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弟子规新读
22784100000010

第10章 出则悌(3)

5.不要抬杠。交谈中,与人争辩、固执已见、强词夺理的行为是不足取的。自以为是,无理辩三分,得理不让人的做法,有悖交谈的主旨。

6.别人称赞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人事物,应该表示谦让,用“好说”、“哪里”、“不敢当”、“托您的福”等谢词,或者和“谢谢”连用。

7.希望别人帮忙做事时,少用直接命令语,多用请求语,商酌语,表示尊重对方,让对方有所抉择。如“你看这样做行不行”“明天去好吗 ”这类商量语气的词很多,又如“能不能”,“可以不可以”,“怎样”,“会不会”,“是不是比较好”等。

8. 别人有求于己,有所建议,少用“不!”多用“好的”“是的”。如“好的,我试试看。不过要请你包涵,我恐怕做不好,不能让你满意。” “是的,你的意见不错,我们会列入考虑的。”

9.有女士在座时,男士言谈更宜谨慎,不可谈论有损女性尊严的话。在女性面前少评头论足,适当的赞美可以博得对方喜悦,不适的评述很容易伤害对方。

10.不要多用“我”字,和别人谈话的时候,除非对方要求你谈谈自己的事,否则不要老是以“自已”为中心,句句不离“我”字,应该适当地关心对方和对方的亲友,多谈和对方有关或对方所感兴趣的事。

11.礼让对方。在交谈中,应以对方为中心,处处礼让对方,尊重对方。要多给对方发言的机会。不要一人侃侃而谈,而不给他人开口的机会。不论交谈的主题与自己是否有关,自己是否有兴趣,都应热情投入,积极合作。

12.内容简明。在交谈时,应言简意赅,要点明确,少讲、最好不讲废话。罗里罗嗦、废话连篇,谁听都会头疼。而且尽量不用方言,在公共场合谈时,应用标准的普通话,不能用方言、土语。

13.不要用不雅的字眼,言语是个人学问,品格的衣冠,一句不雅的话出口,身份立刻被人看低三分。有些人有口头禅的习惯,也易令人暗自窃笑,所以应改正口头禅的毛病。

语言特有的魅力往往可以吸引住别人,争取到更多的支持和协作。驾驭语言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想让自己的话受到欢迎,除了要掌握言谈的技巧,还要具有渊博的知识。具有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让说出的话言之有物,具有高度的可信性,才能打动对方。所以,平时对语言知识和语言技巧的学习和积累,是非常重要的。

[13孟尝君]

【原文】

近必趋① 退必迟② 问起对③ 视勿移④

事诸⑤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

【译文】

进见长辈时要快步向前,等到告退时,要慢慢退出,这样的动作才合乎礼节。长辈问话时,要起身回答,眼神注视长辈,认真聆听,眼睛不要东张西望,左右移动。

对待叔叔伯伯,要像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孝顺恭敬,对待同族兄长,要像对待自己的胞兄一样友爱尊敬。

【注释】

①趋:快走。

②迟:慢。

③对:回答。

④移:移动。

⑤诸:众。

【评解】

在与长辈相处时,晚辈的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谈吐,长辈在问话时,要彬彬有礼,温和地目视长辈,并一一回答长辈的问题,不要心不在焉,东张西望,答非所问。若长辈离开要主动开门并送长辈出门。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推己及人,对待所有的长辈都要像对待自己的父母叔伯一样去尊敬;对待别人的兄弟姐妹要向对待自己的亲兄妹一样,去关心、去照顾、去爱护。每个人都能以这份真心、真情去对待他人,这个社会便会成为一个充满爱的天堂。

此外,能时时以一颗感恩的心,只求付出,不求回报,你的内心就会充满光明、喜悦和快乐,也会因此得到他人的尊敬和爱戴。

【国学小百科】

古代礼仪的发展

中国古代礼仪形成于“三皇五帝”时代,到尧舜时,已经有了成文的礼仪制度,就是“五礼”。这“五礼”指的是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和嘉礼。作为人类祖先的圣贤唐尧、虞舜、夏禹都是讲究礼仪的典范。传说尧年轻的时候十分敬重老年人,同辈之间,礼让三先。每次把打回的猎物平分给众人,自己拿最少的一份。有时还把那最少的一份猎物再分送给年迈体弱的老者。他的德行受到众人的称颂,所以大家都推选他为首领。虞舜讲究礼仪也是历代的楷模。

