交流并不是特例。
二、某种程度的交流恐惧感反而会刺激和激励你,我们天生就有能力应付环境中不寻常的挑战。
三、许多职业的演说家从来都没有完全驱除登台的恐惧感。
有针对性地进行自我训练
找出让你感到不自信的根源,想办法解决它们。
卡耐基
在我的班上,有很多学员在学习完了之后坐在一起谈自己的心得。有相当多的人都认为他们所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就是对自己的信心。也就是说,对自己成功多了一份信心。在某种程度上,没有什么比自信更加能够将一个人引向成功的。
《贝德克旅行指南》上说,业余登山员应该有一个向导带路,因为攀登阿尔卑斯山很困难。但是几年前,我和我的朋友来到了阿尔卑斯山的维尔德·凯塞山面前,想要征服这座传说中很危险的山。首先我们要说的,我们俩都不是专业登山员,但是我们并没有请教向导。而且,我们取得了成功。
在我们登山之前,曾有一位朋友问我们是不是能够成功,我口气坚决地告诉他:“一定能!”
“为什么这么肯定呢?”那位朋友继续问道。
我说:“也有人像我们一样没有向导而取得了成功。而且,我做任何事情都不会想到失败的。”
要自信,这是你做任何一件事情都必须要有的正确心态。无论你是攀登珠穆朗玛峰,还是和别人说话,自信都是你成功的基本前提。所以,在你开始说话前,首先要树立你的自信心!
下面是针对你的自信开展的训练方法。
1.做好充分准备,树立成功的信心
美国最著名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过:“行动好像是紧随于感觉之后产生的,但事实上它是与感觉并行的。行动受意念的直接控制,通过意念来控制行动,我们也可以间接地控制感觉,但感觉却不受意念的直接控制。因此,假如我们失去了原有的自然的快乐,那么,让你自己变得快乐的最佳方法,就是快快乐乐地坐下来,让自己表现得本来就很快乐一样。如果这种方法还不能让你觉得快乐,那就没有别的办法了。所以,让自己感觉自己很勇敢,而且表现得好像真的很勇敢,并竭力运用你所有的意念去达到这个目标,那么勇气就很可能取代恐惧。”
一个人达到成功说服的目的,跟说话之前所做的准备有很大关系。林肯说:“即使是再有实力的人,如果没有精心地准备,也无法说出有系统、高水平的话来。”所以,你需要在说话之前广泛地搜集素材,并对你的主题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当你确认自己准备充分之后,不妨设想自己正在以完全的控制力对他人说话。这是你很容易就能做到的。只有相信自己能够成功,并且坚定不移地相信自己,你才会成功。
请记住威廉·詹姆斯的忠告:为了培养信心和勇气,当你面对观众的时候,不妨表现得好像真的具有那种信心和勇气一样。(当然,前提是你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否则再怎么表现也不能奏效。)
树立自信的第一种方法就是,如果你对自己所要讲的内容已经了然于胸,就应该轻松地大步走上台,然后做一次深呼吸。深呼吸30秒,可以给你提神,给你信心和勇气。著名男高音歌唱家简·德·雷斯基常说:“你如果气充于胸,那么紧张感自然就会消失。”
还有一个方法,就是身体站直,看着听众的眼睛,然后信心十足地演讲,就好像每个人都欠了你的钱,他们在下面只不过是请求你宽限还债的时间。这种心理作用,将会对你稳定情绪大有帮助。
如果你怀疑这种理论,可以和我班上任何一个同意这种观点的学员交谈,很快你就会消除疑虑。如果你没有机会和他们交谈,就听听一个伟大的美国人所说的话吧——他常常被视为勇气的象征,但他也曾经非常胆小,后来通过这种训练之后,才成了最勇敢的人士。这个人便是反托拉斯斗士、常常左右听众、挥舞着巨杖的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
他在自传里说:“小时候,我总是病怏怏的,而且很笨拙。年轻时,我既紧张又没有自信,因此不得不艰难而辛苦地训练自己,不只对身体,而且对灵魂和精神进行各种训练。”在谈到自己蜕变的经过时,罗斯福又说:“孩提时代,我在马利埃特的一本书里读到一段话,给我的印象极深刻,总是萦绕在心。”
如果能克服当众讲话的恐惧,对我们做任何其他事情都会产生极大的、潜移默化的影响。那些敢于接受这项挑战的人,将发现自己正渐臻完美,逐渐战胜当众讲话的恐惧,使自己脱胎换骨,进入更丰富、更美满的人生。
我班上的一位推销员学员曾这样说道:“在班上站起来几次之后,我觉得可以应付任何人了。一天早上,我找到了一个平时特别凶悍的买主,当他还没来得及说‘不’时,我就已经把样品摊在他的桌上了。结果呢,他给了我一份最大的订单!”
