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先进文化与现代化——中国共产党的文化历程
21814500000036

第36章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前进方向(3)

其实,现代政党的合法性,主要基于党自身有效利用国家对现代化的整合能力,包括对现代化需求的政策满足和自身发展目标的准确定位。在社会主义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中也是一样。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是社会的真实主人,所以,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和国家制度因为其无产阶级性质而真正实现了阶级利益和整个社会和广大人民普遍利益的内在统一。这种统一关系具体地表现为:无产阶级政党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组织,它所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是代表历史前进方向和人民根本利益的事业。社会的普遍利益和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内在一致,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而现实的社会主义处于与发达资本主义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处的历史阶段,社会主义因此面对两个方面的客观形势,一方面,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实现社会整体利益和人民根本利益的客观要求;另一方面,执政的无产阶级政党会面对国内外各种严峻形势的挑战。党的执政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要在领导和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加强。因此,现实无产阶级政党的执政和自身建设目标与整个社会的现代化目标的一致,是现实社会主义的客观要求。

中国共产党既然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产生的现代政党,那么就必然有现代政党的发展规律和执政规律,党也会不断面临新的考验,党在革命时期成就的地位和赢得的忠诚也会面对建设时期新的任务和巨大挑战。其中最大的挑战就是党如何通过加快社会主义的现代化进程,来解决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显示和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这就要求党必须正确领导、高效执政。首先要解决的便是对如何保持党自身先进性的认识问题。

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整个进程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在这里,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就是人民利益的基本规定,它要求社会具备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和先进的民族文化。解决这一矛盾的根本途径就是通过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解放和大力发展生产力,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在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作为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是现代化建设的主要领导力量和推动力量,与整个社会的利益和要求的内在统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和自身建设目标与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目标,都要围绕解决上述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而统一起来。

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党的建设和党的指导思想高度,明确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执政党建设目标的统一,翻开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理论篇章。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表达了党的事业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内在统一的先进理念

新中国建立以来,虽然党和国家的三代领导集体在制订社会发展的大政方针上都是出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的,但在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与党的任务关系认识上,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党的指导思想也在不断地与时俱进。

社会主义中国成立早期,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人便把实现现代化当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目标,并将现代化目标与对现实社会主义阶段的基本矛盾的认识联系在一起。但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由于没有把握住现实社会主义和现代化发展的规律,又加上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苏联模式的影响,一度出现过党在指导思想上的认识偏差,党长期坚持的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路线与整个社会的现代化目标要求极不吻合,从而极大地抑制了社会生产力的解放与发展,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社会主义因此走了一段弯路。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吸取了以往的经验教训,制定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改革开放的正确国策,明确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要求,从而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崭新局面。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第三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发展与党的领导之间的关系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集中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集中到一点就是回答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系问题。从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发展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建设认识上的成熟。作为党的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将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提升到社会主义本质的高度,“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党的先进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从而真正把握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把握住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

解放生产力,从而最终实现社会的全面发展和人的自由解放,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冲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桎梏,最终会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扫清历史障碍。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运动才具有历史进步意义。由于现实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水平比较低,社会主义社会现实的主要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这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动因。由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代化进程依然需要借助国家力量的推动,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和领导者,社会主义建设问题和党的建设问题的统一首先表现为,党必须充分利用国家对社会的整合功能,组织、引导、调动一切社会资源,通过不断改革来充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大力加强物质文明建设。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作为指导思想,使得中国共产党既抓住了无产阶级政党与社会主义关系的本质,又抓住了现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根本。只有做到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党才能始终处于历史的进步状态,从而始终与社会的发展要求和历史的前进方向保持真正的统一。因此,从这一点就可以得出结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结晶。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现代化目标上的重大不同之处,在于资本主义的一切最终以物的标准来衡量,资本的统治地位以及追求剩余价值的惟一目的,不但加深了异化劳动与人的本质之间的矛盾,而且导致社会出现金钱万能、物欲横行的诸多丑恶现象;社会主义则不仅要在彻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进程中创造极大的物质财富,而且要以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因此,创造先进的民族文化与发展先进的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两个同等重要的目标。资本主义也有自己的文化理论,但马克思主义作为“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的学说”,是对历史之谜的科学解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文化,真正克服了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抽象性、虚假性,以及它的异化的拜物教特征,以真正的科学精神和人道精神揭示了历史发展的真相,展现了人类社会的美好未来。正是对历史的真相和未来的科学揭示,马克思主义向世人宣布,阶级对立的历史、国家与社会对立的历史以及异化的人的历史将在共产主义社会消亡。虽然现实社会主义的物质和精神文化并不完美,但他们始终处于进步状态,并通过各个具体的和历史的发展阶段而走向完美。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一论断,具有真正的科学精神和人道精神,要求文化的现代化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吸收和借鉴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一指导思想,在党领导下的人民大众,才会具有健全的主人翁意识和振奋的民族精神,不断创造出现代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新文化。

