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将领李信在攻打燕国时,曾以少胜多,逼得燕王姬走投无路,燕王只好杀了专与秦王作对的太子姬丹,向秦王谢罪求和。秦王认为李信忠勇贤能,很是赏识他。所以,他首先问李信:“李将军,你看吞并楚国需要多少人马呢甲”李信年轻气盛,不假思索地回答:“二十万人足够了!”秦王暗暗称赞李信果然是少年英雄。秦王又把目光转向老将王翦,问道:“王将军,您的意见呢?”久经沙场的老将王翦,已经觉察出秦王对李信意见的倾向,他神色凝重地面对秦王,回答说:“灭楚,非六十万大军不可。”秦王听了,冷冷地说:“哼,哼,看来,王将军果真是老了,为什么这么胆怯呢?还是李将军有魄力,我看他的意见是对的。”于是,秦王就派李信和蒙恬率领二十万大军南下攻楚。王翦因为意见没有被秦王采纳,就托病辞官,归老家频阳养老。这时的秦军在李信的率领下攻平与,蒙恬攻寝丘,大破楚军。李信又乘胜攻鄢、郢,均破之。于是引兵向西与蒙恬军会师城父。谁知项燕率领的楚军乘机积蓄力量,楚军趁势尾随追击秦军,三天三夜马不停蹄,攻入秦军的两个壁垒,杀死七名都尉,李信的部队大败而归。
秦始皇闻秦军失败,非常生气。他终于知道王翦的确有远见,因此。立即将李信查办革职。然后,亲自飞马前往频阳,请老将王翦出马,统帅灭楚大军。秦王向王翦道歉,说:“由于寡人没有听从将军的意见,轻信李信,李信终使秦军受辱,误了国家大事。现在楚军天天西进。将军虽有病在身,怎能忍心背弃寡人?务请将军抱病上阵,出任灭楚大军的统帅。”王翦推辞道:“老臣体弱多病,狂暴悖乱,脑筋糊涂,希望大王另选良将。”秦王赢政恳求道:“好了,老将军就不要再推辞了。”王翦说:“如果大王一定要任用我为灭楚大军的统帅,那就非六十万人马不可。”秦王连忙说:“我完全按照老将军的意见办。”
随后,王翦率领六十万大军出发攻楚,六十万人马,几乎是秦国的全弼军力。王翦统帅六十万军队,等于完全掌握了秦国的兵权,秦王赢政当然不会完全放心。大军出征那天,秦王亲自率领文武百官送行到灞上。王翦深知秦王赢政为人多疑不信,因此,喝了饯行酒后,王翦便请求秦王赐给他一大批良田、住宅和园林。秦王听了,笑道:“老将军放心地去作战吧。你是寡人的股肱之臣,我富有四海,你还用得着担心贫穷吗?”王翦说:“大王废除了裂土分封制度,臣等身为大王的将领,虽立战功却终不得封侯。所以只得趁着大王还相信我的时候,请求多恩赐些良田、池塘、住宅、园林,作为留给儿孙们的产业。”秦王笑着答应了。
王翦到达函谷关后,先后五次派使者回朝廷,请求恩赐良田、住宅、园林和池塘。有的部将对王翦的做法不理解,问王翦说:“老将军这样不厌其烦地请求赏赐,不是太过分了吗?”王翦说:“我这样做,是为了解除后顾之忧。秦王的为人你们不是不知道,他粗暴又对人不轻易相信。为了灭楚,他如今把六十万大军全部交给我指挥,他心里不会不对我产生疑虑。我只有以多请田宅作为子孙基业的方法来稳固自家,打消秦王对我的怀疑,认为我并没有什么野心,从而使他不再疑心我军权在握会威胁到他的王位。”
秦王果然因此而相信王翦没有异心,放手让他统军对楚作战,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吞并了楚国。王翦功著而晋封武成侯。
大凡有心计的政治家,都知道释疑避谗,必黼究艺术,而不能直来直去地争辩。在事业上,老黄牛的实干精神是必要的,但不能只埋头拉车,不抬头看路。只有时刻提防来自四面八方的谗言,消除来自顶头上司的疑忌,才能保证劳而有功。这也是一种与上司相处的智谋。
馈赠礼物,要讲技巧
人际交往中,不管是寄寓感情还是增加友谊,送礼都是免不了的。但是馈赠礼物还需学礼、知礼,俗话说:“礼轻情意重”,如果时机不当或是馈赠方式不妥,都会使送礼流俗甚至被对方拒绝,那就没有“随意”可言了。所以,馈赠礼物也有一定的技巧。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在当今复杂的社会里,要求得立足之地,除了需要真才实学,还需通晓人情世故,而要想懂得人情世故,就要从“礼”开始,学“礼”知“礼”。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也就是这个道理。