一位家庭主妇也告诉我:“原来我总是不敢请邻居来我家里,我怕我们之间不能融洽地谈话说笑。但是经过几次上课并站起来讲话之后,我决定开一次家庭宴会。那次宴会非常成功,我往来于宾客之间,尽情地和他们谈笑。”
在另一个毕业班的晚会上,一名店员这样说:“最初,我很害怕和顾客说话,每次总是胆战心惊的。在班上演讲几次之后,我觉得有自信了,和顾客说话也从容不迫了。我开始敢理直气壮地说出不同的意见。我上演讲课之后的第一个月,销售业绩就提高了将近一半。”
通过这种有效的训练,这些学员觉察到自己已经能够很容易地克服恐惧或焦虑;从前他们可能会失败的事,现在却成功了。他们从当众讲话中获得了自信心,并让自己满怀信心地面对每一天的献礼。
你同样也可以获得这种胜利感,迎接生活的挑战。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那些曾令你感到恐惧的问题,也就可以变成你生活中增添情趣的愉快挑战了。
2.针对自身不足进行纠正性训练
如果的确存在一些不足,你可以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克服这些困难和不足,从而树立自信。
名列古希腊“十大演说家”之首的德摩斯梯尼从小就有口吃的毛病,而且他在说话的时候总是一个肩膀高一个肩膀低,还不停地抖动。在那样一个崇尚口才的时代,这样的人理所当然地会受到歧视。他十分苦恼,并且有很深的自卑感。不过,他并没有被自卑打倒,而是以超常的毅力和吃苦的精神进行刻苦的训练。每天清晨他都站在海边,口里含着石子进行练习。针对爱抖动的毛病,他对着镜子进行练习,并在两个肩膀上挂两把剑,这样就不会抖动了。经过刻苦的训练,正如我们现在所知道的,他成为了一个十分出色、受人尊敬的演说家。
3.自我暗示,相信自己能成功
有位英国青年律师要和一群知名的律师在法庭上辩论,他做了充足的准备,但是仍然感到不放心。担心自己会把辩论搞砸。于是,他去请教法拉第先生,他问法拉第:“我的对手比我知道的多得多,我必败无疑。”
法拉第先生简单明白地告诉他说:“如果你想成功,告诉自己,他们一无所知!”
很多人都会面临这位青年人一样的问题,他们真正的困难不在上面所提到的两点。因为我们绝大数人并不会像德摩斯梯尼那么不幸,没有口吃的毛病,也没有其他方面的不足。
心理学上说,自卑或者羞怯感总是会不同程度地在我们身上存在着。美国的一个调查表明:在宴会上与陌生人接触时,大约有3/4的人会感到局促不安;同样,由于羞涩或者自卑感造成的演讲或其他说话失败的例子更是屡见不鲜。可以看出,一个人没有自信,并不是因为他自己真的天生不如人,而是他自以为如此。因此,只有完全克服这种感觉,你才能正常甚至超常发挥。
你所有的准备,都是为了说话的那几分钟。不管你准备得如何,在一般情况下,说话的时候都可能会有不自信的感觉袭来。它产生的原因,可能是你担心自己还没有完全准备好——实际上你已经准备得相当充分了,但是你认为自己可能疏漏了什么,也有可能是因为你担心听众比你的水平高,而你所讲的东西对他们来说过于简单;或者你担心可能会出现什么突发事件,比如在你的说话过程中有人打断你,等等。这些想法最致命的危害就是给你消极的自我暗示,你必须想办法把它们从你的心里赶出去。
当你说话的时候,看着对方的眼睛,然后信心十足地说话,就好像他欠了你的钱,而他听你说话,只是为了请求你宽限还债的期限一样。这种心理暗示作用,对你树立自信也同样具有很大的帮助。
要想在当众说话中获得成功,有必要给自己某些积极的暗示。试试下面的方法,这是经过多年来的摸索得出来的。
1.确信题目有价值
