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读《列子》学生活
21863000000010

第10章 黄帝(4)

译文

杨朱往南去沛邑,正值老子西游去秦国。在郊野迎候,在大梁碰见了老子。老子路上仰天叹道:“原先我还以为你是可以教诲的,现在看来是不可教诲的。”杨朱默不出声。来到旅舍,杨朱给老子送进洗手漱口的水和面巾梳篦,然后把鞋子脱在门外,双膝跪地前行,说:“方才老先生仰天叹道:‘开始还以为你是可以教诲的,现在看来是不可教诲的。’学生想请教老先生这句话的含义,但途中不得空闲,所以不敢动问。现在老先生有时间啦,请问我有什么过错?”老子回答:“你那一副颐指气使了不起的样子,谁能同你在一块相处呢?记住,最洁白的东西似乎污浊,道德高深的人看上去好像很不足。”

杨朱肃然起敬,换了脸色说:“敬听您的教诲了!”他去沛邑的时候,旅店主人对他迎进送出;吃饭时,旅店主人恭候于坐席旁;洗漱时,旅店主人的妻子为他送面巾梳篦;坐着休息时,人见了他赶紧离座起立;向着灶口烤火取暖时,人见了他立刻让出灶头。等他从沛邑返回的时候,旅客就敢同他争抢坐席啦。

原文

杨朱过宋①,东之于逆旅②。逆旅人有妾二人,其一人美,其一人恶;恶者贵而美者贱。杨子问其故。逆旅小子对曰:“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其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杨子曰:“弟子记之!行贤而去自贤之行,安往而不爱哉!”

注释

①宋:古国名。有今河南东部和山东、江苏、安徽等地。初建都商丘,战国初期迁至彭城(今江苏徐州)。

②逆旅:旅馆。

译文

杨朱路经宋国,向东到一家旅店求宿。旅店主人有两个妾,一个容颜美丽,一个容貌丑陋。可是丑女地位尊贵而美女地位却低贱。杨朱向店主探问其中的原因。店主回答说:“那个美的自以为很美,我却不知道她美在哪里;那个丑的自以为很丑,可我却不知道她丑在哪里。”杨子说:“学生们记住!做了好事但不自以为做了好事,这样的人,到任何地方会不被人爱戴呢!”

原文

天下有常胜之道,有不常胜之道。常胜之道曰柔,不常胜之道曰强。二者亦知①。而人未之知。故上古之言:强,先不己若者②;柔,先出于己者。先不己若者,至于若己,则殆矣。先出于己者,亡所殆矣。以此胜一身若徒③,以此任天下若徒,谓不胜而自胜,不任而自任也。粥子曰④:“欲刚,必以柔守之;欲强,必以弱保之。积于柔必刚,积于弱必强。观其所积,以知祸福之乡⑤。强胜不若己⑥,至于若己者刚⑦;柔胜出于己者,其力不可量。”

老聃曰:“兵强则灭,木强则折。柔弱者生之徒,坚强者死之徒。”

注释

①亦:张湛注:“亦当作易。”即容易。

②先:指外界的事物。

③徒:通“途”,道路。这里是有道理的意思。

④粥子:即鬻熊。

⑤乡:通“向”,趋向。

⑥强胜:凭借刚强取胜。

⑦刚:应为“戕”,残害。张湛注:“必有折也。”此意与“戕”吻合。

译文

天下有常胜的道,有不常胜的道。常胜之道叫做柔弱,不常胜之道叫做坚强。这二者显而易见,但人们知道的很少。所以上古有句话说:凭借坚强,只能战胜不如自己的人;凭借柔弱,却能战胜超过自己的人。如果只能战胜不如自己的人,待到它同自己一样了,那就危险啦。如果能战胜超越自己的人,便没有什么危险了。用来战胜个人身心的是这个道理,用来应付天下事情的同是这个道理,这叫做不是有意战胜而自然就已战胜,不是有意应付而自然就已应付。鬻子说:“要想刚,必须靠柔来护养;要想强,必须靠弱来维护。柔积蓄起来必定刚,弱积蓄起来必定强。观察它们所积蓄的东西,便可知道祸福的方向。靠坚强战胜不如自己的人,待到他与自己一样,就会遭殃;以柔弱战胜超过自己的人,那力量便不可估量。”

