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欧洲:最神秘的教堂
21956000000020

第20章 米兰大教堂(1)

——见证拿破仑的荣耀

米兰大教堂是意大利著名城市米兰的地标建筑,长期以来,该教堂一直都在和佛罗伦萨大教堂争夺全球第三大教堂的地位——前两位分别是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和西班牙塞维利亚大教堂。目前第三名是米兰大教堂还是佛罗伦萨大教堂仍有争议,但不论争议的结果如何,米兰大教堂具有的历史价值、其哥特式建筑风格在建筑史上都具有无与伦比的地位。拿破仑曾于1805年在米兰大教堂举行加冕仪式。

大教堂由米兰的第一位公爵于1386年开始兴建,当时来自各国的工程师纷纷拿出了设计方案。1500年教堂拱顶完成,1577年基本建筑完成,自此便开始供信徒们参拜。1774年中央塔上的镀金圣母玛丽亚雕像就位。1813年拿破仑下令建成正墙面及所有尖塔,一直到20世纪初,今日所见的正墙面五扇铜门才装置完成。1897,教堂最高的尖塔群米兰大教堂建造完成。至此,历经五个多世纪的建设,教堂终于全部完成。因为时间跨度非常大,所以它虽然以哥特式建筑风格为主,但也包含了新古典式、巴洛克等多种元素。

教堂直到19世纪末才最后定型。然而没过多久,维修工程也拉开了序幕,1935年就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维修,二战中,教堂遭到了部分损坏,于是在战后的1943年,针对毁坏处进行了修建,此后又更换了地板,维修了堂内的12根大型直柱。20世纪80年代中期,教堂完成了最后的维修工程。

由于位于米兰市中心,加上其雄伟的气势,米兰大教堂的确令人望之而生仰慕之心。教堂正面以三角形状构建而成,四周有数百座尖塔成林,和高达108公尺的主塔相衬,仿若相互扶持,伸向蓝天,充分展现了哥特式建筑的特色。

教堂总面积11700平方米,可容纳35000人。教堂顶有135个尖塔,每一个塔顶都立着一尊塑像。最大的尖塔居于堂顶正中,高达108.5米,上面是一座高4.16米的镀金圣母雕像。下半部分是典型的巴洛克式风格,从上而下满饰雕塑,极尽繁华之能事,是文艺复兴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物。

米兰大教堂在装饰及设计方面,显得相当细腻,极富艺术色彩,整个教堂本身甚至可以说是一个艺术品。教堂大门内的日晷是1786年建造的,阳光自堂顶射入时,随着地球的旋转,阳光的移动,圣人雕像一年四季均可准确指出每天的中午时刻。教堂内外墙等处均点缀着圣人、圣女雕像,仅教堂外就有3159尊之多,其中2245尊是外侧雕刻。

米兰大教堂呈现的壮丽风貌及丰富的历史内涵,令人感动。另外,作为拿破仑加冕称帝的地方,米兰大教堂更加引人注意。这里见证了哥伦布最辉煌时期的开始,同时也反衬出英雄的悲剧和无奈。

●“荒野雄狮的崛起”

说起米兰大教堂,不得不提拿破仑,这个备受争议和推崇的国王就是在米兰大教堂举行的加冕礼。

1769年,拿破仑出生在科西嘉岛的阿雅克肖城,父亲给他取名“拿破仑”,意大利语的意思是“荒野雄狮”。科西嘉岛1767年被从热那亚手中卖给法国后,法王便承认拿破仑的父亲为法国贵族。在父亲的安排下,拿破仑10岁时就到法国布里埃纳军校接受教育。

拿破仑以优异的成绩从军校毕业后,又被选送到巴黎军官学校,专攻炮兵学,天资聪慧又勤奋好学的拿破仑只用了一年的时间就考取了别人用三年才能取得的军官资格,被任命为皇家炮兵少尉。拿破仑非常善于学习,在随部队驻防各地期间,他阅读了许多启蒙思想家的著作,其中让·雅各·卢梭的思想对他的影响非常大。

年少的拿破仑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外国人”,所以一心希望有一天能够让科西嘉从法兰西共和国独立出去。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后,拿破仑回到科西嘉,希望推动科西嘉独立,然而行动失败,最后全家逃往法国。在1793年7月,拿破仑带兵攻下了保王党的堡垒土伦,因此受到雅各宾派的赏识,被破格提拔为准将。1794年热月政变中拿破仑由于和罗伯斯庇尔兄弟关系紧密而受到调查,后因拒绝到意大利军团的步兵部队服役而被免去准将军衔。

1795年,拿破仑受巴黎督政官巴拉斯之托成功平定保王党武装叛乱(史称葡月政变),一夜之间荣升为陆军中将兼巴黎卫戍司令,在军界和政界中崭露头角。

拿破仑是一名出色的军事家,对当时的军事知识深有研究,善于将各种军事策略运用于实战之中,当过炮兵的他很重视炮兵的战术应用,他曾说过“火炮是战争之神”。在战争中,他主张将火炮集中使用,以及充分发挥骑兵的机动作用。1796年3月2日,27岁的拿破仑被任命为法兰西共和国意大利方面军总司令。在和情人约瑟芬·博阿尔内(约瑟芬·德塔谢尔)仓促结婚后,便匆匆奔赴前线,真正开始了他的峥嵘岁月、戎马生涯。在意大利,拿破仑统率的军队多次击退了奥地利帝国与撒丁王国组成的第一次反法同盟联军,最后迫使对方签署了有利于法兰西共和国的停战条约。

