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当怒气像大火一般上升、欲念像开水一般翻滚的时候,明明知道不对,却又明明犯了。知道的是谁?犯了的又是谁?这时如能突然转变念头,邪恶的魔鬼就变为仁慈的上帝了。
解读
世间没有魔鬼,自己就是魔鬼;世间没有上帝,自己就是上帝;天地创造了人,而人创造了真理,一念之间,可以使人成为圣贤,也可以使人成为奸恶。事实上,人不可能不知道本身做的事是对还是错,只是原不愿意使自己理智而已。
君子之心雨过天晴
原文
霁日青天①,倏②变为迅雷震电;疾风怒雨,倏转为朗月晴空。气机③何当一毫凝滞④?太虚⑤何当一毫障塞⑥?人之心体⑦,亦当如是。
注释
①霁日青天:即白日青天。②倏:迅速、突然的意思。③气机:吴子:“三军之众,百万之师,张设轻重,在于一人,是谓气机。”在此比喻主宰气候变化的大自然。④凝滞:停阻的意思。⑤太虚:天空。李群玉诗:“心似闲云在太虚。”⑥障塞:就是阻塞。⑦心体:本体,就是本性。
译文
白日青天的天气,突然间会变得雷电交加;疾风怒雨的天气,突然会转为朗月晴空。大自然的变化如何会稍微停阻过?天体的运行如何会稍微阻塞过?人的心性,也应该如此。
解读
天体循着一定的规律运转不已,人同样也有一定的理法可以遵循,可以不断从其中走向人生幸福的领域。因此,一个人如果能有自强不息的精神,就好像天虽有突然间的变化,但运行仍然毫不停阻;人虽有难以预料的突发事件,但并不能阻止前进的道路。
有识有力魔鬼无踪
原文
胜私①制欲②之功,有曰识不早,力③不易者,有曰识得破,忍不过者,盖识是一颗照魔的明珠④,力是一把斩魔的慧剑⑤,两不可少也。
注释
①胜私:超越私情。②制欲:克制物欲。③力:指意志的力量。④明珠:木华赋:“岂徒积太颠之宝贝,与随侯之明珠。”谓夜明珠也。常以喻人物之可宝贵者。梁书刘孺传:“叔父填为义兴郡,摧以之官,常置座侧,谓宾客曰:‘此儿吾家之明珠也。’”⑤慧剑:佛家语,以智慧譬利刃,言其能斩断万缘也。维摩诂经,“以智慧剑破烦恼贼。”
译文
超越私情克制物欲的功夫,有些是发现不及时且意志不够坚定的;有些是看得清祸害,而忍不过诱惑的。可见见识是一颗照出邪念的明珠,意志是一把斩断邪念的慧剑,两者都不可缺少。
解读
自私、自利,这两者自有人类以来,就一直是人类的公敌;它使得个人良心受到隐昧,因而一再做出损人的事;使得人类文明受到阻碍,社会抗争不息。这两者足以严重祸害人类,说是魔鬼,丝毫不过。
伦常本乎天性不可任德怀恩
原文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纵做到极处,俱是合当①如此,著不得一丝感激的念头。如施者任德②,受者怀恩③,便是路人,便成市道④矣。
注释
①合当:犹言应该。朱子全书学:“然其实只是人心之中许多恰当做底道理而已。”②任德:以有德于人自任。③怀恩:存感恩之心。④市道:言市场交易之道。晋书华谭传:“市道小人,争半钱之利。”
译文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纵使做得非常圆满,都是应当如此的,不用存有一丝感激的念头。如果施予的一方以有德于人自任,接受的一方存着的感恩的心理,就是陌生的路人,就成为市场上的交易了。
解读
这在说父子兄弟之间,但求各尽本分。父母对于子女的教养,是一种义务与责任;子女对于父母的孝敬,也是一种义务与责任。如果一方以为德自任,或一方心存感激,那么,计较之心便油然而起,父母子女之间一存有计较之心,父母还能成其为父母、予女还能成其为子女吗?常有为人父母在于女面前数说如何辛劳,其实这并无必要,辛劳与否必须子女亲自去体会,没有体会到而自己说出,又有何用?如果反使子女不以为然,岂不是一件不堪想像的事?