老子说:“兵器坚硬就会被毁灭,木材坚硬就会被折断。柔弱是生存的道路,坚强是死亡的途径。”

原文

状不必童而智童①;智不必童而状童。圣人取童智而遗童状,众人近童状而疏童智。状与我童者,近而爱之;状与我异者,疏而畏之。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趣者,谓之人;而人未必无兽心。虽有兽心,以状而见亲矣。傅翼戴角②,分牙布爪,仰飞伏走,谓之禽兽;而禽兽未必无人心。虽有人心,以状而见疏矣。庖牺氏、女娲氏、神农氏、夏后氏③,蛇身人面,牛首虎鼻:此有非人之状,而有大圣之德。夏桀、殷纣、鲁桓、楚穆④,状貌七窍,皆同于人,而有禽兽之心。而众人守一状以求至智,未可几也⑤。

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⑥,帅熊、罴、狼、豹、貙、虎为前驱⑦,雕、鹖、鹰、鸢为旗帜⑧,此以力使禽兽者也。尧使夔典乐⑨,击石拊石⑩,百兽率舞;箫韶九成,凤皇来仪,此以声致禽兽者也。然则禽兽之心,奚为异人?形音与人异,而不知接之之道焉。圣人无所不知,无所不通,故得引而使之焉。

禽兽之智有自然与人童者,其齐欲摄生,亦不假智于人也:牝牡相偶,母子相亲;避乎依险,违寒就温;居则有群,行则有列;小者居内,壮者居外;饮则相携,食则鸣群。太古之时,则与人同处,与人并行。帝王之时,始惊骇散乱矣。逮于末世,隐伏逃窜,以避患害。今东方介氏之国,其国人数数解六畜之语者,盖偏知之所得。

太古神圣之人,备知万物情态,悉解异类音声。会而聚之,训而受之,同于人民。故先会鬼神魑魅,次达八方人民,末聚禽兽虫蛾。言血气之类心智不殊远也。神圣知其如此,故其所教训者无所遗逸焉。

注释

①童:为“同”的同声假借宇。下文“童”字皆同此义。

②傅:附。

③庖牺氏:亦称伏牺氏或牺皇。中国神话中人类的始祖。传说人类由他和女娲氏兄妹相婚而产生。《史记·五帝本纪》说他首先蓄养牲畜。女娲氏:中国神话中人类的始祖。据说她曾用黃土造人,炼石补天。神农氏:据说中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曾尝百草,教人治病。夏后氏:古代部落名,禹乃其酋长。后由他的儿子启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国号“夏”。一般便以夏后氏称禹。

④夏桀:夏朝末代王。名履癸。残酷暴虐,后被商汤所灭。他出奔南方而死。殷纣:亦称“帝丰”。商朝末代王,晚年沉溺于酒色,横征暴敛,终被周武王所灭,兵败自焚而死。鲁桓:即鲁桓公,春秋时鲁国国君,名允。曾谋杀其父鲁隐公。后其夫人私通齐襄公,齐襄公将桓公灌醉杀死。楚穆:即楚穆王,春秋时楚国国君,名商臣,生性残暴,曾逼死其父楚成王。

⑤几:通“冀”,希望,期待。

⑥炎帝:传说中上古姜姓部族首领。号烈山氏。相传少典娶有骄氏所生。曾与黄帝在阪泉发生冲突,被打败。阪泉:古地名。其今地一说在今河北涿鹿东南;一说在今山西运城盐池附近。

