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之次且谓郁离子曰:“子何为其垂垂也与?子非有愿欲于今之人也,这是为什么呢?”郁离子仰天叹曰:“小子焉知予哉!”戚之次且曰:“昔周之娅冶子早丧其父,政属于家僮,沸用贿,于是家日迫,将改父旧。其父之老不可,僮群韵而出之;其母禁之,僮曰:‘老人不知死而弗自靖也。’夫以其父之老与其母之言且不听也,更何况他人之言?忧之何补,祗自癣也。”郁离子曰:“吾闻天之将雨也,穴蚁知之;野之将霜也,草虫知之。知之于将萌,而避之于未至,因此有的迁徙有的蛰伏,不虚其知也。今天下无可徙之地可蛰之土矣,是为虫强于人也。《诗》不云乎:‘匪鹑匪鸢,翰飞戾天;匪鳇匪鲔,潜逃于渊。’言其无所住也。我为何不惴哉?”戚之次且曰:“昔者孔子以天纵之圣而不得行其道,颠沛穷厄无所不至,然亦无往而不自得。不为无益之忧以毁其性也。是故君子之生于世也,为其所可为,不为其所不可为而已。若夫吉、凶、祸、福,天空司之,吾何为而自孽哉?”
这则寓言的大意是说:
郁离子郁郁寡欢,须麇劝他说:“道义不能通行,这是天命啊,你何必为此而忧虑呢?”郁离子说:“我不是担忧这个,我是担忧那航行在大海中的船没有舵手啊。大海是波涛汹涌之地,是狂风暴雨兴起之处,鲸、鲵、蚁、蜃会集在那里,它们的锋刃如短齐,每个都在严阵以待。现在不忧虑,早晚会发生动荡,到那时我将何去何从?”须麇说:“从前太冥主宰不周山,河水冲进那时的山洞,山石将要裂开了,老童走过这里便为之担心,并告诉太冥说:‘山将要崩裂了。’太冥听完大为恼怒,认为这是妖言。老童退去,又把这话告诉了太冥的侍臣,他的侍臣也大怒道:‘山怎么能崩裂呢?天地在,我们的山就在,只有天崩地裂,山才会崩裂!’便要杀害老童,老童惊愕而逃。不久,康回路过这里,太冥没有清除山的隐患,又未加防护。康回大怒,用头触那山,山的主体都像冰一样崩裂开了,山上的土石坍塌到深渊里,最后那里被阻塞。太冥逃走,后来客死在昆仑山的废墟,侍臣们的家也化为了灰烬。如今您的忧虑,就像那老童的担忧一样,但是又能把它怎么样呢?”
戚之次且对郁离子说:“你衰老得为何这么快呢?你对今人没有什么欲望要求,为什么还那样呢?”郁离子仰天长叹说:“你不了解我的心思啊!”戚之次且说:“从前有个叫娅冶的周家后生,很早就死了父亲,他把家政托付给未成年的仆人管理,他们滥用财货,家境因此而日益窘迫,父亲在世时的原观将被改变。他父亲的老仆人不许可,家童们就群起而骂,并要赶老仆出去;娅冶的母亲禁止这样做,家童说:‘老人不知死,就不能自安平静。’他们对娅冶父亲的老仆人和他母亲的话尚且都不听,更何况对关系疏远的外人呢?你只顾忧愁有什么用,只会使自己忧思成疾啊。”郁离子说:“我听说天将要下雨时,洞穴里的蚂蚁就知道它,而在灾祸未到来时就躲避它;所以,有的动物迁移了,有的冬眠入蛰了,它们没有白白地使它们的所知归于无用。如今天下没有可迁移的地方,没有可入蛰的土地了,这是人不如草虫啊。《诗经》不是有这样的诗句么:‘为人不如老鹑,不如老鹰,高飞到天际;为人不如鲔鱼,不如鲔鱼,能潜逃到深渊里。’意思是说鸟鱼有自由,而人却无处去。我怎么能不愁呢?”戚之次且说:“从前孔子凭上天纵容的圣贤却不能实行他的主张,颠沛流离,穷困艰难,没有不去的地方,但是每到一处都不尽人意。不要让无益的忧虑而毁灭了自己的天性。所以,君子生在世上,也就是应做他所能做到的,不做他所不能做到的罢了。至于那吉、凶、祸、福,是由上天掌握的,我们为什么还要去自找罪受呢?”