阴恶祸深阳善功小
原文
恶忌阴①,善忌阳②,故恶之显者祸浅,而隐者祸深;善之显者功小,而隐者功大。
注释
①恶忌阴:恶,指坏事;阴,暗的意思。这句话是说做坏事最怕在没人看见的地方,因为没人发觉,就更可以无所不为了。②阳:就是明显。
译文
坏事最怕做在人家看不见的地方,善事最怕做在人家看得见的地方。所以,坏事做得明显的人,灾祸较少,而做得隐密的人,灾祸最大;善事做得明显的人,功德很小,而做得不明显的人,功德最大。
解读
这道理很简单。一个人坏事做得隐密,使人一旦不能察觉,就一日没有改过的机会,心想既然别人不知,就可以继续再干同样的勾当,久而久之,一旦肆无忌惮,那么身败名裂之祸也就在眼前了。而为善以有功自居,在他人面前自然就面有得色,感到高人一等,这种人在大家心目中,有谁会感到他真正是在行善?有谁会去尊敬他?
应以德御才勿恃才败德
原文
德者才之主,才者德之奴。有才无德,如家无主而奴用事①矣,几何不魍魉②猖狂③?
注释
①用事:当权。②魍魉:亦作罔两。怪物也。家语:“本石之怪曰夔魍魉。”③猖狂:亦作倡狂。谓妄行而不可拴制也。庄子:“猖狂不知所在。”
译文
道德是才能的主人,才能是道德的奴仆。有才能而没有道德,就好像一个家没有主人而奴仆当权,岂不就是鬼怪猖狂?
解读
这里讲的是两三千年前,我国圣贤就已揭示的“内圣外王”、“成已成物”之道。理法乃是做人的根本,根本做好了,做出来的事情才合情合理,才能圆满;这个根本没有做到,有再好的才能,也不能做出合乎情理的事。
警世救人功德无量
原文
士君子,贫不能济物①者,遇人痴迷②处,出一言提醒之,遇人急难处,出一言解救之,亦是无量功德③。
注释
①济物:济人物质上之困。②痴迷:迷惑不清。③功德:功业与德行。
译文
读书明理的人,如果贫穷得不能以物品济助别人,遇到别人迷惑不清的时候,能说一句话加以提醒,遇到别人有急难的时候,能说一句话加以解围,也是无量的功德。
解读
帮助他人不一定要在金钱、物质方面,而且金钱、物质也只能用于一时。人生的祸患不在物质,我们可以从没有饿死的人得到证明;人生最大的祸患是在理性的不明、人情的阻塞,可以使人身败名裂,家破人亡。如果遇有人正在迷境之中,而能予以点醒,这种功德难道不比对人作物质上的济助来得大?因此,任何明理的人,所能帮助于人的,并不下于拥有优厚物质条件的人。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原文
反己①者,触事皆成乐石②;尤人者,动念即是戈矛③。一以辟群善之路④,一以濬诸恶之源⑤,相去霄壤⑥矣。
注释
①反己:反省自己。反,省的意思。②乐石:乐,方乐也;石,砭石,皆所以治病也;又以规戒之言攻人过,犹以乐石攻人病,因以为喻。左传:“臧孙曰:‘孟孙之恶我,药石也。’”③戈矛:戈、矛皆兵器,兵器乃凶物,故在此指邪恶之念。④路:途径。⑤源:本源。⑥霄壤:犹天地也。张养浩诗:“缅思霄壤间。”今言相差之远,曰有霄壤之别。
译文
时常能反省自己的人,所接触的事物都成为进德的良方;时常会怨尤别人的人,念头一动就是邪恶的想法。一种是用来开辟所有善行的途径,一种是用来开辟一切罪恶的源泉,两者相去真有如天地了。
解读
人必须随时省察自己、要求自己,不能存有寄望别人的心理。“处不如意之事,遇不如意之人,惟益反躬自责,静气平心,以求一至是无非之道。舍此而别生角触之计,无益有害!”陈世响这段话说得够明白了,养德处人,这就是最有效的方法。
修身种德事业之基
原文
德①者事业之基②,未有基不固而栋宇坚久③者。
注释
①德:人生应遵循之理法曰德。②基:本曰基。诗小雅:“乐只君子,邦家之基。”③坚久:坚固长久。
译文
德行是事业的基础,没有基础不稳而屋宇能够坚固长久的。
解读
一个人最重要的是道德。所谓道德,是人生应遵循的理法,略称德;没有道德,就不遵循理法,不遵循理法就会无所不为,人而无所不为,那么在人群而言,必掀起祸乱;在本身而言,乃自取灭亡之道。
