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读《菜根谭》学生活
21872300000010

第10章

处世为人,心思明了之透彻

“心事宜明”,是做人的原则;“才华须韫”,是做事的原则。人生在世,必须面对现实的诸般问题,基于人生而平等,及追求幸福,任何人都应以诚立世,这样才能避免尔虞我诈,有和谐的人生、社会。而发挥才华,当然是每个人做事时所应有的表现,但炫才逞能、锋芒毕露,不只会招致旁人的不服,到头来更会使自己变得刚愎自用,甚至一败涂地。所以一位有德的人,无不懂得谦退的道理。

真不离幻雅不离俗

原文

金自矿出,玉从石生,非幻①无以求真;道得酒中②,仙遇花里③,虽雅不能离俗。

注释

①幻:化也。②道得酒中:是说有道德的人会在饮酒的场合碰到。道,指有道德的人。③仙遇花里:神仙会在女色之中遇到。花,指娼妓。

译文

金是从矿穴中挖出来,玉是从石头中产生,没有经过变化就不能得到真悟。有道德的人会在饮酒的场合碰到,神仙会在女色之中遇到,虽是高雅的人,也不能脱离世俗。

解读

金必须经过冶炼才能成为金,玉必须经过琢磨才能成为玉,同样的道理,人也必须历经人情世故,才能成为实实在在的人。如果一个人不经人世,不去体验人生,那么架空在脱离现实的冥想中的人生,顶多也只是思想的活动多于别人。

凡俗差别观道心一体观

原文

天地中万物,人伦中万情,世界中万事,以俗眼①观,纷纷各异,以道眼②观,种种是常,何须分别,何须取舍。

注释

①俗眼:一般人的眼光,一般人曰俗。②道眼:达人的眼光,达曰道,在此指选人。

译文

天地间的一切物体,人伦中的一切情感,世界上的一切事情,用世俗的眼光去看,纷纷各不相同,用通达的眼光去看,种种都无奇,哪里必须加以分别,哪里必须加以取舍。

解读

一般人以“自我”为中心,基于私心,所看出来的万物、万情自是自然大有分别;通达的人,不以自我为中心,能认清万物一体的扩理,而以为一切各不相碍,自自然然,行于其所不能不行,止于其所不能不止,这种丝毫不受外物俗情牵绊的修养,完全是“定”的工夫。

自然人心融和一体

原文

当雪夜月天,心境①便尔②澄澈③;遇春风和气④,意界⑤亦自冲融⑥。造化⑦,人心,混合⑧无间⑨。

注释

①心境:心中苦乐的状态。②尔:如此,那样。③澄澈:清澄明澈。④和气:温和的气候。⑤意界:心意的境界。⑥冲融:融和。⑦造化:天地,大自然。⑧混合:混合一起。⑨间:间隙。

译文

在明月当头下雪的晚上,人的心境也如同皎天洁雪一样的清澄明澈;当春风徐徐天气温和时,人的意境也随之融和。天地大自然和人心无间隙地融合在一起。

解读

诚所谓境随心转,心随物化,不只是外在的环境可以改变心境;当心意有所不同时,即使客观环境仍一,却因为本心的感受有异而有所不同。譬如从前赞赏的,今日嫌恶;昔时攻讦的,现今欣赏之。因此说,造化,人心,混合无间。

人我一视动静两忘

原文

喜寂厌喧①者,往往避人以求静。不知意在无人②便成我相③,心著④于静便是动根⑤,如何到得人我一视⑥,动静两忘⑦的境界。

注释

①喜寂厌喧:喜欢寂静而厌恶喧哗。②意在无人:其意在居于无人居之处。③我相:即执著于一己之所有,而存有全然自我的心念。金刚经:“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④著:执著。⑤动根:骚动的根本。⑥人我一视:将人、我视为同等,不呈任何差别相。⑦动静两忘:动与静俱忘。

译文

喜欢清静而厌恶喧闹的人,往往躲避人世来求得安静。殊不知存心居于无人处,便是执著于自我;而心一意执于静,反而是骚动的根源。要是不能悟得人我一体、动静相合的道理,就无法到达人我一视、动静两忘的境界。

解读

一些喜欢清静恬安的人,常以为远离尘嚣即可寂然自得。但是这样求来的静不是真静,因为外界虽寂,心却不空,仍时有尘俗干心。而且一把自己和别人分开,就表示自己还心存人、己;物、我;动、静等差别,无法达到真澄的净静。须尽弃我相及动静不一的主观,方可臻于真实、安乐的境界。陶渊明有诗云:“结庐在人境,而其车马轩。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诚可谓得静之真义矣。