社会主义是世界性的事业,只有当历史进入世界历史的时候才成为可能,社会主义事业是全人类的事业,只有当它将人民作为自己的历史主体的时候才真正体现了社会历史的发展要求。在社会主义事业中,人类社会解放是无产阶级自身解放的历史前提,所以,无产阶级真正代表了历史的发展要求和社会的普遍利益。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性质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它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必然以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自己的出发点和归宿。也只有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上来,才能真正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实现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真正统一。因此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一本质的有力说明。

党的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兴衰成败的关键。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满足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现代化的目标,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矛盾的客观要求;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党的指导思想的历史高度,抓住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抓住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根本,从而保证了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内在统一。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当代中国先进文化体系中的最核心部分,其中包含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协调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吸收世界文明成果,发展中国民族文化等一系列先进战略思想,以及以此为指导制定的方针政策,必将大大推动中国文化面向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具有的“创新”特质,正在成为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品质,创新正在成为全社会范围的一种文化自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前进方向

文化与社会共生共存,社会的主体是人,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根据马克思主义“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的原理,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文化的先进与否,首先,主要取决于整个社会的性质,取决于它所反映的经济、政治的时代内容。因此,文化的先进性,主要应从其所反映的社会存在的内容和性质来理解。能够反映政治上层建筑不断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能够反映生产关系不断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并促进生产力解放和发展,能够积极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文化才是先进文化。其次,取决于文化所成就的人的发展状况。文化既然也是人实现自我解放和自由的过程,必然也是这种解放和自由程度的标示。因此,能够促进人的解放和自由,或标识人有较高解放和自由度的文化也就是先进文化。第三,文化是人创造的,同时又具有相对于经济政治的独立性和稳定性,是一种历史性的传承模式和传承体系,可以交流、保存和发展人们的生活知识和生活态度,提供塑造社会角色行动的价值与规范,引导社会中个体的行动,促进社会秩序的形成;除此之外,文化还有为人们提供娱乐、信息和表达趣味、审美并美化生活的功能。因此,具有上述功能的文化也是先进文化。

无产阶级作为领导阶级是一个自觉自为的阶级,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无疑是一种自觉的文化,它建立在个人觉悟和整个社会自觉发展的基础之上。在社会主义社会,人类关于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有了新的标准和要求,其主要内容就是追求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自由解放与全面发展。因此,在社会主义社会只有能够反映整个社会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积极促进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的文化才是先进文化。

一、认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化特征及其社会基础

当代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文化是典型的消费主义文化,它有前工业社会变迁产生的“理性化”基础,以及工业社会建立在个人主义之上的“大众化”消费模式。在近代欧洲发生的大规模的社会变迁最后导致了18世纪晚期的工业革命,对于文化来说,“程式化”(routinization)和“理性化”(rationa1ization)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变迁过程,它与相关的经济变迁一起改变了社会组织和个体的文化形式,改变了文化产品生产和传播状况,文化开始与城市新兴的资产阶级社会群体结合并有了明显的市场化取向。其中,“理性”的行动方式指的是以尽可能有效的途径达到目标,理性化被定义为一种过程,就是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依据理性的方式重组。程式化则是社会活动根据后果以系统化的方式组织起来,以至于同一活动能一次又一次地重复。

随着程式化的进程,社会生活的可预见性增加,人们被系统地组织进相互紧密协作的活动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