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读《辨经》学生活
21767100000010

第10章 流业第三(2)

西门豹本是一个性情非常急躁的人,射箭射不中靶心,就把靶心捣碎,下围棋输了就把棋子儿咬碎。因为才能不小,魏文侯派他做邺县县令。为戒备自己的暴躁脾气,他在腰问扎上一条柔软的皮带,以求稳求忍求安求静。

到邺县后,他发现邺县良田肥地遍野,但人口稀少,地大物薄且贫穷,于是驱除残害盘剥乡人的地方恶霸,并开渠引水,兴修水利,革新吏政,邺县渐渐富裕兴盛起来。

魏文侯那边却经常听到告发西门豹的意见,说邺县官仓无仔粮,钱库无金银,部队也缺少军事装备,西门豹把邺县治理得一塌糊涂。魏文侯到邺县一视察,原来果真如此,官仓没有仔粮,金库没有库银,武库缺少兵器。

魏文侯很生气,责问西门豹:“你怎么搞的?说不出理由,我治你罪。”

西门豹说:“王者使人民富裕,霸者使军队强盛,亡国之君使国库充足。邺县官仓无粮,因为粮食都积储在人民手中;金库无银,因为银钱都在人民衣兜里;武库无兵器,因为邺县人人皆兵,武器都在他们手上。大王如不信,请让我上楼敲鼓,看看邺县的钱财粮草兵器如何?”

于是西门豹上楼敲鼓。第一阵鼓声之后,邺县百姓披盔带甲,手执兵器迅速集合到楼下,第二阵鼓声之后,另一批百姓用车装载着粮草集合到楼下。

魏文侯立刻明白了西门豹的才能政绩,龙颜大悦,请西门豹停止演习。西门豹又不同意,说:“民可信而不可欺。好不容易与他们建立信约,今天既然已集合起来,如果随便解散,老百姓会有受骗之辱。大王还记得‘千金一笑’的故事吧?燕王经常侵我疆土,掠我百姓,不如让我带兵去攻打燕国。”

魏文侯点头,于是发兵攻燕,收回了许多失地而归。

智慧金言

由此可见,器能之人才能不只在某一方面,相当于一个小型的全才,虽不如国体那么形象高大,声名卓著,但却有很大的作用,如果有一批优秀的器能之材团结一心,何愁国家、单位、企业、公司不会飞速前进呢?

稍逊一筹的叔孙通

智意之士属于次一等的谋略人才,才力心胸不如谋略家宏博,气势也不如他们,不能从全局高度来辅助君王治国平天下,但可以功成一方,谋划一事,对军事、行政、教化工作能起到比较重要的作用。在才智上也许不逊于谋略家,但在勇气和行动上不如谋略家强劲,往往是知而能争,争而不得,无力坚持正确的东西,要么屈从,要么逃避,因此声名功绩均不如谋略家显达。

叔孙通对人类文化和封建政治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他的智慧、胆气、计谋或许跟张良、陈平差不了多少,但他经历的曲折艰难或屈辱,以及他的声名和历史地位都不如张良、陈平。

叔孙通是秦始皇征召的文学博士。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把各地文化名人收罗到咸阳,组成了相当于现代国家元首身边的智囊团。焚书坑儒时,这个智囊团的多数成员被杀害,叔孙通却逃过了劫难。史书没有讲到他劫后余生的原因,但从中可知道,他与一般儒生不同;也许有侥幸的成分,却是一种不该亡的气数。

秦二世即位后,陈胜、吴广造反,秦二世胡亥召集剩下来的30名博士问:“听说有人造反,是吗?”其他博士答“是”,并献计献策。惟独叔孙通说:“不过是些小毛贼。郡守正在捉拿他们,不足为虑。”秦二世听了很高兴,下令追查“造谣”的博士,对叔孙通反而嘉奖。无端遭殃的博士们回到舍馆后责问叔孙通:“先生怎么可以这样昧着良心说话呢?”叔孙通说:“诸位不明白,我是虎口逃生啊!”