⑦罴:熊的一种,似熊而大,俗称人熊。貙:兽名。似狸。

⑧鹖:鸟名。雉类,羽毛黄黑色,性好斗。

⑨尧:传说中我国原始时代部落联盟的领袖,曾设官掌管时令,制定历法。他去世后,即由舜即位。夔:人名,尧、舜时的乐官。典乐:掌管乐律。

⑩石:古代八音之一,指石制的磬,悬挂于架上,以物击之而鸣。拊:拍击。

箫韶:虞舜乐曲名。九成:乐曲一终为一成。九成犹九章,九阕。

摄生:保养身体,养生。

假:通“遐”,远。

介氏之国:虚构的国名。

数数:犹汲汲,急迫的样子,带有勉勉强强的意思。六畜:指马、牛、羊、豕、犬、鸡。

偏知:专门的知识。

译文

状貌不一定相同,智力相同;智力不一定相同,状貌相同。有最高道德的人看重相同的智力,忽视相同的状貌;世人却亲近相同的状貌,疏远相同的智力。状貌与我相同的,就亲近并喜欢他;状貌与我不同的,就疏远而害怕他。有七尺高的身躯,手脚功能不同,头上长发,口中长着牙齿,能直立行走的,称做人;但人未必没有兽心。即使有兽心,可是因为状貌相同就互相亲近,身上长翅,头上生角,张牙舞爪,高飞或俯身奔跑,叫做禽兽;但禽兽未必没有人心。尽管有人心,因为状貌与人不同就遭到疏远。庖牺氏、女娲氏、神农氏、夏后氏,蛇身人面,牛头虎鼻:他们都长着非人的状貌,却有着最高尚的德性。夏桀、殷纣、鲁桓公、楚穆王,状貌七窍,都与人一样,但他们却怀着禽兽之心。世人只凭着同一的状貌来寻求最高的智慧,这是难以办到的。

黄帝与炎帝在阪泉的原野上打仗,率领熊、罴、狼、豹、躯、虎担任前驱,鹃、鹃、鹰、鸢作为旗帜,这是用力量来驱使禽兽。尧帝派夔掌管乐律,击打石磬,百兽相继起舞;他演奏了九阕韶乐,凤凰飞来朝见,这是以音乐来召集禽兽。既然如此,禽兽之心为什么与人不同呢?只是它们的形貌声音与人各异,因而人们不知道和它们交往的办法。道德最高的人没有不知道的,没有不通晓的,所以能够招引并驱使它们。

禽兽的智力天生有与人相同的地方,它们都要维护生命,在这方面的智力也绝不比人低:雌雄结为伴侣,母子相亲;避川依险,躲寒趋暖;居则成群、游走时成行;弱小的住在里面,强壮的守在外围;饮水就互相帮助,吃食就呼唤伙伴。在太古时代,禽兽就与人一同居处,与人并排行走。当帝王统治的时代,它们才开始见人就四处奔跑。到了天下衰亡的时候,它们更是隐伏逃窜到深山老林里,躲避灾祸,现在东方的介氏之国,那里的人民还能听懂马、牛、羊、猪、狗、鸡这六种家畜的语言,那是专门知识十分丰富的结果。

远古时代的圣人,完全知道万物的情态,全部知道异类的语言。他们把禽兽聚集到一起,接受训导,把它们当做人民看待。因而,先招会鬼神魑魅,然后才喊来周围人民,最后再聚集禽兽昆虫。这说明有血气的种类本性智力都相差不多。神圣的人明白这个道理,所以被他们所教化训练的对象就包罗万象的。

原文

宋有狙公者①,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②,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芋③,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而怒。俄而曰:“与若芋,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物之以能鄙相笼,皆犹此也。圣人以智笼群愚,亦犹狙公之以智笼众狙也。名实不亏,使其喜怒哉。

注释

①狙公:饲养猴子的老头。狙,称猴。

②家口:家人的口粮。

③芋:橡栗。

译文

宋国有一个饲养猴子的老人,很喜欢猴子,在家里养了一群。他能懂得猴子之意,猴子也明白老人的心。他减少家人的口粮,来满足猴子的食欲。不久家里的粮食不多了,他准备限制猴子的食量,又担心猴子们不肯驯服,就先欺骗它们说:“给你们吃橡栗,早上三颗,晚上四颗,够了吗?”猴子们一听,都气得到处乱蹦乱跳。过一会儿老人又说:“给你们吃橡栗,早上四颗,晚上三颗,总够了吧?”猴子们听了,都兴奋地趴在地上。事物所以能用智巧笼络鄙陋,都像这个故事讲的道理。圣人以智慧驾驭愚昧的凡民,也如同养猴老人用智巧来笼络猴子们一样。名义和实际都不曾变化,但能让猴子们产生高兴或是恼怒两种不同的反应啊!

