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每天读一点国学常识
22062500000030

第30章 咬文嚼字(3)

“姓”“氏”合二为一,是在秦汉以后,但还是以“姓”为主。随着封建宗法制度的崩溃,氏族也日趋瓦解,一个最重要的具体体现就是战国时期姓氏制度发生混乱。秦统一六国之后,基本上结束了自西周起建立的封建宗法制度,旧的氏族及姓氏制度被清除殆尽,“姓”和“氏”也就彻底地合二为一了。

“沉湎”为什么有贬义色彩?

沉湎现代的意思是沉溺,迷恋其中,不能自拔。常用来比喻潜心于某事物或处于某种境界或思维活动中。一般用作贬义。而在古代,“沉”“湎”两字是分开的,“沉”和“湎”分别代表的是喝酒的几种表现。

在周礼中,对于喝酒的规定制定得非常详细:进门不脱鞋,边喝酒边聊天是为“礼”;脱鞋席地再喝,是为“宴”;能喝者喝不能喝者不喝是为“沤”;大家一起喝,是为“沉”;喝得出不了门,是为“湎”。君子可以“礼宴沤”但不可“沉湎”,也就是说前三种喝法是符合礼节的,后两者是喝酒时应该严格禁止的。

黄花究竟是“明日”还是“昨日”的?

“明日黄花”常用来比喻过时的事物。有些人不知道这个成语的来源,以为“昨日”才是过去时,用“昨日黄花”才能比喻过了时的事物。所以,在日常生活中错拿“昨日黄花”当“明日黄花”的例子并不少见。可是,“昨日”能替代“明日”吗?能轻易地忽略这一字之差吗?答案是绝对不能。

“明日黄花”出自北宋苏轼《九日次韵王巩》一诗,诗曰:“闻道郎君闭东阁,且容老子上南楼。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意思是说,九月九重阳节过后,金黄的菊花会枯谢凋零,到那时去赏菊也不会有什么兴味了。苏轼咏叹“明日黄花蝶也愁”,感叹自己怀才不遇的境遇,暗示自己就如同那过时的菊花一样。

另外,早在宋代胡继宗的《书言故事·花木类》就有说:“过时之物,曰明日黄花。”清人程允升在《幼学琼林·花木》中也说:“明日黄花,过时之物;岁寒松柏,有节之称。”而对于“昨日黄花”却没有任何考证的资料。

由此可见,以“明日黄花”来比喻已经过时的人或事物是有其深刻的文化背景的。至于“昨日黄花”一词,我们现在无法考证。姑且承认有“昨日黄花”一说,那它又指的是什么时候的黄花呢?菊花是重阳节的时令花,秋季属金,金为黄色,菊花也以黄色居多,因此农历九月九日的黄花特指菊花,如李白《九日龙山歌》:“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这样说来,黄花就当以重阳节为基准了,“今日黄花”是正当时,“明日黄花”已过时,“昨日黄花”正是含苞待放、娇艳欲滴等待人们观赏时的菊花。所以,说“昨日黄花”是已过时之物是不正确的。

“玉体横陈”不必再“一丝不挂”?

有些人在使用“玉体横陈”一词时,总爱加上“一丝不挂”来修饰。这其实是不正确的。

“玉体横陈”这个词与北齐美女冯小怜有关。

冯小怜是着名的美女,是北齐王妃中最着名的女性。她原是皇后的侍女,歌舞曼妙,精通各种乐器。北齐皇帝高纬一见便惊为天人,为之心醉神迷。高纬对冯小怜喜欢得不得了,几乎到了爱不释手的程度。他和大臣议事的时候,也要把冯小怜抱在怀里或放在膝上,大臣们常为此感到不好意思,甚至借故不来上朝,许多的朝政大事也被耽搁下来。后来,高纬的行为更加夸张,他认为像小怜这样的绝世美人,让他一人独享简直暴殄天物,于是他让冯小怜脱光躺在朝堂的案几上,并摆出各种动作,让大臣们排队看,“玉体横陈”的典故也由此流传下来。

后来,北周武帝看到高纬这样昏庸淫乱,便御驾亲征,北齐很快灭亡。唐代诗人李商隐根据这段历史曾写诗:“一笑相倾国便亡,何劳荆棘始堪伤。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

因此,“玉体横陈”并不是指哪一个女子斜躺在床上或沙发上。首先要全裸,其次是放在一个地方并摆出不错的姿势专供外人欣赏,这样才称得上“玉体横陈”。因为已经是全裸,所以在使用时不必再在前面加上“一丝不挂”来修饰。

“忍俊不禁”到底笑没笑?