中国人凡事讲究“中庸之道”,过与不及都是不恰当的,送礼也是如此。自古“宝剑赠英雄,红粉送佳人”,就是说礼品的价格要符合常理,不能太贵也不能太便宜,适中就好。另外,礼物要适合受礼者的身份地位。比如说,你送一双溜冰鞋给满头白发的老人;第一次见面就买一件昂贵的衣服给女性;或者买了一张摇滚CD给保守的男士等等,这些无疑都是不恰当的,所以选择礼品时要仔细考虑这件礼品是不是合适,还有对方是不是喜欢这种颜色。要想送礼得到效果,礼品的恰当与否是不能忽视的。
送礼要把握好时机和场合。通常送礼都是当面赠送,这时就要注意场合和时机了。如果只给一群人中的某一个人赠送礼物是不合适的,因为受礼人会有“受贿”和受愚弄的感觉,同时,周围的那些人也会因此感到受了冷落和轻视。一般给关系密切的人,比如给你的恋人送一束鲜花,不要在公开场合进行,以免给人留下你们之间的关系完全是靠物质来维持的感觉。如果是一般朋友,送给对方一本书,或者是一件很有价值的纪念品,才适宜在公众面前相送,因为这时公众已变成你们真挚友情的见证人。
送礼时态度要亲善。送礼绝对不会是把礼品往对方桌上一放就走了的,如果那样就不是送礼,而是意味着示威或是其他的意义。平和友善的态度、落落大方的动作、彬彬有礼的言辞,才是受礼人乐意接受的。在我国一般习惯上,送礼人总会说:“一点小意思!”“很对不起……”之类的话,这种做法最好避免。当然,如果送礼人说:“这是件很贵重的礼物”“这是我花了多少、多少钱买的”也不合适。如果有必要对礼物进行介绍时,应该强调的是自己对受赠一方怀有的好感和情义,而不是强调礼品的实际价值。否则,就落入了重礼轻义的地步,甚至会使对方有一种受贿的感觉。
送礼要注意习俗和礼俗。因人因事因地施礼,是社交礼仪的规范之一,对于礼品的选择也要符合这一规范要求。一般来说,对待家贫者以实用为佳,对富裕者以精巧为好,对恋人、爱人以纪念性为佳,对朋友以趣味性为好。
就礼品本身所引发的直接后果而言,由于民族、生活习惯、宗教信仰以及对方的性格、爱好的不同,不同的人对同一礼品的态度也是不同的,或是喜爱或是忌讳或是厌恶。因此,我们要注意礼品的适合性,特别是对待别人忌讳的方面,如果你冒犯了对方的禁忌,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的,这会使原本好心好意的赠送变成一种挑衅或嘲弄,当然会使对方误会,甚至不满。
如果能在送礼时把握好其中的分寸,那“礼”就会有效。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最有希望的成功者,并不是才干出众的人,而是那些善用方法发掘开拓的人。”要想在处理人际关系中得心应手,要想事业有所成就,送“礼”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如果你能恰到好处地施礼,则已经在向着成功迈进了。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一个人应该做自己该做的事情,不担任这个职务,就不要去过问这个职务范围内的事情。你不处在领导者的位置上,就不要去做领导者该做的事;反过来也是,领导者不要代替员工行事。
孔子在《论语·泰伯》篇中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曾子也说:“君子思不出其位。”说的都是一个人应该做自己该做的事情,不担任这个职务,就不要去过问这个职务范围内的事情。完整地理解,就是“在其位,谋其政;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所谓的“位”,可以表现为一个人的职位、身份、地位……即各种各样的角色,有什么样的角色、地位,就有什么样的职责。