人我合一之时则云留而鸟伴

原文

兴逐时来①,芳草中撒履②闲行,野鸟忘机③时作伴;景与心会④,落花下披襟兀坐⑤,白云无语漫相留。

注释

①兴逐时来:是说兴趣随着时候涌起。逐,随,相随的意思。②撒履:脱鞋。履,鞋曰履。③忘机:忘了机心。机心,杀害的心。④会:合、聚合。⑤兀坐:独坐。

译文

兴趣偶然涌起,在如茵的绿草地上脱鞋漫步,这时野鸟也会忘了人的机心不时伴随在左右;大自然的景色偶然在心中融为一体,在落花下披着衣襟独坐静思,这时虽和白云相对无语,却油然有彼此不舍的感觉。

解读

“野鸟忘机时作伴,白云无语漫相留”,讲的不是寻常情景,而是人在没有机心时的境界。人在物我合一的时候,一线灵光可通万物,使万物觉得人也和同类一样可亲。因此,人生的美景,就在任真之中,世俗的争攘,绝不能带来真正的乐趣。

茫茫世间矛盾之窟

原文

淫奔之妇①,矫而为尼②;热中之人③,激而入道④。清净之门,常为淫邪之渊薮⑤也如此。

注释

①淫奔之妇:淫乱的女人。奔,不由媒而嫁曰奔。列女传:“使妾不受父母之教而随大王,是奔女也。”②尼:女僧曰尼。③热中之人:热中名利的人。热中,热心于仕进也。孟子:“仕则慕君,不得于君则热中。”④道:僧侣曰道。⑤渊薮:渊,鱼所处;薮,兽所处。故喻物所聚之地曰渊薮。书经:“为天下逋逃主,萃渊薮。”

译文

淫乱的女人,可以因为矫诈去做尼姑;热中名利的人,可以由于一时冲动去做和尚。清净的佛门,经常是淫乱邪恶聚集之地,就是这个缘故。

解读

大千世界,熙熙攘攘,在任何角落里,都有活活泼泼的生命象征,也都有令人百思不解的事物发生。看人、看事的场合,没有绝对一定的,难道在牢狱之中就看不到可爱、心动的一面吗?因此,社会上任何一个“层次”,都各存有“正”、“反”两面,觉得不足为奇固然不足为奇,引为怪事实在也不足为奇。这里正是提示人们不必存着有色的眼光。

减繁增静安乐之基

原文

人生减省①一分,便超脱②了一分,如交游减,便免纷扰③;言语减,便寡愆尤④;思虑减,则精神不耗⑤;聪明减,则混沌可完⑥。彼不求日减而求日增者,真桎梏⑦此生哉。

注释

①减省:就是减约;在此指事情言。②超脱:是说超然物外,不沾滞的意思。刘克庄诗:“从今诗律应超脱,尽吸潇湘人肺肠。”③纷扰:混乱的意思。④愆尤:过的意思。张衡赋:“卒无补于风规,只以昭其愆尤。”⑤耗:损失。抱朴子微旨:“夫阴阳之术,高可以治小疾,次可免虚耗而已。”⑥混沌可完:混沌,谓世界未开辟以前之象也,在此指人之本性。完,保全的意思。⑦桎梏:古时用来束缚罪人的刑具,引申作束缚的意思。

译文

人生能减少一些事情,就多一分超脱世俗的乐趣,例如减少不必要的往来应酬,就可以免除无谓的纠纷困扰;减少不必要的言语,就可少去过失和悔恨;减少不必要的思虑,就能免于精神的耗损;减少卖弄聪明,就可以保全天真的本性。那些不求逐日减少事情反求逐日增加事情的人,真是束缚了这一生啊!

解读

这里讲的并不是教人们“独善其身”或“离群独立”,而是教人们行事要守住本分、量力而为,不要尽做不实际的事情,打太离谱的念头。不然,本身固然“心劳力拙”、“自作自受”,周遭因此牵连的人,同时会感受到困扰,不等于也是一种损人害己的行为吗?

