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隆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科隆遭到猛烈轰炸,全城几乎被夷为平地。战后,人们在废墟上重建了科隆新城,这座历尽沧桑的莱茵古城,再次成为一个兴旺发达的现代化大城市。
今天,科隆已经无疑是无数旅游者去德国观光的首选,除了科隆大教堂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科隆是世界狂欢三大庆祝中心之一(其他两个是美因兹和杜塞尔多夫),每年这里都要举行规模盛大的游行活动。科隆的狂欢节以规模盛大,历史久远而闻名。许多外地人,甚至外国游客都慕名专程而来,在科隆度过这使人一生难以忘怀的狂欢节。
●最伟大的德国人
二战后期,盟军的轰炸几乎将德国夷为平地,科隆也不例外。在罗马教廷的强烈干预下,科隆大教堂虽受到十多枚炸弹的袭击,但幸运的是基本上保留下来。战后德国的第一任总理是康拉德·阿登纳是一位科隆人,家乡的科隆大教堂也一直是他的骄傲。为了使教堂恢复原貌,他主持了科隆大教堂的修复工作,不久,大教堂便又骄傲庄严地耸立在了科隆。这位总理的名字叫康拉德,和1248年8月15日圣母升天节为科隆大教堂动工主持奠基仪式的主教康拉德·冯·霍士塔邓同名,实在是非常巧合的一件事情。
两位康拉德都和科隆大教堂有着非常深厚的渊源,都受到科隆人的敬重和推崇。古代的康拉德为神圣的科隆大教堂奠定了基石,近代的康拉德修复了战后被毁坏的教堂,并且为战后德国的重建和发展打下了基础。德国德意志曾进行了一项名为“最伟大德国人”的民意调查。荣膺这一称号的正是康拉德·阿登纳,这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联邦德国的首任总理。1517年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发起者、德国基督教新教创始人马丁·路德位居第二的。科学共产主义学说的创始人、《共产党宣言》的作者卡尔·马克思则名列第三。
康拉德·阿登纳何以被人们如此推崇呢?作为一位跨世纪的政治人物,康拉德·康拉德经历了德意志帝国、魏玛共和国、第三帝国和联邦德国等四个重大历史时期。1949年至1963年,在他担任联邦德国总理期间,德国经济恢复并迅速发展。因此,康拉德在德国民众中享有崇高的声望。在他的领导之下,德国在政治上从一个战败国到重新获得主权,进而成为西方国家的一个平等伙伴;经济上医治了战争的创伤,并通过实施社会市场经济,创造了德国的“经济奇迹”。在德国现代史上已深深地打上了康拉德的印记。他的影响至今仍到处可见,人们甚至把这一时期称之为“康拉德时期”。
19世纪,康拉德·阿登纳出生在德国科隆市的一个法院职员家庭,年幼时他成绩优秀,但由于家里负担不起他上学的费用,不得不在中学毕业后当了一名银行职员。年龄尚轻的康拉德为应付繁杂的事物常常疲惫不堪,加上一直有继续上学的念头,就显得更加可怜。于是在他工作没多久,父亲就决定压缩家庭开支,以供他继续上学。当康拉德得知,家里为了他能受教育付出了很大代价后,便更加刻苦学习。先后在弗赖堡、慕尼黑和波恩大学攻读法律和国民经济专业。为了增加学习时间,他有时在夜间把脚放在冷水桶里以保持头脑清醒。
他的努力终于有了结果,毕业后两年,他在一家法律事务所工作。1906年,康拉德获悉,科隆需要一名年轻的法官到参议会任职。于是,他直接找到业务主管说:“请派我去吧!我相信能做好。”最后,政府任用了他,从此康拉德开始了持续57年的政治生涯。1917年秋,他当选为科隆市长,在他热爱的家乡一干就是12年。那年,康拉德41岁,是德国当时最年轻的大城市市长。
据接触过康拉德的人士透露,康拉德沉着、冷静、坚毅,有出奇的记忆力和敏锐的感觉,但也非常孤独、多疑、善感。当市长的第一年,有一次,他的司机开车不小心与电车相撞。康拉德自己从破损的汽车里爬了出来,满脸是血,但依然非常镇静,并向医院方向走去。诊断结果出来后,医生发现康拉德的颧骨碎了,面部其他地方也受了伤。从那以后,他的面部表情变得非常僵硬,很多人因此而怀疑他是个非常不幽默的家伙。
康拉德是一位非常正直的官员。二战时期,由于不愿与纳粹同流合污,康拉德在1934年和1944年两度被捕。出狱后的他依然没有得到任何自由,被彻底隔离,电话整日被监听,邮件也被逐一检查,身边到处都是监视者。他没有退休金,银行存款也被冻结,生活完全失去保障,但他凭借着自己顽强的毅力活了下来。
战后的德国分成了东西两部分,在联邦德国举行第一次选举时,73岁的康拉德毅然参加。他游历各地做政治演说,其高涨的热情和充沛的精力,简直和年龄极不相称。最后,新联邦议院选举他为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第一任总理。
二战结束后,德国饱经世界大战硝烟的洗礼,沦为战败国,百废待兴。康拉德上台后以超人的毅力和灵活的处事原则,努力使联邦德国一步一步地脱离困境。重新在世界舞台上赢得一席之地。他把管理国内经济的权力交给了经济部长艾哈德教授,自己则腾出精力处理政治事务,尤其是外交事务。