演讲的题目选定之后,要根据情况进行汇集整理,并和朋友探讨。但这样的准备还不是很充分,还要让自己确信这个题材是有价值的,因此你必须具备坚定的态度,以此来激励自己,坚信自己。
怎样才能让自己确信这一点呢?这就要详细研究演讲的题材,抓住其中更深层的意义,暗示自己,你的演讲将有助于听众,他们听过之后会成为更优秀的人。
2.不要想令你分心的事情
举例来说,假如你想象自己可能会犯语法错误,或中间突然讲不下去,等等,这些消极想法很可能会使你在开始之前便失去信心。
说话之前,尤其重要的是要将注意力从自己身上移开。要集中精神,听别的说话者在说什么,把你的注意力放在他们身上,这样就不会给你造成过度的登台恐惧了。
3.进行适当的自我激励
任何一位演讲者都有可能对自己的演讲题材产生怀疑。例如,他会问自己适不适合这个题目,听众会不会感兴趣等,因此很可能在一念之间就更改题目。这时,消极的思想极有可能彻底毁灭你的自信,所以,你应该先给自己打气,用浅显的话鼓励自己:
这次演讲是很适合我,因为它来自我的经验,来自我对生命的看法;我将比任何一个听众都更适合来做这番特殊的演讲;我会全力以赴,把这个题目说得清清楚楚。
这种古老的方法真的管用吗?当然。现代实验心理学家们都同意,这种由自我暗示而产生的动机,即使是假装出来的,也会成为人们快速学习的最有力的动力。既然如此,那么根据事实所做的真诚的自我激励,效果自然也就更好了。
不断地学习说话
抓住每一个机会说话。如果不开口,你永远提高不了你的说话能力。
卡耐基
每个人都想在众人面前侃侃而谈,拥有令人羡慕的谈吐功力。但是很多人却最终这样抱怨:“我也知道自己需要鼓起勇气,但是当我想要开口说话的时候,这好像并不容易做到。”这个问题是大部分人在说话时都会碰到的问题。那么,让我们谈一谈关于如何鼓起勇气的话题。
顾立区公司董事长顾立区先生有一天来到我的办公室。他对我说道:“我这一生每逢要说话时,没有一次不是非常恐惧的。但是身为董事长,我不能不主持会议。虽然与董事们都相识多年,但是一旦要站起来说话,我就一个字都讲不出来。这种情形已经有好多年了,我的毛病太严重了。卡耐基先生,我很难相信你能帮我克服这一毛病。”
“既然如此,你为什么还来找我呢?”我问他。
“这是因为发生了一件这样的事情。”顾立区先生回答道,“我的一个会计师,原来是个害羞的家伙。他走进自己的办公室之前,必须要穿过我的办公室。以前他都是看着地板,一个字也不说,蹑手蹑脚地走过我的办公室。不过最近,这种情况发生了改变。现在他总是下颌抬起,眼里闪着光亮,而且还主动和我打招呼,这令我十分惊讶。我问他:‘是谁使你改变的?’他告诉我说:‘卡耐基先生。’因为这件事情让我难以置信,所以我还是来找你了。”
“如果你希望跟这位会计师一样有所改变,”我对他说,“你可以定期上课。”
“你要是真能使我开口说话而不再恐惧,”顾立区先生说,“那我可就要成为最快乐的人了。”
顾立区先生果然来参加我们的训练了。事实上,他进步神速。3个月之后的一天,我请他参加阿斯特饭店舞厅里的3000人聚会,并邀请他向客人们谈谈参加卡耐基口才训练班的感受。他很抱歉地说他不能来,因为他已经安排了一个重要的约会。但是,第二天,他又打电话给我说:“卡耐基先生,我把约会取消了。我一定要来参加这个聚会,因为这是我欠你的。我要告诉人们卡耐基口才训练班给我带来的好处,它真的使我变成了这个世界上最快乐的人。我希望以自己的故事来激励人们,让他们彻底消除损害他们生命的恐惧。”
在聚会上,顾立区先生对着3000人侃侃而谈,足足说了10多分钟,而我本来只要求他说2分钟。当听众们被他的精彩演说所打动的时候,有谁会想到他原来一说话就会极为恐惧呢?
