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读《荀子》学生活
21446600000044

第44章 议兵篇(2)

“所以,招引、募求、挑选,注重权谋诡诈,崇尚功利,这是在欺骗士兵;讲求礼制道义教育感化,这才能使士兵齐心合力。用受骗的军队去对付受骗的军队,他们之间还有巧妙与拙劣之别,用受骗的军队去对付齐心合力的军队,拿它打个比方,就好像用小刀去毁坏泰山一样,如果不是天底下的傻子,是没有人敢尝试的。所以称王天下者的军队是没有人敢试与为敌的。商汤、周武王讨伐夏桀、商纣的时候,从容地指挥,而那些强横暴虐的诸侯国也没有不奔走前来供驱使的。除掉夏桀、商纣就好像除掉孤独的一个人一样。所以《泰誓》说:‘独夫纣。’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啊!所以军队能大规模地齐心合力,就能制服天下;小规模地齐心合力,就能打败邻近的敌国。至于那种招引募求挑选来的、注重权谋诡诈、崇尚功利的军队,胜负就没有个定准了,有时衰,有时盛,有时保存,有时灭亡,互为高下、互有胜负罢了。这叫做盗贼式的军队,君子是不用这种军队的。

“齐国的田单,楚国的庄[XC桥.TIF,JZ],秦国的卫鞅,燕国的缪虮,这些都是一般人所说的善于用兵的人。这些人的巧妙、拙劣、强大、弱小没有办法论出高低,至于他们遵行的原则,却是一样的,他们都还没有达到使士兵和衷共济、齐心合力的地步,而只是抓住对方弱点伺机进行欺诈,玩弄权术阴谋进行颠覆,所以仍免不了是些盗贼式的军队。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这些人的军队就都是和衰共济、齐心合力的军队,可说是进入礼义教化的境地了,但还没有抓住根本的纲领,所以可以称霸诸侯而不可以称王天下。这就是或强或弱的效验。”

【原文】

孝成王、临武君曰:“善!请问为将。”

孙卿子曰:“知①莫大乎弃疑。行莫大乎无过,事莫大乎无悔。事至无悔而止矣,成不可必也。故制号政令,欲严以威;庆赏刑罚,欲必以信;处舍收臧,欲周以固;徙举进退,欲安以重。欲疾以速;窥敌观变,欲潜以深,欲伍以参②;遇敌决战,必道③吾所明,无道吾所疑:夫是之谓六术。无欲将而恶废,无急胜而忘败,无威内而轻外,无见其利而不顾其害。凡虑事欲孰④而用财欲泰⑤:夫是之谓五权。“所以不受命于主有三:可杀而不可使处不完,可杀而不可使击不胜,可杀而不可使欺百姓:夫是之谓三至。凡受命于主而行三军,三军既定,百官得序,群物皆正,则主不能喜,敌不能怒,夫是之谓至臣。虑必先事而申之以敬,慎终如始,终始如一:夫是之谓大吉。凡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故敬胜怠则吉,怠胜敬则灭,计胜欲则从,欲胜计则凶。

战如守,行如战,有功如幸,敬谋无圹⑥,敬事无圹,敬吏无圹,敬众无圹,敬敌无圹,夫是之谓五无圹。慎行此六术、五权、三至,而处之以恭敬无圹,夫是之谓天下之将,则通于神明矣。”

【注释】

①知:通“智”。疑:犹豫不定。②伍、参:即“叁伍”,“三”与“五”指多而错杂,引申指将多方面的情况放在一起,加以比照检验。③道:行。④孰:同“熟”,精审。⑤泰:宽裕,不吝啬。⑥圹:通“旷”,疏忽,大意。

【译文】

孝成王、临武君说:“说得好。请问做将领的原则。”荀卿说:“最大的智慧就是不要犹豫不决,最好的行为是不犯错误,做得很好的事情就是毫无悔恨。做事到了没有后悔的地步就到顶了,不能要求它一定成功。所以制度、号召、政策、命令,要严肃而有威势;奖赏刑罚,要坚决实行而有信用;军队驻扎的营垒和收藏物资的军库,要周密而坚固;转移、发动、进攻、撤退,既要安全而稳重,又要紧张而迅速;侦探敌情、观察其变动,既要隐蔽而深入,又要多方比较而反复检验;对付敌人进行决战,一定要根据自己已了解清楚的情况去行动,不要根据自己怀疑的情况去行动;以上这些叫做六种策略。不要热衷于当将军而怕罢免,不要急于求胜而忘记了有可能失败,不要只以为自己有威力而轻视外敌,不要看见了有利的一面而不顾有害的一面,凡是考虑事情时要仔细周详而使用财物进行奖赏时要大方,这些叫做五种要权衡的事。