在外交上,康拉德有着特有的处事方式,每当内阁会议陷入僵局时,他总能轻松地改变。他会将辩论中断片刻,并把一瓶葡萄酒传递一圈。在几杯酒和友好的闲聊之后,会议重新开始,那时,反对方似乎也不太坚决了。康拉德最大的资本之一,即是在70多岁也能孜孜不倦地工作。他曾经告诉当时的美国副总统尼克松,一位最优秀的政治家是“能够坐得比别人更长的人”。如有必要,他刻意将会议一直延续到深夜,他耐心地坐着,直到一个接一个的昏昏欲睡的对手们同意他的观点。
1953年4月,康拉德到达华盛顿与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及国务卿杜勒斯会谈。他想借此会谈缓解人们因希特勒和纳粹而造成的仇德心理。当时美国舆论反德情绪非常强烈,许多有影响的美国人建议,美国应该拒绝参加欧洲防务。
会谈开始后,一直主张美德友好的尼克松便不断为德国人说好话,他不断提醒美国人,德国人从一开始就帮助过美国人建设家园。并且还别有深意地提到另一件事:在距离康拉德下榻的布来尔宾馆几步远处,就矗立着一尊普鲁士军官弗里德里奇·施托伊本男爵的塑像。施托伊本在1777~1778年冬季,曾经和乔治·华盛顿总统在福杰山谷一道服役,并且帮助训练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军队,成绩卓著。尼克松说,美国人民决不会忘记施托伊本和数百万德国人对美国作出的贡献。话毕,康拉德做了答谢讲话,他不失时机地对尼克松说:“你刚才提到了施托伊本男爵。对你的宽宏大量我表示非常感谢,因为你赞扬了美国和德国之间的友谊,但是却并没有提到最近几十年的事。”第二天,他又特意到施托伊本的塑像前献了花圈。这一行动极大地改变了美国舆论对德国的看法。此后康拉德又先后六次访美,与美国建立了很好的战略伙伴关系。
在1955年秋,康拉德访问了莫斯科,与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举行会谈,目的是为了缓和苏联对联邦德国的好战状态,并希望苏联松动一下对民主德国的控制。但他发现赫鲁晓夫在这些问题上毫不妥协,而且还经常恫吓他,表现得非常无礼。在一次宴会上,赫鲁晓夫一杯接着一杯地向康拉德祝酒,想看看这个在谈判桌上难以对付的79岁总理能否被酒精制服。但是他万万没有想到,康拉德有一个如同他的钢铁般的意志一样坚强的胃。15次祝酒后,康拉德仍旧不偏不斜并很机警——虽然他早就知道赫鲁晓夫自己的酒杯中装的是白开水。
第二天早晨,康拉德瞅准时机,以讽刺的方式告诉赫鲁晓夫,任何做这种事的人都不能获得信任。当赫鲁晓夫发觉自己的诡计被识破后,十分尴尬,但又不得不佩服这位德国领袖的大度与忍耐力。
除了勇气,康拉德还表现出惊人的斡旋能力。1959年,艾森豪威尔总统在白宫为前来华盛顿出席杜勒斯葬礼的外国贵宾们举行了一个招待会。在招待会上,康拉德看见尼克松和苏联外长葛罗米柯站在一起。葛罗米柯刚从关于德国和柏林问题的日内瓦会议上飞到华盛顿,这场会议已经僵持很久了。此前,美苏双方的会谈很不愉快,但这样的场合又不便表示什么,所以葛罗米柯和艾森豪威尔都板着脸站着。为打破僵局,康拉德向他们走过去。艾森豪威尔见终于来了可以说话的人,便说:“许多人说葛罗米柯和我长得相像。”康拉德笑着说:“的确是,这倒使我有了一个打破日内瓦僵局的建议。您坐上葛罗米柯的飞机回日内瓦,让葛罗米柯留下来做副总统。那么,我相信,这种僵局将立刻被打破。”此话一出,一脸阴沉的葛罗米柯竟然也笑了起来。
在外交上,康拉德的另一巨大功绩是促成法德和解和欧洲统一。他顶住世俗压力,与法国外长罗伯特·舒曼一致同意:建立一个把欧洲大部分的钢铁和煤炭生产置于联合控制下的国际权威组织,这个史无前例的安排导致了欧洲共同体的诞生,法德和欧洲终于团结在一起。在英国首相丘吉尔和外交大臣艾登的帮助下,康拉德设法使联邦德国于1954年加入了北约组织,并于1955年从盟国的控制下赢得了彻底的独立。1957年,在康拉德的积极促成下,联邦德国和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在罗马签订了《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欧洲原子能联营条约》,建立六国共同市场,迈出了欧洲统一的第一步。
在发展经济上康拉德有自己的一套,1951年,康拉德和德国主要劳工领导人之间达成了一项协议,允许工人与工业监督委员会的管理人员平起平坐,享有同样的选举权。这使得德国30年没出现重大的劳工骚动。这个协议被艾哈德进行了精明的管理,1949年,康拉德说服了盟国不要大量拆除德国工业,安定的环境使联邦德国赢得了战后近30年惊人的经济增长。
康拉德在80多岁时,仍然辛勤工作,一天能够完成比他年轻20岁的人一样多的工作量。1967年4月19日,康拉德去世,享年91岁。康拉德逝世后,不少联邦德国公民拍电报或写文章,感谢他“为德国人民所做的一切”。康拉德的支持者、历史学家吉多·克内普说,“康拉德把我们带入德国历史上最幸福、最和平的年代……他领导德国走出纳粹时代,进入民主时代。”就是那些反对党领袖也承认他具备“真正领导者的素质”。西方评论家则称赞他“以他的铁肩支撑危局,使一个战败的、几乎气息奄奄的民族经受住了考验”。
“一名政治家不仅需要博学多识,敢于面对现实,善于思考,而且还必须勇敢无畏。”康拉德当年在谈论自己从政多年的感受时说。而他的一生,也正是以此为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