看见秦王朝没有希望了,叔孙通赶紧收拾行装溜之大吉。

后来叔孙通投奔到刘邦帐下。刘邦本是粗人,历来看不起读书人,拿儒生的帽子当便壶,见到读书人就大骂。叔孙通刚到的日子里,连饭都吃不饱,什么气都受。刘邦看见叔孙通一身儒服就生气,叔孙通马上换成楚人的短装,刘邦才露出了笑容。

跟随叔孙通投奔刘邦的,还有他的100多个弟子,他只拣那些出身强盗的健壮之徒加以推荐,弟子们偷偷抱怨:“跟从先生这么些年,却不推荐我们,一味举荐那些强盗,这是怎么回事儿呀?”叔孙通听到后说:“汉王在冒死打天下,你们手无缚鸡之力,能打吗?会打吗?现在还用不着咱们读书人。大家耐心些,会有办法的。”

公元前201年,刘邦统一天下后,分封了20多个功高劳苦的武将,未得封赏的开始争论不休。刘邦在楼上望见大小将官坐在宫中沙地上指手画脚,情绪激昂,问张良:“他们在争论什么?”张良说:“陛下还不知道?他们在商量造反。”刘邦很奇怪:“现在天下已经太平了,为什么要造反呢?”张良说:“封赏的都是你的亲近之人,这些人没得到封赏,心中不服,又担心你计较他们平生的过失,害怕性命难保,所以就想聚众谋反。”“那该怎么办呢?”“选一个你平常憎恨而大家又都知道的,马上封赏他,大家就安心了。”刘邦就封了功劳大、又最不满意的雍齿,众武将才平静下来。

论功封赏的事解决了,但朝政秩序混乱,大臣们乱七八糟的,喝了酒就说胡话,甚至拔剑砍破柱子。刘邦深以为忧。

叔孙通见时机已到,去见刘邦,建议制定礼法规矩。刘邦立刻呵斥他:“我在马上得来天下,你们读书人算什么东西?”叔孙通没再像以前那样畏缩,反而顶撞道:“从马上得来的天下,可以在马上治理么?”刘邦一听有理,问叔孙通该怎么办。叔孙通提出了制定上朝礼仪的计划。刘邦说行,命他去操办。

叔孙通用了几个月的时间,把他规划的“朝班”礼制演习好,请刘邦出来坐朝。那一天,天还没有亮,朝拜仪式就开始了。准备上朝的文武百官按照官职大小,在宫外排队等候。宫门外立着刀枪铠甲雪亮齐整的卫士,飘着各色彩旗。传令官发出号令,大臣们肃穆恭敬地按着顺序快步上殿,跪拜山呼:“吾皇万岁万万岁!”刘邦见到这等声势,这等壮观,说:“我今天才知道做皇帝的乐趣和威风,我今天才知道做皇帝的尊贵。”从此改变对读书人的态度,任命叔孙通为太常,赏黄金五百两。追随叔孙通的那些儒生也苦尽甘来,各有封赏。

叔孙通制定的“朝班”礼制延续了2000年,直到清末才结束,可以说他对封建礼制和文化产生了隐在的巨大影响。

智慧金言

叔孙通知进退之法,知伸屈之时,也能为治理朝政出谋划策,但功名事略都不像谋略家那样高著,因此应把他归入智意之士的行列中。

姑布子卿识赵襄子

有这么一类人,他们在其他方面的才能也许平平,但在鉴人心性才能方面,却一看一个准,百不差一。他们善于品鉴人才,而且不是凭哪一点来鉴察,而是从心术、性情、气质、品德、言语、行为、思想、形象等多方面考察,能够考察得细致入微,叫人只有点头,只有佩服的份儿。

春秋时期,姑布子卿是当时鉴别人物的能手。一次,他应邀去赵简子家做客。

在快到赵简子家时,姑布子卿看到一个小男孩在路边搬石块砌小小的城墙,旁边有一张帛,帛上仿佛是一座小城堡的草图。姑布子卿惊讶了一阵子,就去赵简子家了。

赵简子带着孩子们出门迎接姑布子卿。姑布子卿随便问了孩子们几个问题。

赵简子问:“他们才能如何?”