取得意大利之役的胜利后,拿破仑的威信越来越高,逐渐成为法兰西的新英雄。他的崛起引起了督政府的注意,为了阻止他的继续膨胀,拿破仑被任命为阿拉伯埃及共和国军司令,派往东方以抑制英国在该地区势力的扩张。

关于拿破仑的远征也有许多的传说,在拿破仑的远征军中,除了许多门大炮外,还带了175名各行业的学者以及成百箱的书籍和研究设备。拿破仑本人精通数学,同时还十分喜爱文学和宗教,受启蒙运动的影响十分大,所以十分重视队伍中的学者。在远征中拿破仑曾下达过一条著名的指令:“让驴子和学者走在队伍中间。”

然而,这次不怀好意的安排势必让拿破仑惨败。拿破仑的舰队在尼罗河之战中被英国的海军上将纳尔逊完全摧毁,海军主帅布吕埃斯战死,陆军部队被困在埃及。到1799年回国时,400艘的军舰只剩下两只小舰,原本侵略印度的计划受阻,人员损失惨重。然而,就是在这个关键的时刻,拿破仑的命运发生了转折,在一张法国过期的报纸上,拿破仑得知了法国国内紧张的形势和严峻的外部压力,感到时机成熟的拿破仑丢下了自己的军队,秘密回国,作为一名军事统帅,这是很难让人理解的,但作为一名有着敏锐洞察力的政治家,拿破仑作出了一个最为正确的抉择,拿破仑是一只苍鹰,怎么会随意受人摆布?

回到法兰西共和国后,拿破仑受到了人们的热烈欢迎。人们记忆犹新的是他指挥意大利之战的成功而不是出征的溃败。此时欧洲反法联盟逐渐形成,而法兰西共和国国内保皇派势力也渐渐上升,教皇的实力受到了威胁。拿破仑利用这些优势,一个月后发动了一次政变,宣告成立一个新政府──执政府,他任政府的第一执政。

当时的法兰西正面临着紧张的国内形势和严峻的外部压力,对此,拿破仑进行了多项涉及政治、教育、司法、行政、立法、经济方面的重大改革,其中最著名的《拿破仑法典》,直到今天依然有重要影响。很多条款拿破仑本人都亲自参加讨论并最终制定,法典基本上采纳了法兰西共和国大革命初期提出的比较理性的原则。1804年,《法典》正式实施,法国大革命的成果从法律上得以稳固,即使是在一个多世纪后依然是法兰西共和国的现行法律,拿破仑在编写回忆录时曾说过:“我的伟大不在于我曾经的胜利,因为滑铁卢一战已使它随风逝去,我真正的伟大在于我的法典,它将永远庇护法兰西的人民享受自由。”事实上《法典》也对德国、西班牙、瑞士等国的立法起到重要影响。在政变结束后3周拿破仑向人民发布的公告中,他自豪地宣称:“公民们,大革命已经回到它当初借以发端的原则。大革命已经结束。”

就在当年,《共和十二年宪法》颁布,宣布法国为法兰西帝国,拿破仑为帝国皇帝,称拿破仑一世。这就是历史上的法兰西第一帝国。12月2日,拿破举行了加冕礼,和以往不同的是,他不是等待教皇为自己加冕,而是一把从教皇手中抢过皇冠自己戴到了头上,表示自己是不受宗教约束的帝王,是法兰西唯一的执政者、掌权者。随即,他又亲自封妻子约瑟芬·博阿尔内为皇后,并为她戴上王冠。1805年5月26日,拿破仑又在意大利的米兰大教堂正式加冕为意大利国王。

这之后,拿破仑率领他的军队叱咤风云,不可一世的时代来临了。1805年8月,奥地利、英国、俄国组成了第三次反法同盟,拿破仑于是在9月24日离开巴黎,亲自挥军东进,到10月12日法军已经占领了慕尼黑。10月17日法国军队合围奥地利军队于乌尔姆,迫使奥军司令麦克投降。12月2日法兰西帝国又取得了奥斯特里茨战役(又称三皇会战)的胜利,反法同盟再度瓦解,并且迫使神圣罗马帝国解散。拿破仑随后联合了德国境内各诸侯国组成“莱茵邦联”,把它置于自己的保护之下。

次年秋天,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俄国、普鲁士组成了第四次反法同盟,但是10月14日拿破仑和法国元帅达武分别同时在耶拿和奥尔斯塔特击溃敌军,普鲁士的军队几乎全军覆没,拿破仑因此取得了德国大部分地区。1807年6月法军又在弗里德兰会战中大败俄国军队,拿破仑与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会面,双方签订了《提尔西合约》,宣布结盟,在此前一年拿破仑颁布了《柏林赦令》,宣布大陆封锁政策,禁止欧洲大陆与英伦的任何贸易往来。自此,法兰西帝国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得到了确立。拿破仑一世兼任意大利国王、莱茵邦联的保护者、瑞士联邦的仲裁者,并分别封谬拉和他的兄弟约瑟夫、路易、热罗姆为那不勒斯、荷兰、威斯特伐利亚国王。

●帝国覆灭

拿破仑成就的霸业虽然辉煌却并没有持续多久,由于大陆封锁政策触犯到了极多人的利益,再加上拿破仑的反侵略成了殖民侵略,拿破仑帝国渐渐由盛转衰。

拿破仑一贯主张的方针是做革命的保卫者,然而1804自己却又宣布为法兰西帝国的皇帝,不但如此,他还让他的三个兄弟在自己征服的其他欧洲国家登基。他的这些行为无疑引起了一些法兰西共和国共和党人的愤恨──他们认为这样的行为是对法兰西共和国革命理想的彻底背叛,但是拿破仑所面临的更为严重的困难却是来自对外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