不能养德终归末节
原文
节义傲青云①,文章高白雪②,若不以德性陶镕③之,终为血气之私④,技能之末⑤。
注释
①青云:喻高位也。史记范睢传:“须贾顿首言死罪曰:‘贾不意君能自致于青云之上。’”②白雪:古曲名。按文选陆机文赋:“缀下里于白雪。”注,“淮南子镕曰:‘师旷奏白雪而神禽下降。’白雪,五十玄瑟乐名。”乐府诗集:“琴集曰:‘白雪,师旷所作,商调曲也。’唐书乐志:‘白雪,周曲也。’。”张华博物志:“白雪者,太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曲名。”唐商宗显庆二年,太常以御制雪诗为白雪歌辞,又取许敬宗等和诗以为送声,六年吕才造琴歌白雪等曲,帝亦制歌辞十六章,皆著于乐府。③陶镕:陶冶镕铸,就是锻炼造就的意思。④私:偏也。⑤末:事非根本要务曰末。论语子张篇:“抑末也,本之则无,如之何!”
译文
志节和义气可以用来傲视那些高官,文章的美妙能够胜过白雪名曲。如果不用德性来锻炼造就这志节义气,到底是一时意气的偏念,技巧中的下品。
解读
人必须才德兼备,才能成就自己的事业。人心之大,可以涵盖宇宙,然而所向之心不守理法,本意虽属可嘉,而其结果则令人叹惋。任何人都可以存有可傲视于人的志节、义气,但不守理法,表现在外不过是鲁莽不值一笑的行为,最后甚至使自己成为一介小人。故自恃有才气的人,尤应养德。
慎德于小事施恩于无缘
原文
谨德①须谨于至微之事②,施恩③务施于不报之人④。
注释
①谨德:谨守道德。人生应遵循之理法曰道德;略称德。②至微之事:最细小的事情。③施恩:予人恩惠。散以予人曰施。④不报之人:无法报答的人。
译文
谨守道德必须从最细小的事情做起,予人恩惠一定要给那些无力报答的人。
解读
“从小可以见大”,一个人连最起码的地方都不能做好,还能进一步谈到其他的事情吗?比方说,一个人看到公共汽车来了就抢着上车找座位,对排在前面的人视而不见,这种人一旦习惯这种行为,能保证不在其他方面也投机取巧,甚至强取豪夺吗?所以说,做人必须从最小的地方做起。至于“施恩于无缘”的意思,是说既然有能力帮助他人,就要以最需要帮助的人为对象才有意义,否则没有认清对象,不但是一种无谓的付出,对方也不一定会领情。所谓“不报之人”,指的正是环境极为穷困的人。
心善而子孙盛根固而枝叶荣
原文
心①者后裔之根②,未有根不植③而枝叶荣茂④者。
注释
①心:思想、意念。②根:即根本。③植:原作栽种解,在此则指树立。④荣茂:茂盛。荣作茂盛解。
译文
心是后代子孙的根本,没有根本不树立而枝叶能够茂盛的。
解读
任何一个人的一言一行,都是子孙学习仿效的对象,无形中对子孙的人格有决定性的影响。心既是人身的主宰,心的活动表现出来就是言语行为。因此,人若想要子孝孙贤,本身就必须要有一颗光明正大的心给子孙看。
庸德庸行和平之基
原文
阴谋怪习①,异行奇能②,俱是涉世祸胎③。只一个庸德庸行④,便可以完混沌而召和平⑤。
注释
①阴谋怪习:阴谋,有所图而隐秘不使人知;怪习:怪癖的习惯。②异行奇能:谓所行所能特与众异也。③祸胎:言致祸之源也。李商隐诗:“自古穷兵是祸胎。”④庸德庸行:平凡的本性和行为。德,在此作本性解。⑤和平:谓心平气和也。礼乐记:“耳目听明,血气和平。”
译文
阴谋怪癖,异行奇能,这些都是社会上的祸乱根源。只要有平凡的本性和行为,就可以合乎天地之道,召来人心和平的气象。
解读
出于常人的举动丝毫无可贵之处。因为:第一,出于常人的举动必定不依常情常理,不依常情常理则不易有好的结果;第二,这类举动之后是以取巧为基础,以取巧为基础必定失正,失正则有区测之忧。所以,人的可贵不在阴谋怪习、奇能异行,而在平凡的本性和行为中。
忍得住耐得过则得自在之境
原文
语云:“登山耐侧路,踏雪耐危桥①。”一耐字极有意味。如倾险之人情②,坎坷之世道③,若不得一耐字撑持过去,几何不堕入榛莽坑堑④哉?