“没有能当上将军的。”

“那赵家将要灭亡吗?”赵简子禁不住担心了。

姑布子卿想了一想,问:“还有其他孩子吗?”

赵简子说:“还有一个。”就叫人去找他。

姑布子卿说:“可能就是我在路上见到的那个小孩子。他会是一位了不起的将军。”

孩子进门来,正是姑布子卿路上所见的。“未来的继承人肯定是他了。”

赵简子说:“他叫毋恤,其母身份卑微,原是奴婢。”

子卿说:“上天授予的,低贱也会尊贵。”

从此以后,赵简子就对他的儿子们一个个地进行考察,发现毋恤最为贤能聪明。一次,为了测试儿子们,赵筒子说:“我在常山上藏了一件宝符,最先得到它的,将被立为继承人。”他的儿子们都骑马到山上寻找,结果什么也没有找到。只有毋恤回来说:“我已经找到宝符了。”赵简子让他讲出来。毋恤说:“从常山上俯看代国,代国一目了然,我们应该攻取它。”赵简子由此知道毋恤果然聪明,于是就立他为继承人,他就是后来赵国的开国之君赵襄子。

智慧金言

姑布子卿为什么说毋恤肯定就是未来的继承人呢?因为他从毋恤所玩的游戏中看出了他是一个难得的人才。虽然只是用小石子堆砌一座城堡,但毋恤还是画了一张草图。由此可见,毋恤是一个做事有计划、心中有独到的想法的人。他虽年幼,但很有心机。至于出身,无关紧要,“英雄自古不问出处”。

张敞心胸狭隘

伎俩之才属法家支流,他们也讲求法律治人,但不能像法家那样高瞻远瞩,使一方安定,反而有可能急于求成而骚扰百姓。他们是各部大臣和地方官的有力助手,但心胸气度才能都不如法家,是中层干部的合适人选。

西汉人张敞,字子高,河东平阳人,汉宣帝时任京兆尹,很善于处理盗贼及谋反之类的案件。杨恽被诛杀,大臣们上奏说张敞是杨恽的同党,不应再任京兆尹。皇上爱惜张敞的才能,没有准奏。张敞派捕快絮舜去检验一件案子,絮舜觉得张敞因被劾而终将免职,不肯为张敞办理此案,就私自跑回家。有人劝告絮舜,他非但不听,还说:“张敞只能再当五天京兆尹,怎么还能查办案件。”张敞听了这话,就收絮舜入狱,日夜审训,最终把他折磨死了。这时正是立春时节,碰上朝廷派出查办冤案的使者,絮舜家里的人抬着絮舜的尸体上诉。使者上奏说张敞滥杀无辜,皇上就免去了张敞的官职,废为平民。

智慧金言

张敞本是有才之人,且持法严明,但其心胸狭隘,深究于小事,终被贬为民。对于絮舜的话,他完全可以不去理会,而以实际行动证明其正确与否。但他却小题大作,还有点公报私仇的意味。这样的人又怎能干大事呢?思路不够开阔,不能深谋远虑,是伎俩之材的一大缺点。

“文章家”李煜

李煜可谓是一个“文章家”,虽然他未曾著书立说,但他写的诗句隽永,耐人寻味。只是较班固、司马迁而言,李煜的性格很懦弱。他虽贵为南唐后主,终没能逃脱沦为亡国之君、饮鸠而死的悲惨下场。

当初,宋太祖赵匡胤肆无忌惮、得寸进尺地威胁欺压南唐。镇海节度使林仁肇有勇有谋,听闻宋太祖在荆南制造几千艘战舰,便向李后主奏禀,宋太祖实是在图谋江南。南唐爱国人士获息此事后,也纷纷向国王奏请,要求前往荆南秘密焚毁战舰,破坏宋朝南犯的计划。可李后主却胆小怕事,不敢准奏,以致失去防御宋朝南侵的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