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光荣事迹
1.奉献事业,情系群众。张云泉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真心诚意为民解难、为党分忧,把自己的事业看做是工作的生命线,树立起坚定的为人民服务的事业观。他平均每年接待上访群众2000多人次,处理人民来信2000多封,接听来访电话几千次,他以自己务实的作风和高尚的人格化解了一个又一个矛盾,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维护了一方稳定,维护了党和政府的形象,被广大干部群众赞誉为“连心桥”上的贴心人。
为了做好群众信访工作,张云泉常年奔走于大街小巷、边远乡村,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他讲得最多的就是“有话跟我说”、“我来帮助你”。曾被错误下放的胡克明常年上访,张云泉18年中数百次去他家给予关心,用自己的真情温暖着这位老人。2004年,病中的胡克明又要上访,张云泉赶过来,亲自为他洗脚,胡克明不禁流—F了感动的泪水,并嘱托子女不要再上访了。在张云泉的帮助下,丧失独子的李庆余重燃生活希望,跟着患病母亲上访11年的“野丫头”方小娟最终成了他的女儿。做了10多年代课教师的王德元恢复了公职,蒙冤16载的王友德讨回清白。他还义务帮扶60多名贫困学生,为近百名群众求医问药,捐助困难群众6万多元。广大干部群众由衷称赞:“张云泉就是我们身边看得见的‘三个代表’。”
2.顾全大局、在完成急难险重任务、应对突发事件等考验面前冲锋在前。在许多矛盾激烈的突发事件面前,张云泉总是挺身而出,不顾安危,极力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有一次,一家改制企业老板与原企业职工发生冲突,双方对峙多时,老板失去耐心,欲强行开推土机进厂。危急关头,张云泉一个箭步跨到推土机前,大声喊道:“谁要过去,就先从我身上开过去。’’而面对情绪失控的群众,即便是受气挨打,他也是耐心说服,平息事态。为此他身上留下了不少伤痕,左手拇指受伤至今不能灵活弯曲,左眼被误打视力从1.5下降到0.15。但他理解群众,无怨无悔。张云泉常说,“做人必须像人,做官不可像官”。他把青春年华和毕生精力全部献给党和国家的事业,自己两袖清风,一直保持着艰苦奋斗的本色。他每天骑白行车上下班,因公出差都住简陋旅店。他妻子在一家濒临倒闭的企业当普通职工直至退休,儿媳在效益不好的单位当服务员,他从没利用权力托人找关系。
1998年10月,泰州一家国有企业面临破产。消息一传出,全厂炸开了锅,1700多名工人聚集在厂部为人员分流问题向厂领导讨说法。两天过去了,一名工人因情绪过激引发脑溢血,当场死亡,事态急剧恶化,场面几近失控。得到消息,张云泉火速赶到现场,一下车,激愤的人群便潮水般向他涌来。他呼叫着,要工人相信党和政府,理智地对待改革。然而他的声音被巨大的吵闹声淹没了,拳头从四面八方挥舞过来。平心而论,靠着他当年在部队练就的一身功夫,此刻他完全可以冲开人群,逃离危险。然而,就在这时,他发现前面的一名女工被挤倒,而后面不知情的人群仍然在往上拥,情况万分危急。他来不及多想,一下子扑过去,护在了这位女工身上,任凭拳头雨点般落在他的身上……突然间,他的眼部受到猛烈一击,霎时眼前一片漆黑……经多方医治,张云泉的左眼保住了,但却留下了终身伤残,视力从1.5下降到0.15,经常肿胀、流眼泪、怕光、怕风。在张云泉的经历中,像这样遭罪受气的事是家常便饭。但是他从没有一句怨言,有人开玩笑,说他干的是“三赔”工作——赔礼、赔罪、赔钱。他说:“为党和政府做‘三赔’,甘愿!”