尧舜时期制定的礼仪经过夏、商、周这三个奴隶制社会国家1000余年的总结、推广,日趋完善。周朝前期历经文王、武王、成王三个君主,重新“兴正礼乐,度制于是政,而民和睦,颂声兴”。周公还在朝廷设置礼官,专门掌管天下礼仪,把我国古代礼仪制度推向了较为完备的阶段。

春秋时期的孔子,把“礼”推向了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他要求所有的人都要“克己复礼”,教育他的弟子们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 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总之,为了“礼”的需要,可以舍弃一切。为了宣扬古代礼制,他不远千里,从鲁国到西歧向老子(李耳)学礼。

到了汉武帝时期,“废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治国方略确立后,礼仪作为社会道德、行为标准、精神支拄,其重要性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此后历朝历代都在朝廷设置掌管天下礼仪的官方机构。

古代礼仪学著述,在汉代有《周礼》、《仪礼》,西汉人戴圣编纂了《礼记》,尔后又先后出现了《周礼注疏》、《仪礼注疏》、《礼记正义》、《礼说》、《礼记集解》等数以千卷的礼学著作,成为中国历史文化中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人类精神文明的进步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相关链接】

海神妈祖

相传妈祖的真名为林默,林默娘,诞生于宋建隆元年(960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传说她从出生到满月都不啼不哭,所以取名叫“默娘”。

林默小时候非常聪颖,八岁时“从塾师训读,悉解文意。十余岁,喜静焚香,颂经礼佛。”林默秉性聪颖,善观天象,救人济世,治病救人,拯救海难,是福建莆田湄洲的一位传奇式人物。

相传有一年,阴雨连绵,福建与浙江两省深受水灾之害。当时当地官员上奏朝廷,皇帝下旨就地祈求停雨,但祈求毫无效果。当地请求林默解害,林默说:“灾害是人积恶所致,既然皇上有意为民解害,我更是应当祈天赦佑。”于是焚香祷告,突然天开始起大风,并见云端有虬龙飞逝而去,天空晴朗了。那一年百姓还获得了好收成,人们感激林默,地方官于是向朝廷为林默请功并获准得到褒奖。

还有一年莆田瘟疫盛行,县尹全家也染上了疾病,有人告知县尹林默有解难的法力。于是,县尹亲自拜请林默,林默念他平时为官不坏,加上他是外来官,告诉他用菖莆九节煎水饮服,并将咒符贴在门口。县尹回去后遵嘱施行,不日疾病痊愈。

林默的父亲、哥哥都是船夫。有一次出海,父亲、哥哥的船遇到了海难,虽然经过林默和大家的努力父亲得救了,而哥哥却再也没有回来。后来,林默为了避免更多的人遭遇哥哥那样的悲剧,经常冒着危险去救助那些过往的船只。

有一次,乡亲们要出海,由于林默会观天象,就告诉他们海上有大风不便出海。可是,乡亲们为了养家糊口,坚持要出海。林默无奈,便告诉他们,如果真发生了海难,你们一定看哪里有亮光,就往哪里行驶。当天,真的发生了海难,狂风大作,风起云涌,所有的航标全部失灵。这时,林默为了解救乡亲们,毫不犹豫地把自己家的房子点着了,熊熊大火将海面照得通亮。由于她的慈悲和大爱,乡亲们看到光亮后都得救了。

由于操劳过度,在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九月初九年仅28岁的林默在湄洲岛过早地去世了,传说林默“羽化升天”了。为了纪念林默,人们在莆田湄洲湾的湄洲岛上修建了一座雄伟辉煌的庙宇——湄洲妈祖庙。

如今妈祖已成为中国、中国台湾、东南亚甚至欧美等很多地方的人们特别是渔民、船民、舟商、华侨、华人所敬仰和崇拜的偶像。

【延伸阅读】

生活中的常用礼仪

礼仪是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体现对交往对象尊重的具体手段和过程,日常生活中的礼仪包括哪些呢?