“不从君主那里接受命令的原因有三种:宁可被杀而不可使自己的军队驻扎在守备不完善的地方,宁可被杀而不可使自己的军队打不能取胜的仗,宁可被杀而不可使自己的军队去欺负老百姓,这叫做三条最高的原则。大凡从君主那里接受了命令就巡视三军,三军已经稳定,各级军官得到了合适的安排,各种事情都治理好了,不去考虑君主是否会高兴,敌人是否会愤怒,这叫做最合格的将领。将领一定在战事之前深思熟虑,并且反复告诫自己要慎重,慎重地对待结束就像开始时一样,始终如一,这叫做最大的吉利。大凡各种事情成功一定在于慎重,失败一定在于怠慢,所以慎重胜过怠慢就吉利,怠慢胜过慎重就灭亡,冷静的谋划胜过冲动的欲望就顺利,冲动的欲望胜过冷静的谋划就凶险。

“攻战要像防守一样不轻率追击,行军要像作战一样毫不松懈,有了战功要像侥幸取得的一样不骄傲自满。慎重对待谋划而不要大意,慎重对待战事而不要大意,慎重对待军吏而不要大意,慎重对待士兵而不要大意,慎重对待敌人而不要大意,这叫做五种不大意。谨慎地根据这六种策略、五种权衡、三条最高原则办事,并且用恭敬而不大意的态度来处理一切.这叫做举世无双的将领,他就能与神明相通了。”

【原文】

临武君曰:“善!请问王者之军制。”孙卿子曰:“将死鼓,御死辔,百吏死职,士大夫死行列。闻鼓声而进,闻金①声而退,顺命为上,有功次之;令不进而进,犹令不退而退也,其罪惟均。不杀老弱,不猎②禾稼,服者不禽,格者不舍,奔命者不获。凡诛,非诛其百姓也,诛其乱百姓者也;百姓有扦其贼,则是亦贼也。以故顺刃者生,苏③刃者死,奔命者贡④。微子⑤开封于宋,曹触龙⑥断于军,殷之服民,所以养生之者也,无异周人;故近者歌讴而乐之,远者竭蹶而趋之,无幽闲辟⑦陋之国,莫不趋使而安乐之,四海之内若一家,通达之属莫不从服,夫是之谓人师。《诗》曰:‘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此之谓也。王者有诛而无战,城守不攻,兵格不击。上下相喜则庆之,不屠城,不潜军,不留众,师不越时。故乱者乐其政,不安其上,欲其至也。”临武君曰:“善!”

【注释】

①金:金属之器,指钲、铙之类,似铃而无舌,用槌敲击作响以作为停止进军的号令。④猎:通“躐”,踩,践踏。③苏:通“傣”素,向。④贡:当为“贳”字之误。贳,赦免。⑤微子:名启,商纣的庶兄,归周后周公旦让他统率殷族而封于宋,是宋国的始祖。此文称“开”,可能是刘向避汉景帝(刘启)讳而改。⑥曹触龙:商纣王之将,荀子说他是奸臣。⑦辟:通“僻”。

【译文】

临武君说:“说得好。请问称王天下者的军队制度。”荀卿说:“将军为战鼓而牺牲,驾驭战车的死在缰绳旁,各级官吏以身殉职,战士死在队伍中。听见战鼓的声音就前进,听见钲、铙的声音就后退;服从命令是最重要的,取得战功在其次;命令不准前进却前进,就像命令不准后退却后退一样,它们的罪过是相同的。不杀害年老体弱的,不践踏庄稼,对不战而退的敌人不追擒,对抵抗的敌人不放过,对前来投顺的不抓起来当俘虏。凡是讨伐杀戮,不是去讨伐杀戮百姓,而是去讨伐杀戮那扰乱百姓的人;百姓如果有保护乱贼的,那么他也就是乱贼了。