满腔和气随地春风

原文

天运①之寒暑易避,人世之炎凉难除;人世之炎凉易除,吾心之冰炭②难去。去得此中之冰炭,则满腔皆和气,自随地有春风③矣。

注释

①天运:天之运行也。浑天仪:“天运如车毂。”②冰炭:喻性质相反不能相容也。③春风:取和惠之义。宋书乐志:“威万秋霜,惠过春风。”

译文

上天运行的寒暑季节变化容易躲避,人世间的炎凉之态难以除去;人世间的炎凉之态即使容易除去,人心之中互不相容的念头也难以除去。能除去心中不能相容的念头,那么整个心胸里面都是祥和之气,自然是有和煦的春风。

解读

这在戒人勿争。人世间尽多炎凉之态、冷暖之情,但若能不挂意于怀,不与人计较,到底心平气和,可以无视于它的存在。遗憾的是,人往往不能平下这口气,硬要和人争到底,结果触目所见都不顺眼。

心事宜明才华须韫

原文

君子之心事,天青日白①,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华②,玉韫珠藏③,不可使人易知。

注释

①天青日白:如天之纯青、如日之清明;比喻心境之阔朗无邪。②才华:才能之发露于外者。颜氏家训:“才华不为妻子所容。”③玉韫珠藏:是说如藏珠玉般的隐密。韫,藏、蕴藏的意思;藏,匿、隐匿的意思。陆机交赋:“石韫玉而山晖,水怀珠而川媚。”

译文

君子心中的活动,有如白日青天般地阔朗无邪,没有一件事不能让人知道;君子表现出来的才能,有如藏玉隐珠般地谨慎,不会使人轻易看得出来。

解读

“心事宜明”,是做人的原则;“才华须韫”,是做事的原则。人生在世,必须面对现实的诸般问题,基于人生而平等,及追求幸福,任何人都应以诚立世,这样才能避免尔虞我诈,有和谐的人生、社会。而发挥才华,当然是每个人做事时所应有的表现,但炫才逞能、锋芒毕露,不只会招致旁人的不服,到头来更会使自己变得刚愎自用,甚至一败涂地。所以一位有德的人,无不懂得谦退的道理。

人能诚心和气胜于调息观心

原文

家庭有个真佛,日用有种真道;人能诚心和气①,愉色婉言②,使父母兄弟间,形骸两释③,意气交流④,胜于调息观心⑤万倍矣。

注释

①诚心和气:用心恳切,态度温和。②愉色婉言:神情愉快,言语委婉。③形骸两释:谓形体上彼此皆无猜疑。形骸,就是形体,指人的容色举止。释,作消、散解。④意气交流:彼此的意态与气概了解并接受影响。意气,谓意态与气概。史记管晏列传:“意气扬扬,甚自得也。”⑤调息观心:谓静坐省察内心。调息,静坐调理呼吸,使之顺畅的意思,在此指坐澄虑。

译文

任何家庭都有真诚的信仰,日常生活中也存有一种不移的法则;一个人能够用心恳切,态度温和,神情愉快,言语委婉,使父母兄弟之间的相处,容色举止都无法隔阂,彼此的意态和气概都能了解并互相接受影响,可说胜过静坐省察内心万倍了。

解读

“至诚足以化育万物”,任何家庭,任何人,随时都要以诚为本,一诚既立,怀疑、纷乱、贪心、懈怠、轻急都可完全清除。程颐说:“以诚感人者,人亦以诚而应;以术驭人者,人亦以术而待。”从修身齐家、待人接物以至经世济民,一皆以诚而立,不诚则天下没有可成之事,本身更不能算得是个人。

对小人不恶待君子有礼

原文

待小人,不难于严,而难于不恶①;待君子,不难于恭,而难于有礼②。

注释

①不恶:不憎恨。恶,作憎恨解。论语里仁:“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②有礼:能够遵守礼节,无过与不及的意思。

译文

对待小人,不难做到严厉的地步,而难在不产生憎恨的念头;对待君子,不难做到恭敬的地步,而难在没有过与不及的态度。

解读

人性本善,任何小人都不是天生而成的,都是后天的环境因素所导致;而且小人随时都有良心谴责的时候,都有想做正人君子的念头。虽然人情大抵憎恶,可是要使小人归向善类,是不应该待之以轻视、憎恨的眼光的。至于做一位君子,是人的本分;面对君子,何必表现过分的恭敬?人们就是由于认为君子是了不起的人物,才使自己离君予的境界有一段距离,其实君子乃是最平常的人。

