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北大教授谈修心
22231100000013

第13章 心的宽度修炼(2)

真正的聪明人,永远不会将别人当作呆子。将别人当作呆子的人,到最后往往会发现,真正的呆子不是别人,正是他自己。问到在《三国演义》中谁的心胸最狭窄,即使是没有读过此书的人都可能会答出同一个人,那就是周瑜周公谨。因为周瑜被人活活气死的典故,是大家所熟悉的。

赤壁一役,周公瑾一战成名,达到了他人生光辉的终极点。娶得小乔,与东吴霸主孙权成为连襟,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地位、名利、美人,这些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他全部都拥有了,的确算得上是上帝的宠幸儿。但天妒英才,虽然上苍给了他世人想要的一切,却没有给他宽大的容人气量,到最后却被活活气死,真是令人遗憾!

一个人的容人气量大小直接关系到自身的修身养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是一个人人生是否顺达的决定因素。

看看我们身边,或者想一想我们自己。有周郎之才的人恐怕少之又少,但如周郎气量的人却是多之又多。君不见,一语不和破口大骂者,有之;一事不和大动干戈者,亦有之。大多数人都明白“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三分心平气和”的道理,可是真正实施起来却是异常的艰难,于是也便有了圣人与凡夫俗子的区别。

我们常看到自认为有一点小聪明但心胸狭窄人的举动:他们总爱比这比那,自寻烦恼,无气找气受,诸如什么别人的退休养老金凭啥比我多,别人的住房凭啥比我大,别人的生活凭啥比我好,别人的儿女凭啥能力比我的儿女强,别人凭啥比我幸运……一连串的“凭啥”成天堆满头脑,充塞心头,搞得心也忧面也愁,吃也不香睡也不安,大有“无计可消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样子。哎!这又何苦来着?

有人说:“不要把自己太当回事”,说到底,这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对待自己的态度,把自己看得轻一点再轻一点,把自己放得轻松点就能解决很多问题,而不是陷入无尽的争斗与痛苦之中。

总之,一个人有才,但还得心宽才会得意一生。俗话说,天宽地宽不如心宽。人生一辈子,不能预演,绝难测量,啥事都可能碰上。挫折磨难,痛苦忧伤;欺诈诬陷,刁难诽谤。但只要心放宽,就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对于那些有才的人,更是“海阔凭鱼越,天高任鸟飞”了。

宽容是中华民族的民魂

北京、清华大近百年来为何造就出如此多支撑中国命运的顶级人才,我们一步步向前追问,最后得出一个简单的结论:即都离不开各自的校魂——包容心。

北大的“兼容并包”最直接地展示了北大文化的宽容性。清华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其中“厚德载物”更是体现了宽容的博大胸襟。

当年蔡元培先生担任北京大学堂校长之后,便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聘请全国一流的专家、学者任教授与讲师。他聘请教员只问学问、能力,不问思潮、派别。因此,他既聘激进民主主义者陈独秀、李大钊;也请筹安会的刘师培、复辟派的辜鸿铭;既聘主张白话文的胡适,也请反对白话文的黄侃;既聘“只手打孔家店”的吴虞,也请坚持尊孔复古的陈汉章。当时,北大的群星灿烂、声名鹊起,靠的不正是蔡元培先生的“兼容并包”之策么?

为什么北京大、清华都会选择“宽容”这两个字作为学校的校魂呢?

因为,中国文化,5000年的中华文明之所以形成,都是因为这“宽容”二字造就。换句话说,中华文明实质上就是宽容的文明。离开宽容就不可能有中华文明。所以说,不只是北大、清华以宽容为魂,其实,整个中华民族的灵魂都是“宽容”二字造成。

一个国家失去宽容,则必将亡国;一个民族失去宽容,则必将被外族同化;一个企业若失去宽容,则必将寿命有限;一个人若失去宽容,则必将无朋无友,孤苦一生!