因为这个缘故,所以顺着我们的刀锋转身逃跑的就让他活命,对着我们的刀锋进行抵抗的就把他杀死,前来投顺的就赦免其罪。微子启归顺周朝而被封在宋国;曹触龙负隅顽抗而被斩首于军中;商王朝那些降服周朝的民众他们的生活,和周朝的人没有什么两样;所以近处的人歌颂周朝而且热爱周朝,远处的人竭尽全力地来投奔周朝,即使是幽隐闭塞偏僻边远的国家,也无不前来归附而听从役使,并且喜欢周朝,四海之内就像一个家庭似的,凡是交通能到达的地方,没有谁不服从,这可以称作是人民的君长了。《诗经》上说:‘从那西边又从东,从那南边又从北,没有哪个不服从。’说的就是这种情况。称王天下的君主有讨伐而没有攻战,敌城坚守时不攻打,敌军抵抗时不攻击,敌人官兵上下相亲相爱就为他们庆贺,不摧毁城郭而屠杀居民,不秘密出兵搞偷袭,不留兵防守占领的地方,军队出征不超过预先约定的时限。所以政治混乱的国家中的人民都喜欢这些政策,而不爱自己的君主,都希望这样的君主来治理。”临武君说:“说得好!”

【原文】

陈嚣①问孙卿子曰:“先生议兵,常以仁义为本。仁者爱人,义者循理,然则又何以兵为?凡所为有②兵者,为争夺也。”孙卿子曰:“非汝所知也!彼仁者爱人,爱人,故恶人之害之也;义者循理,循理,故恶人之乱之也。彼兵者,所以禁暴除害也,非争夺也。故仁者之兵,所存者神③,所过者化,若时雨之降,莫不说④喜。是以尧伐,驩兜⑤,舜伐有苗⑥,禹伐共工⑦,汤伐有夏⑧,文王伐崇⑨,武王伐纣,此四帝两王,皆以仁义之兵,行于天下也。故近者亲其善,远方慕其德;兵不血刃⑩,远迩来服,德盛于此,施B11及四极。《诗》曰:“淑人君子,其仪不忒,其仪不忒,正是四国。”此之谓也。”

【注释】

①陈嚣:荀子的学生。②有:用。③神:指“尽善浃治”,即尽善尽美通体皆治。④说:通“悦”。⑤驩兜:古代部落名,此指尧时该部落的首领,传说他被尧流放于崇山。⑥有苗:也称“三苗”,尧、舜时代的一个部落,居于今湖南、江西交界地带,此当指其首领而言,相传他被流放到三危。⑦共工:古代部落名,据古书记载,从颛顼帝开始直到周代,都有共工的事迹。此当指舜、禹时该部落的首领,相传他被流放于幽州。⑧有夏:即夏后氏,此指夏朝的末代君主桀。⑨崇:商代诸侯国,在今河南嵩县北,到崇侯虎时为周文王所灭。⑩兵不血刃:兵器不待血染刀口,指不流血战斗。B11施:蔓延,延续。

【译文】

陈嚣问荀卿说:“先生议论用兵,经常把仁义作为根本。仁者爱人,义者遵循道理,既然这样,那么又为什么要用兵呢?大凡用兵的原因,是为了争夺啊!”

荀卿说:“这道理不是你所知道的那样。仁者爱人,正因为爱人,所以就憎恶别人危害他们;义者遵循道理,正因为遵循道理,所以就憎恶别人搞乱它。用兵,是为了禁止横暴、消除危害,并不是争夺啊!所以仁者的军队,他们停留的地方会得到全面治理,他们经过的地方会受到教育感化,就像及时雨的降落,没有人不欢喜。因此尧讨伐耳驩兜,舜讨伐三苗,禹讨伐共工,汤讨伐夏桀,周文王讨伐崇国,周武王讨伐商纣,这两帝、四王都是使用仁义的军队驰骋于天下的。所以近处的人们喜爱他们的善良,远方的人们仰慕他们的道义;兵器的刀口上还没有沾上鲜血,远近的人就来归附了;德行伟大到这种地步,就会影响到四方极远的地方。《诗经》上说:‘善人君子忠于仁,坚持道义不变更。他的道义不变更,四方国家他坐镇。’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原文】

李斯①问孙卿子曰:“秦四世有胜,兵强海内,威行诸侯,非以仁义为之也,以便从事而已。”