天之将雨,穴蚁知之;野之将霜,草虫知之。避害尚且是各种生灵的本能。更何况人呢?人们往往甘于昏庸,不思忧患,且不听忠言,以致大祸临头,无处逃生。如此,确实不如虫蚁,须知“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西汉景帝时,吴楚等七个诸侯国反叛,景帝任命周亚夫为太尉,向东攻打吴楚七国叛军。周亚夫于是亲自上书景帝说:“楚国兵马强悍,作战讲求轻灵快速,若与他正面交锋,则不利于我军,我们须利用梁国来牵制束缚楚军;我们可以通过断绝禁军运粮通道而击败它。”
景帝同意了这一作战计划。周亚夫率军出征,大兵相汇于荥阳。这时吴军正在加紧攻打梁国,梁国局势陷入紧急之中,派人向周亚夫求救。周亚夫率军向东北方推进,进驻到昌邑,然后便修筑坚固的防御工事,在此坚守不出。梁王派使者催促周亚夫尽快出战,周亚夫却依然如故,坚守不出,断然拒绝派兵救梁国。梁王上书给景帝说明了这一情况,景帝下诏命令周亚夫尽快出兵解救梁国,但是周亚夫对皇命置若罔闻,依然按兵不动。
周亚夫坚守不出之时,却偷偷派出高侯等将率领轻骑兵悄然无声地奔袭到吴楚军的背后,断绝吴楚军运粮的通道。断绝了军粮的楚兵,饥肠辘辘,便想退军,多次前敌挑战,汉军却始络不出战。
一天夜里,周亚夫军营中突然发生大乱,汉军不明真相,互相残杀,混战之军打到周亚夫的大帐附近,但是周亚夫依然镇定不惊,躺在大帐中纹丝不动。没过多久,汉军明白真相,惊乱自然也就平息了。吴兵猛攻汉军东南角阵地,周亚夫却派兵加紧防卫西北方阵地。没多久,吴兵果然猛攻汉军西北面阵地。汉军早有防备,因此,吴军未能得逞。
吴楚军士兵食不果腹,惊慌四起,不得不撤出战斗开始溃逃。于是周亚夫率精锐之师奋力追击,大败吴楚联军。吴王刘濞丢下大军不管,只带几千名精壮兵士仓惶出逃,固守于江南丹徒,妄图负隅顽抗。汉军乘胜追击溃败之敌,叛军被全部俘虏,同时收复了所有叛国的郡县。周亚夫又下令声称“谁能抓住吴王刘濞,赏赐千金”。
一个多月后,南方越人抓住刘濞并将其斩首,拿着刘濞的头来见汉军。周亚夫此次出兵,从守到攻,有七个月之久,而吴楚等国叛军全被扫平。
战争中的守,绝非单纯意义上的被动防守,守的目的在于等待进攻之敌出现疏漏,而后乘机一击,反客为主。孙子在《孙子兵法·军形篇》中写道:“不可胜者,守也;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故能自保而全胜也。”说的是若硬打不能取得胜利,就要防守严密。善于防守的人,隐蔽自己的兵力如同深藏于极深之地下,只有这样,才能够保全自己,取得胜利。战争中的攻守转换,瞬息万变,顺则攻,逆则守,关键在于能否取得最终的胜利。刘伯温总结出知彼则攻,知己则守,则把《孙子兵法》又向纵深推进了一步,把攻守上升到知战的境界之上,充分表现出守战在战争中的重要地位。
关于“避”字诀,刘伯温在其《百战奇略》中,将它运用于战争,是指导战争的一条重要方针。
刘伯温认为:凡是作战中,所说的防守,是了解自己的结果。若明白自己作战已无获胜的可能,那么我军就应该稳固防守,等待敌军出现破绽劣势之时,我们再反击,这样就可能获胜。兵法上说:知道作战不能获胜就应该全力防守。
迂回办事
去办同样的事,不同的人却有不同的效果,往往就是因为方法的不同。直截了当办不了的事,不妨迂回一下,效果更好。
宋太宗赵光义非常喜欢下围棋,且棋艺较好。据《通志》《宋史艺文志》和《皇朝类苑》记载,太宗著有《棋图》一卷,《御制角局图势》数卷。但这些围棋著作现在已失传。
