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读《金刚经》学生活
21446900000003

第3章 善现启请分(1)

自性用功,情况就会改变

【原文】

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译文】

这个时候,德尊年高的须菩提就在这群大众之中,他当即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向一边袒开了自己的右肩,用右膝跪在地上,两手合十,恭恭敬敬地向佛表白道:

“举世罕有的世界之尊啊!如来佛善于护持关心各位菩萨,善于付托告诫诸位菩萨。世界之尊啊!善心的男子和善心的女子,发下了无上正等正觉的心愿,应当怎样把握自己?应当怎样控制和调伏自己的凡心呢?”

佛回答他说道:“好啊!好啊!须菩提,依照你的说法,如来善于护持关心各位菩萨,善于付托告诫各位菩萨。你现在仔细地听着,我会给你讲一讲:善心的男子和善心的女子发了无上正等正觉的心愿,应当这样把握自己,这样控制和调伏自己的凡心。”

“噢,是了。世界之尊,我很高兴能听你讲解啊!”

【解读】

《金刚经》开篇这一段是阿难叙述释迦牟尼佛说讲这部经的由来,即有一次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国的祗树给孤独园,和一千二百五十位大比丘在一起,乞食吃饭之后坐下休息,这时有一位叫须菩提的长老上前发问:举世无双的世尊,您是极为乐于爱护、教谕诸位菩萨的,那么请问如果有正定正慧的男女发愿成就认识真理的佛智(阿耨多罗三貌三菩提心),他应该守持什么?如何才能降伏自我的妄想之心呢?

关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前文已详细解释过,它是一种只有佛才具有的、能认识一切事物本质的智慧。须菩提的问题实质是说如何才能成佛。全部《金刚经》的内容,就是释迦牟尼佛回答须菩提所提的这个问题。

【活学活用】

这一分称为“善现启请”。“善现”就是指须菩提,须菩提来请法,谓之“启请”。佛陀在树下敷座而坐,正要休息,那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

讲到这里,有一个情况还要稍加说明。当世尊坐在树下要休息时,弟子大众同样都坐在树下。这里是给孤独园,像森林般的园子,树木很多,所以世尊坐的位子很固定,别人不会去抢。当他坐定后,众弟子吃饱,衣钵收好后,渐渐靠拢过来。当时请法,没有衣,也没有钵,已经全收起来了。现代拍电影“释迦传”,衣都还披着,那就错了,当时请法,衣和钵都收起来了。

“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长老”的意思,就是说老修行者。早期进来的,像须菩提那时已经证得阿罗汉果位,已有所成就,故称“长老须菩提”。当众弟子渐渐坐过来后,须菩提发现了一个秘密,所以从大众中站了起来。

“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偏袒右肩”,因为印度热,不像我们穿那么多件,印度是一肩不穿,露出来,那是文化使然,当时印度修行人的服装就是这样。“右膝着地”,右脚跪着。现在我们的跪法不同,通常都两脚跪地向师父请法。印度不一样,他们是跪右脚,“右脚跪着”是表示世尊的调教我都接受,一切善法我都做,众善奉行;“左脚站着”是不犯戒,诸恶莫作之意。“右膝着地”,是身业恭敬;“合掌恭敬”,是一心不乱,意业恭敬;“而白佛言”,就是口业恭敬。总之,即是以清净的身、口、意三业恭敬佛陀而请法。

“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须菩提很恭敬地这样问佛陀。“希有”,是很难得的意思。为何难得?很多人做了多种解释,我们简单从两方面来讲:第一,须菩提看到世尊如此自在地坐在树下。阿罗汉在当时已算相当有成就,以舍利弗为例,他当初怎会皈依佛陀呢?当时他就是看到一位比丘很自在地托钵,托钵后坐在旁边休息。舍利弗心想:“我智慧这么高,修行这么好,怎么会有人看起来比我还自在?”于是他就问这位比丘师父是谁?比丘恭敬站起来回答:“是佛陀,人中第一。”他想:“哪有这种人,他在哪里?”舍利弗便下定决心去找佛陀。