孙卿子曰:“非汝所知也!汝所谓便者,不便之便也。吾所谓仁义者,大便之便也。彼仁义者,所以修政者也;政修则民亲其上,乐其君,而轻为之死。故曰:凡在于军,将率末事也。秦四世有胜,諰諰然②常恐天下之一合而轧③己也,此所谓末世之兵,未有本统也。故汤之放桀也,非其逐之鸣条④之时也;武王之诛纣也,非以甲子⑤之朝而后胜之也,皆前行素修也,此所谓仁义之兵也。今汝不求之于本⑥,而索之于末⑦。此世之所以乱也。”

【注释】

①李斯:秦代政治家。曾从学于荀子,后辅助秦始皇统一六国,曾先后任秦朝的廷尉和丞相。②諰諰然:恐惧的样子。③轧:倾轧。④鸣条:古地名,又名高侯原,是成汤打败夏桀的地方。其地所在,异说甚多,现已难以确指,通行的说法认为在今山西运城县安邑镇北。⑤甲子:甲子日,即周武王在牧野(今河南淇县西南)打败商纣王的日子。⑥本:指实行仁义的政治措施。⑦末:指机变诡诈的战略战术,即李斯所说的“以便从事”。

【译文】

李斯问荀卿说:“泰国四代都有胜利的战果,在四海之内兵力最强,威力扩展到诸侯各国,但他们并不是依靠仁义去从事战争,而只是根据便利的原则去做罢了。”

荀卿说:“这道理不是你所知道的那样。你所说的便利,是一种并不便利的便利。我所说的仁义,才是极其便利的便利。仁义,是用来搞好政治的工具;政治搞好了,那么民众就会亲近他们的君主,喜爱他们的君主,而不在乎为君主去牺牲。所以说:‘一切都在于君主,将帅是次要的事。’秦国四代都有胜利,却还是提心吊胆地经常怕天下各国团结一致来蹂躏自己,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衰落时代的军队,还没有抓住根本的纲领。从前商汤流放夏桀,并不只是在鸣条追击的时候;武王诛杀商纣,并不是甲子日早晨之后才战胜他的;而都是靠了以前的措施与平时的治理,这就是我所说的仁义的军队。现在你不从根本上去寻找原因而只是从枝节上去探索缘由,这就是社会混乱的原因。”

【原文】

礼者、治辨①之极也,强固之本也,威行之道也,功名之总也。王公由之所以得天下也。不由所以陨社稷也。故坚甲利兵不足以为胜,高城深池不足以为固,严令繁刑不足以为威。由其道则行,不由其道则废。

【注释】

①辨:通“办”,治理。

【译文】

礼,是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是使国家强大的根本措施,是威力得以扩展的有效办法,是功业名声得以成就的要领。天子诸侯遵行了它,所以能取得天下;不遵行它,就会丢掉国家政权。所以,坚固的铠甲、锋利的兵器不足以用来取胜,高耸的城墙、深深的护城河不足以用来固守,严格的命令、繁多的刑罚不足以用来造成威势,遵行礼义之道才能成功,不遵行礼义之道就会失败。

【原文】

楚人鲛①革、犀兕②以为甲,坚如金石;宛钜③铁[XCshi.TIF,JZ],惨④如蜂虿,轻利傈邀⑥,卒⑦如飘风⑧;然而兵殆⑨于垂沙⑩,唐蔑死;庄矫起,楚分而为三四,是岂无坚甲利兵也哉?其所以统之者非其道故也。汝、颍以为险,江、汉以为池,限之以邓林,缘之以方城,然而秦师至而鄢、郢举,若振槁然。是岂无固塞隘阻也哉?其所以统之者非其道故也。纣刳比干,囚箕子,为炮烙刑;杀戮无时,臣下懔然莫必其命,然而周师至而令不行乎下,不能用其民,是岂令不严、刑不繁也哉?其所以统之者非其道故也。

【注释】

①鲛:海鲨。②兕:雌性的犀牛。③宛:楚国地名,在今河南南阳。钜:钢。④惨:狠毒,厉害。⑤虿:蝎子一类的有毒动物。⑥傈遨:轻捷。邀:同“速”。⑦卒:通“猝”,急速。⑧飘风:旋风。⑨殆:危亡,失败。⑩垂沙:地名,在今河南唐河县境。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