从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看,儒家文化已渗透到每个人的血脉之中,而儒家文化的核心就是“仁”, “仁”就需要“宽容”。如今市面上有许多关于传统文化的阐释,如《中庸之道》、《忍经》、《糊涂学》、《菜根潭》等等,都是在从不同角度解释“宽容”之道。如果你还没有吃透“宽容”二字,那就还算不得真正理解了中国文化。凡是在中国能成就一番伟业的人,第一品质一定是包容心。

道家文化的老子称赞“上德若谷”。夫“谷”者,虚也虚者,能容也。比喻人的胸怀象山谷那样宽广,以形容人十分宽容。即所谓“心若空谷”也。宽容,是一种高尚的人格,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毫无疑问,宽容是修炼心性的重要内容。

佛家文化更是宽容的倡导者。许多人认为禅的行为不亚于缩头乌龟或驼鸟策略,把头藏起来,天下就太平了。其实,禅的境界实际上并非逃避,而是宽容与宽恕与超越。用宽容和原谅取代埋怨、责怪和忌恨,宽恕宽容别人,不为鸡毛蒜皮之小事而生气。

有容乃大、容则事易。不原谅别人,就会满腹怨气、怒气、恨气,心里难受,身体受累,甚至生病,是自讨苦吃,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原谅他人,就可以舍弃怨气、怒气、恨气,只当没有这件事,没这个人一样。

处世之道,即应变之术,人有大度才能成大器,若不能容下几句恶言,偏执一端之理,是心胸狭窄的人,理达则和通,乱气不烦于胸中,故不气。

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如果一个人能够顾全大局,相忍为党,他人对自己的损害或损失也不计较或不追究,说明这个人便具有了宽容的人格和品德。如果一个人,在受到污辱时,能够镇定不惊;面对“曲”、“枉”时,能够泰然处之,那么这个人也就做到了“宽容”。

宽容是一种修养一种成熟,这种修养表现出来的不是软弱,相反是力量是魅力是过人的目光与胸怀;是对于人性的深度理解,是对于利益的整体把握,是对于个性的充分尊重,是对于共存原则的贯彻与实施。宽容是一种整体观念是一种高瞻远瞩。试想一个成熟的人,怎会在一个耍无赖的小孩面前耍无赖?试想一个君子在小人的伎俩面前怎会与之计较?

总之,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所大学,还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若失去了宽容之魂,那么,就不可能成为真正的人,成为真正的一流大学,成为富强的民族和强大的国家。

许多人,误以为宽容只是一种心态,其实,这只是对宽容的肤浅认识。其实,任何完美的文化,完善的文化,成熟的文化,都不只是一个观念,它一定形成了一整套关于个人和团队及国家实现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了更为具体的思维方式、语言方式、行为方式及做人成事的方式。

今天,我们又将面临着全球化和国际化的冲击,许多人说,中华民族将在这一次机遇中会变得更加强大。变得更加强大,要靠什么来做保障呢?当然,还得凭“宽容”之道。

文化,简单地说可分为两大块:一块是以东方文明的做人文化,一块是关于西方的做事文化。东方文化重做人,西方文化重做事。正是因为做人和做事才能成就真正的完整的人生。所以,今天,中国人要想成功卓越,那就看谁能真正将“宽容”二字继续发扬光大。

把烦恼看开

大海的宽广在于汇集大大小小的川流,生命的汪洋在于宽容深深浅浅的缘分。

为什么在日常的生活中,有许多人总感觉自己有太多的无奈,有太多的烦恼,有太多的痛苦,根本无法让自己快乐起来呢?为什么有些人尽管身处逆境,却整天乐呵呵?有些人事事顺意,却仍然郁郁寡欢?说到底是一个人的心胸问题,具体说,就是有的人缺少包容心。

宽容别人,就是解脱自己,就是不自我折磨,不自寻烦恼,不自怨自艾。要知道烦恼都是自找的。菜不好,你可以做得好吃点;衣不好,你可以洗干净点;住不好,你可以摆得整洁点。尽可能过好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尽可能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常言道:不如意事十八九。既然一生之中有哪么多不如意的事要面对,那么,我们不得不找一种方法来化解这些问题。许多人都找到了这种方法,它就是尽可能地去宽容他人,尽可能地学会看开。

一天,神对一个名人说:你的车子、房子等所有的财产都是我给你的,今天我要全部取回。

既然神意不可违,那个名人只好交还了所有的财产,成了两手空空的穷人。几天后,神又来讲:你的妻子、孩子、朋友也是我给你的,我也要收回。

无奈,名人只能从命。变得孤苦伶仃。又过了几天,神再次到来,说:你的身体、血液、骨髓也是我给你的,我也要取回去。”名人诧异地问:“那什么才是属于我自己的东西呢?