原文

纪渻子为周宣王养斗鸡①,十日而问:“鸡可斗已乎?”曰:“未也,方虚骄而恃气②。”十日又问。曰:“未也,犹应影响。”十日又问。曰:“未也,犹疾视而盛气③。”十日又问。曰:“几矣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耳。”

注释

①纪渻子:虛构的人物。

②虚骄:虚浮而骄矜。恃气:自负意气。

③疾视:怒目而视。

④几矣:几乎可以了。

译文

纪渻子为周宣王驯养斗鸡,十天后,周宣王问他:“鸡可以斗了吗?”他回答道:“不行,它无本事却骄傲自负。”又十天后再问他,回答:“不行,对其他鸡的反应还像影子和回声一样快速。”又十天后再问他,回答:“还不行,它对别的鸡还是怒目而视。”又十天后问他,回答:“差不多啦。别的鸡虽然鸣叫,但它已经无动于衷啦。看上去呆若木鸡,它的德性已经完全啦。别的鸡没有敢挑战的,看到它掉头就逃跑啦!”

原文

惠盎见宋康王①。康王蹀足謦②,疾言曰:“寡人之所说者,勇有力也,不说为仁义者也。客将何以教寡人?”惠盎对曰:“臣有道于此,使人虽勇,刺之不入;虽有力,击之弗中。大王独无意邪?”宋王曰:“善;此寡人之所欲闻也。”惠盎曰:“夫刺之不入,击之不中,此犹辱也。臣有道于此,使人虽有勇,弗敢刺;虽有力,弗敢击。夫弗敢,非无其志也。臣有道于此,使人本无其志也。夫无其志也,未有爱利之心也。臣有道于此,使天下丈夫女子莫不獾然皆欲爱利之。此其贤于勇有力也,四累之上也。大王独无意邪?”宋王曰:“此寡人之所欲得也。”

惠盎对曰:“孔、墨是已③。孔丘、墨翟无地而为君,无官而为长;天下丈夫女子莫不延颈举踵而愿安利之。今大王,万乘之主也,诚有其志,则四竟之内皆得其利矣”。其贤于孔、墨也远矣。”宋王无以应。惠盎趋而出。宋王谓左右曰:“辩矣,客之以说服寡人也!”

注释

①惠盎:人名。亦作惠孟,与战国时期哲学家惠施同族,宋国人。宋康王:战国时宋国君。他弑杀其兄而自立。后被齐国攻灭,就死在魏国。

②蹀足:顿足。謦欬:咳嗽。謦,咳嗽声。

③墨:墨子,名翟。春秋战国之际的思想家、政治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原为宋人,后长期居住鲁国。

④竟:通“境”,边界。

译文

惠盎拜见宋康王。宋康王顿足咳嗽,厉声说:“寡人所喜欢的是勇武有力,不喜欢搞什么仁义那一套。你想拿什么来教寡人呢?”惠盎回答:“我有一种道术,使人虽然勇武,想刺我却刺不进;虽然有力,想打我却打不中。大王难道对此没有兴趣吗?”宋王说:“好!这正是寡人所想领教的。”惠盎又说:“想刺我却刺不进,想打我却打不中,这对我来说还是一种耻辱。我这还有道术,能使人尽管有胆量,但不敢刺我;尽管有力量,但不敢打我。不敢刺不敢打,但并非原本没有这样的意图。我这还有道术,可以使他根本就不存刺人打人的念头,不存这种念头,还未尝有爱护和有利他人之心,我还有道术,管教天下的男男女女无不欢欢喜喜地爱护和施利于他人。这种道术比勇武有力高明,远在刚才说的四种办法之上。大王难道对此没兴趣吗?”宋王说道:“这正是寡人所想学到的。”

惠盎应道:“孔丘和墨翟就是这样!孔丘、墨翟没有土地,但被视为君王;没有官爵,但被视为尊长;天下的男男女女无不伸颈跷脚地希望安宁,获得利益。现在大王是拥有兵车万乘的大国之主,如果有此抱负,那么四境之内的人民都能得到它的好处。这比孔丘、墨翟高明多了!”宋王无语以对。惠盎快步走了出去。宋康王对周围的人说:“真可谓雄辩了,他用这来说服寡人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