以这样两句话为例:

“身边的同学突然忍俊不禁,扑哧一声笑起来。”

“看到宋丹丹表演的小品,连一向严肃的爷爷也忍俊不禁笑起来。”

这两个句子正确吗?答案是不正确的。

“忍俊不禁”出自唐代赵璘的《因话录》卷五,“柜初成,周戎时为吏部郎中,大书其上,戏作考词状:‘当有千有万,忍俊不禁,考上下。’”意思是说,(放官印的)柜子初做成的时候,时为吏部郎中的周戎模拟考词状的语气,挥笔在柜子上写道:“会有成千上万的人来窥视你,并且暗自发笑,探索你的上下。”

“忍俊不禁”已含有暗自发笑的意思,再说“笑起来”已显多余。我们在使用“忍俊不禁”时,要避免出现这种错误。

“七月流火”指的是“天气变凉”?

“七月流火”一语出自《诗经·国风·豳风》《七月》篇:“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意思是说,每到农历七月黄昏,在西边天空出现大火星时,暑热便开始消退;到九月时天气就冷了,需要添加厚衣裳了。

可是,七月的天气怎么会变凉呢?根据我们的生活常识,七月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月份,天气几乎连一丝凉风都没有,怎么“七月流火”是天气变凉的开始了。那八、九月份呢?八、九月的天气总该变凉了吧?其实,“七月流火”中的“七月”指的就是八、九月,之所以会产生误会,就是出在人们使用的纪年法上。

古代使用的农历(阴历),而我们现在通常采用的是公历(阳历)。一般情况下,农历上的七月相当于公历的八、九月。这样解释,“七月天变凉”就能说得通了。

那么,“流火”是怎么回事呢?怎么“流火”天气就变凉了呢?

这里的“流火”并不是一个词组。这里的“火”不是我们常说的“火”,而是指恒星大火星,古代称心二宿,现代命名为天蝎座,是夏季星空里最亮的星座之一,常用它来确定季节;“流”是移动、落下的意思。“流火”就是大火星向西边落下。

关于“流火”,《辞海》中这样解释:“火,星名,即心宿。每年夏历五月间黄昏时心宿在中天,六月以后,渐渐偏西时暑热开始减退。”中国古典文学专家余冠英所着的《诗经选译》说得更直白了:“秋季黄昏后大火星向西而下,就叫做‘流火’。”

可见,“七月流火”,指的是大火星西行,天气将寒之意。

“望门投止”是被拒绝的意思吗?

“望门投止”见于《后汉书·张俭传》:“俭得亡命,困迫遁走,望门投止,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说的是东汉时,宦官侯览擅权专政,他家里人更是仗势欺人,欺凌百姓。张俭便冒天下之大不韪,写信告发了侯览及其家人,但是告发信最后还是被侯览扣下了。侯览反咬一口,向朝廷诬告张俭私结党羽,欲谋不轨。张俭得知此消息后,只好四处逃亡。看到哪家可以避难,就投在谁家门下。张俭一向为人正直,在百姓中素有声望,老百姓都愿意冒着风险收留他。直到黄巾起义爆发,汉灵帝下令解除“党锢”,张俭才得以结束逃亡生活。

后来,便有了“望门投止”的成语,形容人在危急情况下,看见有人家就去投宿,求得暂时的存身之处。现在一般用作暂求安身之意,也有急中生智、临机决断的含义,而不是“要去投靠别人,遭到拒绝”的意思。

“文不加点”是说文章没有标点吗?