如果你希望像顾立区先生那样,你也可以在短期内掌握这门艺术。事实上,正如顾立区先生在讲话中想要告诉人们的那样,你完全可以从他的经历中认识到:说话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也就是说,你可以借用他的经历来鼓起自己的勇气。在你因为恐惧而无法开口说话的时候,你都可以想到:既然顾立区先生可以做到,我也一定能够做到。
在我们与那些重要人物进行交谈、进行商业谈判时,甚至只是在平常与人的交谈中,如果感到很害羞,你都可以借用别人的经验来鼓起自己的勇气;在不同的时候,你可以想到相应的故事,以达到鼓起自己勇气的目的。
我曾经对那些说话高手进行过调查,结果发现几乎所有的人都存在过害羞的心理,即使是现在——正如我前面所说——当他们发表意见、进行谈判或说服别人的时候,也还是没有完全祛除紧张的心理。在交际场上游刃有余地活动的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常常对人说:“虽然我天性很害羞,但是我却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说话高手。”
我希望你有机会去我家,我将为你展示我收到的来自世界各地的感谢信。写信的人有的是企业界的领袖,有的是州长、国会议员、大学校长和娱乐圈的明星,更多的则是企业中的主管人员、工人、工会成员、大学生、家庭主妇、牧师等,他们都是一些默默无闻的普通人。
他们的共同点是:都觉得自己需要表达自己的观点、与人沟通,以让别人了解和接纳自己,但是却缺乏足够的勇气、足够的自信心——也就是说,他们一开始都不善言辞。正是因为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实现了自己的目标,所以他们才心怀感激,特意给我写信表示感谢。
因此,当你需要鼓起勇气在酒会上讲话或跟你的客户谈判的时候——实际上,在一切需要你展现口才的时候——你都可以借别人的经验来激励自己。在你感到胆怯的时候,问一问自己:“既然他们都取得了成功,我为什么不能呢?”
所以说,说话也要不断练习,不放过每一个锻炼的机会。
萧伯纳向别人介绍自己提高口才的经验时说:“我借鉴了自己学溜冰的方法——我让自己一个劲地出丑,直到学会为止。”无论你是想成为一个像萧伯纳那样出色的演说家,还是只想在人们面前从容不迫地讲话,你都应该抓住每一个可以练习的机会,尽量让自己“出丑”。
我们都知道,一个人如果不下水,便永远也学不会游泳。说话能力也是如此。如果你不开口说话,即使学到了再多的关于口才或关于发音的知识,也不可能学会它。我前面举的所有说话高手的例子中,如果他们不经常说话并且不思考怎么更好地说话,他们也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我在125街青年基督协会所教授的课程已经改变,不再像当年一样。我每年都有新的观念加入课程,而有些旧思想则会被淘汰。但是有一点一直没有变化,那就是训练班的每个学员都被要求至少当众说一次话,更多的时候是至少两次。我认为,如果不经常练习的话,就算你读遍了所有关于口才的著作——包括我这本书,你也仍然学不会如何说话。所以,本书对你只是指引,你得有自己的实践才行。
每个人都会有理想的自我形象,希望别人以赞许的目光来看待自己。当他跟某个陌生人接触、与异性交往、与权威人士交谈或是当众说话的时候,他就会不由自主地意识到自我形象面临着某种威胁,担心自己一说话就错误百出、当众出丑,害怕别人说自己“笨蛋”、“没水平”或者“爱出风头”、“好表现”等。很多人由于对说话可能产生的结果的不确定性感到担心,因此不愿意开口。这种担心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你要知道,即使你没有说好,天也塌不下来,没有人会责怪你的。
说话的机会到处都是。看看自己的周围,你会发现没有一个地方是不需要说话的。你可以有意识地参加一些组织,从事一些需要讲话的工作;你也可以在聚会上站起来说上几句,哪怕只是附和别人的几句话,开会的时候,不要让自己躲在角落里,而是要命令自己勇敢地站起来说话。只有这样,你才会知道自己有怎样的进步,才会学会说话的本领。
当你开口说话的时候,一开始你可能连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想要表达什么观点,更谈不上什么文采和修饰了,但这不是什么大事。最重要的是你已经成功地开口说话了,如果你能坚持下去,接下来你要关心的问题才是这些。不论你有多么渊博的知识、多么睿智的大脑,你都不要期望一开始就能清晰明白地向别人表达出来。任何成功的说话高手都是从这一步走过来的。
“你说的这些道理我全都懂,”有一次,一位年轻的商务主管学员对我说,“可是我还是很犹豫,我似乎害怕学习的艰难和考验。”
“什么艰难、考验呢?”我说,“赶快丢掉这些思想吧!你为什么就不能用一种正确的征服性的精神来看待这个问题呢?”