一个人,在家里可以是父亲、儿子、丈夫,在公司里可以是员工、上级、下级,这都是不同的角色,“在其位,谋其政”就是要求他能够认识不同的角色,根据需要区分、扮演好不同的角色。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你不处在领导者的位置上,就不要去做领导者该做的事;反过来也是,领导者不要代替员工行事。
古代有个越俎代庖的故事,讲的是古代祭祀祖先的时候,都需要人捧着祖先的牌位以表示尊重和追念。然后从掌管厨房的人手中接过做好的祭品供奉在祖先的牌位前,这是个重要的仪式。捧着祖先牌位的那个人在祭祀的时候不能有半点的不洁净,否则就是大不敬。所以不管厨房的厨师多忙,他都不能去厨房帮忙,否则有人会说他亵渎祖先的牌位。
越俎代庖,就是说各人要干好自己的事,不要越出本分,代理别人的事务,俎是肉案,庖是厨师,你本来是捧祖先牌位的人,却超越你的职责,到肉案去代理厨师的工作,当然要受到别人的指责。
领导者无论称董事长、总裁、总经理,都只能直接面对自己的下级,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二老板”实行管理,不能越过“二老板”向“三老板”下达指令,也不能越过下属的高层向中层布置任务,更不能越过所有的领导层直接指挥员工。
有的老板认为,既然大家都是自己的下属,自己想指挥谁就指挥谁,还要向其他人请示吗?于是,便在处长一无所知的情况下,突然给科长布置了一项具体工作;接着又在处长、科长都不知道的时候,直接派一名员工出差,结果处长、科长渐渐感到被轻视和被愚弄,这样工作积极性还会有多少呢?
老板本想加强管理,如此做反而造成了管理混乱。本来处长直接听命于老板,科长直接听命于处长是既定的管理程序,但老板直接指挥科长,处长就被冷落一旁,要么不闻不问“混日子”,要么愤而辞职。科长呢?一时受老板直接指挥可能受宠若惊,但其上司应该还是处长,而处长此时已无心于管科长,科长也有可能不把处长放在眼里,双方的上下级关系就会演变为“冷战”状态,还有心思同心协力开展工作吗?
这样一来,下属们就会觉得原本属于自己分内的工作,老板也直接管,自己又何必再为工作费心呢?于是,很多原属科长、处长职责范围内的具体工作,也以“那是老板直接管的,不便过问”为托词而无人管了。
所以,每个老板就应该牢记,下级的下级不是你的下级!切勿滥用权力,造成混乱!
上级代替下级行事不好,下级越权做上级的事就更不妙了。
一位部门经理出差回来,发现自己桌子上多了份文件,原来是总经理要求他就顾客要求退还产品遭拒绝一事作出解释。这位部门经理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因为他不知道这件事情。了解之后才知道,他的副手看了这件事的报告后,没有请示就直接作出了拒绝的决定,引起了轩然大波。这位副手实际上就是越权了。
既然你是副职,你就应该明确自己的职责,做好自己的分内事,不要越权,或者过问你不该过问的事,尽管你的出发点是好的,可是如果你经常操心过头,不但下属反感你,上司更会提防你,你将会劳而无功。
一个人要能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角色地位,履行该角色地位的职责,把手伸到人家的地盘上,难免不受到上司的戒备,同僚的排挤。知道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气度。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把本职工作做好,对于超出自己工作范围的工作,即使能力足够,也不要插手,如此才能不越位。不越权,才能走出一条平稳的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