在中国古代文坛上,有过许多有名的才子。他们才思敏捷,写下诸多名篇佳句,也给后人留下很多典故。“文不加点”的典故就与着名才子祢衡有关。

祢衡,字正平,是东汉末年非常有名的才子,性格刚直,狂傲不羁。因为不齿曹操的为人,一再拒绝曹操的召见,曹操心生恼怒却又不忍心杀他,便罚他做了鼓吏。祢衡不满,便当众裸身击鼓辱骂曹操。曹操气愤不过,欲借他人之手杀掉祢衡,将他送于江夏太守黄祖。

祢衡终以冒犯黄祖而被杀

祢衡长于笔札。在江夏的时候,黄祖的长子黄射在洲上大宴宾客,有人献鹦鹉,他让祢衡写赋以娱乐宾朋好友。祢衡揽笔而作,一气呵成,文不加点,辞采甚丽,这便是有名的《鹦鹉赋》。萧统曾这样评价祢衡:“衡因为赋,笔不停缀,文不加点。”从此留下了“文不加点”这一典故。

所以,成语“文不加点”的“点”是修改、改动的意思。指写文章时一气呵成,没有进行一点修改。现在很多人误以为“文不加点”的“点”是标点之意,其实是说不通的。

“蒲柳之姿”原指未老先衰?

东晋时期有一位名士叫顾悦,他为人正直守信。扬州刺史殷浩信得过他的为人,便请他全权处理州内事务。对于殷浩的知遇之恩,顾悦很是感激。为此他天天起早贪黑,由于长期劳累,很快便未老先衰,才三十多岁就满头白发。

有一天顾悦面见简文帝,简文帝知道他与自己年龄相仿,对他的满头白发很奇怪,便忍不住问道:“我们年纪相仿,为什么你的头发比我先白呢”?顾悦回答说:“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质,经霜弥茂。”意思是水边的柳树资质差,刚到秋天就凋落了;但是松柏质地坚实,经历霜打雨雪反而更加茂盛。顾悦的回答堪称绝妙,他没有直接解释自己为什么未老先衰,而是用比较贴切的比喻让皇帝感到飘飘欲仙,不但让皇帝欣赏他的文采也更看重他的人品。

现在有些妙龄女子自谦说自己是什么“蒲柳之姿”,这就有些滑稽了。因为这个词是说未老先衰的模样,并不是形容美丽,也不是形容身材苗条。

“不刊之论”是赞美?

“不刊之论”光看字面的意思容易产生误解,以为是“不能刊登,不能登大雅之堂的言论”。实际上不是这样,“不刊之论”是赞美的意思,是指完全正确的言论。

“刊”是一个形声字,本义就是砍伐,引申为削除(错字)、修改,即削去竹简上的错误。这和古代的书写材料有关。古人在竹简上写字,发现差错,就用刀削除写错的部分,然后用笔重新写上正确的文字,这就叫“刊”。

古代的文字工作者被称为“刀笔吏”,是因为他们的案头上经常准备一把刀子,随时要“刊”去书写的差错和修饰文词。所谓“不刊”就是不容更改。因此“不刊之论”和“不刊之书”等词语都是褒义,是用来称赞图书和文章的。误用者一般是将“刊”字理解为“刊登、发表”的意思了,结果把“不刊之论”当作贬义词使用了。

“惨淡经营”其实不惨也不淡?

惨淡经营,惨淡是“费尽心思”的意思,经营是“筹划”的意思。惨淡经营是指费尽心思辛辛苦苦地进行经营筹划。也可延伸为在困难的境况中艰苦地从事某种事业。但我们经常把它用于“生意萧条,连年亏损,将要倒闭”等意思。这是不正确的。

“惨淡经营”出自唐朝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指的是作画前要先用浅淡的颜色勾勒出轮廓,并苦心构思,精心安排好画面上各部分的位置。后来引申为苦心谋划,从事诗文创作或经营某种事业。

这条成语本不太难理解,之所以会造成误用,主要是因为把“惨淡”当作“萧条,不景气”意,而不知“惨淡”其实还有一个意思是“尽心尽力”“苦费心思”。因此想要准确理解成语的含义,就要了解它的出处和语义,否则望文生义就很容易出错。

为何“乱七八糟”?

“乱七八糟”是一个很常见的成语,我们从字面上就很容易知晓它的意思,是指毫无秩序和没有条理,一团乱糟糟的状态。

但是,“乱七八糟”里面的“七”和“八”指的是什么呢?追根溯源,“乱七八糟”源于我国历史上的两个大事件:“七国之乱”和“八王之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