“那是什么精神?”他问道。
“冒险精神。”我说。接着我又对他谈了一些通过说话获得成功,并且使自己的个性也发生了好的变化的例子。
“我一定要试试,我也要去从事这项冒险活动。”他最后说。
你正在读的这本书,是一本关于冒险行动的书。当你继续阅读本书并打算付诸实施的时候,你也是在进行跟他一样的冒险。你将会发现,在这项冒险活动中,你的自我引导能力和敏锐的观察力将会给你带来帮助:你还会发现,这项冒险将会从内到外地改变你。
说话不拖泥带水
你需要尽可能简单明了地把你的意思表达清楚。
卡耐基
说话要有节奏,该快的时候快,该慢的时候慢,该起的时候起,这样有起伏,有快慢,有轻重,才形成了口语的乐感和悦耳动听,否则话语不感人,不动人。口语中有规律性的变化,叫节奏。有了这个变化,语言才生动,否则显得呆板。有位意大利的音乐家,他上台不是唱歌,而是把数字有节奏地、有变化地从1数到100,结果倾倒了所有的听众,甚至有的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可见节奏在生活中是多么重要。
你肯定希望自己能够给人干练、明快的印象,那么,你就必须掌握好说话的节奏,这就是说话节奏的魅力所在。影响说话节奏主要有两个因素:讲话的快慢和说话内容的简繁。如果你说话太快,以至于某些词语模糊不清,他人就会听不懂你所说的东西,节奏太慢又会表明你过于拖沓,过于迟钝。在语言交流中,讲话的快慢程度会影响你向对方传达信息。速度太快就如同音调过高一样,会给人以紧张和焦虑的感觉。
华特·史狄文思在著写的《记者眼中的林肯》一书中说道:“他(指林肯)会以很快的速度说出几个字,但是遇到他希望强调的词句时,就会拖长声音,一字一句说得很重。然后,他会像闪电一样迅速地把整个句子都说完……他会尽量拖长所需要强调的字句,差不多与说其他五六句不重要的句子所使用的时间一样长。”
下面你尝试着说出下面一句话:“今天我们要向大家介绍的就是我们公司的这款商品。”当你在说这句话的时候,你可以先用平缓略低的声音说到“公司的”这三个字为止,然后稍作停顿,热情地大声说出“这款商品”!利用这种技巧,你一定能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但是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我虽然并不反对你刻意延缓某些词句的速度,以突出这些或另外一些内容(这根据你的音调来决定)。但是,如果你整篇说话或者大部分篇幅都这样,我则建议你千万不要这么做。因为这处处刻意的拖延手法,会让人觉得非常厌烦,最终不堪忍受,如此便达不到你所预期的效果。
我们在说话中,需要明确这么一个说话的目的:社交语言要简洁、精练,并尽可能地承载更多和更有用的信息。这样才能使你的说话节奏明快,使听众觉得你果断、直接和对说话内容肯定。如果空话连篇、言之无物,你的说话节奏必然拖沓,并且似乎很犹豫,好像在回避什么东西似的。
知道了这一点,那么你就不难明白为什么有些人在表达自己观点的时候陈述得太多,而且持续的时间太长,结果遭到了彻底的失败。林肯在葛底斯堡讲话中,他只讲了两分钟,全篇讲话才不过226个字,但是他的竞争对手爱德华·伊韦瑞特却讲述了两个小时。结果不难得知,林肯获得了成功。
因此,为了使你的说话不拖泥带水,你最好确保自己的信息简短、直接。为了达到这一点,你可以采用下面的方法来安排你需要表达的信息。
1.表达的信息要直接
你需要尽快地直达主题,让对方更为直接地了解你所要表达的意思。这样你所要表达的信息才会听起来更加清晰明了。但是很多人却总喜欢旁敲侧击,殊不知,这种做法容易分散对方的注意力。
2.用最简洁的词汇
对于你要陈述的重要观点,你需要记住这一点:词汇或句子越少越好。有这么一句老话可以很好地表达我的意思,它是这么说的:“我问你几点钟,你不用告诉我表的工作原理。”