3.热爱岗位,甘于奉献。张云泉常说,为了化解社会矛盾,党员干部就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能够迎难而上,到现场处理一般人不愿处理的难事、烦事和窝囊事,吃常人不能吃的苦,受常人不能受的冤枉气。只有放得下架子,扑得下身子,受得了委屈,才能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感情,才能换来社会基层的政治稳定。
1995年夏天,泰州市在创建卫生城市中遇到一个“拦路虎”,在城区建起的一座公厕建了4次被推倒4次,原因很简单,公厕旁边的4户居民,家家都嫌厕所靠自家太近。这一来,急坏了附近200多位无厕可用的居民,给政府出了难题。张云泉奉命前往处理。他来到现场,看到这一带属于旧城区,房屋密集,很难有更大回旋空间,那4户居民嫌公厕太近是有道理的,但厕所又不能不建。他先给这4户人家赔礼道歉,又苦口婆心与他们反复协商,最后,他们提出一个条件:公厕距离4家的外墙必须都是50厘米,才同意修建。条件提出来了,那就需要丈量。人们的目光不约而同地落在了已经被推倒两个月的公厕上。只见粪坑里砖头堆积,粪便四溢,还有各种生活垃圾,成群的苍蝇在上面嗡嗡地叫着,随行的瓦工捂着鼻子:“这么脏的活,不干!”“我来。”张云泉从瓦工手中拿过卷尺,脱下袜子,卷起裤腿,走进了没到脚脖子的粪污中,他走过来走过去,前后左右,足足丈量了半个小时。居民们感动了,有人大叫:“张局长,快出来,凭你这精神,就是差那么几公分,我们也心甘情愿!’’许多人用脸盆端来水,为张云泉冲洗腿和脚上沾满的粪便,这座公厕很快就修好了。
有人曾很不理解地问张云泉:你当的这个官吃苦、受罪、受气,凭什么能坚守20多年,而且还继续坚守着?张云泉讲了早年他在海军部队做军人的一幕:那是“七一”的晚上,舰艇抛锚在大海中,远处的城市灯光点点,就像一座星城。指导员对大家说:“今天是节日,你们向后看看,大后方的人民之所以能在这个晚上享受和平与安宁,就是因为有我们海防战士在前面站岗。万家灯火,万家温馨就是我们海防战士的幸福与境界!’,这句话影响了张云泉的一生。在信访局长这个岗位上,他感觉就像守卫在海防前线,虽然自己承受着很多,但换来的是更多人的安宁,他因此而坚守。
张云泉有一句自勉的话:“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把安全和便利留给同志。”于是人们看到,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张云泉;哪里有冲突,哪里就有张云泉。他曾乔装成司机深入到专门欺压出租车司机的流氓团伙中抓获歹徒,被群众称为“铁头局长”;他曾夺下精神病患者手中锋利的破酒瓶;他曾徒手解除有人带在身上的杀猪刀和炸药包;他还曾多次接到死亡威胁的电话……多年的信访工作生涯,在他身上留下了大大小小抹不去的创痕:他的腿被踢过,落下了深深浅浅的伤疤;他的胳膊被掐过,留下了又黑又紫的斑块;他的左手拇指曾被咬得露出骨头,至今不能灵活弯曲;他的脸部曾被击打得血肉模糊;最令人心痛的是他的眼睛……张云泉的妻子曾哭着问他,为什么要当这“受罪”“受气”的官?他说:“这‘受罪’‘受气’的官不但要当,而且要为老百姓当好。如果受了委屈的群众把气出在我身上,群众气顺了,我甘愿受这份气!”当爱的情感里包含了一种忍辱负重的胸怀,它便有了坚韧不拔的力量。张云泉因此让人感动。
(四)张云泉同志精神启示
张云泉的感人事迹很多,在他多年的信访工作中这就是家常便饭。在工作中,他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永做人民公仆的精神,始终不忘党的宗旨,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张云泉心里始终装着群众,时刻关心和维护群众的利益。他把群众的困难当做自己的困难,把群众的疾苦挂在心头。他说,如果信访工作是加强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联系沟通的“连心桥”,那么他甘当这座“连心桥”上的一块砖。他是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典范。他始终抱着为人民高度负责的责任心,真正做到了“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
张云泉对人民群众怀有深厚感情,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他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官”之道,他把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变成一种庄严的使命,融入到自己的血脉之中,在工作中始终牵挂群众的急与苦,冤与怨,痛与泪,倾听他们的呼声,关注他们的愿望,解决他们的困难,维护他们的尊严,让他们的难有处诉,冤有处申,愿有处偿。张云泉同志在工作中做实事,办好事,把维护群众利益作为自己的天职。他用心倾听群众的呼声,用情温暖受委屈的心灵,用智慧和毅力对抗那些给百姓带来冤屈和不公的各类势力和人物,用正气在党和群众之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张云泉同志有着情系群众,真情实意、润物无声的境界。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张云泉同志作为信访局长,情系百姓,关注弱势群体,为民解难。他深刻认识到,是人民的公务员,心里就必须装着群众;是共产党人,就必须始终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充分体现了共产党人以人为本、以民为先的高尚品质。
张云泉热爱自己的岗位,对于自己的职业,全心全意、鞠躬尽瘁。他不辞辛苦、不计名利。为了工作,他很少有节假日,总是带着群众需要解决的问题奔走于大街小巷、边远村落。信访部门是“清水衙门”,没有什么“丰厚”的利益。在经济大潮的社会环境下,有时候张云泉也会觉得自己的工作太辛苦,也会觉得自己付出的和得到的不成正比。但是,他总能正确找准自己的位置,认识到群众生活中的困难,看看他们的生活,把享乐和攀比的心理就抛到了九霄云外,从而做不计名利、以苦为乐的工作。具有了共产党人应具有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他能做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工作。张云泉从事信访战线22年,他没有买过一件名牌衣服。张云泉的妻子患有高血压等疾病,却在一家商场做普通营业员直至下岗;他的儿子大专毕业,却一直凭自己的技术从事家电维修,他都未向组织提要求,体现了共产党员舍小家、顾大家的崇高品质和良好形象。张云泉心里始终装着群众,时刻关心和维护群众的利益。永远保持一个党的干部的先进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