神答道:有一样东西是别人永远都无法取走的,那才是真正属于你的东西——那就是你生命中曾经爱过、恨过的人和经历过的所有事。而这些,才是真正永久属于你的幸福。

人的一生经历苦难并非坏事,而是一笔财富,当我们面对天下的桃李,那不就是我们的幸福吗?既然人生是由无数个烦恼串成的念珠,达观的人是微笑着数完这串念珠的。

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达观一些呢?

宽容者烦恼看得开,“看得开”是一个超越个人“小我”而投入以天下为己任的“大我”之中的通达大度,是“知足更励前,知止以不止”的拼搏进取,是“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的安之若泰,水波不兴——这种以退为进的智慧,正显示了一个人宽容万事万物的胸襟和大智大勇。

一位访美中国女作家,在纽约街头遇到一位卖花的老太太。这位老太太穿着相当破旧,身体看上去也很虚弱,但脸上的神情却是那样祥和兴奋。

女作家挑了一朵花,说:“你看起来很高兴。”

“为什么不呢?一切都这么美好。”

“对烦恼,你倒真能看得开。”女作家随口又说了一句。

岂料,老太太的回答更令女作家大吃一惊:“耶稣在星期五被钉上十字架时,是全世界最糟糕的一天,可三天后就是复活节。所以,当我遇到不幸时,就会等待三天,一切就恢复正常了。”“等待三天”,多么富于哲理的话语,多么乐观的生活方式。它把烦恼和痛苦抛下,全力去收获快乐。

弥尔顿在《失乐园》中有一句话:“意识本身可以把地狱造就成天堂,也能把天堂折腾成地狱。”这比较直观地讲出了其中的道理。我们每个人的烦恼和痛苦都不是因为事情的本身,而是我们看问题的观念和态度。

在生活中经常不快乐的人,一种是思想比较狭隘。这种人,一件小事往往看得很大,很严重。一种是思想比较敏感,明明是在说别人,他却认为是在影射他,神经过敏,疑神疑鬼,心里不痛快。还有一种是思想悲观。一事当前,总是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在困难中看不到希望,在胜利时又时时担心出问题。“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这种人,该快乐时快乐不起来,而有了事情就更是沮丧、悲哀了。

影响一个人快乐的,有时并不是困境及磨难,而是一个人的心态。如果把自己浸泡在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中,快乐必然会占据你的每一个日子。

天堂与地狱,就在你心中。

已故美国总统肯尼迪曾说“世界上只有三样东西是真的,上帝、人类的愚蠢和笑声。前两项是我们无法了解的,所以,必须对第三项下点功夫”。

“痛苦像一把犁,它一面犁破了你的心,一面掘开了生命的新起源。”古人讲“不知生,焉知死?”不知苦痛,怎能体会到快乐?痛苦就像一枚青青的橄榄,品尝后才知其甘甜!

把名利看轻

人生在世,红尘中多的是身外之物,惟有心灵上的东西才是能承前启后的不朽精灵。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曾写过一段令人叫绝的《自撰墓志铭》:

“中学生,副教授,博不精,专不透。名虽扬,实不够。高不成,低不就。瘫趋左,派曾右。面微圆,皮欠厚。妻已亡,并无后。丧尤新,并照旧。六十六,非不寿,八宝山,渐相凑。计平生,溢日陋,身与名,一起臭。”

一代宗师,视名之淡,视利之轻,忘怀得失,自寻其乐之情跃然纸上。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像启功先生一样笑对生活,有不少人总以为“天下熙熙攘攘,皆为名来利往”,凡遇与名利、待遇有关的事,总要争得你死我活,无休无止。他们总觉得生活对自己不公,好像有人故意和他作对似的。如此这般斤斤计较,把宝贵时光纠缠在一些无聊的小事中,如何能活得潇洒,活得快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