据说,宋太宗经常做些“棋势”(即死活图势)考朝臣们,相传太宗曾制过三个棋势:“对面千里”“独飞天鹅”与“海底取明珠”。《忘优清乐集》里保存了前两个,后一个已经失传。宋太宗的棋势非常难懂,朝臣们都不懂,都请皇上不要为难他们。
宋朝文学家王禹傅,曾在他的诗中,把这些棋势描绘为“天机秘密通鬼神”。
宋太宗有“善弈”“绝格”之称,有些专门下棋的人都不是他们的对手。这里面有没有些虚假成分就很难说了。这些棋手很可能为取悦皇上,不想赢他罢了。
当时宫里有一个名叫贾玄的棋待诏,他是一个围棋奇才,少年时已能战胜国手。当上国手后,棋艺更加精湛。他棋下得非常高妙,可以随心所欲地调动对方。与他下棋的无不对其棋艺赞叹。
他曾称霸棋坛数十年,他在进宫前便深知皇宫之人,都有极强的好胜心,自汉以来,已有好几位棋待诏,因为弈棋被皇帝赐死。所以他与宋太宗下棋时,不敢赢太宗,又不敢让太宗赢得太多,能看明白是故意输棋,落个欺君之罪。于是他每盘棋只输一、二子。讨太宗欢心。
宋太宗棋下得虽然不错,但他也自知比不上贾玄。不过既然贾玄甘愿故意输棋,也便不点破,乐得收下这个顺水人情。但赢得次数多了,宋太宗便觉得没什么意思了。
一天,他又与贾玄对弈,他对贾玄说:“我听人说你的棋天下第一,从来没有输过?而你为什么又每次都输给我,可见其中有诈。我们现在下几盘,如果你又输给我,我让人打你五十大板。”
贾玄听了忙说:“陛下棋艺高超,取胜不足为奇。下盘愚臣将全力以赴,争取不再输棋。”果然,这盘棋下完后,贾玄没有输棋,是一局和棋。
宋太宗哭笑不得。于是又下一局,这一局贾玄用尽平生所学,结果又是一盘和棋。维持两局和棋,甚至比赢棋还难。贾玄未输,自然不能杖责。
宋太宗清楚贾玄又在捣鬼,便激怒贾玄说:“都说你是一代棋王,赢我都很困难,真是徒有虚名,再下一局,若你赢了,我赏你官做,若是你输了,我把你扔到水里去喂鱼。”
贾玄唯唯诺诺,只得连连点头称是。
待到下完了,又是不输不羸,于是宋太宗假装生气的样子说:“我让你先走一子,可是仍下成平局,就是你输了!你无话可说了吧?”说完,下令把贾玄扔到水里。
贾玄见皇上动真格的了,急忙大叫道:“陛下息怒,此局臣胜一子,并非和棋。”
太宗听他说此局不是和棋。便让他回到原座,问他哪里说胜了一子,贾玄惊魂稍定后,结结巴巴地说:“我怕真的被投入河里,故意赢皇上一子。但又怕皇上怪罪小臣,故数子时,我偷偷将一子攥在手中,未敢亮出来。”
太宗一看贾玄手中果然还紧紧地攥着一子,又气又笑,可是他也真知道了贾玄的棋艺水平明显胜于自己。因为他知道自己棋艺虽不太高明,但也有一定水平,可贾玄能够想输一二子就输一二子,想下成和棋就下成和棋,而想赢一子就赢一子,达到随心所欲的地步。
太宗对贾玄的棋艺打心眼里佩服,为贾玄的机智而开心,马上赐宴招待并封了贾玄官职。从此太宗更加宠幸贾玄了。
伴君如伴虎,下棋输也不是,赢也不是,这类官场应酬,着实难以对付,亏得贾玄棋艺高超。
但贾玄为取宠于皇帝而有违棋惩的做法,当时一些朝廷大臣也很反感。《湘山野录》中说贾玄“悦惑明主”,皇帝不理朝政是因为迷恋围棋,冯元仲的《弈旦评》也说贾玄是“不死不生”的人,是阿谀奉承的人。
明着奉承,暗地规劝
面对比自己地位要高得很多的人,如果你规劝他的方法不得当,不仅起不到好的效果,有时候还有可能送掉自己的性命。所以,要学一下明着奉承,暗地里却是规劝的方法,即给了对方面子,又可以达到目的。
春秋时,晋献公非常喜爱两位妃子,不惜用大量的物力财力,建造极其豪华的九层高台让美人游玩。大臣们极力劝阻,他不予理会,竟粗暴地下令说:“谁敢再谏,寡人一箭射死他!”