话虽如此,但是事实却并不是这样。明明可以用少数词句就可以表达清楚的观点,很多人却总是喜欢用过多的词句,甚至堆砌故事、人物、数字来说明他的主题——你需要避免过多的修饰,它只会损害你的表达。
一个十几岁的孩子第一次参加正式的舞会,他的父亲这样教导他说:“你也许不应该在今晚的舞会之前、之中或之后喝酒。”
这位父亲在这句话中犯了哪些错误呢?首先,像“也许”这样缺乏说服力的限制词或关联词,听起来叫人不那么肯定你要表达的究竟是什么意思,对方可能不明白你所肯定的是什么。其次,“之前、之中或之后”这样的词汇无非就是要说明不允许他喝酒这么一个目的,何须加这么多修饰的词语呢?这样就给人留下不果断、不直接和不坚决的印象,还会使你的表达不够简洁。
3.明确你的中心思想
你所说的话中,也许存在多个主题,这样的结果是什么呢?这将使你和对方的精力都被分散。实际上,你要把一个主题讲得很透彻都十分困难,所以更不可能把每个主题都讲透。如果非得这样,那么每个主题你都只会浅尝辄止,因此跟对方讨论各种话题会影响你主要观点的表达。
此外,很多人喜欢注重细节的描述。这并没有错,但是你必须注意一个前提,即不能影响你的主题的表达。如果你把精力和时间都放在这些细节中,那么,你的信息重点就会不清晰。千万不要期待对方花费更多的努力、精力或时间来分析解读你的观点,大多数人都不愿意这么去做。所以,通过你的表达,让对方直接得到重要的信息,这才是最重要的。
当众说话你欠缺什么
把你的演讲词扔在一边,告诉自己:用不着它!
卡耐基
在你当众说话前,是否发觉自己的心跳加剧、颤抖、流汗、口干舌燥?如果你有这些症状,就表明你已经开始怯场——当然还会有其他症状。是的,“怯场”这个词本身就会让我们紧张,之所以会如此,正因为我们内心的不安之感,缺乏勇气和自信。
只有做好充分准备的演讲者,才能具备完全的自信。这好比上战场却带着不能用的武器,而且不带半点儿弹药,又何谈攻城略地呢?扔掉讲话稿或许会忘掉其中几点,说起来也有些散乱,但至少会更有人情味。林肯就曾说过:“我不喜欢听枯燥乏味的讲话。当我听人讲话时,我喜欢他像在跟蜜蜂搏斗一样。”
在纽约市一个培训班的毕业聚会上,有一个毕业生面对大约200人,坦诚地说:“卡耐基先生,我5年前来到你演讲的饭店门口,却不敢进去。因为我害怕如果进去参加了训练班,就要当众说话。因此我的手一直放在门把上,不敢推门进去;最后,我只好转身离开。当时我若知道你能让我轻易地克服恐惧,我想我就不会浪费这5年的大好时光了。”
他说这些话的时候,显得特别轻松自信。我想,这个人一定能通过他所学到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信心,提高他处理事务的能力。作为他的老师,看到他能勇敢地面对恐惧并战胜它,我当然十分高兴。想想看,如果他在5年或10年前就战胜了恐惧,那么他现在肯定会获得更多的成功和更多的快乐。
你要记住,你必须成功,你必定能够成功。为了培养信心和勇气,当你面对观众的时候,不妨表现得好像真的具有那种信心和勇气一样。相信积极的心理暗示,借助别人的经验等方法,对你克服怯场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爱默生曾说过:“和任何其他事物相比,恐惧更能击垮人。”这是一个多么让人无奈的事实啊!1912年我刚开始进行成人教育时,一点也不知道这项训练竟然能成功地帮助人们消除恐惧和自卑,但是我发现学习当众说话可以帮助人们克服紧张不安的心理,建立起勇气和自信心。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当众说话让人们有效地控制了自己内心的恐惧。因此,我决定终生致力于帮助人们在当众说话上消除这种可怕的威胁。