注释
①危桥:已有损坏的桥。②人情:谓人之情欲。礼:“人情以为田。”③世道:指世间一切行动和经历的情态。④榛莽坑堑:荒地丛生的小杂木曰榛;草木深遂曰莽;深沟曰堑。
译文
俗语说:“登山必须敢走险峻的小路,走在雪地要有胆量过危险的桥梁。”这个“耐”字非常有意味。像那险恶的人情,坎坷的世道,如果不能用一个“耐”字坚忍过去,哪里不会堕入杂草丛生的深沟呢?
解读
此言不仅必须拿来做座右铭,更可以拿来观察任何一个人的能够成器与否。人生不但难事事如意,抑且不如意事十常八九,最起码必须经得起大自然四时、地形的考验,必须耐住冷暖的人情,必须克服生存上的困阻,事事都必以“耐”为桥梁,才能顺利通过。世间原无怨天尤人之事,只因自己耐不过去。
量宽福厚 器小禄薄
原文
仁人心地宽舒①,便福厚而庆长②,事事成个宽舒气象③;鄙夫④念头迫促⑤,便禄薄而泽短⑥,事事得个迫促规模⑦。
注释
①宽舒:开阔舒坦。②福厚而庆长;福厚,福禄丰厚;庆长,福祉绵长;庆,福祉。③气象:气概。④鄙夫:鄙陋之人。孟子尽心:“鄙夫宽。”⑤迫促:短近。⑥禄薄而泽短:禄薄,福禄不长;薄,浅、不长之意;泽短,爵禄不长;泽,爵禄之称;不长曰短。⑦规模:规制法式;一作规摹。唐书张行成传:“盛德含光,规模宏远。”
译文
仁慈的人,因为心地开阔舒坦,所以福禄丰富福祉绵长,做任何事都有一种开阔舒坦的气象;鄙陋的人,因为念头短近,所以福禄稀薄,福泽不长,做任何事的规模都显得短近。
解读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用我国这句俗语来说明“量宽福厚、器小禄薄”的涵义,再恰当不过了。想要怎么收获,先要怎么去裁,种瓜得豆,种豆得瓜,是绝对不可能的事;人既然不希望“禄薄而泽短”,自然先要不在心田种下“禄薄而泽短”的根苗。
恶不可即就善不可即亲
原文
闻恶不可就恶①,恐为谗夫②泄怒;闻善不可即亲③,恐引④奸人进身⑤。
注释
①就恶:马上憎恨。就,作立刻、马上解;憎恨曰恶。②谗夫:颠倒是非、毁善害能的人。③即亲:立刻亲近。即,便、立刻;亲,接近。④引:导、导引。⑤进身:求上进。
译文
听到别人犯了过失不能马上有憎恶心理,恐怕是颠倒是非的人,为了发泄心中不满而捏造出来妁;听到别人做了善行不能立刻有亲近念头,恐怕是奸佞之徒制造出来的,正好成为他们进身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