一、握手礼仪

握手时,伸手的先后顺序是上级在先、主人在先、长者在先、女性在先。握手时间一般在2、3秒或4、5秒之间为宜。握手力度不宜过猛或毫无力度,握手时要注视对方并面带微笑。

二、电话礼仪

1.接电话的礼仪

(1)电话铃声响起,应在3声之内接听,并告知自己的姓名。如电话铃声响起超过3声以上时,要向对方表示歉意。

(2)在电话机旁准备好记录用的纸笔;接电话时,音量要适度。

(3)听取对方来电用意,必要时应进行记录。

(4)记录下的时间、地点、对象和事件等重要事项,要和对方进行核实确认。如是传言必须记录下电话时间和留言人。

(5)结束语。如:“清楚了”、“请放心……”、“我一定转达”、“谢谢”、“再见”等。

(6)放回电话听筒,切记等对方放下电话后再轻轻放回电话机上。

(7)若打错电话要有礼貌地回答,让对方重新确认电话号码。

2.电话的拨打也是如此

(1)准备基本用语。注意事项: 确认拨打电话对方的姓名、电话号码,准备好要讲的内容、说话的顺序和所需要的资料、文件等,明确通话所要达的目的。

(2)问候、告知自己的姓名。

(3)电话内容。应先将想要说的结果告诉对方,如是比较复杂的事情,请对方做记录。

(4)结束语。语气诚恳、态度和蔼。如: “谢谢”、“麻烦您了”、“那就拜托您了”等等。

(5) 放回电话听筒。等对方放下电话后再轻轻放回电话机上。

四、名片的使用方法

名片是工作过程中重要的社交工具之一,交换名片时也应注重礼节。使用的名片通常包含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标明你所在的单位,另一个是表明你的职务、姓名及承担的责任。总之,名片是自己(或公司)的一种表现形式。因此,在使用名片时要格外注意。

1.名片的准备。名片不要和钱包、笔记本等放在一起,名片可放在上衣口袋,原则上应该使用名片夹。要保持名片或名片夹的清洁、平整。

2.接受名片。必须起身双手接收名片。接收的名片不要在上面作标记或写字,不可来回摆弄,要认真地看一遍。不要将对方的名片遗忘在座位上,或存放时不注意落在地上。

3.递名片。递名片的次序是由下级或访问方先递名片。递名片时,应说些“请多关照”、“请多指教”之类的寒喧语。互换名片时,应用右手拿着自己的名片,用左手接对方的名片后,用双手托住。互换名片后,要看一遍对方职务、姓名等。遇到难认字,应事先询问。在会议室如遇到多数人相互交换名片时,可按对方座次排列名片。

五、公共场所行为礼仪

1.不在他人面前整理衣服或化妆打扮:例如在客人面前解开衣扣、穿脱衣服、打领带、化妆和补妆,左照右照,挤眉弄眼、敝嘴皱鼻,自己可能觉得是爱美、为了美,而在他人看来很可能会被误解为“爱表现”,也是不尊重别人的行为,这类不雅的修饰动作,特别需要避开他人的视线。

2.不在他人面前抠鼻子、剪鼻毛、挖耳朵、抖脚、脱鞋。

3.有礼貌地处理无法控制的行为:如打喷嚏后、咳嗽、擤鼻涕、打哈欠时,应用手帕、纸巾捂住口鼻,面向旁边,而且立即与旁边的人说声“对不起”表示歉意。

对个人而言,礼仪体现了人的教养、风度和魅力,还体现出一个人对社会的认知水准、个人学识、修养和价值。拥有礼仪意识和掌握更多的礼仪知识是符合时代要求、顺应潮流发展的。掌握礼仪已经作为一种无形资产,成为参与激烈竞争的附加值。

[14妈祖]