其实要想当众演讲并不困难,我通过多年的努力和训练,掌握了一些实用的方法,可以帮助人们很快克服上台说话的恐惧。实际上,只要你按照这种方法操作,只需要经过短短几周的训练就会收获非常显著的效果。下面我把这些方法公之于众,让大家分享。
1.当众说话,你为什么恐惧
根据一份大学的调查报告指出,上演讲课的学生百分之八九十在刚上课的时候,都会有上台恐惧感。在我的成人教育班中,演讲课程刚开始的时候,学员们对于登台的恐惧感比例还要高,可以说几乎达到了百分之百。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害怕当众说话并不是个别现象。
实际上,登台说话保持一定程度的恐惧感是有利的。这是因为我们天生就具备了应付环境挑战的能力,当我们感到自己的脉搏加快、呼吸急促时,完全不必紧张,因为这是我们的身体对外部刺激保持警惕的一种正常反应,此时它正在为即将到来的行动做准备。如果这种生理准备处于适度状态的话,你会因此而思考得更快,话也说得更流畅,反而会比在通常情况下说得更精彩。
很多职业演讲者都坦白地承认,他们从来都没有彻底消除过登台说话的恐惧。几乎在每一次演讲之前,他们都会感到某种恐惧,而且这种恐惧感会一直持续到刚开始的几句话。
我们为什么会感觉到恐惧呢?之所以害怕当众说话,主要是因为不习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当众说话正是一个不确定的因素,因此心里不免产生焦虑和恐惧。鲁滨逊教授在他写的《思想的酝酿》一书中说:“恐惧产生于无知和不确定。”
尤其对新手来说,更要面对许多复杂而陌生的环境,这比学打网球或开汽车要困难得多。因此,只有通过练习、练习、再练习,才能把这种不确定的因素变成确定因素,从而使自己感到轻松自然。那时他将会发现,只要有了成功演讲的经验以后,当众说话就不再是一种痛苦,而是一种快乐了。
杰出演说家、著名心理学家艾伯特·爱德华·威格恩在读中学时,曾被老师叫起来发表5分钟的演讲。但是他当时一想到要当着那么多同学的面说话,心里就非常恐惧。他这样描述道:
“当演讲的日子快要到时,我病倒了。只要一想到那件可怕的事情,我就会头昏脑涨,脸颊发烧,只好跑到学校后边,把脸贴在冰凉的墙面上,好让脸上的绯红尽快消退。
“我读大学时还是这样。有一次,我小心地背下了一篇演讲词的开头。但是当我面对台下的听众时,脑袋里突然嗡的一声,然后我就不知身处何处了。我好不容易才勉强挤出一句开场白:“亚当斯与杰佛逊已经过世……”就再也说不出一句话了,我只好向听众鞠躬,在如雷般的掌声中心情沉重地回到我的座位上。
“这时,校长站起来说:‘唉,爱德华,我们听到这则悲伤的消息,实在是太震惊了。不过,我们会尽量节哀的。’接着是满堂大笑。当时我真想以死来解脱,不过那次我确实病了好几天。当时,我在这世上最不敢期望的,就是当一个大众演说家。”
但是,艾伯特·爱德华·威格恩离开大学一年后,丹佛市出现了“自由造币”运动。他认为“自由造币主义者”是错误的,而且他们只做空洞的承诺,因此他凑齐了路费,然后到了印第安纳州,就健全的币制发表演讲。听众当中还有不少人是他的老同学。他回忆说:
“刚开始时,我在大学演讲的那一幕又出现在我的脑海中,恐惧几乎使我窒息。我讲话结结巴巴,恨不得立即从讲台上逃走。不过,我勉强讲完了绪论部分,虽然这只是一次小小的成功,但也立即增添了我的勇气,使我继续往下说。我自以为大约只有15分钟的时间,其实我说了一个半小时,这让我惊异极了。结果,在以后的几年时间,我成了全世界最吃惊的人。我竟然把当众说话当成了我的职业。我终于体会到威廉·詹姆斯所说的‘成功的习惯’是什么意思了。”
艾伯特·爱德华·威格恩终于认识到,要想克服当众说话那种灭顶之灾的恐惧感,最好的办法就是首先获取成功的经验,并以此不断地激励自己。