诸大臣仰天叹息道:“晋之将亡,我们也没有办法了。”
他们既不忍国君害民误国,又没有勇气据理力争,围在宫门外,不知如何是好。这时候,大夫苟息挺身而出,他求见晋献公。晋献公一听还有人敢犯龙颜,当即张弓搭箭,非常生气地等在宫中,只要他一开口劝谏,就把他射死在阶下。
苟息拜见晋献公,行过君臣大礼,封口不谈建造九层高台一事,却轻松愉快地笑着说:“臣近日新学得一个小技艺,愿当众献丑一下,以博一笑。”
听说是表演技艺,晋献公怒气全无,好奇地问:“你会什么技艺?”
苟息说:“臣能把12枚棋子堆起来,再往上面垒鸡蛋。”
“有意思!”晋献公放下弓箭,命侍从取来棋子与鸡蛋,又吩咐宫门外的大臣们同为观看。
苟息认真地表演,先把12枚棋子堆起,然后又把鸡蛋排放在上面,慢慢的地垒上去。旁边观看的人,担心鸡蛋会掉下来,无不紧张得屏住呼吸。就连晋献公看了摇摇欲坠的垒卵,也紧张地叫道:“危险,危险!”
苟息又在垒高的鸡蛋上放下一只,然后有条有理地说:“区区垒卵小技,不算什么,还有比这更加危险的呢!”
晋献公问:“有什么比这危险,寡人倒想看看。”
苟息见时机已到,就不再表演,立起身子,非常沉痛地说:“启禀国君,请让我进几句逆耳忠言,万死不辞!自从您下令建造九层高台,三年未果,国内已经没有男人耕地,女人织布了。国库亏空,邻近的楚国、齐国日渐强盛,倘若举兵侵犯,晋国将依靠什么抵抗呢?国君只知纵情声色,却不知晋国由此国弱民贫,形势同样危若垒卵啊!臣请国君洗心革面,富国强兵,不再浪费国家财力,体恤民生,请国君三思!”
说完,苟息泪湿衣襟,众大臣一起跪拜恳求,无不痛心疾首。
晋献公见苟息说得有些道理,一片忠心婉转诚恳,这才省悟道:“唉!没想到,寡人的过失竟然到这种地步了!”于是接受了苟息与大臣们的恳求,下令停止建造高台。
再让我们看另外的一个故事,这是通过讽谏来救助同僚的故事。翟黄因直言不讳获罪,任痤就通过讽谏来解救他。
故事发生于战国时期,魏文侯还算个开明的君主,但他也免不了古代帝王的通病——喜欢奉承、厌恶批评。一天,他与群臣在闲扯,兴致非常高,让众臣议论他人品如何。
众臣都连忙奉承,说他是个仁慈厚道,圣明的君主,只有翟黄等在一旁不开言。魏文侯觉得有煞风景,就直接问翟黄对自己的评价。翟黄说:“话有真假之别,不知圣上想听何种?”
魏文侯知道他要讲不中听的了,又不能说想听假话,只好说:“当然是听真心话。”翟黄果然正色讲道:“您不是一位仁厚的国君。”
魏文侯心中已非常生气,却还装作大度地问:“何以见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