留正气给天地遗清名于乾坤

原文

宁守浑噩①而黜②聪明,留些正气③还天地;宁谢纷华④而甘⑤澹泊,遗个清名⑥在乾坤⑦。

注释

①浑噩:即浑浑噩噩、朴直没有机诈的意思。②黜:去、摈除的意思。左传昭公二十六年:“咸黜不端以绥定王家。”③正气:光明正直的气概,即浩然之气。孟子公孙丑:“‘敢问浩然之气?’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是集义所生者。’”文天祥正气歌:“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④纷华:繁缛之景色。史记礼书:“出见纷华盛丽而说,入闻夫子之道而乐,二者心战,未能自决。”⑤甘:顺、遂的意思。左传庄公九年:“管召雠也,顾得而甘心焉。”⑥清名:清白的名声。⑦乾坤:即天地之谓。

译文

宁愿保持朴直没有机诈的本性,而摈除后天的聪明机巧,以留一点浩然之气还给孕育灵魂的天地;宁愿谢却虚无不能把握的纷华,而甘心于淡泊的生活,以留一些清白的名声还给孕育本性的天地。

解读

天地万物,都有其构成与存在之理,所以《诗经》上说:“天生臣民,有物有别。”人为万物之一,亦有其所以为人之理;人所以为人之理,称为人性。人有求生之欲,与一般生物相同,而人有能思之心,则为人性之特质;《书经》上说“人为万物之灵”,就是指能思之心,与由此心所发生的思虑并与理性作用而言。故必须理性胜过物欲并指导物欲,才能符合做为一个人的道理。否则,机巧必将促成物欲,纷华必将掩去理性,到头来就会使自己成一个无所不为、无所不取的人。

不流于浓艳不陷于枯寂

原文

念头浓者①,自待厚,待人亦厚,处处皆浓;念头淡②者,自待薄,待人亦薄,事事皆薄淡。故君子居常嗜好③,不可太浓艳④,亦不宜太枯寂⑤。

注释

①念头浓者:心里想法深厚的。念头,心里的意思。②淡:薄、浅的意思。③居常嗜好:日常之间的喜好。④浓艳:即浓厚,在此指奢侈无度讲。⑤枯寂:寂寞之甚;在此指悭吝讲。

译文

心里想法深厚的人,对自己的要求深厚,对别人的要求也深厚,事事都讲究气派;心中欲望淡薄的人,对自己要求平淡,对别人也很淡薄,事事都不免显得浅薄。所以一位君子日常之间的喜好,不可以奢侈无度,也不可以悭吝刻薄。

解读

人贵知足,过与不及,都非立身之道。任何人呱呱落地之时,都是一无所有,都是自自在在。等到和周遭环境接触后,才有七情六欲。七情六欲当然不是坏的,事实上,任何人在和外物接触后,绝不可能一无反应。但迷于外物,宝爱不用,或任意求取,却不合情理。浪费无度足以败身,悭吝刻薄必将失人,失败的人生,往往不外这两种因素。

“加厚于根本,虽千金不为妄费;浪用于无益,即一金亦为奢侈。”这才是利用厚生的正确观念。

处世要方圆自在待人要宽严得宜

原文

处治世①宜方②,处乱世③宜圆④,处叔季之世⑤,当方圆并用;待善人宜宽⑥,待恶人宜严⑦,待庸众之人⑧,当宽严互存。

注释

①治世:治平之世;即政治清明的年代。②方:方正,品行端好。③乱世:不太平的时代。④圆:变化无方。易系辞:“是故蓍之德,圆而神;卦之德,方以知。”⑤叔季之世:衰乱将亡之世。叔季,衰乱将亡的时候,朱熹白鹿洞赋:“在叔季而且然,矧休明之景运。”⑥宽:器度大。论语阴货:“宽则得众。”⑦严:严厉、庄重。⑧庸众之人:一般的人。常人曰庸;众,数之多者。

译文

在政治清明的年代,应有方正的品行;在动乱的年代,应有圆通的观念;在将乱未乱的年代,应方正、圆通交互运用。对待善良的人,器度要宽大;对待生性凶恶的人,态度要严厉;对待平凡的大众,应该宽大、严厉并存在心中。

解读

做人不能一成不变。如果真理只有一个,但通往真理的道路并不是只有一条。自然界有四时的变化,人要随着四时的变化增减衣服,如果同样一件衣服穿在四季,不生出疾病才怪。同样的道理,人间有人事的变化,人要随着人事的变化决定如何进退应对,如果不该进而进,不该退而退,哪能不生出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