在当众说话时,产生一定程度的恐惧感是正常的,但是你要做的就是——利用好这种适度的恐惧感,使自己的讲话说得更好。有时候,即使这种恐惧感一发而不可收拾,甚至会造成心灵障碍和言辞不畅、肌肉痉挛等严重情况,并因此而严重影响你的说话能力,你也大可不必绝望。这些症状在初学者中都很常见,但是只要你肯多花时间,就会发现这种恐惧感很快就会降低到适当的程度,这时它就会成为一种动力,而不是阻力了。
2.做好充分的准备就会将恐惧降至最低
如果在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前,我们就发表当众说话,无疑会加剧我们的恐惧感。因为我们将会面临更多的不明确因素。此时,我们也许就正像卢梭所讽刺的某些人写的情书那样:“不知道如何开始,更不知道如何结束。”
1912年以来,我出于职业原因,每年都要担任5000多次演讲的评审员。这个经历给我上了最重要的一课,我发现:只有做好充分准备的演讲者,才能具备完全的自信。林肯说:“如果我在台上无话可说时,即使我年纪一大把,经验一大堆,也会很没有面子的。”
假如你想培养自信,那你为什么不提前做好充分的演讲准备呢?丹尼尔·韦伯斯特也说:“如果我不做好准备就出现在听众面前,就像是没有穿衣服一样。”
我给出下面几条建议,将会使你在当众说话前的准备工作做得更加充分。
(1)按照你脑中的思想自由挥洒
“充分的准备”是不是逐字逐句地背诵演讲词呢?当然不是。为了做好演讲,以免在听众面前大脑一片空白,许多演讲者会首选将演讲词记下来。一旦犯了这种毛病,就会浪费时间做这样的准备,而这样做只会毁掉整场演讲。
其实当众说话就像我们平时与人说话,也是很自然的事。我们应该做到不必费心思推敲字眼,随时都在思考。当思想清晰时,语言就会像我们呼吸的空气,在不知不觉中自然流出。
我听说过很多人当众讲话时都背讲话稿,却不知道有谁把讲话稿扔进废纸篓后,反而说得更生动、更有效果,也更富有人性。其实,扔掉讲话稿或许会忘掉其中几点,说起来也有些散乱,但至少会更有人情味。林肯就曾说过:“我不喜欢听枯燥乏味的讲话。当我听人讲话时,我喜欢他像在跟蜜蜂搏斗一样。”林肯最喜欢听演讲者自由而随意地发挥,做激情澎湃的演讲。而背讲话稿,是绝不会表现得跟蜜蜂拼命似的。
(2)使演讲的内容通顺流畅
你必须留心生活中那些有意义的、曾经给过你指引的关于人生内涵的经验,然后对这些经验中的思想、理念、感悟等进行汇集整理。
真正有用的准备,是对讲话题目的思考。查尔斯·雷诺·伯朗博士多年前曾在耶鲁大学做当众说话时,就自己的亲身体验说:“谨慎思考你的题目,酝酿成熟之后,它会散发出思想的芳香……再把这些思想简要地写下来,只要能表达清楚概念即可……通过这样的整理,那些零散的片断就很容易安排和组织了。”
这听起来并不难吧?事实上也确实不难,思考就行了。
(3)演讲前的情景模拟训练
为了保证你万无一失,你只需要有一点专注和思考,那么为什么不把你的内容告诉朋友或同事?当然你没有必要全部讲出来,只需要在就餐时间时,对他说:“嗨,××,你知不知道我昨天遇到了一件不同寻常的事?”
你身边肯定有朋友可能愿意听你的故事。这时,你就可以仔细观察他倾听你演讲时的反应,并询问一下他对你的演讲内容有什么想法,说不定他能为你提一些很有价值的建议。他并不知道你是在预演,而且即使知道也没关系,他或许会对你说:“哦,你说的真有趣。”
我并不是凭空想象出这么一条建议的,杰出的历史学家艾兰·尼文斯对作家也提出过类似的忠告:“找一个对你的演讲感兴趣的朋友,把你要说的话尽量详细地讲给他听。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帮助你发现可能遗漏的见解、事先无法预设的争论,并找到最适合讲述这个故事的形式。”
面对当众演讲,我们总是首先被自己内心的胆怯所打倒。并不是我们不行,而是我们内心充满了恐惧,因此,通过上面方法的训练将会使你迈出这至关重要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