当舍利弗找到世尊时,问道:“你就是瞿昙?”那时称呼佛陀的人还很少,尤其是外道来的,都直呼名讳,瞿昙是佛陀的姓。舍利弗道:“听说你的法很好,我要来和你辩论。”世尊不和他辩,说道:“要辩论,请先了解我的法,我的法不是用讲的,你必须先在这里住上一年。”舍利弗就这么住了下来。一年后,世尊问舍利弗:“你觉得我的法如何?”舍利弗说:“难得!难得!真是希有难得,我愿当世尊的弟子。”舍利弗就这样进入了佛门。一般的记载是,双方一问一答后,舍利弗就皈依了,其实不是,舍利弗住了一年后才皈依。

这个消息传开后,舍利弗的好友目犍连想:“怎么会这样?瞿昙是个什么人物,非得好好探个究竟。”印度人很喜欢辩论。目犍连找到世尊时,世尊坐在上位,舍利弗在下位,目犍连看得很生气,说道:“我的好友舍利弗是智慧第一,怎会输给你,我非得好好和你辩论不可。”世尊说:“你若要和我辩论,就得先住一年。”目犍连也答应了,心想:“一年后肯定赢过你。”那时候,舍利弗就知道目犍连输定了。

空性的展现是极为殊胜的,只是我们无法了解,在日常生活中还执著于“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的阶层。这些大阿罗汉,未见佛陀之前,都经过了相当的训练,只差“那么一点”尚未突破而已。现在,经过世尊那么“一点”就开悟了。开悟后,虽犹然是“见山是山,见水是水”,但境界已完全不同。所以当我们还在“这边”时,若要去了解“那边”,相当困难,因为两边之间的距离太遥远了。

第二,“希有世尊”的另一个意思是,赞叹法的殊胜。“法”并非希有,它本来就存在,只是以我们目前的眼光还看不懂。各位,生命本来就很殊胜,但因每个人都太过忙碌,一天忙过一天。晚上。一躺下就像昏倒,隔天闹钟一响,又惊醒了。不是昏倒就是惊醒,所以Et子怎么过的并不清楚。一天中,清醒的时段都是在忙碌中度过,所以几乎没有时间能够好好地“欣赏”度日。

各位留意看看,你连吃饭都无法欣赏:“赶快吃一吃,等一下要洗碗筷了!”吃东西原本应该是一种享受,我们却很少好好地、仔细地品尝一番,都是大口大口吃,毫无享受可言。“好吃”,应该是细细咀嚼、品味,然后喝个汤或漱杯水,回味一下,再吃一口。可是我们都是“好吃!好吃!”然后便囫囵吞枣地“扫”进肚子里,就像倒进馊水桶一般。所以,吃饭慢的人比较好命,好命不是指福报大,而是懂得享受、欣赏人生。做事慢的人,通常也比较好命;你留意看看,精明能干型的通常比较歹命,业力较大。急性子比较聪明,懒散者比较混沌;懒散的人混混沌沌过一日,也是二十四小时。

一位同修在德国的银行领钱,银行的人请他等一下。那个行员等,那位同修也在等。等什么?等电脑打印出来。如果是在岛内,行员可能会趁等机器的时间,顺便处理其他的客户,等一打印完,也办完几个客户了。他们不是,你等,我也等,等办好了,拿给前面这位,后面的稍等一下,我喝杯茶后再开始。他们的生活很自在,我们的行员则忙翻了。我们的办事员如果像他们那样做事,隔天大概就卷铺盖走路了。我们这里工作不容许如此自在,这就是“业”。

我们能否将脚步放慢一些呢?须菩提看到世尊这么自在、安定心性地过生活,便赞叹说:“希有世尊。”

“须菩提启请”,他问的就是如下两句:“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咐嘱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这是须菩提请法所提出的问题。他说,世尊!佛法是这么难得、殊胜,可以如此自在地运用于日常生活中,那我们的自性,应如何护念这些发心的大德(即“善护念诸菩萨,善咐嘱诸菩萨”)?这里的菩萨,是指一个从凡夫境地,开始警觉到眼前的生活是错误的,想要调整到正确方向的人。虽然,他一时之间还无法找到正确的方法,不要紧,依然可以称为菩萨。如果日常生活中仍旧迷惑颠倒、执著、无明、对立,那就称不上菩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